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長的話 - 太平山青年商會
16
paged,page-template,page-template-blog-animated,page-template-blog-animated-php,page,page-id-16,page-parent,paged-7,page-paged-7,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會長的話

【睿智.華筆.六月】 機會的成本

機會何以珍貴?蘇軾《范景仁墓志銘》有謂:「速則濟,緩則不及,此聖賢所以貴機會也」 ,意即機會是千載難逢,一瞬即逝,需要好好把握。不過,在青商這個機會處處的平台,縱使機會不斷,卻有時令我們忽視機會的本質,輕視其價值,忘掉給予機會的初心。在青商,機會非免費午餐,背後亦有其成本。 社會成本 (Social Cost) 基本上任何機會都需要資源。在私人公司,資源都由公司支付,例如場地、人手、物資等等。在青商,人手一般都是義工,而場地、物資都有贊助,但這就代表這些工作是毫無代價嗎?帳面上,青商的工作計劃支出有限。一旦以社會成本的概念去計算,青商每個計劃的支出其實所費不菲。社會成本,是包括機構本身支付的成本,再加上社會因其而付出的代價,換言之一切的人手及各項資源上的支援亦應計算在內。 以舉辦一個一次性的分享型活動為例子,一般會涉及場地、分享嘉賓、五至六位籌委會成員。每人大約二十至二十五個工時,以及大約十小時的前期準備及行政工作。量化起來,各個細項之總和超出五位數字。換個角度說,每次我們參與的工作計劃實在價值不菲,只是因為大部份的成本沒有以現金支出的方式出現而被遺忘。 機會成本 (Opportunity Cost) 機會成本是指決策過程中,多個選項中被放棄而價值最高的選擇的價值。機會成本之出現源於資源的有限性。簡單來說,就是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在一般公司之中,機會成本一般就是被放棄的計劃所帶來的盈利,或是其他被放棄的工作計劃概念、構思及預備工作。 而作為會長,在青商工作計劃所提供的發展機會的機會成本又是甚麼?不是說我們每人在籌劃工作計劃過程中放棄了什麼,而是以青商培育青年的使命為標準的機會成本,即因為工作計劃籌委會名額已另有人選而未能參與相關工作計劃之會員其得到積極正面改變。 可惜的是,青商裡的「機會成本」難以被各位會友體會。「未能參與相關工作計劃之會員」,又有多少人會去關顧、將他們看在眼裡記在心中呢?又有多少得到發展機會的人會知曉並好好把握這些彌足珍貴的機會呢? 「提供發展機會以促進青年人創造積極正面的改變」是我們的使命,它諄諄告誡各位在青商中的領導層,在不違反青商價值和精神的前提下,要為會員提供適切、公平的發展機會和空間。同時,提醒作為會員的我們,機會總是有人在提供的。因此,姑勿論你是會長、董事局成員、工作計劃的主席以至籌委會成員,我們都要銘記在青商得到的機會並不是免費午餐,這些機會都是匯聚各方資源而成的寶藏。 有時作為機會的提供者、管理者,看到機會被把握、珍惜、發揮,有種不能言喻的喜悅;反之,一邊盡力嘗試提供不同的選擇,一邊眼見這些資源被一次又一次浪費,縱然心裡曾經抱有期望,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到最後為不同的原因,既為資源,同時為其人生封頂。得到機會後,不對其珍而重之、把其視作負擔的很快就會扔掉,地位自然會被褫奪;珍視機會並奮力打破玻璃天花板的將會獲得更多寶藏。也許,這就是青商中的吸引力法則。 最後,2018已過了一半,希望您將來回首本年,不因碌碌無能而悔恨,不為虛度年華而羞恥,可以好驕傲地說:我無負此年!   本月重點 六月份月會 深想事成   六月份董事局會議 - Man正式成為太平山基本會員   總會Joint Directors Meeting   太平山多位會員獲頒Networker,本會亦奪得Networker Scheme Award   難得影到秘書長可愛的一面   月會後,World Cup Night   太平山資深青商會長洲之旅   李韻怡參議員完成TMP2018   由半島青年商會2011年會長李銘津參議員與董事局成員進行中期檢討會   《菁薈》採訪旗袍師傅   出席支持城市青年商會626會慶   會友送贈的生日禮物 - Jack Jack   出席緬甸商會會慶   獲委任為分區委員會委員

