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世界杯到國際法庭,到底誰是 ‘真’玩家 ?
上週,萬人期待的世界杯終於開鑼。在享受這屆精彩賽事的同時,很多球迷在言談間都仍然説著在上一屆的決賽中,巴西隊強差人意的表現。甚至有人會懷疑,在巨大的商業利益推動下的足球產業中,大部分賽果都多少受到操縱。這使得體育精神的真實面,蒙上一層面紗。

(網上圖片)
但疑似權力操縱真相的討論,又何止在世界杯而已呢?在最近一場瑞士對塞爾維亞的小組賽中,兩位瑞士籍科索沃裔球員在入球後作出的雙頭鷹手勢,引起不少媒體認爲這是對塞爾維亞的不敬,也讓各巴爾幹半島上同樣經歷過戰火傷痛的民族,再次體會到該段歷史的傷痛。對塞族而已,戰敗後,他們是 « 戰爭法庭 »中的最大輸家。儘管各民族政客都有燃點那次戰火的責任,但被 « 戰爭法庭 »判刑的,大部分都是塞族的人。畢竟,歷史是由勝利的一方寫的。而已,戰爭法庭儘管有其著彰顯公義的願景,但它的成立也往往有著戰勝方的主導的身影。故此,到底 « 戰爭法庭 »是不是一個公正的地方 ?到底它能不能給大家一個真相?在國社會中,從來都有著很大的爭議。

(網上圖片)
而國際間的另一個法庭,就要説到在荷蘭海牙的« 國際刑事法院»(ICC),其主要功能是對犯有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的個人進行起訴和審判。香港人也許對ICC的認識不深,此因我們都很幸運,在過去很長的時間,我們都沒需要經歷這些反人類行爲。但在大家享受今屆世界杯期間,其實ICC正商討是否對緬甸有種族屠殺羅興亞人提出調查。這個決定,再一次牽動國際社會討論,到底ICC的認受性在哪裏?它真的能彰顯公義,還大家真相嗎?

(網上圖片)
我們姑且先不評論這次有關ICC對緬甸的調查的性質。但其實ICC一直備受質疑的地方是它受西方政權主導影響的情況。自ICC成立以來,它主動提出的調查,大都是針對非洲政權。這彷彿讓人覺得,除了非洲小國的政體,地球上就沒有其他地方的政權或許也有滅絕種族罪,危害人類罪,戰爭罪,侵略罪等事例。而再從歷史時間綫上往前走,早期ICC中的法官團隊, 也讓人批評由西方主導,大部分法官都是來自歐美或與歐美聯係比較深的其他國際人士。這樣不禁讓國際社會懷疑它的獨立性。儘管近年ICC已經盡力改革,加強其認受性 (例如現在的法官團隊的國籍就更包羅萬有),但ICC總是離不開其疑似受大國操縱的質疑。例如:爲何受調查的總是小國呢?
話説回來,從足球場到國際法庭,從來都是商業利益或政治利益的角力場,很多事情都沒有一個簡單清楚的 « 真 »答案。雖然老土一點,但也許一些坊間智慧能更讓我們看清楚這些國際盛世或爭議的真實本質 : 歷史從來都是由勝利的一方寫的,而法律也是由權力掌控的一方制定的。當中的正正反反,身爲觀眾球迷的我們,在認識過各方立場及球技以後,就當它爲一場有趣的球賽來看,沒需要太過執著。祝大家有一個愉快的世界杯!
撰文:葉維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駐外代表
Jason早期任職投資銀行。於日本早稻田大學進修國際關係,獲推薦兼讀聯合國大學。其後,加入瑞士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從事人道外交工作。曾被派駐巴勒斯坦,阿富汗等戰區,經常與非政府軍事組織接觸,處理戰事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