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嬉鬧又溫馨感人的山田洋次小品——《嫲煩家族》 – 陳廣隆

《嫲煩家族》(What a Wonderful Family!,山田洋次導演,2016)
山田洋次的電影,總是不會教人失望,近年更是一歲一作品,樸實素雅得宛如青菜蘿蔔,寫人倫關係和家庭生活,時深刻時輕鬆,盡皆深富餘韻。在五月中才在香港上畫的《嫲煩家族》,我是三月底在香港國際電影節時看的,當晚香港文化中心大劇院笑聲連連,幾乎沒有停過,導演的功夫果然令人佩服。山田洋次雖然年逾八十,但活力依然,既編(與長期合作的平松恵美子合編)且導,輕輕鬆鬆的喜劇,其實講的是不淺易的婚姻、家庭、人生議題,許多表面上荒謬、巧合的笑彈,其實是編導對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深刻累積的觀察。夫唱婦隨的思想,當然不容於今天,但老夫不覺問題,老妻啞忍多年,妻子醒覺要改變,只怕也不是鬧情緒喊離婚便即解決;婚後情淡、兒長離家,是無法逆轉的人生歷程,如何面對事實、調整心態、重建關係,自也是漫長的過程。影片精準抓住人倫關係的本質輕巧地呈現,短短時間發生的「鬧劇」,在最後的大團圓,各人的態度和習慣也許只作了小步的改變,當中的互相體諒,卻不能簡單丈量。我們無疑可挑剔這個劇本欠缺真正的深度(對比其他影史經典而言),例如在小津安二郎的傑作《東京物語》(1954)結尾,縱使家庭上下兩代都明白分散離別是無可奈何的必然結局,但父親與媳婦一番對話,既表露了對人生的看法,雙方也有了內心的交流,《嫲煩家族》不是沒有相類的嘗試,卻沒有同樣的感人力量。不過,我相信觀眾自會明白,即使是大師級導演,也不可能部部出色,不會過於挑剔,而對《嫲煩家族》有共鳴的觀眾,必是善良有情,在現實中一定是有福的。

網上圖片
山田洋次的作品向來以質樸無華見稱,而到了這個境界,在《嫲煩家族》中他也似乎不再細求畫面上的工整,一方面,明明他可以再仔細佈置各人物的演出與互動(群戲時他有時會將人物安置在畫面邊緣,當其「手舞足蹈」時,總是在畫框裡「半出半入」,滑出了觀眾視線,但他並不介意;侯孝賢愛說「只要演員的能量夠,根本不必管鏡頭的邏輯」,這句話更像是形容山田洋次這類導演的做法),但他彷彿已不求雕琢,不走小津安二郎的路(當然那小屋的狹窄陳設可能也影響到山田洋次的構圖,不可能像小津安二郎的片廠年代般自由調度佈景);另一方面,像後段那場長篇幅的七人家庭會議,貌似簡單,要處理實在不容易,既要表現出各人的性情和關係,也要構想很多肢體的小動作、情節的小變化以豐富故事,然而山田洋次還是毫不費力地做到了,自然得來絲毫不覺平凡,場面調度之厲害,是所有學電影的人的重要一課。喜歡看山田洋次作品的朋友,也許會看得更開心,其呼應《男人之苦》系列(1969-1995)、《給弟弟的安眠曲》(2010)、《東京家族》(2013)的人物和故事元素,影迷們一定會看得莞爾,至於結尾山田洋次再次向《東京物語》致敬,則略嫌蛇足,太刻意了,然而也無法稱之為敗筆。《嫲煩家族》也許比不上山田洋次的近年佳作《東京家族》與《東京小屋》(2014),但依然看得人很開心、舒服呢。

網上圖片
陳廣隆(Horace Chan),中學教師,《信報》「電影講座」專欄作者之一,文章散見於《立場新聞》及【映畫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