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薈文章 Archives - 太平山青年商會
5
archive,category,category-theelite,category-5,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菁薈文章

名人專訪:藝人 岑珈其

「解鎖自己最重要的元素是一定要放膽去試!」 「每次接受新既野一定係好痛苦既!」   詳細訪問內容:   雖然大家都叫你「爺爺」,但其實珈其你也是一個年輕人,相信有睇過你演出的人 (尤其是膠粉,哈!) 都知道你是一個機智又有些性格的人。想問下私下的你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我是一個「三分鐘熱度」的人,從小都不太專注,比較喜歡新鮮的事物,每一樣東西都想嘗試。直至接觸到表演、做演員方面,才發覺這是自己的夢想及真正想追求的事,所以在演藝上從來都沒有「三分鐘熱度」、沒有放棄及不怕辛苦去完成每樣工作。另外,可能從小我在屋村長大的關係,所以無形中養成有義氣的性格,因此我交朋友的條件最重要是坦誠。     成為一個藝人是否你一直以來的夢想?由何時開始你決定做藝人?有什麼驅使你下這個決定?   小學時寫「我的志願」的時候,我的確寫了想成為一個演員,但小學畢業後便放下了這個念頭。直至到15歲時遇到麥曦茵導演,才重捨想成為演員的想法,也是第一次真正接觸到這個行業,才發覺原來夢想並不是遙不可及!   至於我一直想成為演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自己「什麼也想嘗試」的性格。還記得寫「我的志願」的時候,大家都會寫想成為警察、消防員、醫生、律師等,但我覺得每一樣工作都「很好玩、很開心」,害怕如果決定了一樣便沒有機會試第二樣了...直至知道演員這份職業可以扮演不同的人物,接觸不同的人生,就覺得非常神奇!雖然暫時從影多數都是扮演學生,但我相信未來應該有很多機會嘗試不同的角色。   你加入娛樂圈之前,有沒有做過其他工作呢?   拍攝完人生第一齣電影「烈日當空」後的5年間,都一直有做一些散工,例如司機、跟車、地盤、售貨員、水吧、燒烤場、學徒、磨雲石、冷氣、地產、保險、電腦剪接等很多不同的工種。雖然很想繼續做演員,但演戲這條道路並不是想像中那麼容易,因此初期知名度還不是很高的時候,只好靠做散工去維持生計。     我們今年的主題是「解鎖更好的自己」。知道珈其你一直嘗試不同範疇的工作,有唱歌、拍戲、綜藝、甚至經營youtube channel等,可以說是已經成功「解鎖了很多個自己」。所以想了解下究竟是什麼驅使你去接觸那麼多不同的範疇或者嘗試不同的事物呢?   其實在現時的娛樂圈只做演員一個範疇是很難去維生的,可能是因為人多了,表演機會便相對較少,但知道自己很想把演員視為終生職業,所以除了演戲外,都會想去嘗試其他方面,例如主持、電台、唱歌跳舞、做綜藝及拍youtube等等。我覺得我「 三分鐘熱度」的性格其實無形促使了自己願意去接受及嘗試不同的範疇,認為無論成功與否都一試無妨。因為如果不曾試過,又如何知道什麼方面最適合自己呢?   記得第一次有人問我是否願意做主持的時候,都有些擔心能否勝任,因為這不是自己最擅長的領域,但是我覺得既然别人願意相信我,給予我這機會,便不能錯過。最近我想嘗試到電台做現場節目的主持,因此便大膽問阿正是否可以讓我試一次,結果我便成為了數日的電台主持,這個經歷令我十分開心及難忘。   相信你每次解鎖自己總會遇到成功或挫折的時候,究竟你是抱住什麼心態去面對呢?   之前試過投身不同的行業,有較賺錢的、有舒服的,但試過這些工作後,發現自己還是非常喜歡做表演,所以便告訴自己不可以輕易地放棄演藝這份職業及夢想,不可以遇到挫折便退縮,要堅持下去。 入行的這些年,經歷過被人看不起、批評或取笑,但我叫自己無論遇到任何難關,都要做好每件事,因為這是我自己熱愛的、自己選擇的行業。儘管每一次試新事物前總是緊張、有壓力,但我都會堅持去試,因為只要努力完成,自身技能又會有所提升。   最近一次遇到較大的壓力是做「試當真」的舞台劇。即使已有多年演戲經驗,但由於是第一次以這樣的形式表演,自己還是會緊張及有壓力。但我仍告訴自己要享受這個過程,做到最好,因為如果成功後,自己又能「升一個level」。     你覺得「解鎖自己」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你有沒有一些鼓勵的說話或者經驗可以分享給時下的年青人呢?   我覺得「解鎖自己」最重要的元素是一定要放膽去試!人生是學海無涯的,世界上總有千萬樣事情我們可以去學習。所以每當我們面對新事物時,先不要害怕而卻步,要跳出自己的舒適圈,放膽去嘗試、去享受、去學習。   之前做地盤的時候,我本來抱住「做完就算」的心態去做,因為我知道這不是我的夢想,為何我要專心去學做地盤的工作呢?但是有人跟我說:「你這種心態是不對的,即使不是自己有興趣的事,都要用心去做,因為你所學到的技能永遠是你自己的。」這句話啟發了我,從此所有事情我都用心去學,更願意去接受,特別在做演員方面,更加開放自己去嘗試。   在未有疫情之前,我跟太太都不斷去報讀不同的興趣班,例如攀石、潛水、跆拳道等,去試不同的新事物。因為我深信學到的永遠是自己的,不斷學才可不斷增值自己,使自己變得「實在」。   我想鼓勵年青人:「每次接受新既野一定係好痛苦既!」   嘗試新事物一開頭總是非常新鮮,但當自己接收了一定的資訊後,便會很快地「落閘」,覺得自己不喜歡做或不想再試下去。但是我希望鼓勵大家即使那件事情十分沉悶或者辛苦,都不要隨便放棄,享受嘗試的過程,努力尋找當中的樂趣。例如我自己畏高,但在攀繩網的過程中,我努力克服並完成任務,那種成功感真的令我很滿足,並鼓勵我不斷去 解鎖自己。   如果你穿越重遇20歲的自己,你有什麼忠告/意見給他?   我會叫20歲的自己去嘗試更多新事物,還有要努力學習,在玩樂及學習中取得一個平衡。     一直都好欣賞珈其你非常重視家人,是一個好老公和爸爸!究竟你如何平衡家庭和繁重的工作呢?   老實說,真的不可能把時間平均地分配予家庭及工作,因為這樣對兩邊也不好。所以我的做法是:工作時,我會全情投入於工作中,做好每一個演出及表演。而太太也很體諒,不時把臻臻的相片和影片傳送到手機,我在休息時間時看到了便會覺得很開心,充滿力量;回到家後,便會全力陪伴家人。即使放假有朋友聚會,都會攜同太太及臻臻,希望工作以外的時間都可以跟家人在一起。   臻臻的出現會不會令到你更加願意去嘗試?   絕對會!因為我覺得作為一個爸爸,要以身作則,更加勇敢去克服任何困難。雖然壓力會好大,但為了為臻臻樹立好榜樣,我會鼓勵自己更加努力!   你希望臻臻長大之後從事什麼職業? 對他又有什麼期望呢?   我不會給予臻臻太多規限,因為我覺得每個人都有自己應該去試的事情,我會讓他去接觸及摸索更多新事物。雖然一開始應該會挺迷失,但是我會一直陪伴着他,希望他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尊重他的意願。即使有一天他說他也喜歡表演,我會以我的經驗告訴他作為一個演員其實不容易,然後放手讓他去試,假設他試過後也覺得適應到,我會全力支持他。而為一我對臻臻的期望是希望他將來可以成為一個 善良、有禮貌及孝順的人。                                

