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薈文章 Archives - 太平山青年商會
5
archive,category,category-theelite,category-5,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菁薈文章

【會員專訪】探索理想生活的人 會員黃建華

導言 在繁華的香港,生活的節奏從未停歇,然而卻有一位年輕人,阿華,正勇敢地追尋著自己的理想生活。從多個行業的探索到經營自己的氣槍場地,阿華的旅程充滿了挑戰與機遇。在加入太平山青年商會後,他不僅擴展了視野,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次專訪中,阿華將與我們分享他的心路歷程、對生活的熱情,以及他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追尋理想的旅程 「我係阿華,做過好多唔同行業,尋找緊理想嘅生活。」阿華的自我介紹簡單而直接,卻透露出他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對他來說,每一次的嘗試都是為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空間中的冒險 阿華目前經營著一間氣槍(Wargame)場地,這個場所不僅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熱情的體現。「我經營緊一間Airsoft場地,這裡是愛好者們的樂園。」他笑著說。「這裡不單是玩遊戲,更是讓大家一起享受團隊合作與策略的過程。」 加入JCI的動機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加入太平山青年商會時,阿華毫不猶豫地回答:「增廣見聞,正所謂識人好過識字。」他認為,認識不同的人能帶來更豐富的經歷,這對他的成長至關重要。 JCI的工作計劃 自從加入太平山以來,阿華積極參與了多個工作計劃,包括「COC廚神」和備受期待的「2024 Singcon」。他也參加了九月的月會,迅速融入這個充滿活力的組織。「其中最深刻的計劃就是2024 Singcon,」他回憶道,「那次活動的能量與創意讓我印象深刻,這是一段無法忘懷的經歷。」 期望與未來 展望未來,阿華充滿期待。「在太平山,我希望能認識更多朋友,擴闊我的社交圈,見識更多新事物。」他強調,這不僅是職業發展的機會,更是個人成長的重要環境。 現實的挑戰 在最近的工作計劃中,阿華也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性。「每人每日只有24小時,大家都需要學習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想做的事。」這一點讓他更加珍惜每一個機會,並努力提升自己的效率。 人生格言 對於人生的態度,阿華有自己的座右銘:「樂天知命,勿忘初心。」這句話提醒他在面對挑戰時保持樂觀,並不忘最初的理想。 生活中的熱情 在工作之餘,阿華也不忘享受生活。「我的興趣是體驗人生,」他說得輕鬆而愉快。「其中一件令我樂在其中的事就是駕駛,感受自由的風。」對他而言,駕駛不僅是一種興趣,更是放鬆心情、享受生活的方式。 總結 阿華的故事是一段探索與成長的旅程,他不斷在不同的領域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並在JCI中收穫了寶貴的經歷與友誼。未來,他將繼續追尋理想的生活,並帶著他的熱情和信念,勇敢面對每一個挑戰。 文:太平山編輯部

【會員專訪】不斷成長與挑戰的人 會員黎展諾

導言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年輕人面臨著無數挑戰與機遇。會員黎展諾 (Cyril),正是這樣一位不斷探索的年輕人。自2020年加入太平山以來,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各項工作計劃中展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在這次專訪中,Cyril分享了他的職業旅程、在JCI的經歷,以及對未來的期許。他的故事充滿了堅持與勇氣,無疑會激勵更多年輕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跟隨我們一起深入了解Cyril的經歷,探討他如何在挑戰中成長,並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進步。 自我介紹 自2020年加入太平山以來,他的生活因這個平台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如今,他的生活更加幸福,不僅減去了近10公斤的體重,還在職業與個人成長上獲得了豐富的經歷。Cyril興奮地分享他的創業旅程。「我現在專注於電子商務營運,協助商家在網上銷售產品。」他提到,從經營自家網店到拓展海外市場,這份工作的多樣性和挑戰性讓他感到無比振奮,對未來充滿期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Cyril也不忘享受生活。「我喜歡玩遊戲、看電影,平時也會注意一些reels,希望能夠重拾健身和打籃球這些健康的興趣。」對於他而言,這些活動不僅是放鬆,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加入JCI的原因 Cyril坦言,加入JCI是他擴闊眼界的好機會。「這裡讓我能夠嘗試一些平時不會接觸的事物,還能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這讓我感到很充實。」這裡不僅可以提升個人能力,還能結識到一群好朋友,一起完成不同的目標和會務,這是Cyril感到開心的意外收穫。 工作計劃的點滴 Cyril的JCI之旅並非一帆風順,回顧自己參與的工作計劃,他的臉上閃爍著自豪的光芒。「我參與過許多計劃,從月會到大型旗艦工作都有。這幾年來,我負責的範疇也不斷擴大,除了環保的工作計劃,還有今年的公開歌唱比賽,接下來2025年我將負責社會發展的旗艦計劃。」 提到他印象最深刻的工作計劃時,Cyril不禁笑了。「第一次做籌委會搞歌唱比賽,當時我還是新手,搞得一團糟,儘管大家可能沒有察覺,但我自己卻驚慌失措。」那次經歷不僅讓他感受到壓力,也磨練了他的應變能力。因此,當提到今年的歌唱比賽時,Cyril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這不僅是我的復仇戰,更是我從太平山這幾年的成長中得到的實踐。今年我們成功地將我腦中想的點子具現化,這讓我深感自豪,證明我的思考是正確的。」Cyril清楚地明白,太平山是一個能讓他學習並持續進步的地方。 對未來的期望 Cyril對未來在JCI的發展充滿期待。「明年我將擔任副會長,企業傳訊是我著重的範疇。我希望能夠培養出幾位會友嘗試市場營銷,讓他們在這個領域中感到興趣。」 人生格言 對於人生的看法,Cyril用一句前會長Francis的名言來總結:「唔想咁,可以點?」他認為,每當面對困難時,總會有至少一種解決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靈活應變。經過這幾年在太平山的洗禮後,他慢慢摸索到什麼是「好」以及如何做好。 樂在其中的時刻 最後,Cyril提到在太平山中最讓他樂在其中的事情,就是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一起奮鬥。「在太平山中,我們不僅一起工作,也一起玩樂,這點真的很重要,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和友誼。」Cyril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縮影,更是對團隊合作、成長與挑戰的見證。 總結 Cyril的故事展現了成長、挑戰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在短短幾年內,他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努力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也為團隊帶來了新的機遇。加入太平山後,Cyril擴展了視野,鍛煉了領導能力,並成功參與多個工作計劃。他從前會長身上學習到在困難面前靈活變通和團隊合作的價值。 文:太平山編輯部

