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經痛 – 黃景培
坐骨神經痛,這個詞語相信大家都不會感到陌生,但事實上大家又真正了解多少呢?首先,坐骨神經是指一條由腰椎第四節至骶骨第三節的脊椎神經所組合而成的神經線,影響範圍包括臀部,大腿後側,小腿及腳掌都有;基本上約70-80%的腰骨痛,都被界定為坐骨神經痛,原因是這條剛剛提及的大神經線,確實是下半身的一條非常重要的神經線。
坐骨神經痛這麼常見,正是因為這條神經線又粗又長,遍佈下半身,所以這條神經線經過的地方如果出現問題而影響到神經線的話,我們都會稱之為坐骨神經痛,所以一般來說,椎間盤突出,腰椎狹窄症,退化錯位都是常見的腰椎引致坐骨神經痛的原因。另外,臀部的肌肉發炎,俗稱梨狀肌綜合症,都是引發坐骨神經痛的原因之一。
而是次專題將集中分享醫生或物理治療師會較少注意到的情況 — 盤骨問題引發坐骨神經痛。
骶髂關節錯位,即盤骨錯位,於現今都市人之中十分常見,原因是現在大部份人生活都離不開電腦,因此坐著的時間絕對比站立或走動的時間長;而在坐著的時候,兩邊盤骨所承受的重量是最大的,日積月累便會做成勞損,情況嚴重者可能導致盤骨錯位引發坐骨神經痛。那麼,一般坐骨神經痛與盤骨錯位的痛有什麼分別?而患者又如何區分兩者?
首先,造成盤骨問題的主要元兇是坐姿,如果坐著是比較辛苦的,很大機會是盤骨問題,反之如果站立或走路時感到不適,則大機會牽涉到脊椎骨。通常脊椎問題的反射痛,會出現於大腿後側一直落至腳趾;而盤骨問題的反射痛,則由大腿外側向下伸延至前側小腿,近足三里位置。而從一般脊椎活動情況,亦可加深患者對問題根源的了解;如果患者的彎腰及向後坳腰比較辛苦或有痛楚,問題來自脊骨的機會比較大,如患者的左右轉腰比較差或有痛感,盤骨出問題的可能性會比較大。而盤骨錯位亦會導致俗稱長短腳的情況,嚴重的可能會影響脊骨,盤骨,膝關節及足踝於日常生活上的動作,繼而影響其他運動和工作上的表現。
一般情況下,患者病發後往醫生處求診,醫生都會要求病人拍x光照片,從而了解患者的脊椎健康情況,再決定進一步治療方法。經過檢查後,如發現問題出現於盤骨,包括錯位,關節繃緊或肌肉過緊等的話,都可以經由物理治療的方法去舒緩患者的痛症。
在治療盤骨問題上,物理治療主要利用牽引治療法,超聲波治療等來減輕患者腰椎的壓力,鬆弛肌肉,減低神經線所受的壓迫,舒緩病情,加上近年引入的衝擊波治療,更針對患者的深層肌肉進行治療。另外,配合物理治療師的手法治療把錯位的盤骨復位,都能夠幫助患者減輕痛楚。當然,康復後不可以鬆懈,要勤做肌肉鍛鍊運動去強化脊椎核心肌肉力量,鞏固腰部,防止再受傷。
黃景培 –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 / 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榮譽)理學士 / 中山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針灸文憑 / 脊柱相關疾病診治證書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健身球教練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