【睿智.華筆.五月】 王道

生命是奇妙的,往往在你感到迷網與疲憊時,總會出現一些人與事,提醒你要不忘初心,提醒你所篤信的價值。四、五月是讓人感動的月份,多個重點工作計劃相繼登場並完成開幕的檢討會議,包括「守望者」、「築夢」、「能言善辯工作坊」,還有剛完成之亞太大會。 這些工作計劃皆有共通點,主席新,籌委成員更新,均需要在有限的資源下完成。礙於他們的經驗不足令活動有美中不足之處,實非戰之罪也。令人振奮的不止於有各機構的鼎力支持,還有各工作計劃的籌委會成員均表現出正面、積極的態度,他們充分表現出今年的主題「以一成全」,付出自己能做的,造就團隊的全!他們在工作計劃的拼勁與表現不但警剔了我(們)對於會友是否滿意、會友能否做到、情況是否公平有所思考,也令我想起初中時讀過的《齊桓晉文之事章》。 「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會友開心重要嗎?」答案是肯定的。不過,我們不是要投其所好、討其歡心,反而要令他們願意繼續學習、成長;「會內氣氛和諧重要嗎?」答案都是肯定的。不過,我們追求的和諧並非不是一百個人說同一句話,而是一百個人,有一百句不同的話之餘,而又互相尊重。單純的追求開心、和諧,遇上問題而選擇迴避,以「顧及個人感受、需要」而放棄追求團隊所訂下來的目標,猶如一種見牛未見羊的偽善。一來有違我們訓練自己的原意,剝奪會友面對挑戰的機會;二來,任務總需要有人完成,維護個人的同時,只是將其責任推向另一人。屆時又有誰可憐這隻羔羊?身為會長,面對種種的選擇時,我都會內省這是否道德、,是否對會的發展有利。所以,有時對一人的寬容,反過來會變成偏袒、對其他人的殘忍。 「力足以舉百鈞,而不足以舉一羽」 會友能否做到嗎?對思想開放,敢於嘗試的人來說輕而易舉;對自我封閉的人來說,則如力舉百斤。青商之工作以策劃、協調為主,大部份屬於非專業的範疇,需要經驗的可向不同前輩詢問;需要專業知識的,則向外尋找支持機構以彌補不足。究竟是一羽之舉?還是需百斤之力?只視乎心態與對自己的要求。有一位總會前會長曾分享一個做好青商工作計劃的秘訣:「有要求」。在青商多年,見盡不少有能之士。論能力、學識,不乏專業人士;論人脈、關係,社交能手多不勝數。「不值得」、「學不來」、「沒時間」是常見的止步「理由」。在青商能成功的往往就是對自己有要求、求突破,眼中自然看到價值,安排時間學習,達至個人提升。究竟是「不能」還是「不為」?觀乎是心態決定了我們可以達到的境界。只要每個會友願意繼續學習和成長,自然可以成就了不起的人生、太平山。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最後,在帶領團隊向目標進發的同時,能夠合理地關顧團隊感受是需要的。何謂合理地關顧?能夠理解他人感受當然最好,不過最基本也應做到「己所不欲,物施於人」。兩年前蘇老闆 (蘇志威) 在月會分享時就提到如何是一個公平的條件?最簡單就是自己也可以接受同樣的條件。如果自己也接受不了,別人又為何可以?說到底,在青商學習的,不是學執行和構思不同工作計劃,而是要持續學習並守住仁義、忠恕、禮等等的做人價值。 即將來臨的六、七月將是青商工作的高峰期,希望我們忙碌時、迷網時、疲憊時,仍然記住我們的使命目標、價值信念和無數個對我們工作計劃支持、認同的人和機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本月重點 五月份月會 - 聲Sing相惜分享嘉賓,Robynn & Kendy 與一眾參加者合照   築夢2018 - 香港GG計劃顧問 Thomas @People on Board於活動開幕禮傳授設計Board Game的Tips   太平山人出席鹿兒島亞太大會 - Japan Night   太平山人JC Sport Days全力爭勝,盡顯體育精神   支持總會全港沙灘潔淨日2018 體驗日   傑出,就是撐得起!太平山人撐十大傑出青年2018開幕酒會 出席國金獅子會會議宣傳太平山青年商會工作計劃並與獅友進行交流。