【杏林心窗】認識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稱社交焦慮症。不同的外國研究顯示社交恐懼症的終身病發率為2.1% 至12.1%; 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2003年的研究顯示有3.2%年齡介乎15至45歲的受訪者達到社交恐懼症的診斷標準。按此推算, 本港該年齡組別中有有大約111000人受到社交恐懼症所困擾。 要確診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會進行詳細的評估, 當中包括詢問病歷, 症狀, 困擾程度及對求助者的影響, 及觀察其精神狀態等。根據美國精神科學會<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 患者由於面對可能被他人審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況時而產生顯著的害怕或焦慮, 例如: 社交互動(對話、會見陌生人),被觀看(吃、喝的時候),以及在他人面前表演(演講時)。患者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的焦慮症狀會導致負性的評價 (即被羞辱或尷尬;導致被拒絕或冒犯他人)。社交情況幾乎總是能夠促發害怕或焦慮, 所以患者會主動迴避社交情況,或是帶著強烈的害怕或焦慮去忍受。這種害怕或焦慮與社交情況和社會文化環境所造成的實際威脅不相稱, 情況持續至少6個月, 並引起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社交恐懼症具體患病成因但可分為生理、心理及環境三大方面。生理方面除基因外,還包括過度的恐懼/焦慮反應網絡(包括腦前額葉、海馬體及杏仁核等),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衡,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心理方面則包括性格,例如本身易焦慮、內向、害羞、缺乏自信等。至於環境因素方面,就包括曾在社交場合有不愉快或恐懼經歷、或兒時常被人嘲笑、欺凌和排擠等。 社交恐懼症的治療包括藥物及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方面常用的包括使用抗抑鬱藥, 另外可以配合beta-受體阻滯劑減低緊張時產生的顫抖及心跳症狀, 及有需要可以短暫使用鎮靜劑。心理治療方面, 包括社交技巧訓練, 層遞式呈現治療, 以及行為心理治療等。如懷疑自己或身邊親友衹有社交恐懼症, 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 葉沛霖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撰文:葉沛霖醫生 葉沛霖醫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大學醫學研究碩士,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及精神科專科醫生。

【人物專訪】藝術的旅程:追尋創作夢想的心靈對話 香港女藝人王菀之 (Ivana)

