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華筆.七月】 滄海一聲笑
3766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3766,single-format-standard,theme-stockholm,woocommerce-no-js,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text-from-top,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睿智.華筆.七月】 滄海一聲笑

【睿智.華筆.七月】 滄海一聲笑

七月對香港人來說有兩件事最多人關注,世界性的有世界盃,本土的當然是黃子華棟篤笑《金盆𠺘口》。由七月六日開始,不同媒體以至社交平台都滿佈相關帖文。我自己也很喜歡黃子華的棟篤笑,喜歡他的內容、喜歡他的見解、喜歡他演繹和諷刺香港社會文化。所以平日我在處理沉悶的文書工作時,都會播放他的棟篤笑寓工作於娛樂。真正有內容的表演,總是百聽不厭,每次聽到他對人性的諷刺,都不期然反求諸己。久而久之,他的金句總是經常縈繞於心。

除褲論
「除褲」一開始是我們對藝人的要求,到現在發展至對公眾人物的要求,甚至是對每個站出來的人的要求。「除褲」的本質是不在於其到底是要求什麼,不在於動機是否只是滿足個人好奇心,而是在於要求與被要求的權力關係。「做得(藝人)就預咗架啦」、「食得咸魚抵得渴」、「透明度」往往會成為似是面非的對白去合理化要求與被要求的權力關係。說穿了,提出「除褲」的人求的是心靈上的自我慰藉,自我催眠「我」仍然當家作主,提醒「公眾人物」也只是自己小丑、甚至是只聽我的奴隸。「除褲」正正批判自以為「作主」的人,諷刺「除褲」的主權仍在被要求的人手中,不然怎會有這種對人性批判呢?

陳冠希事件
事不關己時,我們常高舉道德的旗幟。但當涉及自己或身邊的人時,又有幾多個人可以做到一視同仁、等量齊觀?
道德是我們衡量對錯的基本。不過,陳冠希事件說明只要群眾高舉「道德」二字,就可以令受害者變成被告,所謂「道德」也可以一種攻擊的工具。黑白事情不再絕對,界線不再清晰,任憑己意、利益、立場去詮釋。在利益對立而統一的前提下,侵犯別人的權益也變得「合理」。陳冠希事件、王晶與王晶衛、香港人對性的態度,有評論認為這是人格分裂,不過我認為用「寬以待己,嚴以律人」更為貼切。

懷緬過去時代
懷緬過去常陶醉於過去的光輝是每一個人都經常做,不過黃金時代又是否只有黃金?即使是最好的年代也有不少社會問題。反之,最壞的年代也會有人性的光輝。八、九十年代香港經濟振翅高飛,但同時治安問題嚴重。所謂黃金時代,遍地黃金是用何等代價所換?昨日的表面風光是好是壞,今時今日的社會有否我們值得欣賞之處,觀乎只是屁股決定觀點的無結論爭辯。放下道德高地的批評,多點設身處地的參與和欣賞,可能發現真正的黃金。

面斥不雅
一句「面斥不雅」,點出了近年其中一個比較大的轉變。以前「面斥不雅」真是隨處可見,提醒大家「開口叫你唔好做/停就大家都無面啦~」。不過今時今日,「面斥不雅」好像已不管用,因為部份人已「進步」到以為人們會在和諧的前提下不敢直斥其非。就算被人面斥,仍會自覺「傲視同儕」毫不慚愧。損害一己私利即便是公眾利益,只要一個人可以漠視社會的壓力,只要無顧後果、不惜一切無代價,就可以橫行於天下。

能於太平盛世,人生有一、兩件值得回味的事已於願足矣。所以,幾多難關,幾難過,關關都要過!時光荏苒,「名留青史」只如夢幻泡影。何不與朋友、知已一聲笑,浮沈隨浪只記今朝!

 

本月重點

七月份月會 結伴童行,與一群免遣返聲請人的小朋友度過快樂的下午

 

領導才能發展 – 誰來打Golf

 

會友Antonette與Goffy大婚之日

 

守望者計劃 – 義工於連鎖快餐店實地考察

 

太平山人出席「起動吧!全港沙灘潔淨日」啟動禮

 

 

太平山人出席「荃灣青年商會五週年會慶」

 

偷懶去睇黃子華棟篤笑《金盆𠺘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