August 7, 2024 【杏林心窗】認識躁鬱症 “雙相情緒障礙”又名”躁鬱症”, 是情緒病的一種。有人以”情緒過山車”形容躁鬱症, 因為患者有時情緒低落, 有時情緒亢奮。不同研究顯示, 本港大約3-5%的人口患有躁鬱症。坊間對躁鬱症存在不少誤解, 聽過有不少人說: “他經常發脾氣, 應該是有躁鬱症了!”。其實經常發脾氣, 不一定是患上躁鬱症。躁鬱症患者在”躁”病發時, 可能(但不一定)比平時易怒, 但也可能情緒高漲及興奮。此外, 還伴隨其他病徵, 常見包括: 1. 身體上: 睡眠減少但充滿精力。 2. 思維上: 腦筋轉得特別快, 但思維會較混亂, 注意力亦容易分散; 所以他們可能會不停說話, 但內容不斷由一個主題跳去另一個主題, 甚至難以明白。有時患者會自信心爆棚, 甚至出現不設實際的想法/計劃。3. 行為上: 由於精力充沛, 目標導向的行為亦會增加, 例如白天到各處走個不停, 晚間不眠不休。在社交上, 他們可能比平日更活躍, 甚至忽略社交上恰當的距離。此外, 患者的判斷及自我控制的能力可能下降, 而做出各種不顧後果甚至危險的行為, 例如大量購買用不著的東西, 胡亂投資, 魯莽駕駛等。病情嚴重的患者甚至會出現思覺失調的徵狀, 例如幻聽, 妄想 (最常見是相信自己有特殊的身份, 地位或能力; 甚至是相信自己因此受到迫害等)。一般來說, 病徵數目達到診斷標準, 最少要維持四天, 而又對自己或身邊的人造成影響, 才算是”躁”病發。 當然, 除了”躁”病發, 患者也可能出現”抑鬱”病發, 包括情緒低落, 對事物(包括自己的興趣及嗜好)失去興趣; 做事提不起勁, 不願談話及接觸他人, 思想內容亦較負面等。如果有人一向容易發脾氣, 但沒有其他徵狀, 就不一定是躁鬱症。認識躁鬱症, 是消除誤解及幫助患有躁鬱症的親友的有效方法。 撰文:葉沛霖醫生 葉沛霖醫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大學醫學研究碩士,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及精神科專科醫生。 Tags: 杏林心窗躁鬱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