在這個急促節奏的社會中,有些人依然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創作夢想。今次,有幸訪問到香港女藝人王菀之小姐(Ivana),她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創作者,以其真摯的音樂和精彩的表演深受觀眾喜愛。王菀之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歌手,更是一位出色的演員和詞曲創作人。她的作品常常融入真實的情感和獨到的見解,讓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與掙扎。自出道以來,王菀之便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清新的嗓音吸引了大批粉絲。她的歌曲探討愛情、人生與自我成長的主題,讓聽眾在音樂中找到共鳴。在演藝事業中,王菀之也勇於挑戰各種角色,展現出其多元的才華。   創作者與觀眾 在與 Ivana 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她對藝術的熱愛根植於內心。無論是創作新歌還是參與不同的演出 Ivana 一直向更高的藝術境界邁進。 「我喜歡做創作、我喜歡創作、我喜歡藝術。」自出道以來,Ivana 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她相信,每一個創作都是一次心靈的探索,而這份熱誠也促使她不斷接受挑戰,突破自我。在成為創作人的同時,她同樣享受作為觀眾去探索不同的藝術展覽以及各類媒體演出。 「不僅僅是因為我喜歡藝術,更因為我從中獲得了無限的靈感。每一次觀賞都讓我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並激發我對人生的一些看法,我把這視為一種思想上的修煉。」正因為對藝術的熱愛,多年來 Ivana 都希望能繼續創造出一些作品,以啟發和影響他人。她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不會限制自己,願意從事不同類型的創作及作品。   靈感與創作過程 作為一位在音樂和演藝界活躍多年的藝人,Ivana從最初出道成為歌手,近年又成功轉型為演員,始終深受觀眾喜愛。她的成功不僅源於才華,還在於她持續嘗試新事物,每次都能讓觀眾眼前一亮。Ivana的靈感來源廣泛多樣:「我不僅僅是聽音樂,還會去看各種表演,包括音樂會、電影、舞台劇、文字展覽、舞蹈、裝置藝術和畫展。藝術是一種共通的語言,讓我深入理解不同的表達方式。」她強調,欣賞別人的作品能讓她的創作視野更加寬廣。 「拍攝和創作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快樂!」在拍攝的時候,當她想到能讓大家開心,心情會輕鬆很多。她透露:「每當我看到觀眾因為我的作品而開心,那種感覺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雖然有時候面對正劇或重要角色會感到疲憊,但我仍然覺得,能帶給大家歡樂是非常有意義的。」Ivana不僅將她的靈感創作成作品,更視之為一種意義。她認為生活中有很多辛苦的時刻,如果她能通過作品讓大家笑、讓他們輕鬆一下,那就非常值得。因此,她感到很幸運,能獲得許多創作的機會,這讓她感到非常滿足。   熱情與動力 Ivana表示,創作的熱情對她來說至關重要。她認為,持續的創作動力來自於對作品的享受,以及希望觀眾能在她的作品中找到共鳴。「我依然很享受創作的過程,這讓我保持動力。」她指出,這不僅僅是關於音樂,還包括她近年來探索的各種音樂類型。「我不會限制自己的音樂風格,這種學習和創作的過程非常有趣。」她願意嘗試多樣的新事物,並不斷學習,因此對每個作品都有新鮮感。無論是音樂、電影還是舞台劇,她都樂在其中,並且在過程中從未感到厭倦。 在保持正面的同時,Ivana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情況更是無時無刻。像許多人一樣,除了工作,她還需要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些都讓她感到疲累。最近,由於工作的繁忙,她的身體狀況不佳,因此常常會在工作中偷一些時間來放鬆,譬如看半小時的喜劇電影、聽音樂或讀一本書。她會選擇一些輕鬆的書籍,甚至學習日文、閱讀漫畫和旅遊書,這些短暫的放鬆就像是一個呼吸,能讓她獲得緩衝。「短暫的休息給我重新充電的機會,讓我能夠面對更多的挑戰。」當她感到非常疲倦時,有時會選擇小睡片刻,這樣能幫助她重新充電,繼續做更多的事情,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Ivana也會不斷學習,因為她相信越多的學習讓她能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技巧,並增加自信心。這種不斷學習的過程不僅提升了她的能力,還讓她在面對挑戰時更加自信。   成長與感動 「我認為最大的進步是我不斷創作新的作品。」在談到自己事業上的進步時,Ivana表示,最大的成就就是她不斷創作新作品。這些作品背後代表著她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時刻,並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她強調,追求夢想需要大量的學習和時間管理,因為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我必須減少一些享受的時間,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學習和進修中,這樣才能帶來新的靈感和作品。」Ivana認為,儘管她已經在行內多年,仍然不斷推出新作品,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的體現。 一直在進步的同時,Ivana在談及自己的表演時表示,每一次演出對她來說都是感動的經歷。無論觀眾的數量多寡,她都深感欣慰,因為觀眾在當今娛樂選擇如此多樣的情況下,例如網上Live Show,但依然選擇來支持她的演出。「觀眾有很多選擇,特別是現在有許多現場演出和各種電視節目,能夠看到他們用辛苦得來的金錢來購票支持我,這讓我非常感動。」Ivana強調,無論是兩小時還是三小時的演出,每一次觀眾的出現都讓她感受到深深的感動,這種情感伴隨著她多年來的演出經歷。   追尋夢想的勇氣 在談到自己過去三年的成長時,Ivana分享了她如何努力克服恐懼,實現成為作曲家的夢想。她強調,這不僅僅是寫流行曲,而是成為一名古典音樂的作曲家,特別是管弦樂的創作者。「這曾經是我無法想象的事情,我只學過彈鋼琴,但從未想過自己能寫出管弦樂作品,更沒有想過能與管弦樂團合作,讓他們演奏我創作的音樂。」Ivana表示,能夠讓夢想成真對她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福氣,但這背後也代表著她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投入時間去編寫、修改、錄音和學習。最終,她在今年推出了人生的第一張管弦樂專輯,與維也納的音樂家合作錄製,這讓她感到無比自豪。 因此,在談到夢想時,Ivana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渴望。她指出,很多人都希望能實現心中的夢想,但重要的是要保持積極的心態。「當看到別人成功,或自己未能達成夢想時,不要氣餒,也不要以為他們只是運氣好。」她提醒大家,成功往往需要持續的學習和付出,有時候,也許只是暫時未遇到能欣賞自己作品的知音。Ivana鼓勵每個人要努力創作更多的作品,與他人分享,並持續迎接新的機會。她希望大家能保持熱情,學習不同的表現方式,擴展自己的視野,並在追夢的路上不斷前行。 小編感想 這次的專訪讓我深刻體會到創作的力量和藝術的魅力。訪問Ivana,讓我感受到她對藝術的熱愛,以及她在追求夢想過程中的堅持與努力。她的話語中透露著對觀眾的感激,這讓我想起了每一次走進劇場或畫廊時的期待與興奮。特別是她提到的「每一次創作都是一個新挑戰」,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創作不僅是表達,更是一種自我探索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這份熱情和動力讓我也想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此外,她在面對困難時所展示的積極態度和應對方法,也讓我感到特別啟發。生活中總會有挑戰,但只要我們保持學習的心態,擁抱不同的挑戰,善用時間來放鬆和充電,就能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 這次的專訪不僅讓我對創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勵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勇敢追求夢想,並珍惜每一個與人分享的瞬間。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Ivana的作品,並期待她在藝術道路上的更多突破,繼續在道路上閃耀光芒! 文:太平山編輯部