名人專訪:金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2021年十大傑青得獎者 徐汶緯

  「解鎖自己需要自己打開胸襟,勇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以及需要有求知識的精神。」 「你的付出及努力乘以時間等於你將來的生活。」   詳細訪問:   回想你讀書的年代,作文「我的志願」是什麼?   我小時候的志願是警察,因為警察很有正義感,威風凜凜。   接手金記冰室之前,你嘗試了創業開串燒店及不同的投資等,可以說已經解鎖了不同的技能,想了解下有甚麼方面的解鎖是最能幫到你現在事業上的成功?   其實在接觸飲食行業前,我曾經在多個藍領行業中工作,直至接觸飲食業後才穩定下來,做了超過20多年,成為擁有超過40多間分店的主席,這令我有很大的啟發,亦改變了我的人生觀,這是最大的得著。     創業及傳承老店的最大分別是什麼?   創業相對沒有包袱,目的及結果最主要是經營順利,能夠有利潤去維持事業。傳承老店會有包袱,始終當年有40多年歷史 (現時已有50多年歷史),不少客人也對老品牌有一定的期望,所以壓力也相對較大。   相信你每次解鎖自己總會遇到成功或挫折的時候,究竟你是抱住甚麼心態去面對呢?   在經營「金記」的10年間,成功就不多說,挫敗的例子也遇到過很多,包括有社會運動,疫情等等,在這3年間也對我的生意有很大的影響, 這兩個因素前所未見,也沒有經驗去處理,主要憑著自己的信念去解決。   我覺得做任何事也沒有不可能,每件事也有方法可以做到,未能做到只是未找到一個合適的方法,或是未有相當的經驗去解決,上述兩個事件正正是沒有前人可以借鏡,所以需要依靠自己的智慧及經歷去克服。     你覺得「解鎖自己」最重要的元素是什麼?你有沒有一些鼓勵的說話或者經驗可以分享給時下的年青人呢?   解鎖自己需要自己打開胸襟,勇於接受別人的意見,以及需要有求知識的精神。每件事情都會有不同的看法,有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情,用自己固有知識及別人用他固有知識去看同一件事,已經會有不同光景,以及不同的解決方法,所以接受別人意見是必須的。   第二,時時刻刻需要求知,不要以為自己什麼都知道,什麼都有答案,要當每件事也是新的,每日也要有一點的學習,一點的進步,這樣便可以帶來很大的進步及解鎖自己。   知道四叔當年曾點醒過你,如果你是當年的四叔,你又會有什麼忠告/意見給自己呢?   最緊要是不怕蝕底,我發現現世代人們比較重回報,會很重視做事後有什麼回報,但是其實如果你不行出第一步,是不會有結果的。雖然行出第一步不一定會有很好的結果,但是只要你先行第一步,即使沒有豐盛的結果,也可以賺取經驗,得到曾實踐過的經歷,否則只會原地踏步。旁邊評論永遠是最容易的,最困難是自己踏出第一步,包括創業、求學、工作,踏出第一步都是最重要的。很多人會問怎樣判定一件事是否應該做,其實每個人都有各自的背景及考量,我的回答是 你只需要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你現在沒有做,你將來會否後悔? 」如果會的話,你應該要立即去做,如果不會,你可以再多加考慮是否做這件事。   當選十傑前後的最大分別是什麼?   當選後覺得自己多了一份責任,除了多了訪問,亦意識到自己可能會是年青人、有心人的榜樣。     疫情底下飲食業經營非常困難,你覺得如何做才可以化危為機?   這個的確有困難之處,疫情在過去的確沒有經驗,飲食業的範圍很闊,有不同的餐種,過去也有不同法例的掣肘,規限座位、經營時間等等不同的規則,所以的確是面臨著一定的困難。    作為飲食業,最重要是保持正面樂觀的心態,同時需要靈活應對及快速的反應,特別在疫情及法例的轉變都比較急時,對應措施必須要快。如果應對不夠快,可能會蒙受更大的損失。在疫情底下,沒有東西是必然,也沒有一套規則可以遵從,例如中菜在沒有堂食後,可能要加推不同的外賣,甚至要調節菜色以方便外賣的需要。例如我做冰室,也推出了很多不同的外賣,與不同外賣平台合作,與不同機構合作等等去加強外賣的生意。雖然外賣生意未能完全補回損失,也是懷著樂觀的心態,盡力去對抗疫情。   如果你沒有從事飲食業,你覺得自己會入哪一行呢?   如果沒有進軍飲食業,我首先應該會選擇去讀書,其實在營運飲食業途中,我也有繼續讀書,所以首先會去讀書。 最後有機會會從事「我的志願」- 警察這個行業。   你對你的小朋友有甚麼期望?   我自己有3個小孩,對3個小孩也沒有一個很大的期望,反而我覺得他們應該注重於長大後應對社會有貢獻,可以從事自己喜歡的工作,也可以選擇自己喜歡讀的科目,最重要是踏足社會時,不要成為社會的負累,能夠貢獻社會,幫助別人。     現在是一個「速食」世代,你會如何鼓勵年青人可以把目光放得更遠,為未來做好準備?   可以向他們解釋這是一個先苦後甜還是先甜後苦的選擇,如果希望將來有一個幸福愉快的生活,這一刻需要先投資未來及發奮圖強,這是我經常與年青一代分享的。   假如你要先甜後苦,你要在未來能承受這種苦。 你現時先享受,先得到自己的回報,懶惰了,將來年長時便會承受當初享受帶來的結果,可能帶來比較艱苦的生活。   如果用科學的方法去演繹,你的付出及努力乘以時間等於你將來的生活。這是一個槓桿,將來能拿到的回報必定會比現在多。與投資股票一樣,短炒甚至即日鮮,你可以賺取一個短期的回報,但是你要每日去花費時間去監察市況,很辛苦。如果你購買一些盈利好,利息高的公司,擺放一段時間,時間便會等於槓桿,在多年後回報便會增大很多,多得難以想像。在這一刻很難去預告你30年後會怎樣,不過我相信這些傳統智慧是鐵一般的事實。   進軍飲食業後,會否對食物更為挑剔?   第一,這是我的專業,第二,我會能夠分辨產品的質素以及水平,以及餐廳/酒店/酒樓出品的用心程度。我相信大家在各行各業也會有類似的感覺,否則也很難在該行業繼續發展。 假如你是從事金融行業,你對整個市況應該會很了解及熟悉。如果你是從事資訊科技/創新科技行業,你會對未來科技趨勢會很熟悉。所以我自身是從事飲食行業,自然對食物產品的素質會特別有感覺。   這個也是剛剛提及過的,不是第一天從事飲食行業便會有變化的,對食物的素質認知也不是一下就能建立起來。以乾炒牛河為例,你只吃一碟的話,你不會能分辨素質是否不錯,你需要吃10碟,100碟,1000碟,10000碟,才可分辨出每個乾炒牛河也有所不同,這是需要累積下來的。     你覺得自己有什麼性格特徵可以支持你走到今時今日?   我是一個很喜歡嘗試的人,有時甚至會嘗試得太多,令同事也感到吃力。我曾經試過一天內吃10餐,也試過一天內同一個產品試超過30次。 我開東南亞餐廳前,我帶同事一起到馬來西亞試菜,一日吃了8餐喇唦,由早餐至宵夜也是喇唦,肉骨茶吃了十多碗,令同事個個都重了十多磅。情況也頗為嚇人。這種嘗試的心態是需要堅持的。   另外,創業不能考慮太多,我認識很多朋友創業前都有很多考量,例如有什麼風險,有什麼困難,失敗了怎麼辦等等很多的問題。結果因為他們考慮得太多,最後都未能夠創業。 作為過來人,創業是需要考慮的,但考慮的是如果沒有做,會否後悔,如果失敗了,對你的生活有沒有影響,會影響什麼?只要這簡單的兩條問題便可決定是否創業。例如創業失敗後也只是失去了儲蓄,對生活沒有影響,如轉為僱員繼續工作,可以維持到日常生活,也不會影響身邊其他人,家人,你就可以去嘗試一下創業。創業的路途是很難預測的,與人生一樣,你會遇到什麼你是不能預測的,既然不能預測,便不需要考慮太多。只需要盡力做好,決定後踏出第一步,這是我一直以來的信念。   至於勇於嘗試方面,我認為不去嘗試便是不給予自己機會,包括試菜,試產品,試制度,試了即使不成功,也可以轉變或是不做,如果不去嘗試的話,你不會知道走進去的過程是怎樣。                                                