【睿智.華筆.四月】 赤木剛憲

(網上圖片) 《男兒當入樽》(Slumdunk)是九十年代的籃球漫畫神作,即使相隔28年,其場口、對白仍然在社交平台上不斷轉載,經常勾起了我們少年時的熱情回憶。流川的瀟灑、櫻木的拼勁、三井的執著,慢慢成為了我們懷緬過去的投射。可能是故事鋪排的需要,湘北高校最原本的支柱彷彿總會被人遺忘 - 司職中鋒兼隊長的赤木剛憲。 赤木剛憲身處的湘北高校籃球隊雖然一直未能晉身全國賽,不過赤木早已具備全國大賽的水平。因為他對夢想的執著,一直堅持嚴格的訓練。在副隊長木暮公延的回憶中,就多次憶述隊員因為抵受不了嚴格的練習而離開籃球隊。每次木暮向赤木說又有隊員離開時,赤木口總是淡淡然:「沒有毅力的,由他吧!」在一眾主角加入之前,與赤木一起向目標不斷努力的只有木暮,縱然如此,赤木從來都沒有懷疑過自己。能夠渡過最孤獨的時刻,讓赤木成為籃球隊的精神支柱,贏得隊員的尊重。 作為隊長,得見團隊中有流川、宮城、三井此等高手在陣心當然變得踏實,但真正追求的又豈止於此?喜見三井回歸,非為其精準的三分球,而是當年與你一樣雄心壯志的伙伴又再走在一起;為宮城而鼓舞,非為其過人的策動能力,而是看見一個比自己更適合擔當指揮的人;當其他人為超級新人流川加盟而振奮,隊長希望見到的是流川可以融入隊伍,成為真正的皇牌。有時會遇上幾個如櫻木般的新人,潛能豐富,桀驁不馴。你心知他需要更多的耐性去教導,引發他的潛能,不過有時又會因為恨鐵不成鋼而動怒。 無疑,領袖在尋找到真正的團隊、同路人是一個痛苦而孤獨的旅程。尋找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一個又一個的拒絕。「為何要追求?」、「為何要付出?」、「為何要那麼認真?」這一連串的問題不會有絕對的答案,因為能與不能、為與不為、孤獨與幸福都是一種自身的選擇。這時候要緊記:「念念不忘,必有迴響,綿綿不絕,遂相印於心」,接受檢討但決不放棄信念,同心同德的團隊自然會出現。 (網上圖片) 隊長是堅強的,你明白無論何時你也不可以迷網,在所以團員成長前你要繼續引領前路方向。每次面對怎樣的對手,即使你輸了、傷了,仍然要引領你的團隊去爭取勝利!當你見證整個團隊由零開始,貪求進步一生痴,一切努力、拼搏,豈會徒然!你不介意他們不斷超越你,因為沒有論資排輩只有萬眾一心,你在隊伍只是精神領導,你會感到恩惠「因為經驗握在手上會化為老餅」。但這就是隊長,這就是赤木。 不要讓自己後悔,因為現實沒有多少個三井,錯過了便是錯過了,命運未必接受「我想打籃球」。能與你有同樣信念的人去攜手打拼,何等浪漫。過程一定會痛、會輸、會受傷,如果你問我最光輝的時刻是什麼時候?就是現在!! 同行者、隨行者、來者,共勉之~   本月重點 太平山青年商會四月月會 - 義飲   守望者:快餐店夜宿者調查研究開募禮   太平山青年商會能言善辯工作坊 - 香港大學教授何偉幟博士   太平山青年商會能言善辯工作坊 - idebate 創辦人張嘉達先生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高級訪京團暨國情研習班畢業   總會國情班北京之旅 - 會長在長城   太平山青年商會羽毛球夜   清明節進行的會櫃斷捨離

