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敘利亞戰事中的政治聯想
隨著伊斯蘭國組織的消失,大家都以為敘利亞的戰火應該告一段落。但兩周前於該國杜馬地區的懷疑化武攻擊,再次告訴大家,這場徘徊在內戰與國際戰爭之間的戰役,仍然陰魂不散。在眾多的媒體報導中(包括社交媒體),我觀察到兩個很特別的現象,希望在這裡與大家分享一下個人觀點。
之前一直和大家討論國際法,其實認識國際法的人都明白,國際法其實是國與國之間的”gentlemen’s agreement”。大家相好時,會尊重此法。但雙方交惡時,此法形同虛設。
本月7號,當敘利亞杜馬地區發生懷疑化武攻擊平民事件後,美俄陣營相互指控,誰是誰非,真的你說了便算。翌日,正當從日內瓦出發的OPCW獨立調查人員正前往該地,核實這次化武攻擊的詳情時,美方主動對杜馬地區發動襲擊。儘管國際法沒有明文規定要在調查後才能展開攻擊,但在國際習慣中,如果有任何公認的調查在進行中,參展各方都應該克制,以等待結果。美方的這次行為,無疑讓人猜測背後的動機。可惜,主流媒體也沒有更多的關注和跟進。

(網上圖片)
另外,最近社交媒體也流傳一段敘利亞小孩在廢墟中唱歌的片段。看到片段後,當然欣賞這群小朋友的毅力,而同時也為他們的將來而擔心。但在看該片段的同時,我突然回想在上世紀80年代,在Michael Jackson牽頭下,美國各大紅星一起出了一首名曲”we are the world, we are the children”,以喚醒全球關注當年埃賽羅比亞的大饑荒問題。
今天,敘利亞的戰事絕不比不上當年的大饑荒,大量兒童的健康、教育及生命都被嚴重影響。但為何全球沒有紅星出來為他們合唱一曲呢? 也許戰爭從來都比較敏感,誰對誰錯,沒有自然災害的容易理清。但若果大家關注的要點,是平民身份的兒童,而不是他們是否中東人或者穆斯林教徒,我個人覺得為他們歌唱一曲,也沒什麼問題。但既然全球紅星選擇袖手旁觀,敘利亞小孩就只好自求多福了。
撰文:葉維昌—紅十字國際委員會駐外代表
Jason早期任職投資銀行。於日本早稻田大學進修國際關係,獲推薦兼讀聯合國大學。其後,加入瑞士紅十字國際委員會,從事人道外交工作。曾被派駐巴勒斯坦,阿富汗等戰區,經常與非政府軍事組織接觸,處理戰事民生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