看破潮流

    「快啲」- 是辛苦了團隊 「平啲」- 是要我壓搾工廠和工人 「多啲」- 是甚至有客人開始叫我「抄款」    - Fashion Clinic 創辦人 Kay Wong   三月份,太平山有幸邀請到Fashion Clinic 創辦人- Kay Wong 作為我們月會嘉賓。Kay與我們分享以一位獨立設計師身分如何由成立國際知名品牌,繼而看破現今潮流工業「速食」文化,毅然放下經營了十年的服裝品牌,再決心化身成「時裝醫生」希望為時裝業界出一份力。我們希望以此文章宣揚Kay的理念,籍此令更多人了解時裝的另一面。   Kay在倫敦中央聖馬丁學院(Central Saint Martins)修讀紡織品學士,曾跟隨時裝設計師 Jessica Ogden 實習。Kay 憶述「她是很不 Fashion 的 Fashion Designer,不追潮流;主要用天然物料,有很多手工和 Upcycling* 的元素。」後來,Kay再進修紡織品碩士,畢業作也是一個 Upcycling 系列,并獲日本買家下單。此次經歷令她看見前路的曙光,頓時充滿了信心,於是她2006年和讀劇場出身弟弟(黃靖)合辦了時裝品牌- Daydream Nation。   Upcycling* 「升級再造」,即是將一些廢棄的物料重新利用和加以設計改造, 轉化成有價值的物產品   由於配合了黃靖專長,Daydream Nation專注以藝術形式去宣傳,這個方式為她們贏過不少國際獎項;但生意愈做愈大,Kay漸漸疲於奔命,在沒察覺的情況下埋沒了原意,忽略了Upcycling。   Kay:「不知不覺間我成為了時裝的奴隸,身為獨立品牌設計師,在快速時裝不斷追求「快啲多啲平啲」的洪流裏奄奄一息。」   Kay掙扎了兩年多後,為了不願大家辛苦和違背自己的良心,終於決定在這個季復季的高速時裝列車上按下了煞掣,關掉Daydream Nation的工作室與店舖,退出了這場「時裝遊戲」。   其後,一個設計獎項把Kay帶到丹麥哥本哈根生活了一年,體驗真正的「慢活」,令她明白到生活其實可以很簡單。當地的跳蚤市場非常普遍,購買二手衫或二手物品猶如家常便飯,沒有人會覺得二手是奇怪骯髒的,反而大眾會欣賞物品的古舊感。這種將舊物循環再用的意識令Kay萌生了可以將剩餘物資、滯銷貨品或舊物,可以重新再創造成新時裝的念頭;於是她豁出所有,提起勇氣從回香港,按下「Restart」的按鈕,重新出發。   Restart過後,合辦了Fashion Clinic 時裝診所,化身成「時裝醫生」角色;透過5R*去「拯救」衣服,令它們以全新面貌示人。外界對 Fashion Clinic 的理念都十分支持,除了有資金贊助外,更有很多不同企業、品牌、NGO與她們合作;并透過義賣和工作坊,攜手改變大眾心目中的「速食時裝」文化。   5R* Repair 修補:不像傳統隱藏式的修補, 透過設計和撞色刻意特顯出衣服修補的痕跡, 成為設計的一部份, 展現出環保和潮流的結合。 Reshape 重溯:修改大小長短, 讓衣物耳目一新。 Redesign  重新設計 :運用一件或多件衣服, 拼湊出全新的設計和風格。 Rearrange 重新安置 :保留設計的核心, 移殖到新設計上再發光發亮。 Restyle 重設造型: 為客人重新設定造型, 讓客人更了解自己在服飾上的需要, 減少購買不合適的衣物。   Kay:「時裝工業病得很嚴重,我們相信 The future of fashion 只有 Upcycling 及Sustainability 這條路可以走下去。希望透過 Fashion Clinic 可以推動一種可持續的生活方式吧!」   要結束經營了十年的服裝品牌,將 Fast Fashion 的世界改為宣揚 Slow Fashion 的生活態度,確切需要有很大的勇氣及決心。然而若不踏出這一步,你永遠不知道自己力量有多大,影響力有多深遠。正停留在 Comfort Zone 掙扎的你,無需害怕會犯錯,只管豁出去向前行;因為前路的風景,會比你想像中美好得多。   READ MORE