【睿智.華筆.三月】 金戈鐵馬

彈指間,會長的任期只尚餘275天。由決定競選會長一職至今,無論前輩、朋友,以至一些比我遲入會的會友,每次見到我第一句說話就是:「會長,你還好嗎?」不知由何時開始,我由從前前會長口中的猛將,成為需要呵護的小寶寶,好像任何風浪都可以將我擊倒,「會長」在他者眼中就好像悲劇主角的代名詞。無可否認,開初時總會有點將信將疑,不過,今日我和我的團隊戮力同心、整旅厲卒。 從325天之前,我與我的團隊第一次開會,我就選擇了帶領他們走一條不一樣的路。這325天之中,我們每日都是坐在過山車上生活一樣。昨日早上有三個好消息,下午有就有兩個問題,到黃昏就再加一個。當晚在床上輾轉反側時,可能就會靈機一觸,衍生其他有趣的想法。一覺醒來,打開電郵,你會發現問題不但迎刃而解,甚至比原本的發展得更好,然後享受一個早餐之後,再迎接新的問題。不知不覺間我們適應了高低跌宕的心情,明白不論環境順逆,這種過程,最終也要不屈不撓地闖過去。 過去三個月,不同的團隊為各個工作計劃努力籌備。由設計活動、尋找場地、洽談贊助及支持,一步一腳印地走到今天。在這個過程中,無疑會遇到不少挫折,例如是洽談時碰壁已是家常便飯。更令人氣餒的,是覓得一個有份量的支持機構,剋服一個又一個合作上的障礙,最後因為不同原因而終止合作,讓事情返回原點。士氣雖短暫受損,不過如何在打擊之下站起來,令團隊可快速重整旗鼓、堅毅不拔地走下去,才是我們最撼動人心的成長壯舉! 不同的科學家也試過對照同一物種在不同環境的生長情況。科學家發現愈是處於惡劣的環境,即使同一物種也會成長得較強壯。原因很簡單,牠們明白必須剋服困難,繼續生存下去。同樣的論述也適用於人類,愈是居於惡劣的環境,他們的身體與意志也會變得堅強。 猶記得去年參與蒙古亞太大會之後戈壁沙漠的塞外美景。在戈壁沙漠中的能源供應,靠的不是城市一樣完善的電纜網絡,反而運用了天然優勢,利用先進的風和日照發電。在能源、農業、旅遊業,蒙古人都給我一種堅毅、運用智慧去解難的感覺。他們可能認為這是源自成吉思汗血脈,不過我更相信這是來自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本能。 做大型工作計劃,面對不同挫折是必然的。以前我亦質疑過自己是否要行人止步,但每次的突破同時帶來滿足。古人有云:「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在極地中,總會有絕美的風景。曾有會友打趣說我與成吉思汗容貌相似。當年成吉思汗的鐵騎橫掃歐亞,沒有踏不平的城池;今日,我相信太平山人可以突破障礙,勇往直前。接下來的四月,就讓各位見我們豐碩的成果。 戈壁沙漠蒙古包的可持續發展 本月重點 三月月會有Sam Sir講詠春,準會員Man初次現場訪問嘉賓   與Drink for Justice 代表見面,傾談4月月會之安排   LV Objets Nomades 展覽   室內駕駛體驗   太平山羽毛球夜   會員Beckham隻身挑戰Public Speaking JC Class,並晉身決賽!   出席總會辯論工作坊   元朗青年商會盤菜宴 (與海港青年商會合影)   實用型訓練 - 三五知己威士忌   佛山、南沙交流團 

