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心窗:另類抑鬱症治療方法— 腦磁激
3629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3629,single-format-standard,theme-stockholm,woocommerce-no-js,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text-from-top,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杏林心窗:另類抑鬱症治療方法— 腦磁激

杏林心窗:另類抑鬱症治療方法— 腦磁激

雖然抗抑鬱藥物很普及和很簡單,但是仍然有一部份病人並不適合或是效果不理想。例如,有些病人對藥物反應很敏感,服藥後有很嚴重的副作用,或有些病人對多種藥物敏感,故無法找出一種安全的抗抑鬱藥來服用。另外,有些懷孕的媽媽希望能避免服用藥物,以免影響胎兒等等。

(網上圖片)

故此一直以來,醫學界都嘗試找出藥物以外,抑鬱症的治療方法來填補這個漏洞。

若我們回顧精神科治療的歷史,不難發現原來在抗抑鬱藥還未發明之前,便有腦電盪治療。 腦電盪治療方法是讓微電流通過腦部,從而產生羊癎症的症狀。至於為何這樣能醫治療抑鬱症,現在還未有定案。不過從過往經驗所得,這個治療方法對抑鬱症確實非常有效。可是,由於腦電盪治療需要全身麻醉,並不是每一位病人都能接受或適合。而且,腦電盪治療後往往導致病人有部份記憶消失,這個後遺症並不是每個病人都能接受。話雖如此,腦電盪治療依然是治療抑鬱症的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法。

(網上圖片)

循着這個方向,科學家便想,除了電流之外,還有什麼物理現象能運用來激活我們的大腦呢?如果要激活大腦的話,又應該激活那一個部份呢?

經過多年的研究,我們對人類的大腦功能知識越來越豐富,發現原來抑鬱症和海馬體及腦前額葉有莫大關係。

(網上圖片)

海馬體及核桃體是我們的情緒中心,它和我們的腦前額葉有密切的聯繫,除了影響我們的心情外,還主宰我們做事時的執行能力、認知能力、如何計劃、防止衝動行為、抽象思維等等。當我們抑鬱的時候,這些部份的腦細胞活動能力降低,變得和常人不一樣。

基於腦電盪的啟發,便有人想出了利用磁場這個方法來直接激活腦細胞(neuromodulation)。運用尖端的科技,能令到產生的磁場集中在一點,令治療的範圍更精準,而穿透力亦足夠穿過我們的頭骨,到達我們的腦部。這樣,腦磁激便在這個背景下誕生了。

(網上圖片)

腦磁激的優點在於它無需全身麻醉,因此無需入院,亦沒有麻醉藥後的身體不適。此外,由於已接受了腦磁激治療,需要服用的藥量也能減到最低,甚至無需服用藥物。而病情開始好轉的時間也可能比服用藥物為早。

現在,腦磁激已成為治療抑鬱症的其中一種標準治療方法,並獲得歐盟及美國藥物食物管理局的認可。

由於抑鬱症的成效理想,醫學界正研究用腦磁激來治療不同的精神科疾病。例如:失眠、強逼症,甚至有學者在研究用腦磁激來治療自閉症等等。

相信不久的將來,一部份我們過往認為是不治之症,將成為歷史的回憶。

撰文:陳蔓蕾醫生

現為精神科專科醫生,擁有超過20年的精神科經驗。她曾服務於不同醫療機構,接受過多種精神科專業培訓。她曾任榮譽香港大學助理教授、香港精神科醫學院榮譽臨床導師,為醫生提供專科訓練。亦多次被邀請到電視台及雜誌接受訪問和演講嘉賓。
診所網站:https://mindhealth.com.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