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人移民天堂—台灣
一提到寶島台灣,相信在不少人的腦海裏浮起的是台北夜市的各種美食、台中清境農場的羊群、台車墾丁的陽光等,是不少香港人長短假期的休息充電之地。
自2013年香港電台鏗鏘集的「移民台灣」的專題,掀起了香港的一股討論熱潮。根據統計,2014年香港人移居台灣的人數是2011年的三倍,已達到7500人,到底台灣有何吸引之處?我們今次訪問了早年移民台灣的GiGi。
有別於一般的投資移民,GiGi是因為覓得真愛而放下一切嫁去台灣。然而,要在台灣落地生根也不是想像般容易,而且要融入台灣當地的生活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及適應。 (截圖自台灣交通部觀光局)
台灣生活跟香港很接近,適應容易?
生活習慣上,台灣人出入都是以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相信有台灣自由行經驗的人都會明白,在當地有一台機車的確方便不少,更可以到處遊覽,但大前提是要有車牌呢﹗(據說很多店家為了做生意,也沒有要求租車客要有車牌就把機車出租了,為自己的安全著想,的確不應嘗試無牌駕駛啊﹗)
「馬路如虎口」是家傳戶曉的句子,大家都知道過馬路前應要「左望望右望望」,確定沒有車輛駛過而且又是「綠公仔」才過馬路。但撫心自問,有沒有在某些原因下偷偷地亂過馬路?台灣人會認為此等行為為「不文明」及「沒有文化」的人才會做的事。因此,下次去台灣,記緊別亂過馬路啊﹗要好好遵守交通規則啊﹗
台灣都是講國語,我的普通話即使講得普普通通也能溝通?
在台灣雖然以國語(在中國及香港都稱之為普通話)為主要語言,但仍有極大部分人口是講台語的,以中年至老年人為主,因此,在非旅遊區裏仍然是是台語作溝通語言。GiGi小時候也在福建一帶生活過,也懂得說閩南語,但去到台灣仍感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當地人講台語的語速之快,不是說「懂」得說閩南語就夠,還要夠地道。
台灣消費指數比香港低,一切開支比香港少,生活壓力也應該比香港少吧?
這是大家的不了解。在香港生活,樓價、物價、工作壓力樣樣升,也是刺激大家移民台灣的其中一個因素。雖然台灣的消費比香港低,但同時台灣的薪金也比香港低,因此以台灣工作的薪金在台灣生活,情況就會跟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台灣大學畢業生的薪金大約有6000-8000港幣,相比香港的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還要低,當中的生活壓力也不能少覷。台灣物價和生活指數雖然較低,但低薪現象一直是困擾的社會問題,打工仔未見得受惠於經濟成果,工資水平增長則追不上通脹升幅。如果本身是有一份薪水不俗的工作,移民到台灣做打工仔,很大機會要面對降薪問題。
台灣創業風氣盛,而且租金、薪金及進貨金額比香港便宜,是一個適合創業的地方嗎?
GiGi不諱言台灣創業的成本的確較香港低,能吸引年輕一輩到台灣闖一闖,很多都會經營飲食業。經營飲食業除了要面對食物安全問題之外,誠如之前所說,還要配合當地文化。原來當地人打電話叫外賣主要是用台語,而且語速很快,假使間你運用台語的能力不夠高,很容易就要捱罵呢﹗再者,要對附近的社區非常熟悉才能送外賣,否則客人等候的時候久了很大機會會被取消單子,那就真的虧本了﹗所以很多時要聘請當地人擔任全職或兼職員工,就會變得過份依賴員工,這也是打算到台灣一嚐當老闆滋味的年輕人要注意的地方。
最後,GiGi不建議大家貿然放下一切便移民到台灣另覓工作或創業,如果真的決定要移民台灣的話,她建議大家要先做好萬全準備,給自己留條後路,也為自己定下一個時限,假如時限到了但未能達成夢想,便應回來香港再謀求發展。
文:出版事務董事劉珮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