【睿智.華筆.二月】 心眼

(網上圖片) 當上會長後,每星期都與不同董事局成員、會友見面、開會、聚會,話題除了會務以外,還涉及很多人與人之間的相處或者價值觀的討論。許許多多的交流,最有趣味的問題是:「會長,你對王浩信成為視帝和《踩過界》有甚麼看法?」 我的答案是: 1. 台慶頒獎,可能是個內部評核,只會頒予員工。你很少會對一間公司的傑出員工有意見; 2. 台慶頒獎,可能是個公司宣傳環節,當然是宣傳最有潛力及有需要宣傳的產品; 3. 台慶頒獎,可能是一個對演藝人傑出表現的嘉許,我非專業,又何德何能質疑評審的判決? 但作為觀眾,我其實很喜歡《踩過界》這劇集及文申俠這個盲人大律師的心眼。這套單元劇,由主角遇到的不同案件所拼湊而成。故事中的案件有社會弱勢社群的當事人,例如殘疾人士、跨性別人士;亦有充滿道德爭議的議題,例如行為藝術、安樂死。劇集透個這些議題,帶出大相徑庭的論點。文申俠不但有靈敏的四感,更有過人的洞察能力,亦即是心眼,令他透徹明白弱勢社群的需要。 「因為看不見,所以要用心感受。有時候看得見,反而會被所見的所謂事實而欺騙。」- 文申俠 這話令我回想起早於三、四年前我女朋友第一次隨我出席青商的活動的一件事。當時有位會友直率地問:「Jonathan個人咁衰,你鐘意佢啲咩?」頓時氣氛變得非常尷尬。當年的她比現在入會未滿兩年的她還要青澀,我當然好奇她會怎樣應對。「或者我們看到的有些不同」她淡淡然的回道,令在場的會友都眼前一亮。我亦因她卓爾不群的回應而沾沾自喜。時至今日,每當被朋友嗆白時,我都很自豪地承認我沒有俊俏的面孔,也沒有家財萬貫,但起碼有人覺得我是一顆耀眼的寶石。 「做律師不是依靠雙眼,而是要用腦」- 文申俠 所謂心眼,就是對事物反復思考。視力正常的人,往往只憑眼前所見就作出判斷,忽略當中的細節而做成盲點。相反,因為視障人士靠其他感觀提供的訊息,透過想像重新組成他們「所見」的。這個過程會讓人先檢視得到的資訊,自然容易發現事件遺失的碎片。很多人面對問題,只著眼於眼前的事件與當刻的感受,反而忘記了事件的本質。網絡發達的年代,生活、工作的節奏急速,每天都要七步成詩,就算出現不尋常的情況,也難以察覺。所以,有時停一停、諗一諗,事情反而變得通透。 最後,適逢農曆新年,在此除了祝願各位身體健康、萬事如意,我希望大家新一年可以更上一層窮千里,敢開天眼看凡塵! (網上圖片)     本月重點 一月董事局會議,Kathy Ho正式加入我們太平山的大家庭!   今年董事局成員、顧問及旗艦工作計劃主席都的卡片有屬於自己的座右銘。太平山以外的JC人,8月前集齊一套,可能有驚喜!   1月28日 - 獅情長意長者探訪 首次成為合辦機構,並獲得 優品360 贊助禮物予長者   今年的太平山人不但身體力行關心長者,更擔任小隊的領隊,帶領 優品360 的義工門順利完成探訪~   星爺話作為一個特務,要經常保持儀容,領導才能發展小隊話,學識set頭,就容易有好儀容 JCIHK Be Better Coach Program Be Better Coach, Be Better President, Be Better Man   拜訪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 Casper,介紹守望者計劃   一齊出席International Night,向世界出發!   VP Goffy同MAD Kinki 5 Star畢業啦~   總會Project Pitching,由工作計劃主席親身介紹太平山2018全新計劃 - 守望者,獲正面回應

【睿智.華筆.一月】向前踏一步,世界大不同

踏入2018年,青商人皆會踏上新旅程。而我與太平山上上下下,由會員到董局成員,亦展開人生新的一章。由成為太平山青年商會的會員到今日,是一個有趣的歷程。這個歷程的時間愈長,我們的世界就變得愈大,生命就變得更精彩。 八年前,因為對大學時代的記憶,讓我搜尋青年商會。機緣之下我就加入了太平山。那時只是想學習如何好好的籌辦一場活動,令自己的履歷更完整。甚麼董事局、甚麼總會等等,完全沒有概念。由完成兩次工作計劃,到成第一次以工作計劃主席身份完成,打開了在青商的領導才能訓練的大門,領略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最重要是讓我遇上工作以外的機會,和一個新的圈子。 完成數次活動之後,自感青商生涯也差不多,慢慢就沒有開始時活躍。直到2014年,有幸成為一個全新的旗艦工作計劃的主席,讓我看見更多。在計劃階段,我以為只要有周詳的計劃,加上緊密的監督,旗艦工作計劃也只是小菜一碟。奈何計劃跟不上變化,政府的資助遲遲未批,之後再遇上雨傘運動,最後連尋找展覽場地都經過一波三折。慶幸得到當時團隊的努力,最終我們也完成了十多場的工作坊,總共有過百人參與。 在參與旗艦工作計劃之後,我體察到合作共贏的真諦。從青商路上一路走來,我所洞察的新合作模式,為過往對創業不感興趣的我,投下了創業的種子、土壤。 完成該項旗艦工作計劃後,我以為是功成身退。不過,當你全身投入青商的洪流,當中使命像綿延不絕江河,旅途更是任重道遠。幸得2016年會長的器重,我加入了董事局。以往負責的工作計劃,短則一個月,長的都只是大半年。心想的是都是如何令工作計劃盡善盡美。反觀,董事局成員的路就像一場耐力賽。作為董事局成員,我給自己的使命就是令每個會員在工作計劃上大放異彩。在運作會務層面,我不斷構思及實行新的運作方法以完善會務流程。總會及分會董事局生涯,讓我領悟制度與系統是團隊中的基石,為我洞悉了青商的寶庫無限性。 過往,我相信“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和“一加一是二”這類看重眼前邏輯的人生觀。但這些年來的青商經歷,令我明瞭每踏前一步,眺望的風景會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對前路和結果未卜先知,在瞬息萬變的人生中,眼光留守在過去和現在只會涸澤而漁。唯有踏前一步,你會對人事刮目相看,你的思維、視角會變得高瞻遠矚,你會為你的世界扭轉乾坤。 今日,我與太平山人一起再踏前一步。我們不知道前方等待我們的是怎樣的挑戰,但這重要嗎?只要知道一直走下去,我們的世界會更大、更美好,我們就有走下去的理由。   太平山青年商會會長 黃銳華 Jonathan Wong 

