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經常被市民問的幾條問題 – 花花
1204
post-template-default,single,single-post,postid-1204,single-format-standard,theme-stockholm,woocommerce-no-js,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text-from-top,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記者經常被市民問的幾條問題 – 花花

記者經常被市民問的幾條問題 – 花花

Press

(網上圖片)

入行有一些日子,不時被別人問一些關於記者的問題,連感情親厚的媽媽在入行開始的時候還是想別人形容女兒是做「狗仔隊」的,足見外間對記者有一些好奇,也有一些誤解。尤其在主流傳媒角色有點淡化的當下,從事主流傳媒的新聞從業員的工作倍受挑戰。雖然我並不能代表業界回答,但或可以我個人工作經歷與大家分享一下曾常被提及的一些問題。

問:很多人說記者工時長、薪水低,但卻要記者懂得兩文三語,有觀察力、表達力與快速反應,為何要選擇這個行業?如何看待記者在香港的待遇?

答:對於我來說,記者是一個記載歷史的人,用文字記錄這個世界的人。在採訪工作中,不僅僅比別人走得更前,看得更多,更重要是從發掘真相的過程,也可以更認識自己與認識世界。
選擇這個行業,並不是因為能夠賺多少錢,我當記者大概是因為喜愛,希望可以在大眾平台揭發社會的流弊,鞭策社會進步。如果不是真心喜愛這個行業,大約不會做得長久。行業裡的許多人充滿熱誠,不乏擁有高學歷、畢業自名牌學府的高材生,記者們聚首的時候討論,偶爾也認為記者是個販賣熱情的職業,當熱情消散,發現待遇並不能滿足生活所需,比對同期出道、從事其他行業的同學,一部分人便會選擇離職轉業。

記者的待遇沒有想像中的優厚,以報紙記者為例,10年前畢業生入職大約為月薪10000元,那是市區200萬以下的樓盤滿地皆是,至今市區上車盤的價格動輒300至400萬元,新畢業生入職的薪金僅增加2000元。由於工作性質所限,在報紙記者的生涯中甚少有標準工時,加班至完成工作實在是家常便飯。

問:傳媒經常要求編輯自主,究竟記者有多少自主權?每日有這麼多的新聞,在新聞界的角度看,怎樣才是新聞價值?新聞價值與市場價值的區別在哪裡?

答:記者能否自主,大致上還算可以。以採訪本地新聞的記者為例,在採訪恆常的記者會、各種活動以外,還有需要定期作專題新聞報導,俗稱「交故仔」。「故仔」專題題材由記者自行決定,再交上級審核是否符合「夠實淨」(即指控及證據充分)、有無新聞價值、是否符合報章風格等,評估後才出刊。在現行機制下,記者尚算有自主權可決定新聞題材。

要談及新聞價值,則不免俗要回歸新聞學的理論,包括時效性、接近性、顯著性、影響性、人情趣味等,如是否最近、最新發生的事(時效性),事件發生是否與本地有關、或與人有關,分為地域接近與心理接近兩個層面(接近性),受影響人數是否眾多、或後續影響是否巨大(影響性)等,評斷新聞價值。在報章新聞,往往決定版面或篇幅長短則由多種元素決定,而亦與不同報章的取材風格有關。市場價值,在現今世代或是報章暢銷度或網上點擊率,而在某些傳媒機構而言,市場價值與新聞價值的差別,或只是放大人情趣味的價值,博取讀者或觀眾的認同而已。

問:政治討論風氣盛行,每個人都好似要歸邊,就你所見,你所見的記者行家當中,以支持什麼陣營居多?每個人都有政治立場,作為記者如何保持中立?

答:記者也是普通市民一名,有自己的立場與想法實屬平常。記者行家之內,有親建制、有泛民擁戴者、有本地派支持者,亦有少數政治冷感的人,與香港社會的不同陣營各有捧場客相若。保持中立並無單一法則,部分記者即使到前線參與政治活動,仍可在採訪工作中保持中立,平衡不同的立場的意見。不過,就我個人而言,則較少參與各類政治活動。

問:如果有年輕人想入行,有什麼忠告?

答:多看不同立場與取態的報紙,不能只看網媒或動新聞;建立自己的人脈,不同的朋友亦可成為報料人;保持好奇心。其實上述種種都是老生常談,沒有既定做法,僅供參考。

 

 

花花 – 喜歡探索,喜歡發掘,喜歡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所以成為記者。遊走在新聞界多年,現職某報業集團港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