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專訪:金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2021年十大傑青得獎者 徐汶緯
5575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5575,single-format-standard,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名人專訪:金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2021年十大傑青得獎者 徐汶緯

名人專訪:金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2021年十大傑青得獎者 徐汶緯

 

「解鎖自己需要自己打開胸襟,勇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以及需要有求知識的精神。」

「你的付出及努力乘以時間等於你將來的生活。」

 

詳細訪問:

 

回想你讀書的年代,作文「我的志願」是什麼?

 

我小時候的志願是警察,因為警察很有正義感,威風凜凜。

 

接手金記冰室之前,你嘗試了創業開串燒店及不同的投資等,可以說已經解鎖了不同的技能,想了解下有甚麼方面的解鎖是最能幫到你現在事業上的成功?

 

其實在接觸飲食行業前,我曾經在多個藍領行業中工作,直至接觸飲食業後才穩定下來,做了超過20多年,成為擁有超過40多間分店的主席,這令我有很大的啟發,亦改變了我的人生觀,這是最大的得著。

 

 

創業及傳承老店的最大分別是什麼?

 

創業相對沒有包袱,目的及結果最主要是經營順利,能夠有利潤去維持事業。傳承老店會有包袱,始終當年有40多年歷史 (現時已有50多年歷史),不少客人也對老品牌有一定的期望,所以壓力也相對較大。

 

相信你每次解鎖自己總會遇到成功或挫折的時候,究竟你是抱住甚麼心態去面對呢?

 

在經營「金記」的10年間,成功就不多說,挫敗的例子也遇到過很多,包括有社會運動,疫情等等,在這3年間也對我的生意有很大的影響, 這兩個因素前所未見,也沒有經驗去處理,主要憑著自己的信念去解決。

 

我覺得做任何事也沒有不可能,每件事也有方法可以做到,未能做到只是未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或是未有相當的經驗去解決,上述兩個事件正正是沒有前人可以借鏡,所以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及經歷去克服。

 

 

你覺得「解鎖自己」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你有沒有一些鼓勵的說話或者經驗可以分享給時下的年青人呢?

 

解鎖自己需要自己打開胸襟,勇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以及需要有求知識的精神。每件事情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用自己固有知識及別人用他固有知識去看同一件事,已經會有不同光景,以及不同的解決方法,所以接受別人意見是必須的。

 

第二,時時刻刻需要求知,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有答案,要當每件事也是新的,每日也要有一點的學習,一點的進步,這樣便可以帶來很大的進步及解鎖自己。

 

知道四叔當年曾點醒過你,如果你是當年的四叔,你又會有什麼忠告/意見給自己呢?

 

最緊要是不怕蝕底,我發現現世代人們比較重回報,會很重視做事後有什麼回報,但是其實如果你不行出第一步,是不會有結果的。雖然行出第一步不一定會有很好的結果,但是只要你先行第一步,即使沒有豐盛的結果,也可以賺取經驗,得到曾實踐過的經歷,否則只會原地踏步。旁邊評論永遠是最容易的,最困難是自己踏出第一步,包括創業、求學、工作,踏出第一步都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會問怎樣判定一件事是否應該做,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背景及考量,我的回答是 你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現在沒有做,你將來會否後悔? 」如果會的話,你應該要立即去做,如果不會,你可以再多加考慮是否做這件事。

 

當選十傑前後的最大分別是什麼?

 

當選後覺得自己多了一份責任,除了多了訪問,亦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是年青人、有心人的榜樣。

 

 

疫情底下飲食業經營非常困難,你覺得如何做才可以化危為機?

 

這個的確有困難之處,疫情在過去的確沒有經驗,飲食業的範圍很闊,有不同的餐種,過去也有不同法例的掣肘,規限座位、經營時間等等不同的規則,所以的確是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作為飲食業,最重要是保持正面樂觀的心態,同時需要靈活應對及快速的反應,特別在疫情及法例的轉變都比較急時,對應措施必須要快。如果應對不夠快,可能會蒙受更大的損失。在疫情底下,沒有東西是必然,也沒有一套規則可以遵從,例如中菜在沒有堂食後,可能要加推不同的外賣,甚至要調節菜色以方便外賣的需要。例如我做冰室,也推出了很多不同的外賣,與不同外賣平台合作,與不同機構合作等等去加強外賣的生意。雖然外賣生意未能完全補回損失,也是懷著樂觀的心態,盡力去對抗疫情。

 

如果你沒有從事飲食業,你覺得自己會入哪一行呢?