退休實習生

  退休,是人生必經的階段;你,又準備好未? 有無諗過退休後,你的生活和心靈上會有咩轉變? 又有無諗過退休之後可以做咩? 以下文章可能可能幫到你。   退休前我們每日都忙於工作,為生活拼搏,雖然有時會疲於奔命,但其實都是一種充實的生活方式,但退休後沒有老闆幫你每日「善用」用8個鐘,不禁多了一份空虛,所以大多數人剛退休的時候都會感到迷失。畢竟經歷了數十年的「例行工序」突然失去,不習慣性也是理所當然的。 所以,最緊要就是充實自己,排好每日行程,維持以往的作息時間,心裡上便會實在一點。 不過漫漫長路,時間可以如何運用呢?希望以下小建議能為大家帶出簡單概念、增加多點對未來的憧憬及信心。 講到退休,好多人會想到安排一個悠長旅行;去自己渴望遊歷的地方,例如出國去南美洲,獨特小國或探訪最古老的歷史遺蹟等等,放眼世界。可惜疫情下,今年要出國旅行都不是易事。換個角度,其實香港都有許多文物古蹟值得欣賞,又或者可以行下山舒展身心,甚至可以租酒店嘗試在香港Staycation! 如果不太熱衷戶外活動的你,亦可以看看書;古今中外有不少佳作, 而且現時資訊科技發達,不論在網上閱讀或購買實體書本都非常方便,可以好好享受慢慢閱讀的樂趣。 網絡世界下,許多平台都允許我地去創作、去舒發感受,例如寫網上小說、博客、日記,甚至傳記等等… 此等方法都可以是一個好機會讓大家分享自己多年來的經驗,為世界帶來價值,亦能為大家完成一個小小作家夢。 如果不擅長描寫文字,拍攝視頻亦不失一個好分享方法;由生活點滴到知識既傳遞都可以拍成影片分享。當然,大家都可以用傳統既面授方式去傳遞知識,社會上很多機構其實都十分珍惜年長者的經驗和智慧,非常願意聘請年長人士教授他們專業知識。 正所謂活到老學到老,除了教導之外亦可以學習吸收新知識,社會上有很多免費或廉價的課程讓大家去學到新的技能或進一步探索新主題;大家亦可以嘗試學一下手工藝、繪畫、甚至學一種新語言,為人生開創一個新的章節。 日出日落、春夏秋冬,自然界有自然界的韻律,人類亦需要韻律。最重要的是明白到退休是一個階段,更是一個選擇。常說退而不休,其實都是一種心態,退下了工作不等於就是休止,而是應該放鬆心情,去迎接人生的收成期。 文: Dominic Lau 劉達麟 編: Wins Fong 方駿禮; Vivian Chu 朱明惠

【國際視野】2019 愛莎里亞世界大會之旅

2019 世界大會之旅 大家好! 我係Man. 來自太平山青年商會。  好榮幸可以今期菁薈為大家介紹一下今次世界大會既點滴同得著。 讀萬卷書, 不如行萬里路 ! 青商就是令人學習同增廣見聞的地方 ! 首先要為大家簡單介紹下何為世界大會, 青年商會係一個國際既組織, 每年都會有一個世界大會, 除了報告2019青年商會做過d乜, 亦會通知各參加者來年世界大會係邊度舉行同決定再之後一年由邊個國家既青年商會負責籌備世界大會。 今次既世界大會就係11月4日至8日於愛莎里亞既塔林舉辦, 愛芬里亞係北歐既一個新興國家, 塔林係愛莎里亞首都, 位於愛莎里亞北邊既城市, 係一座歷史悠久既古城。 世界大會係一個為期5日既會議, 當中除左有不同議題既會議之外, 更加有好多不同題材既講座提供給參加者, 而且講者都是世界知名的。 可以自由選擇參加會議或去聽講座, 亦可以選擇去旅遊。 而我就選擇了去聽講座, 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機會難得的。 在講座中, 我認識了世界不同國家的朋友, 當中有個令我好深刻印象的是吉隆坡總會會長, 當我們探討青年商會如何更有效去建設世界的時候, 她的提議令我大開眼界, 她竟然提議在吉隆坡一個偏遠小漁村附近起發電廠, 從而吸引人去那裏工作, 再慢慢發展一個小鎮, 城市, 從而增加國家GDP, 而且提供了大量數據分析。 這是我從前未去想過的事情, 實在令我受益不淺 ! 當然, 除了日間的會議和講座, 世界大會期間每晚都有不同節目, 第一晚是開幕典禮以及主辦國的愛莎里亞之夜, 有好多表演同不同攤位。 第2晚總會會長請所以參加者去食一餐豐富的晚餐。 第3晚是世界村之夜, 由世界各地不同國家的青商擺放攤位, 我當然亦十分榮幸咁代表香港去擺攤位 ! 第4晚是頒獎典禮, 世界十大傑出青年頒獎和日本之夜。 最後1晚是見證來年世界會長的誕生然後香港所有參加者去了慶功宴 ! 所以世界大會是每天都好充實 ! 最後, 除左學習同見聞之外, 我更認識了好多不同國家的朋友, 有個德國的會友, 非洲的會友, 芬蘭的會友, 法國的會友, 多不勝數 ! 這是一個神奇之旅 ! 慶幸自己有參加, 不然我一定會後悔終身 ! 文:Man Lee 李匡文

