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店店員的日常 – 花花
786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786,single-format-standard,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書店店員的日常 – 花花

書店店員的日常 – 花花

(網上圖片)

(網上圖片)

要認識社會,也許可以從認識一個人開始,從不同職業、身邊林林總總的普通人開始,用他們的雙眼與經驗,學習以另一個角度看世界。

我有一個朋友小魚,她是個男仔頭的女生,畢業多年仍一臉孩子氣,不帶半點飽經滄桑的世俗。熱愛打籃球的她卻沒有如預期般從事體育有關的職業,甚至讓人大跌眼鏡地走進書店,成為一個小小的店員。

書店是零售行業,但與其他有佣金制度的店員不同,工時相約、薪水固定。要做零售業,為何選書店?「只是找不到心儀的工作,才經朋友介紹將就將就,誰知一做就是好幾年。」她說,說不上是書迷,偶爾沉迷科普讀物,像是國家地理雜誌類的。儘管面對各種新書,也沒有特別的興奮。

「小書店人少,小至開門、清潔、收拾,大至找數、訂書、決定書本擺位通通都一手包辦。」小魚說,書店店員的生活說不上枯燥沈悶,卻總有一堆瑣碎的雜事,這種工作形態正好適合個性喜歡安靜而又不能習慣重複的工作的她。

工作做久了似乎都逃脫不了重複的命運,幸而書店不斷引入新作,為沉悶中帶來一點新意。如果說書店的風格取決於選書,書店店員也扮演著其中一個重要的角色。 「偶爾可以提議老闆採購自己喜歡的書,如果銷量很好,代表有知音與同好,也會很有滿足感。」

小魚每天與書本打交道,卻重新認識了新一代書本。「原來有書本會全本挖空某個形狀,再用排版遷就設計;有書本封面以鏤空的雕花設計;有書本版型不同於普通,有時偏大或偏小。」小魚有時亦擔心書客會否有儲存困難,不過她說粉絲們大多追隨作家的新作而少考慮設計。

最有趣的工作經歷原來還是與書客打交道,小魚在書店打滾的幾年見識不少「新奇」的人,頻率最高的算是各種忘記書名或作家而找書的書客。「某天有客人問有沒有兄史的書,我告訴他沒有聽過,客人再說那史兄呢?我才恍然大悟,但也只能告訴他賣光了。」小魚說,與客人最常的對答是出版社,當你問他們知不知道哪家出版社,得到的大部分答案都是台灣。

「作為店員想問的是,真的有出版社叫台灣嗎?」

另一個「急性子」書客同樣令小魚印象深刻,某天有一位小姐奪門衝進書店,一手拿起新書書桌上的某本書,問道「有沒有這個作家的最新那本書」。小魚告訴她:「賣完了,等補貨」,可是那位小姐卻以晴天霹靂的口吻自言自語:「有沒有搞錯,有沒有那麼快,是不是瘋了,有沒有那麼快。」小魚那時心裡想的是:萬事皆有可能,不是嗎?愛書如她,能夠理解,但也是有點誇張。

書客百態,小魚在幾年見了不少,有些妙問妙答讓人會心微笑,有些粗魯書客也讓人懊惱不已。她說,書店店員似乎如一本新書的看更,在找到知音帶走前好好看守。人們常說「我在很多地方留下不少腳毛」,書店店員會對你說「我在很多很多很多本書上留下不少手指模。」

 

花花 – 喜歡探索,喜歡發掘,喜歡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所以成為記者。遊走在新聞界多年,現職某報業集團港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