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心窗】關注青少年抑鬱症
6651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6651,single-format-standard,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杏林心窗】關注青少年抑鬱症

【杏林心窗】關注青少年抑鬱症

近期社會十分關注學生的精神健康, 當中, 抑鬱症是學生中不可忽視的疾患。

根據國際診斷標準, 抑鬱症患者會連續兩星期或以上的病徵。可能出現的病徵包括: 1. 情緒方面, 除了情緒持續低落, 還可能焦慮緊張, 脾氣暴燥等。2. 行為方面, 會對事物(包括自己的興趣及嗜好)失去興趣; 做事提不起勁; 不願談話及接觸他人; 也可能會濫用藥物及酒精。3. 思想方面, 患者常常難以集中精神, 記性差, 並難以作出決定; 思想內容亦較負面, 例如自信心低落, 覺得自己沒用, 過份內疚和自責, 覺得沒有人可以幫到自己, 對將來感到絕望, 甚至出現自殺念頭或行為。4. 生理方面, 患者可能感到經常疲倦, 睡眠失調 (失眠或睡眠過多), 食慾失調 (沒有胃口或暴食), 及出現原因不明的身體不適。5. 一些嚴重的抑鬱症患者, 甚至會出現幻覺(例如聽到聲音批評他, 叫他去傷害自己等) 或妄想 (例如相信有人監視/迫害他等)。


筆者曾經治療的一些患有抑鬱症的學生,學生除了情緒低落之外,也感到十分疲倦,可能一天要睡很多時間,也對溫習及做功課明顯缺乏動力,使成績退步。有時家人並不了解,以為只是懶惰,加以批評責罵,反而使患者承受更大壓力及情緒變得更差。

醫學研究顯示,抑鬱症的成因可分為生理(例如基因,大腦神經傳遞物質失調),心理因素(例如不愉快的成長經歷,創傷經歷,性格因素,應付壓力的方式),以及環境因素 (面對的壓力,擁有的支援)。對於每位患者,這三大類成因的比例,及當中的具體內容,均因人而異。因此,治療計劃也須按照個人的病情及成因而度身訂造。當中常見的治療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抗抑鬱藥例如“選擇性血清素再攝取抑制劑”,去甲腎上腺素及特定血清素抗鬱劑等,及在需要時加入具有抗抑鬱功效的血清素及多巴胺調節劑),以及心理行為治療(例如行為認知治療,家庭治療,人際關係治療,靜觀治療等)。


當學生出現情緒困擾, 甚至自殘行為(例如𠝹手),或表達傷害自己甚至自殺的想法時,家人及老師千萬不要掉以輕心,應關注及了解他們具體的想法,並盡快尋求專業協助。

撰文:葉沛霖醫生

葉沛霖醫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大學醫學研究碩士,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及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