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業界專訪:網約平台引競爭?
的士,這個詞語特別有香港的味道,是從出租車的英文語音譯出來的。
隨著時代變遷,當的士司不再是易事,尤其是UBER出現後,不少的士司機直指收入受影響。
另一方面,有網民認為UBER受市民歡迎正反映出市民對傳統的士司機存有不滿,並列出的士司的「十宗罪」,其中包括「拒載揀客」、「車身殘舊」、「車廂污糟」等。也有市民投稿講述傳統的士的問題,並指出UBER受歡迎的原因。UBER的網上預約及評分制度正正杜絕上述的士固有的問題;乘客可選擇路線,5分鐘內可取消訂單,自主性高;收費一目了然,加上信用卡付款非常方便⋯⋯
消委會上年底也發布設立網約車服務報告,引起的士業強烈反應。筆者有幸採訪香港的士業議會委會--吳業培,把一系列的問題端到他面前,他咀嚼問題後便娓娓道來。
「UBER的出現使的士業進步了嗎?」
吳業培想也不用想就說:「對啊,是真的,沒競爭就沒進步。」
「但是,UBER是犯法的啊,一旦發生意外時,根本沒保障。」
接下來,他一口氣介紹的士業議會快將推出的叫車應用程式。
「的士業議會下個月就會推出一個Apps,是一個正規的Apps。乘客可以揀司機、司機可以揀乘客,我們的士業都可以做到。」
「提供點對點的服務,何時上車、何地接客,提早預約,我們都可以做到。」
「而且我們可以做到賞罰制度,如果司機被乘客投訴三次,就會被列入黑名單。」
「的士業議會的分會--的展,也一直在做這種評分制度,你見這有些的士,前座椅背上有三個按鈕,讓乘客為司機評分的。我們會頒獎金和獎狀給做得好的司機。」
「的士加設Wi-Fi,方便乘客上網,這也可以做到。」
「乘客用百達通或信用卡繳付車資也不是問題。」
筆者恍然大悟,果然有競爭就有進步。
「那麼你們怎看消委會所提倡的網約車建議?」
一如普遍業界的反應,吳業培都反對,但他不是車主,不是在意影響牌照價格。
「消委會根本不能代表我們,她沒有諮詢過我們。買賣東西她可能會比較清楚,奶粉幾錢她可能會清楚,但是司機的事情消委會並不清楚。」
「網約車是個好提議,提供點對點服務當然好。」
「香港跟其他國家不同,香港有個本地的特別現象。自2003年沙士後,香港出現了『折頭車』。」
「我們要做一個正規、不打折、不是收單程隧道費的Apps。」
意思就是,他想業界內部協調,透過司機的合作,重整業界的運作秩序。
「如果愈來愈少司機接那些有折扣的柯打,市民在那些Apps叫不到車,就會轉用正規的Apps。」
「如果網約車價錢貴一點,很多司機也會肯做。」
不過,吳業培未有正面回應消委會的網約車提議。
消委會所倡議網約車有幾個重點:一,由政府發出三種網約車許可證:平台專營權許可證、車輛許可證、「夥伴」司機許可證;二,有3至11個營運平台,平台要負責審查司機背景;三,出租汽車許可證(私家服務)上限為1,500;四,司機許可證的數量剛無上限;五,收費方面,預算的收費(連同附加費)、路線等資料,需於乘客確認旅程前列明;六,司機不能隨街接客、須透過應用程式安排。
但是,吳業培只提及的士業之間,網約手機應用程式存有的問題,本質跟消委會建議的網約車不同的。消委會的建議是專設較高級的、只能網約的車,希望紓援消費者對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不滿,並希望減少市民購買並自行駕駛私家車,避免所衍生的交通擠塞問題,以及針對旅客個人化點對點交通服務的需求,報告指目前的士服務可能不足,故提出網約車的建議。
「那麼,的士業推出手機應用程式後,可以確保司機不拒載嗎?」
「每個行業都有壞分子的。」
「但是作為專業的職業司機,接了單就要去接客。」
吳業培也重申他在立法會提過的建議。
「如果將來都有的士在每一條隧道的收費劃一,那麼就不會出現揀客拒載了。」
他解釋,往往是因為隧道費的考慮,司機才選擇客人,否則他們就會倒蝕隧道費,還未算油費呢。
相信每一位乘客,尤其是的士或UBER的常客都樂見出租車的改變,身為職業的士司機的吳業培也是。
「我讀得書少,所以才成為的士司機,但是行行出狀元,所以我一直積極參與行業的活動,也很希望這行可以『上返啲』。」
這位滿腔熱誠的司機曾獲四屆優質司機,直到主辦單位不再容許重覆拿獎。他對的士業還是充滿希望的。「UBER其實不可怕,只要的士的服務質素好,正正式式地揸,我當UBER不存在的。他們又不可以在街頭接客,我們揸的士很自由,勤力就賺到錢。一個月駕車25日,有心做、勤力做的話,便可賺到$25000-30000。往後,只要我們改變的士司機的形象,便會有多些人乘搭。」
所以,最緊要還是自己做好。
相信每一個的士司機像吳業培一樣敬業樂業的話,出租車行業一定會改變。
記者: 李佩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