【人物專訪】傳承與創新:粵男講呢啲

廣東話,又作粵語,作為廣東省及香港、澳門的主要語言,擁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內涵。其源流可以追溯至古代漢語,受到多種方言及外來語言影響,形成獨特的語音、詞彙和表達方式。廣東話不僅是日常交流的工具,更是地方文化、音樂、戲劇(如粵劇)和飲食文化的重要載體,深深植根於廣東的民俗與生活中。 然而,現時廣東話面臨著不少挑戰。隨著普通話的普及及全球化的影響,年輕一代對廣東話的使用逐漸減少,導致語言的傳承受到威脅。在澳門,就有一個「粵男」在社交媒體以插畫分享有趣的廣東話語,希望引起大家的關注,我們又一齊了解一下「粵男」點解「講呢啲」! Elvis經常主持大型政商活動,包括月前巴黎奧運後運動員港澳行一系列活動 觸發「粵男」靈感的契機 周啟陽(Elvis)開啟推動粵語文化的旅程始於他作為司儀、主持人的職業生涯。「其實我除了做廣東話的主持司儀,還會使用英文、普通話、韓文和日文。還有我在法國出生,懂一點法文,所以我對語言有興趣。」他表示,這樣的背景讓他在語言的表達上有了更深的理解。Elvis除了做主持人外,亦會擔任教學的工作。在教司儀班時,他特別注意學生的咬字與發音。「作為主持人,我們經常需要專注於如何準確地表達語言,但廣東話卻常常被忽略。」他提到,許多人認為只要會說廣東話就能成為一個好司儀,卻不知其中的技巧與表達能力的重要性。在主持工作中,他面臨著語言表達的矛盾。「廣東話在學術上可能過於通俗,而我們在正式場合卻需要使用更為優雅的表達方式。」他舉例說,「廣東話中的『水』不僅代表財富,也可以代指謊言,這種多義性在主持時需要仔細運用。」Elvis觀察到,隨著越來越多來自內地的學生在澳門學習,他們的廣東話發音往往不夠準確。「在澳門,雖然有些學生的廣東話表現比香港的年輕人好(比較少懶音),但仍有不少地方需要改進。」這種情況促使他決定推廣廣東話,並在新冠疫情期間開始了「粵男」這個專頁。 「粵男」以得意插畫吸引大眾了解粵語 語言的矛盾與挑戰 談及教學,Elvis強調正確的發音與文化的傳承。他希望通過課堂教學,讓學生了解廣東話的獨特性和重要性。「比如一些傳統的歇後語,雖然可能現在不太流行,但它們卻是廣東話文化的一部分,值得我們去延續和推廣。」Elvis也提到,希望借助新媒體平台來推廣廣東話。「在這個快速變化的社會中,融媒體的形式能夠更好地吸引年輕人,讓他們重新關注這門語言。」他認為,這不僅是對語言的保護,更是對文化的尊重。Elvis坦言,他創建這個平台的初衷並不是特定針對某一群體。「老實說,一開始做這件事的時候,我沒有特別想過受眾是誰。我只是真心希望能夠保留和推廣文化。」他表示,最初並不在意追蹤人數或反響,結果卻意外地吸引了來自不同背景的觀眾,包括普通話使用者和外國朋友。 他指出,除了香港和澳門的使用者,還有不少來自馬來西亞和台灣的華語使用者。這些觀眾在社交媒體上相對活躍,經常與他互動,提出問題或分享感想。「我有一位澳門的朋友,她的男朋友是法國人,他通過我的平台學習廣東話,這讓我頗感驚喜。」這樣的交流讓周啟陽看到粵語的吸引力不限於華語圈。在粵語的推廣過程中,Elvis也面臨著挑戰。「年輕人對粵語的認識往往不足,即使他們曾經學過。」他希望能在教學中提高學生的意識,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關注和使用粵語。「我想做一些短片和Reels,讓他們更容易接觸到這些文化內容。」Elvis提到,他計劃與其他媒體平台合作,開展一些創新項目。他曾經與一個做巴士廣告的公司洽談合作,希望能製作更多有趣的動畫內容。「雖然因為成本問題,某些計劃未能實現,但我依然堅持這個方向。」 粵語文化文化保留的重要性 在談到粵語文化時,Elvis表示,粵語不僅僅是一種語言,更是一種文化的載體。他希望能夠通過多樣化的方式讓更多人接觸和理解粵語,能比以往的一些電視節目更加生動地傳達粵語的魅力。Elvis對未來充滿期待。「我希望能夠繼續在這個平台上推廣粵語,並探索更多的可能性。」他相信,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粵語文化將會迎來新的生機。在香港和澳門的文化中,粵語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Elvis提到,廣東話是香港和澳門文化的特色表現,但卻缺乏系統性的記錄。他表示:「廣東話的保留是可能的,但不多人記錄下這些文化元素。口述歷史可以變成歷史書或動畫,但廣東話的文化卻少有人去探索。」他強調,了解粵語中的典故能夠揭示更深層的歷史意義。「例如『三心兩意』點解是3和2,『一言九鼎』可否8鼎或10鼎,,這些背後都有有趣的故事和原因。」周啟陽回憶起自己最初的研究,正是希望通過這些典故,讓更多人認識到粵語的文化深度。 在討論粵語的地域差異時,他指出香港和澳門的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例如,澳門的牌九文化在當地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舉例說明「二打六」的來源可能就來自牌九述語,這些獨特的用語和習慣反映出當地的生活方式。周啟陽認為,當前的教育體系對於粵語的傳承存在挑戰,尤其是年輕一代的接觸。他強調:「需要用更有趣的方式去傳遞這些文化,讓年輕人感興趣。」面對普通話的普及,周啟陽認為兩者並不對立。「普通話在現代社會中非常重要,但廣東話也有其獨特性,兩者可以互相補充。」他提到,在一些高規格的節目中,如央視的節目,仍然有使用廣東話的空間。「我希望能有更多人重視廣東話的教育和傳承。保持地方特色的同時融入國家發展,這是非常重要的。」這反映了粵語的持久魅力。 與容祖兒拍擋主持央視大型新年晚會 廣東話的多樣性 周啟陽指出,澳門和香港的廣東話各有特點。他分享了一些有趣的詞彙差異,比如「牛佬」是指葡國人,而在香港則較少使用。他還提到在茶餐廳中的術語「走冰」「飛冰」、「走糖」「走甜」的不同叫法,這些獨特的詞彙反映了地域文化的差異。「在疫情期間,我打算深入研究這些獨特的廣東話,但有些資料的準確性難以核實。」周啟陽表示,語言的多樣性使他在進行研究時面臨困難,特別是在不同地區的用法中找到一致性。他提到,曾經參與一個名為「全香港學生國情知識大賽」的活動,當時他決定以正確的讀音出題,因為讀音與平日口語不同,同學未必會回答。這種經驗讓他認識到,語言的表達需要根據具體情境而定,不同的用法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Elvis強調,「語言的正確性並不意味著只有一種表達方式。」例如,在澳門的某些詞彙使用上,他認為選擇何時使用哪種讀音是自由的。他希望能夠以更加親近的方式來推廣語言,使其對普通人更具吸引力。Elvis也注意到,近年來媒體報導發現,許多小學生的普通話能力普遍較強,但廣東話的使用卻未必如預期般下降。他認為,廣東話在廣州地區仍然有很好的保留,並不如某些報導所言被完全抹殺。「其實,在廣州等地,廣東話的原則仍然存在,並不是媒體所描述的那樣糟糕。」他對廣東話的未來充滿信心。Elvis指出目前缺乏系統化的學習方式,這使得推廣工作變得更加重要。他希望能夠找到一個有效的系統,幫助更多的人學習和使用廣東話。 「粵男」的帖文會用上中文、英語及葡文解釋粵語字詞意思 語言的力量與回饋  在推廣「粵男」的過程中,Elvis收到了不少深刻的反饋和有趣的問題,這些都讓他感受到語言的力量。Elvis分享了一個特別的留言,他收到了一位在澳門生活的葡國人留言,鼓勵他繼續這項工作。這位普國人表示,雖然在澳門生活多年,但對廣東話的了解卻非常有限,缺乏學習的管道。周啟陽被這樣的支持深深打動,感受到自己工作的意義。「這讓我想起香港的情況。最近我看到一個訪問,訪問了一些在香港的日本人,他們也在學習廣東話。」周啟陽說,這些外來者的需求促使他更加努力地推廣這門語言。Elvis提到,在網絡上並不是所有的留言都是負面的。有些簡單的支持性評論,雖然內容不多,但讓他感受到人性本善,這些正面反饋讓他重新回歸初心,堅持推動廣東話的普及。「我從未想過要賺錢或是做成什麼,但這些支持讓我覺得這件事是有價值的。」他補充道,自己的投入雖然不多,但看到好的效果讓他感到滿足。 Elvis於農歷新年以「粵男」出版利是封等文創商品 熱情與動機 「如果你想做某件事,那就去試試。」Elvis強調,推廣廣東話不僅僅是工作,更是他內心深處的使命。他認為,推廣這門語言必須源於對其文化的熱愛,而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教外語,比如日文或韓文,主要是教授語言本身,但我推廣廣東話的目的更在於喚醒人們對這門語言的記憶和使用。」他表示,這樣的推廣方式更能引起本地人的共鳴。Elvis指出,推廣廣東話的對象不僅限於外地人,還包括那些在港澳生活的本地人。許多人對廣東話有一定的認識,但可能並不常用。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平台,讓這些人重新體驗和珍惜廣東話的美。「我不建議外地人學廣東話,因為相對於其他語言,它的實用性不如法文或德文等大語言。但我希望人們能意識到廣東話的文化價值。」他補充道。Elvis認為,廣東話不僅僅是一種交流工具,更是文化的載體。他希望透過推廣,讓更多人了解廣東話中的獨特表達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在這個過程中,我希望大家能夠感受到廣東話的魅力,而不僅僅是學會如何說。」他說,這種文化的傳遞需要時間和耐心,但他堅信這是值得去做的。 「以青年帶動青年,以生命影響生命」是Elvis教學本著的信念 未來的願景 周啟陽的初心和使命驅使著他不斷前行。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讓廣東話在更多人心中佔據一席之地,讓這門語言在文化的傳承中發揮更大的作用。「推廣廣東話不是一個簡單的任務,但只要有人願意去努力,就一定會看到成效。」他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有更多人意識到廣東話和澳門文化的價值。他的努力不僅是在推廣語言,更是在為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貢獻力量。「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但我相信,只要我們持續努力,總會看到成效。」周啟陽堅定地表示。   小編結語 Evis在推廣廣東話的過程中,不僅是在傳遞一種語言,更是在守護一種文化。面對現代社會的挑戰,我們需要更多像「粵男」這樣的創意力量,讓不同有價值但被忽略的事重獲關注。透過有趣的方式,我們可以吸引年輕一代的目光,讓這門珍貴的語言在未來繼續發光發熱。希望更多人能夠加入這個行列,共同珍惜和推廣廣東話,讓它在多元文化中持續生根、發展。 後記 在訪問的過程中,Elvis 亦和我們分享了許多關於澳門文化的源流與發展,特別是土生文化和土生話的深厚背景。他指出,土生文化是澳門獨特身份的象徵,融合了中西方的歷史影響,形成了豐富多樣的文化特色。土生話作為這一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僅反映了當地的生活習慣,也是社區認同的象徵。 此外,Elvis 還談到了大航海時代對澳門文化的深遠影響。他提到,葡萄牙文化透過澳門傳入日本,促進了兩地之間的交流與互動,形成了獨特的文化交融現象。他強調,這些歷史背景不僅塑造了澳門的文化面貌,也為當代的文化推廣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靈感。 作為澳門濠江青年商會的候選會長,Elvis 也計劃在下一年的國際事務中,通過姊妹會姬路青年會議所與日本政府合作,進一步宣傳兩地文化的交融。這些故事讓人更深入地理解澳門的文化根源,也激勵人們在當今社會中繼續探索與傳承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文:太平山編輯部