芝遇・芝恩・五月:「一句都不能少」

得有不同的人跟我說過不止一次:「唔好低估自己說話的力量,有時候可能就係你一句說話,改變了別人一些想法!」 素來不多説話的我向來都不習慣於大衆面前分享自己的想法、喜歡的事物或不喜歡的事物、認為對的事情或不妥的事情⋯⋯就連開心或不快的情感亦從不會表達出來。大概是因為我一直都覺得,自己的意見或想法不會對事情或別人有任何影響,而別人亦不會因為我的決定或想法有任何改變,再加上自己不善於表達,更不希望因自己與其他人有異的意見而引起注意,故此一直都沒有拿出勇氣去表達、亦往往偏向將自己隱藏起來。 直至有一次,正正因為沒有好好表達自己的想法,與一位朋友產生誤會,才令我當頭棒喝。這一位朋友總會語重心長地給予意見,然而我卻因為通常沒有很大的想法、只會一一接受及盡力做好。但當每一次的答覆都離不開「好!知道,感謝你的意見!」甚至有時候因不知道應怎樣作體面的回覆而擱置了一回,而令他心裏產生懷疑,令他不禁想究竟我有否真正明白其意見或正在行動呢?遲遲未作回覆的我究竟有沒有將這些事情放在心上?究竟我又有否認真對待及珍惜他的一字一句呢? 亦有一位不是認識很久的朋友,總是會因為自己做的小事情而豪不吝嗇地對我說出對他的影響。有一次他對我說:「我很欣賞你竟然會於一個活動完結後,為了讓我們知道甚麼是你心目中所要求的『質素』及你對今次活動的看法,搜尋了各樣例子作對比,並整理好一份文件分享給大家。I am impressed,呢個就係我認識既Remy。」又有一次,於自己最沒信心、發表最緊張的演講後,他竟然走過來對我說:「你已經表現得好好,我都被感動了,我希望將來你可以感染更多的人!」 一場誤會及一句欣賞的背後,令我最感恩的是兩位朋友到現在總是於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不斷給予我鼓勵、賜我信心、贈我支持;感恩的是,兩者都擁有勇於表達自己想法和感覺的特質,令我也不禁去反思、去學習改變自己;感恩的是,身邊其實有很多人都很了解自己,即使我沒有透露半點情感,他們皆會自然感覺到我當下所需要的力量,大概這就是真正的朋友吧! 曾幾何時,我總覺得不必時刻都要道出自己的意見、想法,因為反正我不希望對別人、對事情有影響;但後來我發現,原來更重要的是我往往忽略了:有時候正正因為沒有做一些事情而令別人產生另一種想法,令事情更糟糕。所以,今天的我,正學習直言不諱,因為現在的我深信別人也能像我一樣,在啟發性的說話裡得到成長和改變。 「年月裏 有人扶我 有人攔我 也造就我 所有突破 當時如果 通行無阻 怎去鑄造 今天的我 一起擋雨 各自渡河 路人熟人 同樣有恩少一位也不可」- 《一個都不能少》,李克勤 太平山青年商會會長 程詠芝 Remy Ching