【社會熱話】教育心理學家過三招如何同後生仔傾下計

近月,社會氣氛沉重,特別是在學青年,本身已受到學業壓力的挑戰,加上外界的情緒影響,是家長面臨的親子問題。剛公佈的香港青年協會青年研究中心調查顯示,42%受訪青年過去半年「間中」或「經常」與父母出現爭拗。本會特意邀請註冊教育心理學家黃宇昆(Danny)分享如何有效應對青少年情緒壓力問題。 招式一:忌先入為主總結子女壓力來源 Danny建議家長首先了解平時與子女的相處模式,例如親子關係較親密的,平時也在乎家長的想法,但某段日子子女開始封閉自己,疏遠家人,就要要留心子女的日常生活表現,旁敲側擊了解子女情況,可以從子女朋友或學校方面著手,了解子女相處的環境是否大壓力,家長從了解而推測壓力來源,但不要太著跡,以免子女感覺父母介入生活。如果子女願意傾談,家長則可以直接問他們是否有什麼困難正在面對,讓他們感到被關心,而非直接先入為主地說。Danny引用美國心理學家協會的提倡說:「首要元素提升抗疫力的元素,在於身邊有沒有支持性的動力。」 例子:子女變得叛逆,不聽從父母說話 家長可做:從子女親近的人或老師方面打聽孩子情況 注意:別先入為主說:「你肯定最近識埋啲豬朋狗友,搞到你咁壞!」 招式二:願做仔女「抗壓明燈」 許多家長都會周圍詢問如何能「教好子女」,其中社工和學校老師都是家長們的常見目標。但Danny認為最了解仔女的始終是家長本身,因為始終見證他的成長過程,他主張家長可以先思考一下子女處理問題的慣性,然後用恰當溫和的方式提議子女嘗試新解決方法。 例子:受近日社會問題嚴重影響情緒 家長可做:例如說一句「我見你平時做做下功課放低了,是否很難呢?」、「近日是否看新聞多了令自己低落?不如我們嘗試放低手機,試試看會唔會好訓啲?」 注意:用溫和的語氣提出不同方案,指引他們遠離壓力來源,絕不能用專家口吻指導孩子。 招式三:觀察子女的生活環境是否需要調整? 有時候,一個人沈醉於追逐理想成果,就忘記了周邊環境及當刻的變動,只是繼續向前衝,當客觀環境導致目標難以觸及時,壓力因而倍增。Danny因此建議家長需要適時引導子女調整目標,配合當刻能力與興趣,然後討論用什麼方法才能有效解決問題。 例子:子女很難進入溫習狀態 家長可做:與孩子討論什麼因素能推動能力?什麼因素會影響情緒?(需要安靜環境?需要光度調節?) 注意:切勿將自己代入孩子思維,子女絕對不是自己的倒模。 (此文章不代表太平山青年商會立場,如轉載需附上註明) 文:Jessie Kwok 敦沅頤

【桌遊介紹】狼出沒,注意!

  「天黑請閉眼,狼人現身請殺人⋯⋯天亮請睜眼,昨晚是平安夜。」相信很多人都有聽過這句耳熟能詳的句子,熟悉的人就會知道這是一個風靡兩岸三地的邏輯推理遊戲——《狼人殺》,筆者今天介紹的就是以狼人主題為系列的桌遊。       -「天黑請閉眼。」   《狼人殺》其名字可追溯至為《米勒山谷狼人》( The Werewolves of Miller’s Hollow),是一種由俄羅斯著名的多人紙牌遊戲《殺手》(Mafia)中衍生而成。《殺手》被認為是1800年以來五十種最具歷史和文化意義的遊戲之一,是由當時為蘇聯的俄羅斯心理學家的Dmitry Davidoff 於1986年春天發明這款遊戲,開始玩家多數都在Dmitry Davidoff 所在的莫斯科大學的教室、寢室這些地方遊玩。在1990年代初期短短4年間,《殺手》已經流行至俄羅斯其他學校,甚至跨越國界傳播到歐洲各國家(匈牙利、波蘭、英國、挪威等),隨後傳入美國令《殺手》遊戲更遍及世界各地廣為人知。1997年美國桌遊開發者Andew Plotkin為《殺手》改良遊戲規則及添加以狼人為主題背景的元素,認為黑手黨不是那麼大的文化參考,且狼人概念符合白天隱藏敵人的想法,為遊戲注入更多元化策略及趣味。Plotkin版本的《殺手》接著瘋傳至美國各大學及多個學術研討會,一間美國小遊戲製作公司Loony Labs於2002年為Plotkin版本《殺手》印製卡牌,及為其版本更換新的名字《你是狼人嗎?》(Are You a Werewolf? )。而《米勒山谷狼人》則由法國遊戲設計師Philippe des Pallières 及 Hervé Marly共同創作,2001至今已經推出了3個遊戲版本,每個版本都有不同的角色增加和令樂趣增添不少。   -「狼人現身請處決一位玩家。」     2003年日本恐怖小說作家川上亮以《米勒山谷狼人》為題材創作出小說《人狼遊戲》系列,為原為遊戲添加人性的貪婪及醜惡的生 死考驗,並於2015年同名小說原作改編電影《人狼遊戲》令亞洲地區人盡皆知這款遊戲,及後手機遊戲製作公司製作名為《狼人殺》手機遊戲,使《狼人殺》一詞誕生。   -「女巫請睜眼,她/他死了,需要使用解藥或毒藥嗎?」   《狼人殺》基本玩法為一名法官、雙方陣營(狼人陣營及村民陣營),狼人陣營每個黑夜可以商討殺害一名村民,而村民們則要在白天討論以投票方式找出狼人,狼人成功屠殺村民則獲勝,反之村民陣營則獲勝。隨著遊戲的普及和專業玩家的出現,每個地區的遊戲規則越來越嚴謹及衍生多個術語,倒如;每位玩家須要按自己的位置限時發言及歸納發言、其他玩家在發言途中不能回應質詢或擾亂發言、被淘汰的玩家不能公開真實身分及不能提示、狼人陣營如屠殺神職人員/村民則獲勝等,可算是各處鄉村各處例,術語則有「金水」、「銀水」、「倒鉤」、「查殺」⋯⋯ 「金水」- 經預言家查驗的好人。 「銀水」- 女巫救的人。 「倒鉤」- 踩自己狼隊友來做好自己身份的狼。 「查殺」- 經預言家查驗的狼人。 -「預言家請睜眼,選擇一位玩家查驗該身分」   有些《狼人殺》愛好者設立競技比賽及專業教學,分析玩家取得每個角色於陣營中如何利益最大化、如何反心態或盤邏輯;比賽中有些玩家以盤發言、邏輯為主的,有些則利用行為心理學的微動作去觀察玩家的,甚至以精湛的演技欺騙玩家等,為這款遊戲推上另一個較「燒腦」、「高智商」的層次,不在限於隨便遊玩及凌亂的發言。這種遊戲模式受到追棒,許多著名網上綜藝節目都紛紛播出引發熱烈的討論,譬如台灣知名娛樂綜藝節目《娛樂百分百》的「凹嗚狼人殺」、中國虎牙直播的「Godlie」、中國熊貓TV的「PandaKill」,都是狼人殺愛好者茶餘飯後的話題。    -「獵人請睜眼;獵人請閉眼。」 《米勒山谷狼人》的變奏 《一夜狼人》(One Night Werewolf)系列   由於《狼人》遊玩時間冗長,死掉的玩家不能參與進行中的遊戲,所以2012年桌遊設計師Ted Alspach 及 Akihisa Okui共同設計出一款以狼人為主題的派對遊戲,遊戲時間大幅縮短,令過程及節奏緊張刺激。遊戲背景為在一個村落中,突然有狼人出沒,造成無辜的村民遭到殺害。於是村民們決定在白天期間召開村民大會,希望在狼人還是正常人類時,將他處死。遊戲進行同樣分成黑夜及白天兩個階段,黑夜來臨時村民們互相調查狼人身分,白天時村民們可透過投票表決來處死疑似狼人嫌犯。若至少有1位狼人死亡,由扮演村民的玩家們取得勝利。但若無任何狼人死亡,則由扮演狼人的玩家們取得勝利。《一夜狼人》推出至今己發行多個擴充版本,包括《一夜終極狼人》、《一夜終極吸血鬼》、《一夜終極破曉》等,訓練玩家們的推理判斷力及應變取捨力。      -「天亮請睜眼,昨晚是平安夜。」 不一樣的狼人《狼人真言》 (Werewords) 由《一夜狼人》同一個桌遊設計師Ted Alspach於今年2017年所設計的派對遊戲,《狼人真言》的勝負與《狼人殺》相似,好人陣營要揪出狼人,狼人則要揪出先知,不過《狼人真言》較《狼人殺》更適合聚會玩的原因是,《狼人真言》最低只需5人便能成局,但《狼人殺》的理想最低要求則是8人;而且每一局的時間較短且節奏輕鬆,大概20分鐘可完成。《狼人真言》是玩家透過向村長發問去找出咒語,而狼人則要透過發問去阻止好人陣營確認真正的咒語。 文:Isaac Wong 黃泆軒 特別嗚謝:Bright Ark Planning Limited