【會員投稿 – 腦人家】

認知功能障礙的挑戰與早期檢測的重要性 在當前全球老齡化日益加劇的背景下,認知功能障礙問題愈發突出。根據香港認知障礙症協會研究數據顯示,高達85%的求助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認知功能障礙,其中多數人表現出顯著症狀。然而,從發現症狀到尋求專業檢測,平均時間長達15個月,甚至有些情況長達5年。這一現象不僅反映了社會對認知健康的漠視,也突顯了早期檢測的急迫性。 認知功能障礙的現狀 認知功能障礙涵蓋了多種症狀,包括記憶力下降、思維混亂、注意力不集中等,這些問題不僅影響個體的日常生活,也對家庭和社會造成了壓力。據報導,經過「早期認知檢測」,約88%的求助者被確認存在不同程度的認知障礙,接近68%的人確診為認知障礙症。這些數據強調了早期識別的重要性,因為及早介入能夠顯著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早期檢測的必要性及早期介入的益處 研究表明,越早介入,越能減緩病情的進展。早期檢測可以幫助醫療專業人員制定個性化的治療計劃,並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此外,早期診斷還能減少患者及其家庭在情感和經濟上的負擔。 對公共健康的影響 認知功能障礙的廣泛存在對公共健康系統造成了巨大挑戰。隨著老年人口的增加,認知障礙將成為未來醫療系統面臨的一大負擔。及早識別和干預不僅能改善患者的個人健康,也能減少社會醫療成本。因此,推動早期檢測服務的普及,對於提升整體公共健康水平至關重要。 現行的早期檢測工具 在早期檢測認知功能障礙方面,現時有多種工具可供選擇,包括: - 簡短智能測驗(MMSE):簡單快捷,適合初步篩查,但對於輕度認知障礙的識別能力較低。 - 蒙特利爾認知評估(MoCA):在識別輕度認知障礙方面的敏感性較高,是較為全面的工具,需要由受過訓練的醫護及社工執行。 - 自我報告問卷:如認知功能自評量表(CFI),讓受檢者自我評估,但存在主觀偏差。 政策與社會各界的角色 政府在推動早期認知檢測方面應當發揮主導作用。首先,應加強對認知健康的宣傳教育,提高公眾的認識,鼓勵人們及早尋求檢測服務。其次,應該提供資源,支持相關機構開展早期檢測和干預服務。此外,應該建立完善的醫療資源分配體系,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檢測和治療。 醫療機構的參與 醫療機構在認知障礙的早期檢測和干預中擔當著重要角色。醫生和護理人員應該接受相關培訓,提高他們識別認知障礙的能力。此外,醫療機構應提供多樣化的檢測服務,並與社會團體合作,開展健康講座和篩查活動,增加公眾對認知健康的關注。 社會團體的支持 社會團體在推動認知健康方面同樣不可或缺。這些團體可以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支持,幫助他們了解病情和應對策略,從而減輕心理壓力。此外,社會團體還可以組織志願者活動,鼓勵社會各界參與到認知健康的推廣中。 個人的自我管理 除了社會和政策的支持,個人對自己認知健康的關注也至關重要。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應該定期檢查自己的認知功能,特別是在出現相關症狀時。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均衡飲食、適度運動和良好的睡眠,也有助於維護認知功能。自我管理的意識能夠促使人們及早採取行動,減少認知障礙的風險。 結論 認知功能障礙是一個日益嚴重的公共健康問題,早期檢測和介入是改善患者生活質量的關鍵。在這一過程中,政府、醫療機構、社會團體和個人應該共同努力,提升對認知健康的重視。唯有如此,我們才能在面對這一挑戰時,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為更多的求助者帶來希望與支持。讓我們一起推動早期認知檢測,讓每個人都能擁有健康的認知生活,為未來的社會創造更美好的明天。

