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甚麽會患上扳機指?
3118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3118,single-format-standard,theme-stockholm,woocommerce-no-js,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text-from-top,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為甚麽會患上扳機指?

為甚麽會患上扳機指?

當你嘗試郁動一下手指,卻發覺難以彎曲或伸直,手指像是被「卡住」了,但過一陣子卻突然放鬆,彈回原來的姿勢,這就是扳機指。由於這個動作跟拉動手槍的扳機相似,所以在英語中被稱為「trigger finger」。任何一只手指,包括大拇指,也有機會患病,也可以多隻手指同時病發。當中,無名指的發病率最高。

 

在發病初期,患者一般會感到手指或拇指根部酸痛,部分患者則在郁動手指時出現「喀喀」聲,但沒有任何痛楚。大部分患者都會出現手指僵硬的情況,尤其是在早上,以及想牢牢抓住物件或伸直手指時最為明顯。患者會難以完全伸直或屈曲手指。當病情更為嚴重時,手指會僵硬並卡在的原來姿勢,需要另一隻手協助才可彎曲或拉直。這時,大部分患者在伸直或彎曲手指時都會經歷疼痛,伴隨著「喀喀」、「噗噗」或「噼啪」等彈響聲或感覺。如果一段時間不活動手指,症狀會加劇,但若干郁動後會開始放鬆。有些病人觸摸發病的手指時,會發覺手指底部有腫塊。最後,手指將不能完全彎曲或伸直,多數時間處於萎縮狀態。患者為免痛楚,一般會減少手指活動,隨著時間過去,可能會出現二次攣縮和廣泛性的手指僵硬。此外,需要手部活動的工作、家務、園藝和運動也會加重症狀。

 

引發這個狀況的原因是手指腱鞘受到刺激。肌腱的作用是把肌肉連接到骨骼。由於控制手指和拇指活動的肌肉位於手腕上方的前臂,所以這些肌腱從前臂通過手腕一直延伸到手指和拇指的小骨頭。每根肌腱周圍都被腱鞘保護,並有一組滑輪組織將肌腱固定在骨旁。當你把手指屈曲或伸直時,肌腱便會滑過由腱鞘和滑輪組成的通道。當肌腱因過勞或受傷等原因,備受刺激,便會增厚,形成小結節,使其難以滑過通道,導致「卡住」的情況。因此,當肌腱卡在腱鞘通道口時,你卻發力移動手指,使肌腱急促通過那狹窄的通道,手指便會突然伸直或屈曲,並發出「啪啪」的響聲。一般來說,如果手指呈現彎曲的現象,這是因為負責彎曲手指的肌腱力量較大,而負責拉直手指的肌腱力度較弱,而該力量足以突破那狹窄的腱鞘通道。

 

扳機指多發生在需要經常重複及用力做抓握動作的工作者或業餘愛好者身上,例如農夫、工廠員工及音樂家等。然而,研究沒有發現扳機指的發病原因與工作存在必然關係,所以發病是由多種因素造成。女性病發率較高,常發於40-60歲期間。此外,扳機指在糖尿病、類風濕關節炎、腎病、甲狀線功能減退症、類澱粉沉積症等患者中更是常見。這可能與腕道症候群(滑鼠手)的手術有關,有時候也會在手部受傷後出現。可是,在大多數情況下,病發的原因不明。

 

醫生或脊醫只需通過觸診,檢查你的手和手指,便可進行診斷,無需進行X光檢查或其他化學檢驗。如果你的手指關節出現僵硬、麻痺或疼痛,甚至無法伸直或彎曲手指,請盡快與醫務人員聯絡。

 

你可能會發現手指腫脹或在關節上有腫塊。在家中自我護理的方法包括盡量休息,在發病位置熱敷、冷敷、做拉伸舒展以及減少需要重複做抓握動作的活動。脊醫則會使用不同的方法,包括超聲波和/或電激、Graston治療、蠟療、復康運動、手療矯正等來解決這個問題,目標是消除腫脹和放鬆無法移動的部分,讓手指可以無痛的活動。如果這些保守措施起不了作用,就可能要考慮動手術鬆解手指根部的腱鞘滑輪,使肌腱可以自由滑動。

 

舒緩扳機指的運動:

  1. 將手掌放在平坦的表面上,逐一提起每根手指,保持2秒,然後放下。進行時,你可以用另一隻手拉動手指來增加張力。每根手指重複此動作10次。
  2. 用橡皮筋包住手指,用力做開合動作,抵抗橡皮筋的阻力。每隻手重複20次。
  3. 每隻手指輪流彎曲去觸摸拇指。2分鐘內不斷重複。
  4. 把網球放在掌心,用力握緊5秒,然後放鬆。重複動作10次。
  5. 將手指向下合攏,逐個關節做,直至握拳為止,然後伸直手指。重複動作20次。
  6. 按摩患處及其關節3分鐘。
  7. 先把毛巾放在桌子上,再將手放在毛巾上,手掌朝下。抓住毛巾,一邊搓揉毛巾一邊施加壓力到拳頭上。保持這個姿勢5秒,然後慢慢伸直手指,放鬆,再重複動作。重複動作15次。

 

撰文:註冊脊醫 李康詠醫生

Dr. Jessica H.W. Lee

B.Sc.(Hons), D.C.

脊骨神經科醫生 (香港及加拿大註冊)

李醫生是香港及加拿大的註冊脊醫,她在加拿大紀念脊骨神經科醫學院(CMCC)完成受訓成為 脊骨神經科博士,擁有多年臨床經驗,為不同年齡的病人診治,由嬰兒到長者皆有。她擅長舉 辦企業機構講座、改善患者不良姿勢,精於治療兒童及孕婦的病症。

李醫生熱愛醫療工作,盼望服務社區、改善大眾生活質素。她致力提供卓越的醫療保健服務和

健康護理教育,期待每天幫助人們達到健康的期望、投入美好生活。

李醫生經常獲邀與不同行業的企業合作舉辦研討會及工作坊,包括IT企業、醫務所、補習中 心等。她還擔任香港兒童脊科基金榮譽顧問,也是國際兒科脊醫恊會會員。李醫生曾在亞洲電 視(ATV)教授護脊操,更為不同媒體撰寫文章及接受他們訪問。

目前李醫生仍在積極進修,參加不同的課程及研討會,增進醫學知識,吸收最新的研究成果。 她已完成了臨床針灸學、ART®、Graston治療和Webster治療等專業訓練。李醫生會繼續 拓展及提升她的臨床技能,為病人提供最佳的治療。

診所Facebook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drjessica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