塵世中看長洲生活方式

長洲對香港來說是一個很特別的地方,或者應該這樣說:所有離島對大部份在香港、九龍生活的人都很特別,因為隔着漫漫的海水,變得遙遠和神秘。而長洲因為它的人口繁盛,再加獨特文化底蘊,有趣的歷史,使它在各離島之中脫穎而出。 不論你是任何身份,只要踏上了長洲,就會天然成為了一個遊客,無論人種、文化,都是平等的。皆因它的地理因素,讓內部的居民就如同進駐了一個小村莊,那麼,所有外來者的角色就只會是客人了。 作為香港人,在香港可以用遊客心態漫步,也是新奇有趣,萬分難得。 長洲也很歡迎外來客戶,從碼頭擁擠的小禮品店就看得出來。雖然地方不大,但每一間店舖都是精心佈置的,就連連鎖快餐店都是迷你版本的,令人莞爾。 到步之後,你會自然而然渴求換上草編拖鞋,又因為價格宜人,「遊客」們基本人腳一雙。 換上舒適的鞋子後,你會不自覺頻頻看向棉麻染布上衣,換上了上衣之後,就會開始嫌棄皮質手提包的重量,看着路邊的編織袋子。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就無形之中,進行了一個從都市白領、瓦解成為原住民的放鬆過程。 漫步大街,你會發現,這個地方從你小學到大學畢業,都幾乎沒有變化,看似是陌生的地方,卻又處處充斥着大家的童年回憶,即便是街邊小店,也能在同一個位置找到數年前買過的小商品。感嘆過後,又會忍不住重新下手,讓丟失過的紀念品,失而復得。 我想大部份人在長洲的經歷都是短暫但愉悅的。就如同一個冰淇淋的獎勵機制,當大家踏足在長洲碼頭上,大腦就會不期然地放鬆,想起了探索小島的歡愉,吃到島上美食時的驚喜。五彩斑斕的壁畫,以及熱烈的太陽,海天一色的景觀,讓多巴胺快速分泌,快樂變得更直接以及觸手可及。 我們最近都應該去長洲放鬆一下、放慢一點、深深呼吸濕潤的空氣。或許也可以坐在沙灘上,就著啤酒、紅豆餅、蘿蔔牛雜,靜靜地看着海面發呆。 家長和小孩會自動構成了令人舒適的畫面,一直連貫的歡聲笑語,也只是源於浪潮有天然的起伏,一波一波地掃上了沙灘。 快樂其實如此簡單:陽光、海浪、人流。 這是塵世中的難得的一點正能量。回到中環之前,記得買下一個平安包裝飾,告訴自己:平安就好。學習長洲的生活觀,放慢一點、做好自己的事,及時享受生命中珍貴的快樂以及平靜。這正是我們現需要並缺乏的元素。也不一定是長洲,最重要的是心中的「長洲」 - 一個避世以及喘息的地方,讓我們在缺乏能量的時候充一充電,洗去負面情緒,積極面對生活。 文:敖淑婷 Cypress Ngo