芝遇・芝恩・四月:「勇氣」

認識我的人大慨都應該知道,從來的我都不習慣站在大眾面前成為任何人的焦點,要上台演說更加是對我來說更不可能的事情。無可否認這亦是我當初對「會長」一職卻步的重大原因。一個説話不多、口才不通、亦不懂漂亮言語的人,怎能成為一個得體的領袖?當自己覺得這是天大的挑戰、一件沒可能的事情的時候,身邊的人總是覺得小事一樁,根本沒需要擔心,甚至感覺我的擔心是多餘的。記得有人說過:「如果你本身樣樣佳精、是十全十美的人,哪你在青商有什麼成長的地方?就算有講得不好的時候,又有什麼大不了?況且,面對著演講的前夕,你會讓自己草草了事,還是會盡力準備及練習好演辭?」 演講的確對我來說是考驗、是恐懼、是挑戰。回想起第一次演講的時候,前一個月我已經忐忑不安,即使是認為準備充足,當天手心總是不時霧汗、沒有食慾、總是坐立不安、非常憂慮。大慨是這種不習慣的自然反應、不良好的感覺令我對演講產生了抗拒,試想想連自然反應都控制不了的時候,漸漸地便覺得這是一個沒有可能做得到、撑握得好的事情。 畢竟,人總有要克服自己缺點的時候。身邊的朋友總是鼓勵自己,如果單是這麼普通細小的一件事情亦不敢去面對,而令自己失去了機會,值得嗎?最後不甘錯失機會的我當然選擇硬著頭皮作出嘗試。回想起這個四月份,原來大大小小寫過過9次演說/致辭,有的在日本、有的在北京、有的在香港的拜訪/活動;形式上有在200多個日本人面前、有在300多人的會慶面前、有「突發性的」於早上7時、有於領導面前、有於學生面前、有的用廣東話/英語/國語(再加插幾句日語)等,對我來說是人生目前為止演說最多的一個月,可以說是一個「巡迴演說」的四月份。言而,每一次演說的準備期間,總有人不介意當我的第一個觀眾去聽我練習、給予意見;總有人對自己説「加油!」、「放心!沒有問題的!」、「你做得到的!」;更令我意外的是,總有人會於事後給予評價或可以改善的空間。種種鼓勵及支持,其實不其然增強了少許自信心,令我對這件在別人眼中的小事變得沒那麼可怕,亦變成了為下次演說再加大力度的動力。一句支持,可能對別人來說微不足道,但對於欠缺一點點缺信心的人卻可能帶來推動力及自信。有人說過,困難本身就代表一種成長的機會,在克服困難時,首先先要接受它,當你克服了,代表你又往人生另一個階段邁進。 假如當天沒有選擇跨出自己舒適圈,假如當天沒有接受這種挑戰,假如沒有身邊朋友的不斷的鼓勵與支持,或許也成就不了今天不再為演說而沖昏頭腦的我。 「鳴謝身邊總有著你 替我分憂體貼我心理 絕不放棄 就更加奮力爭氣 原來靠你我可鼓起勇氣」 - 《勇氣》,胡鴻鈞 太平山青年商會會長 程詠芝 Remy Ching

芝遇・芝恩・三月:「初衷」

大概是小六的時候,各同學們都有一個傳統的習慣,就是跟其他同學交換紀念冊。紀念冊內除了在背面有一頁寫對對方的感受外,前面有幾個填寫個人資料欄,包括血型、星座等,而其中一欄,就是「我的理想職業」。或許是因為長大於一個較傳統的學校,擁有傳統的思想,同學們大多數都是寫「律師」、「醫生」、「老師」為自己的目標。而我竟然於這一欄填寫了「媽媽」。 幾年後家人無意中看到我填的這張紀念冊,被問到為什麼我會填上那奇怪的志願,由於事隔多年,我也無從稽考。 而此事不時會被家人或朋友提起,或是作茶餘飯後的話題,所以每次我都會不斷問自己到底為什麼當時有這種想法。思考期間,漸漸地感覺到人愈大,才愈會學學懂認識自己。大概是因為更了解自己的性格,不知怎的,無論是甚麼情況,自己一直都很享受照顧別人、一直很享受給別人妥善的安排、一直很享受給別人帶來溫暖的感覺。大概是因為自己於溫暖的家庭長大,深深地感受到被照顧的感覺;大概是因為自己是巨蟹座,對家庭或朋友的感覺非常強烈;大概是因為只有「媽媽」才會完美地發揮這種本領。 擁有此種奇怪性格的我今天雖然還未當「媽媽」,但能有幸成為一會之首,作為各會員的領袖,除了帶領本會飛得更高更遠,能夠當會員有需要幫忙的時候給予關懷及幫助、那怕是一點點的幫忙、那怕是一點點的綿力、那怕是盡了力,但未必令事情有太多的進展,卻令我滿足的是洞悉到別人的需要或遇上困難時能及時伸出援手,並於自己能力範圍內盡全力去幫忙,已經是令我振奮的事情! 有時候,很多事情都不是必然要做、不是必須要履行的職務,但如果我們能為別人想多一步,做多一步,同時亦能讓別人感到滿足、溫暖的事,何樂而不為? 驀然回首,如果給我再填寫多一次「我的理想職業」,也許我也會寫上當時的初衷。 「無論離地多高 未放低 當初志願 懷著心願 永遠未算遠 」—《我的志願 》,許廷鏗 太平山青年商會會長 程詠芝 Remy Ching