【突破未來】香港中小企如何 受惠於綠色金融

為中小企業向永續發展轉型提供融資,是實現氣候目標的重要優先事項。根據經合組織 (OECD) ,中小企業總計約佔商業溫室氣體 (GHG) 排放量的 40%, 但大多數國家才剛開始邁向淨零排放,很少中小企業制定了轉型計劃或承諾實現淨零排放。在當前利率高、中小企業融資難度加大的背景下,這些企業必須持續推動綠色轉型,實現綠色商業實踐,融資管道是中小企業淨零行動的重要限制因素。去年,中小企業氣候中心對全球近350 家中小企業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55% 的受訪者認為缺乏資金是應對氣候變遷行動有限的關鍵原因,近70% 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需要額外的資金來採取行動或加速減排進度。 在過去十年中,綠色金融已成為一個熟悉的表達方式,部分原因是許多國家綠色投資銀行的創建和快速成長的綠色債券市場。今年8月,根據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庫務科)(FSTB)的公告,就香港特別行政區綠色永續金融工作,提供了以下持續進行的工作進展: 政府可持續債券:       「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 (Government Sustainable Bond Programme (GSBP))」(前稱「政府綠色債券計劃」)在2018年成立,最初借款上限為1,000億港元。為推動市場發展,計劃下的借款上限在2021年7月提升至2,000億港元,涵蓋範圍亦予擴大。為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國際綠色及可持續金融樞紐的地位,《2023至24財政年度政府預算案》公布進一步擴大「政府綠色債券計劃」的範疇,以涵蓋可持續項目。正如《2024-25 財政年度政府財政預算案》所述,政府將「政府可持續債券計劃」及「基礎建設債券計劃 (Infrastructure Bond Programme)」(於2024年5月成立)的合共借款上限訂為 5,000 億港元,以增加額度調配的靈活性。截至2024年8 月,港府已成功在計劃下發行約2,200億港元等值,以環球機構或本地零售投資者為對象的綠色債券,涉足港元、人民幣、美元及歐元並涵蓋多個年期,深受投資者歡迎,證明他們對香港的長遠信貸狀況和經濟基調充滿信心。其中,港府分別在2022年和2023年發行兩批綠色零售債券,及於2023年及2024年發行兩批代幣化綠色債券,進一步推動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在香港的發展。 資助計劃:      2021年5月,政府推出了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資助計劃」,資助合資格的債券發行人和借款人的部分發債支出及外部評審服務,以促進綠色和可持續債券發行和貸款活動,進一步豐富香港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的生態。正如《2023至24財政年度政府預算案》宣布,計劃已於2024年延長三年至2027年,並擴大資助範圍至轉型債券及貸款。2022年12月,政府推出了為期三年的「綠色和可持續金融培訓先導計劃 (Pilot 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ance Capacity Building Support Scheme)」,資助本地合資格從業員及有志從事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相關工作的人士參與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相關培訓,以應對低碳和可持續經濟發展的新趨勢。 2024年6月,政府推出「綠色和可持續金融科技概念驗證測試資助計劃  (Green and Sustainable Fintech Proof-of-Concept Funding Support Scheme)」,提供前期資助,推動進行綠色金融科技活動的科技公司或研究機構與本地企業合作,開發處理行業痛點而市場上未有使用案例的項目,以助力有關方案完成商業化和概念驗證,讓有潛力的綠色及可持續金融科技於香港的商業環境中更廣泛應用。 政策制定者和政府當局可以發揮重要作用,為永續金融和投資建立穩定和有利的監管和政策環境,並提供相關的金融和非金融支持,以增強中小企業獲得和利用永續金融的機會。財政支援可能需要透過貸款、股權、贈款和其他工具提供直接融資;或可能需要透過信貸擔保和其他去風險工具動員私人融資。公共金融機構還可以幫助中小企業參與資本市場,支持金融創新,促進相關數位金融解決方案的發展。非財務支援可能包括幫助中小企業加強對永續發展之旅的認識,他們可以利用綠色金融科技衡量和報告其永續發展的績效, 加強治理和數據完整性,以增強 ESG 報告並促進融資活動。    撰文:葉仕偉 博士 DBA, MSc(IS), FCPA(Aust.) 聯企融資集團主席,在過去的數十年裡,曾於亞太地區及美國,接受多間《財星500強》的銀行及金融機構委任為高層領導,出任CEO、CFO 及 CAE等高管職位。過往接受多個國際知名專業團體邀請出任主席之職,現獲委任為數碼港大使(中東) 、聯合國亞洲及太平洋經濟社會公署ESBN永續及普惠金融專案組委員 及 香港大學 MetaBIM 研究所之首席顧問。 曾被 Linkedin 評選為 《2022年度值得關注的10 位香港CEO》。