人物專訪:2020年總會候任會長 – 鄭永翔參議員

本年度總會周年大會已於九月完滿結束,當中最可喜可賀的莫過於本會2012年會長鄭永翔參議員成功當選成為2020年總會會長,這是太平山首次有會員當上總會會長一職。在鄭永翔參議員正式上任之前,我們有幸與他進行訪問,跟大家分享他在太平山的趣事及來年抱負。 曾擔任過的青商職位: 2019 - 國際青年商會民間合作伙伴事務委員會(亞洲及太平洋區)委員 2018 - 總會執行副會長 2017 - 國際青年商會技能發展委員會(亞洲及太平洋區)委員 2016 - 總會副會長 2014, 2015 - 總會培訓及發展委員會副主席 2013 - 總會企業傳訊委員會副主席 2012 - 太平山青年商會會長 2011 - 太平山青年商會副會長 2010 - 太平山青年商會公共關係幹事 圖為本會鄭永翔參議員及黃銳華在2019年總會周年大會當選2020年總會會長及總會副會長一識 Q:黃洪銓 A:總會候任會長暨2012年會長鄭永翔參議員 Q. 你一開始如何認識JCI?又為何會加入太平山? A. 我是2009年加入JCI,那時工餘時間覺得有點悶,想找有意義的事做,將自己能力貢獻,又不想只當義工,於是上網找到了JCI,便在網上報名了,然後被總會派去太平山青年商會。 Q. 你加入JCI已經十年了,由會員一直至總會會長,是什麼驅使你這麼這麼投入JCI的? A. 我在JCI的時間,每年都有新挑戰,只要有機會給予我,我便會二話不說去做,而且都做得很認真。其實我要當總會會長也沒有特別很早地計劃過,都只是這一兩年才有前輩建議我去做。一個有質素的會員在JCI內是很自然有人給予機會的。 Q. 你本身的職業是什麼? A. 我是一名航空保安顧問及培訓導師,是認可的培訓導師去教授業界人士有關空運貨物之中危險物品相關的條例及知識。危險物品即是平時乘客不可攜帶上飛機的東西,例如電池、打火機等。相關業界人員完成培訓,獲得我的證書後便可以為貨物簽署聲明,從而進行危險物品的貨物空運。第二項工作就是貨物保安,我是民航處認可的人士,教導貨運公司按程序防止貨物有非法干預,以及爆彈性物品。相關條例都是國際性的,我也有些國際性的牌照,所以在行內是很佔優的。 Q. JCI的多年經歷對你工作有何幫助? A. 我在2016年當上了總會副會長,要做總會指派執行委員,到其他分會監督,那時我才深深體會到其他分會的不同管理文化。在2017年時我開始把JCI所學的在公司內運用。我把以往覺得很難的事情教導同事,我用了一年時間教導。以往我自己要做兩天的報告,同事們學懂了,我也只需要用兩分鐘時間撿查他們做的報告。這是實實在在的領導及管理技考,同事們有所得著,我也可以騰出更多時間。 Q. 加入JCI以來最難忘經驗是什麼? 難忘經驗是有很多的。第一個是2010年新加坡亞太大會之中的「香港之夜」當籌委會成員。這是我在總會的第一個工作計劃,我要負責物流的事宜。那時籌委會主席是前總會會長關德仁參議員,不論主席還是其他籌委會成員都很強,從他們身上學到不少東西,我深深感受到籌備總會活動的認真。當晚參加人數便有二百多人之多,安排運送物資及船期等都是很大的挑戰。 第二個是2015年總會65周年會慶,我是籌委會副主席,要負責節目活動及儀式,包括協調畫劇表演,以及三百人大合照等,都是很有挑戰性的事情。活動籌備了半年,完成後是很有成功感的。 另一個當然是太平山以往的一個旗艦工作計劃「愛與望飛翔 - 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我知道你往後的問題會再問,可一會再詳談。 Q. 太平山給你什麼感覺? A. 我很感謝一眾前會長及資深會員,由我入會至現在對我的支持。我感覺太平山內大家都很隨和,很和諧,沒有競爭,有心的會員便可以做多點,有能力的會員就可以有機會提升上高位。一個工作以外的組織如果有很多潛規則,很多人事的問題要顧及,那是不會過得愉快的。 Q. 太平山那個活動 / 工作計劃你最深刻? A. 當然是「愛與望飛翔 - 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了,能夠幫助殘疾人士就業是一件非常感動的事。我表弟是啟發了我想到這個工作計劃的人,他是一名殘疾人士,卻懂得很多東西 - 跆拳道黑帶、舞龍舞獅、拉小提琴,樣樣皆能。大約在十年前,他已完成學業準備投身社會工作,但多番嘗試仍未能找到工作。政府幫助是有的,但只是一些不同的進修課程,他名義上有了大學學位,卻未幫助到他找到工作,所以我在選會長時就很想幫助這一群人士找到工作。殘疾人士要上班未必是為了那一點點的薪金,更重要是可以挽回尊嚴,顯示社會並沒有違棄他們。當年經前會長蕭翠兒參議員幫助,找到明愛康復服務作合作伙伴,我們在一個會議的時間內已經完成全年的工作計劃時間表。這個工作計劃我們由零開始著手籌備,在2012年至2016為止連續辦了六屆。在2012年「愛與望飛翔」就為太平山獲得總會周年大會的首個獎項,也在2013年得到亞太大會的獎項,及在2014年亞太大會上贏得「最佳工作計劃」的獎項。往後五年都得到總會周年大會的獎項。 Q. 「愛與望飛翔」在2016年之後便沒有再辨,你會否覺得可惜? A. 宏觀看是不可惜的,但個人情感是覺得可惜的。我們做工作計劃是要配合社會所需,例如後來太平山舉辨的「守望者」也很成功,找到社會所需要關注的事情。在個人情感上感到有可惜,是因為我認為在頭兩年我們一班前輩做得好之後,沒有認真想一下這計劃如何可以作長遠發展,否則我相信「愛與望飛翔」可以以不同型式延續下去。而且我認為最主要是我們沒有好好地教育新會員如何處理這樣大型的工作計劃,沒有好好總結前人經驗灌輸給新會員,所以每年的新會員都以自己角度自己的方式去處理,這樣工作計劃就不能進步,不能有效地推進下去。 Q. 你認為如何評價一個工作計劃的成功? A. 很多青商前輩說工作計劃應該要以提升或喚醒業界、商界對於社會問題的關注為目標。在「愛與望飛翔」來說,我當年就認為不應該只是喚醒關注,而是要直接幫助到持份者找到工作,我只是想解決眼前問題,所以也沒有覺得特別偉大,這思維在2012年是比較創新。所以一個成功的工作計劃,有幾項是很重要的,一是要認清現像,要知道如何幫助解決問題;二是知道誰是受眾,要知道在那裡找到真正可推進事件的受眾,繼而找合適的合作伙伴及贊助單位;最後是要訂立一個可以量度的目標,以「愛與望飛翔」為例,計劃幫助到多少殘疾人士找到工作,做了多少配對,有多少商界朋友支持,這些都是可以量度的成效。 Q. 一個會員應以什麼心態參加工作計劃? A. 我們最初與明愛合作,工作計劃六個籌委會成員當中只有一個是會員,其餘五個是準會員。我當時給他們做了三小時培訓,要令他們理解到一年後的效果是什麼,要定義什麼是好、不好,要如何量度成效。直至活動日當日,僱主們都來到作分享,殘疾人士也來參加面試。籌委會成員那時是親身體會到原來多撥兩個電話,就有可能幫助一個活生生的人,甚至幫助到一個家庭。會員知道工作計劃的意義,知道為了什麼而做,知道太平山定位在那,會員就能知道活動要如何去做,不再是為了發電郵而發電郵。當然我們不是為了要得到獎項,但「愛與望飛翔」在三月時已在各分會當中獲得很大迴響,都認為這個工作計劃應該會拿到獎項,因為太有意義及感動人心。 Q. 你有什麼寄語太平山的會友嗎? A. 前會長郭浩景參議員當會長時提出太平山要專業,之後幾年大家都很有質素,對自己很有要求,東西都弄得很美很精緻,有份做的人感到自豪,收到的參加者也覺得物有所價。我認為不應只是太平山是這樣,各青商也應該做出這樣質素出來。作為一個訓練領袖的平台,青商會友應該要對自己有要求,要有別於其他組織。所以我希望太平山會友要對自己有要求,做的東西有質素。其實舊年代的青商真的是很有質素,只是現在我們有所倒退了。 Q. 來年對總會會長的工作有什麼期望及抱負? A. JCI是一個國際性非商業組織,很多世界組織都不及我們,青商是無私奉獻之餘又能夠令會員有所成長,終極目標是訓練會員成為一個領袖。我認為這麼多年JCI的定位都好像不太明確,故此2019年世界會長也著重JCI要如何定位,而我就只有一個理念 - 自強,我們要加強在不同政策及工作計劃當中令會員朝著領袖訓練的目標進發,就是這麼簡單。所以我來年的目標是- Lead, Connect, Achieve。 Lead 分為兩個層面,對外要投射我們是一個領袖訓練的組織,對內是要理清總會及每個分會的行政,要做到專業認真,減省不必要麻煩,省錢省力。我們青商有一樣缺憾(其實另一方面也是優勝之處),就是要每年換屆,會員上任崗位時常不能銜接培訓的果效,例如在任的人只知道任內要提交三個報告,中間如何做沒有人會提點,也不知道在那裡找材料,不會有人教導如何做得好,也不會知道對自己工作及成長有何關係,大家只是流於做完事情,這是很有問題的,組織也不會強大。所以我們應該要增加效率,對內提升培育會員的方法,不要再流於意識的培訓,不需要每年重新定立新的事項。我們要做好知識傳承,這樣才是一個強大的領袖培訓組織。 Connect,近年科技先進,大家都使用通訊軟件,找贊助也是一個電話訊息搞定,完全不需要會面。我認為面對面溝通是最好的,團體成員都不見面是很難說得過的。所以來年對內要鼓勵大家多見面。明年是總會成立70周年,我正在規劃一個聯誼活動,聯絡了總會的資深青商會,在明年三月可以有機會給青商會友及資深青商互相認識交流。對外方面,JCI其中一個特色是其國際性的網絡,我已經聯絡其他國家地區的總會,特別是亞太地區的,每個地區都會派出十至八個人,大家組成一個網絡,名字暫定為「可持續發展先鋒」(SDG Pioneer) ,認識各地青商好友之餘,也可了解各地的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工作計劃情況,我們也不再只是流於飲飲食食,雖然飲飲食食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Achieve,對外方面,要給外界認識香港青年商會70年來對香港的貢獻。對內方面要鼓勵及表揚青商的自我成長,如果自己也感受不了成長的話,青商是很快就會離開的。 Q. 青商會友應如何裝備自己成為一個領袖? A. 首先入會心態正確,JCI是一個領袖訓練組織,所以要知道每一個機會都是一個可以幫助個人成長的機會,不是為做而做。各分會能夠招募到一個正確思維的會員比有能力的會員更好。第二,我們應該多撥資源去教導新會員,一個會員能感受到自己能力有所提升才是好事。 Q. 現今JCI會員流失率高,我們應如何留住會員? A. 第一點正如之前所說,我們應該重視溝通,關心對方。第二點,每次活動適當地早點完結,有後續聚會給大家多作交流,這是大家最容易談心底話的。 Q. 來年是香港總會成立70周年,可否預告一下來年總會有什麼活動?太平山人可多參加。 A. 來年5月9日將會是總會成立70周年晚宴,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持,當天下午也會有參議員聚會。我上任後的首四個月,也會有不少對內對外的宣傳活動。當然也希望大家多多參與亞太大會及世界大會等國際性會議。一年當中是有不同活動的,既有的活動例如公開演講,及各方面培訓也有不少。