芝遇・芝恩・二月:「小故事」

記得有人和我說過:「不努力過,就一定沒有結果。」上星期無意中翻開一本陳舊的琴譜,翻開的那一頁,看到上面有一個個用鉛筆劃上的記號:有圓圈、有星星、有意大利文、有三角型、有感歎號⋯⋯   回想起小時候求學時期,每逢星期五放學後都要到老師家中學鋼琴。不知怎的,每星期放學後都是很繁忙似的,總覺得根本騰不出時間來練習鋼琴,但神奇地每次最後在上課前一天還是會擠得出時間來練習。還記得當時為了籌備考鋼琴試,大半年前便要開始學習那幾首曲目,而懶惰的我不是依賴見老師前一晚下的小小苦功,就是靠上課時自以為很了不起的sight reading skills來應付。當幾個月過去,而仍然要重複地對著同一樣的考試曲目時,我總覺得苦悶極了;當自己的手指不爭氣,多番練習仍是控制不下,仍是跟不上應有的節奏時,我總是不想再練習下去。然而,老師明明知道我沒有在家用功練習,但總會包容我的懶惰,不厭其煩地額外花上十五分鐘教導我怎去調整,還鼓勵我說:「不努力過,就一定沒有結果。」   有一次,當我在家練習時,花了大概半小時用不同方法(以不同的組合、跟著拍子機)於同一個小節上鍛練,都好像沒有成效,便氣餒得把心一橫想放棄考試算了。我不禁恨自己,手指是屬於我的,但為何總是不聽使喚?為何老師一彈就可以完美地奏出,但我偏偏不可以?為何別人能一口氣彈奏三十分鐘的曲目,輛到我彈奏時卻感覺自己有心無力?   我是一個不能讓自己失敗的人,加上決定後便要做到底的性格,所以當時發了自己一小時的脾氣後,我便選擇繼續練習。而出奇地在妥協後,手指竟一日比一日熟練,最終亦蹺幸地通過該次考試。   「人生不如意事的事十常八九」。向來我對這番話都沒有很大的共鳴和感覺。自擔任候任會長到現在,不如意的事像是接踵而來,感覺好像自己人生沒有經歷過的都於這段期間一一呈現在眼前。有在最忙碌的時候遇上接二連三的壞消息、有當感到自己壓力去到頂點的時候別人向自己說:「會長,你現在要先處理這些事情」、有在最需要扶持的時候遇上被打破的𠄘諾、有在難過的時候也要讓自己沉醉於一浪浪的會務、有在氣餒的時候要先處理別人的事情與心情、有不斷努力過的時候但事情總是推不動,還有從不喜歡在別人面前展現難過一面的我都按不住自己情緒的時候。我曾經想過,到底我是不是一個真正合適的人選呢?如果當會長的不是我,種種事情又會否發展得更理想呢?   大概向來理性的我不喜歡認輸,越難捱越不容許自己倒下來,更要促使自己向前行;大概這樣的我驅使自己要持之以恆為鋼琴考試進行訓練並做好準備;大概這樣的我促使自己盡力做好自己,將種種挑戰變成自己成長的過程。再者,既然當初做種種決定的是自己,還有不堅持下去的理由嗎?   也許有時我們感覺目標離我們很遠,彷彿花了許多時間和力氣後事情也沒什進展,亦沒有我們所想像般理想;但回頭一望,畢竟已經行了一大步,我們在此刻猶豫,是因為我們沒有勇氣堅持下去、還是因為我們不願意做預測不到結果的事情?然而,我們甘心就這樣子放棄嗎?   昨晚回到家中,又看到廳旁那部近年沒有碰過的鋼琴,再往琴上的鬧鐘看,已是凌晨一時多了。琴在,但時間已不許可我和它再碰上。也許,不同階段的人會有不同的追求,從前的我會花大概九個月時間去為考試作準備,把每個小節和技巧練習好,考試便可以順利通過;但對今天的我來說,雖然學會了有時候事情變化之大往往未必在自己掌握之中,但卻深深明白到九個月的時間能夠完成的事情其實有很多。而堅持與否,你會選擇怎麼走下去?   「相信 堅持 能成就我的小故事 我不服氣 慢慢嘗試 我不完美 但我可以」—《小故事》,JW   太平山青年商會會長 程詠芝 Remy 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