【會員專訪】一個樂觀努力的人 會員黃柏熙

導言: 在本期的會員專訪中,我們很高興能邀請到黃柏熙(Jason),一位在醫療行業擔任主管的多元才俊。Jason不僅在工作上表現優異,他的個人興趣和生活態度也同樣令人讚賞。透過這次專訪,我們將更深入了解他的背景、興趣,以及在太平山的精彩體驗。   自我介紹和興趣 Jason以樂觀和健談的個性而著稱,總是能輕鬆地與周圍的人建立聯繫。他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參與各種運動,尤其熱愛籃球。對他來說,籃球不僅是一項運動,更是一種促進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團隊精神的方式。他常說:「籃球場上不只是比賽,更是一種默契的展現。」在閒暇時,Jason喜歡和朋友一起分享電影的樂趣,從經典電影到最新大片,他都樂於與朋友討論情節和角色,這不僅讓他保持輕鬆愉快的心情,也能激發他的創意和想像力。   工作背景 作為一家私營診所的主管,Jason負責診所內的所有運作,經常需與不同類型的病人互動,協助解決他們的困難。他提到,雖然剛開始學習如何當主管時遇到不少挑戰,但他一直在不斷提升自己的軟實力,包括溝通能力和開放心態。他深知責任感的重要性,並努力在工作中實踐。Jason分享了一個有趣的經歷,他曾經有一位病人因為情緒低落而不願意接受治療,Jason耐心傾聽並給予支持,最終該病人不僅接受了治療,還與他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關係,這讓他感到無比的成就感。 加入JCI的動機 由於工作繁忙,Jason希望能藉由加入JCI來擴展自己的社交圈,認識來自不同工作背景的朋友。他對JCI所舉辦的各類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並希望能從中學習,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經驗。他表示,透過參加這些活動,不僅能夠增強自己的專業技能,還能讓他在繁忙的生活中找到新的樂趣和靈感。   參與的工作計劃 在加入太平山後,Jason已參加了5月月會的活動,並且目前正在籌辦8月的月會以及第47屆周年會員大會。他回顧第一次參與5月月會的經驗時,表示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體驗。透過這次活動,他發現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兩小時活動,也需要投入大量的心力和時間,尤其是在工作分配和協調團隊成員的過程中。他感謝團隊成員的支持與指導,最終成功地完成了任務,並從中獲得了極大的滿足感。Jason提到,這次經歷讓他學會了如何更有效地管理時間和資源,也讓他對未來的活動充滿期待。 對未來的展望 對於未來在JCI的發展,Jason希望能順其自然,從各類活動中找到更多的樂趣,並結識更多的新朋友。他相信,這將有助於他在個人和專業上都能有所成長。他希望能在JCI中發掘自己的潛力,並在未來的活動中貢獻自己的力量,讓更多的人受益。   人生格言 Jason的座右銘是:「一個人只有在全力以赴的時候才能發揮最大的潛能!」這句話體現了他對生活和工作的態度,無論是面對工作挑戰,還是與朋友的互動,他都會全力以赴,這種積極的心態也時常激勵著身邊的人。   總結 Jason 以其樂觀的個性和積極的生活態度,無疑是太平山的寶貴資源。他對籃球的熱愛、對工作的投入,以及對社交的渴望,使他在團隊中閃耀光芒。隨著他在太平山的深入參與,我們相信,他將會在未來的日子裡,創造更多的成就與影響力。期待Jason能夠持續在這個平台上成長,並用他的熱情和才華,為更多的人帶來啟發和鼓勵!   文:太平山編輯部

【人物專訪】保持熱情與韌性 演員陳湛文 (Peter)