人物專訪 – 「十大再生勇士」伍強

當選為「十大再生勇士」之一的伍強是香港首位輪椅警察。他在1979年加入警隊才一年,因工作時截查通緝犯時遇近距離槍擊而引致下半身癱瘓,自此要坐在輪椅上。伍先生積極自強,永不放棄,成為香港首位輪椅警察,後來更成為輪椅籃球教練。 伍強受傷後初期,四肢不能活動。身為家中長子,本來職業也是幫助別人的,伍先生情緒跌至谷底,直至三個月後他的手指機能才慢慢恢復,他還得重學梳洗、更衣、煮飯等。於是伍先生積極鍛練手臂力量,想以雙手代替雙腳。伍強在醫院進行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時,往往不願休息,務求盡快適應社會。伍強說:「我在住院後九個月後終於可以出院,通常長期住醫的人士在出院後都要在家中休息一兩個月,而院長說我在醫院表現十分積極,相信已經很適應院外生活,所以他沒有批我的病假紙。如是者我出院後第二天便立即回警署上班,前一晚還害怕得睡不著呢。」 伍強出席本會九月份月會「人本是強」作分享嘉賓 伍強康復後在報案室當值日官助手,坐在輪椅上的他,備受著同事們及市民的差異目光,他們彷彿在質疑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如何能夠勝任維持治安,追捕疑犯等警察日常事務。伍強表示:「那年代的社會對殘疾人士接受程度比現在低得多,可是我不想別人憐憫我,別人認為我做不到我就要做到為止。而且我受傷時候是22歲,家中還要供養四兄弟姊妹上學,如果我失去工作家庭經濟壓力便會很大。」 伍強積極不斷,在工餘時到夜校進修,增值自己。那個年代沒有現在般方便,不會有那麼多升降機及暢通無阻設施,坐輪椅是有很多地方去不了的,有時更要推到馬路上,這也驅使伍強學習駕車,以祈融入其他人生活。伍強說:「那時我要在警署處理小販事務,有些認得我的市民,見到我上班的話都很高興,認為我做事迅速妥當。我又向警隊高層爭取更多文職及室內的工作機會,希望得到同事及市民的認同,也希望得到推薦升級。」 伍強本來是很喜歡做運動的,可是康復後就沒有運動,體重在兩年內由110磅飆升至200磅。後來伍強認識了香港輪椅籃球隊的教練,經他鼓勵後加入輪椅籃球隊。伍強從不放棄的精神再一次驅使他十分努力地練習,放工後特地到斜坡推輪椅練習爆炸力。伍強在長時間練習當中也經常撞至皮膚受損,甚至試過骨折,也不會告訴家人。教練不久更徵召他加入香港隊。 伍強在未受傷前也有打籃球,而且成績不俗,故此在輪椅上的射球範圍及技術也不錯。伍強說:「以往殘疾人士打籃球是著重復康作用,並不是像今天的精英制出外比賽。我把傷前學習的戰術及技考應用在輪椅籃球上,初時得不到師兄們的認同。後來他們發現國際上其他地區的球隊也是用這些技術,他們便開始采用我的方法。」 伍強現在身為輪椅籃球教練,他教導下的復康者必定要學懂兩件事,一是要有自信,打輪椅籃球不要覺得辛苦;二是要包容隊友的不足,彼此虛心練習,不同能力的人是可以在不同崗位發揮,比賽時互相埋怨是不可能獲勝的,反而應該賽後撿討,為求進步。伍強最近也有協助一些靈性沒那麼好殘疾人士參與其他靜態 一點的體育活動,例如跳舞、草地滾球、或飛鏢。好使他們建立自信。 談到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如何幫助殘疾人士,伍強先生說很多殘疾人士在日常生活、工作上、及在玩樂時都想由自己做,未必希望別人幫忙,否則他們多數會自己說出來的。所以他建議大家若看到殘疾人士需要幫忙時候,可以簡單地上前問一句。 伍強先生勉勵年青人在工作上、學習上或運動上都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去做,投入去做便能事半功倍。年輕人也不要輕言放棄,應勇於嘗試,如真的做不來也有多一份經歷,未嘗是一件壞事。年青人也應該學習包容,社會上每個人的學歷及家庭背景都不同,一個共融社會是應該要大家互相勉勵。 文:黃洪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