 

如果沒有進軍飲食業,我首先應該會選擇去讀書,其實在營運飲食業途中,我也有繼續讀書,所以首先會去讀書。 最後有機會會從事「我的志願」- 警察這個行業。

 

你對你的小朋友有甚麼期望?

 

我自己有3個小孩,對3個小孩也沒有一個很大的期望,反而我覺得他們應該注重於長大後應對社會有貢獻,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讀的科目,最重要是踏足社會時,不要成為社會的負累,能夠貢獻社會,幫助別人。

 

 

現在是一個「速食」世代,你會如何鼓勵年青人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遠,為未來做好準備?

 

可以向他們解釋這是一個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的選擇,如果希望將來有一個幸福愉快的生活,這一刻需要先投資未來及發奮圖強,這是我經常與年青一代分享的。

 

假如你要先甜後苦,你要在未來能承受這種苦。 你現時先享受,先得到自己的回報,懶惰了,將來年長時便會承受當初享受帶來的結果,可能帶來比較艱苦的生活。

 

如果用科學的方法去演繹,你的付出及努力乘以時間等於你將來的生活。這是一個槓桿,將來能拿到的回報必定會比現在多。與投資股票一樣,短炒甚至即日鮮,你可以賺取一個短期的回報,但是你要每日去花費時間去監察市況,很辛苦。如果你購買一些盈利好,利息高的公司,擺放一段時間,時間便會等於槓桿,在多年後回報便會增大很多,多得難以想像。在這一刻很難去預告你30年後會怎樣,不過我相信這些傳統智慧是鐵一般的事實。

 

進軍飲食業後,會否對食物更為挑剔?

 

第一,這是我的專業,第二,我會能夠分辨產品的質素以及水平,以及餐廳/酒店/酒樓出品的用心程度。我相信大家在各行各業也會有類似的感覺,否則也很難在該行業繼續發展。 假如你是從事金融行業,你對整個市況應該會很了解及熟悉。如果你是從事資訊科技/創新科技行業,你會對未來科技趨勢會很熟悉。所以我自身是從事飲食行業,自然對食物產品的素質會特別有感覺。

 

這個也是剛剛提及過的,不是第一天從事飲食行業便會有變化的,對食物的素質認知也不是一下就能建立起來。以乾炒牛河為例,你只吃一碟的話,你不會能分辨素質是否不錯,你需要吃10碟,100碟,1000碟,10000碟,才可分辨出每個乾炒牛河也有所不同,這是需要累積下來的。

 

 

你覺得自己有什麼性格特徵可以支持你走到今時今日?

 

我是一個很喜歡嘗試的人,有時甚至會嘗試得太多,令同事也感到吃力。我曾經試過一天內吃10餐,也試過一天內同一個產品試超過30次。 我開東南亞餐廳前,我帶同事一起到馬來西亞試菜,一日吃了8餐喇唦,由早餐至宵夜也是喇唦,肉骨茶吃了十多碗,令同事個個都重了十多磅。情況也頗為嚇人。這種嘗試的心態是需要堅持的。

 

另外,創業不能考慮太多,我認識很多朋友創業前都有很多考量,例如有什麼風險,有什麼困難,失敗了怎麼辦等等很多的問題。結果因為他們考慮得太多,最後都未能夠創業。 作為過來人,創業是需要考慮的,但考慮的是如果沒有做,會否後悔,如果失敗了,對你的生活有沒有影響,會影響什麼?只要這簡單的兩條問題便可決定是否創業。例如創業失敗後也只是失去了儲蓄,對生活沒有影響,如轉為僱員繼續工作,可以維持到日常生活,也不會影響身邊其他人,家人,你就可以去嘗試一下創業。創業的路途是很難預測的,與人生一樣,你會遇到什麼你是不能預測的,既然不能預測,便不需要考慮太多。只需要盡力做好,決定後踏出第一步,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

 

至於勇於嘗試方面,我認為不去嘗試便是不給予自己機會,包括試菜,試產品,試制度,試了即使不成功,也可以轉變或是不做,如果不去嘗試的話,你不會知道走進去的過程是怎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