賀歲片已成為華語電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亦是香港人每年新年必備的活動。這類電影通常以輕鬆幽默的故事為主,旨在為觀眾帶來歡樂與祝福,營造出喜慶的節日氛圍。賀歲片涵蓋家庭團圓、友情、愛情等多方面的情感經歷,吸引不同年齡層的觀眾。隨著時間推移,賀歲片的風格也在不斷演變,反映了社會文化的變遷和觀眾品味的多樣化。其實,除了賀歲片,近年港產片也在嘗試多樣的新面貌,其中有不少新晉演員更讓觀眾熟悉。   近年,最受歡迎的賀歲片之一絕對是2022年上映的《飯氣攻心》,以及今年年初上映的續集。原定的賀歲片因疫情延遲至中秋節上映,但仍無阻其魅力。相信看過這部電影的觀眾一定對「邪釘橫輝」這個名字不會陌生。在電影中,演員陳湛文先生(Peter)飾演的電競王三佬,以其搞笑、出色的演技和真摯的態度而備受讚譽。近日,我們有幸專訪了他,聽他分享進入演藝圈的心路歷程、面對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目標。 進入演藝圈的契機 「我之所以能夠進入演藝圈,主要是因為陳果導演的電影《三夫》,以及陳詠燊導演的提拔。」陳湛文先生於2012年畢業於香港演藝學院戲劇學院,獲得藝術學士(榮譽)學位,期間獲得多個獎學金。畢業後,他活躍於香港舞台劇界,參與多個專業劇團的創作與演出,並於2017年憑《少年十五二十時》獲得香港舞台劇獎最佳男配角獎,以及提名香港小劇場獎優秀男演員。2018年,他因在香港話劇團的《迂迴曲》中表現出色而獲提名最佳男主角。除了舞台劇,Peter 還積極參與其他藝術領域的創作,曾在多個項目中擔任編劇、導演及演員。2017年,他開始參與短片創作,並在得獎短片《螻蟻》中擔任主演及聯合編劇。2018年,他首次參與電影拍攝,主演陳果導演的《三夫》,並獲得亞洲電影大獎及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新演員的提名。至2018年出道至今,Peter 一直作出不同的新嘗試,除了參演各類型的電影,近年也積極參與電視劇。 克服困難與挑戰 「我一直以來都對演藝行業充滿好奇,這種好奇心促使我成為一名演員。」正是這份好奇心,讓他在演藝路上不斷探索,勇於挑戰自我。在演藝生涯中,困難與挑戰是不可避免的。「當然,我也遇到過很多困難。我認為,尋求他人的幫助和建議是克服困難的最好方法。」他強調了溝通的重要性,並分享了自己在面對挑戰時,如何通過與他人交流來獲得支持和力量。雖然在追夢的過程中Peter 曾感受到疑惑,但最終在他努力與堅持下,在2022年上映的《飯戲攻心》及 電視劇《IT狗》中逐漸讓觀眾更加認識。 導演的影響 提起對他影響最大的導演,他毫不猶豫地提到陳果。「陳果導演是第一個讓我真正理解電影意義的人。他用他的方式,向我展示了電影的魅力和深度。」這樣的啟發不僅讓他在演技上有所成長,也使他在選擇角色和作品上更加謹慎與思考。談及未來的演藝生涯時,他表示:「我希望能夠拍到一些觸動心靈的作品,讓觀眾感受到情感的共鳴。」這樣的目標,讓他在每一次的作品挑選中,都充滿了對未來的期待。 難忘的拍攝經歷 在拍攝過程中,他與其他演員和工作人員的互動也充滿了回憶。「拍《殺手廢J》的時候,我們在酷熱的天氣下拍攝動作戲,廠景非常狹窄,還要穿厚衣服,真的是差點中暑!」提及這段經歷,雖然過程並不簡單,但那些艱苦的瞬間卻成為了他珍貴的回憶。除了努力工作,Peter 也在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在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中,他有自己獨特的平衡方法。「工作時我全力以赴,但休息的時候我會盡情享受生活。」這種對工作的專注和對生活的熱愛,讓他在演藝之路上持續前行。他還表示自己非常喜歡打籃球,這不僅能保持身體健康,還能釋放壓力。在繁忙的演藝生涯中,這份愛好為他帶來了額外的能量和靈感。 面對困難的樂觀態度 「我把每一次的困難和挑戰都視為學習和磨練的機會。」他分享了自己在面對困難時的心態,這樣的態度讓他能夠在艱難時刻保持樂觀,堅持不懈。Peter認為擁有「樂在其中」的態度對演員來說相當重要。「如果在角色的框架中找不到自由,那麼演員就會失去創造的空間。」他認為,要堅持及享受工作,並保持創作空間,這種自由感是演員表現的核心,正是這份熱愛讓他能夠在演藝的道路上持續探索。 小編感想 在這次專訪中,有幸深入了解演員陳湛文先生的心路歷程,讓我收穫頗豐。他的故事不僅是追求演藝夢想的旅程,更是對生活和工作的積極態度。陳湛文以其獨特的視角,分享了他進入演藝圈的契機和面對挑戰的勇氣。他在演藝生涯中遇到的困難沒有讓他退縮,反而成為成長的動力。他強調尋求他人幫助和溝通的重要性,讓我意識到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合作與分享是多麼關鍵。這種精神不僅適用於演藝圈,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在面對挑戰時都應該勇敢尋求支持。其次,他提到的「樂在其中」的態度也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在演藝事業中,他始終保持對角色的熱愛和對工作的專注,這樣的心態讓他能在每一次的挑戰中找到成長的機會。這讓我們反思自己的生活,無論面對什麼樣的壓力,保持一顆熱愛生活的心,才能真正享受過程中的每一刻。   總結來說,這次訪問不僅讓我認識了一位才華橫溢的演員,更讓我學會了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面對挑戰、保持熱情和追尋夢想。期待陳湛文先生在演藝道路上的更多突破,也希望自己能在生活中汲取他的智慧,持續前行! 文:太平山編輯部

【會員專訪】喜歡創意享樂的人 會員 區⽂薏

導言: 今天我們很高興邀請到Mankey來接受專訪。Mankey是一位擁有自己工作室的藝術培訓師,多年來致力於推廣藝術教育,幫助年輕人發展創意潛能。除此之外,Mankey也是太平山青年商會的一員,參與過不少工作計劃。讓我們一起來聽聽Mankey的故事吧。 問:請先介紹一下你自己。 Mankey: 大家好,我叫Mankey,是一位藝術培訓師,並擁有自己的工作室。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時我會同與不同的 NGO 或學校合作。目的是推廣藝術教育,幫助年輕人發展創意潛能。 問: 當初為何會選擇加入太平山青年商會? Mankey: 其實我加入太平山是因為「青年商會」四個字。作為一個比較年輕的人,但我已經有自己的公司。我希望能夠結識一班有相似情況的年青人,學習彼此的經驗,互相支持。 問: 你加入太平山後有參與過什麼工作計劃呢? Mankey: 加入了太平山後我有參與過好多工作計劃。在我還是準會員的時候有參與到2023 年度就職典禮暨一月份月會「鋒啟航」、以及當年的「太平青獅跑」。之後當我宣誓後做了基本會員都有參與不同的工作計劃,當中包括會員周年大會、今年三月月會邀請了藝人米路迪同五月月會訪問了本地棟篤笑家 Sica。 訪問員: 你覺得最深刻的工作計劃是哪一個? Mankey: 我最深刻的經歷當然係自己擔任籌委會主席的活動。透過團隊合作的感覺令我非常享受,能夠成功舉辦一個活動,並收到正面反應,實在令人感到滿足。 訪問員: 你期望未來在JCI會有什麼可以發展呢? Mankey: 坦白講,我曾經考慮過退會,因為我覺得JCI的方向同我個人目標有啲唔同。但我也明白心態上已經轉變了,現在我將參與當作一種娛樂活動,暫時都可能係一個happy member。 訪問員: 你有什麼人生格言或座右銘嗎? Mankey: 我嘅座右銘係 “The world is my canvas and I create my reality.” 我相信自己有無限的可能和創造力,透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改寫現實。 訪問員: 你平時有什麼興趣嗎? Mankey: 我嘅興趣就係玩、試新野,追求創意和新鮮感。最令我樂在其中的就係藝術創作,能夠讓我盡情表達自己,享受創意的過程。 總結: 在這次訪問中,我們了解到 Mankey 是一位熱愛藝術創作和教育的年輕人。她分享了自己加入太平山青年商會的動機,以及多年來參與的各種工作計劃經歷。雖然Mankey曾考慮過退會,但現在已將參與太平山青年商會視為一種娛樂活動,並繼續積極支持和參與各種活動。我們希望 Mankey 未來能在事業和青商之路的發展上都能有所收穫,精彩生活! 文:太平山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