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薈文章 Archives - Page 11 of 21 - 太平山青年商會
5
archive,paged,category,category-theelite,category-5,paged-11,category-paged-11,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菁薈文章

負責任的追夢者─征服珠峰港人吳俊霆專訪

吳俊霆 成功登上世界第一高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的第7名香港人 香港攀山愛好者,越野賽運動員及物理治療師 曾參與香港及世界各地超過400多場賽事,並贏過200多個不同形式的比賽獎項                                                        https://jcitps.org.hk/2017-08_elite-interview/   問:你為何會愛上行山此運動?   小時候家住元朗,當時沒有什麼娛樂,住在木屋區,後來搬上了公屋都對正元朗好美麗的山,時爾看日落,已可以舒緩一下壓力,解決了很多煩惱。自從爬山後,覺得可以向這方面發展一下。小時候的身體孱弱,經修讀物理治療後,用科學化方法令自己有進步。21歲時,我已經行遍了250座山,並開始參加比賽,當時也成為了物理治療師。   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輸了比賽,有一個於澳洲越野世界賽,我24小時跑不停, 需要跑100-200公里。晚上迷路了, 在山中找了4至5小時才跑出來,比別人走多40-50公里,一邊跑一邊體力時間消耗大。當時多麼不開心也要堅持,因為不可中途放棄。比賽位置在澳洲沙漠的中間。生長於香港大山的地形的參賽者很難適應,面對惡劣環境,自己也無能為力。   問:你認為登上珠穆朗瑪峰 (簡稱珠峰)可以說是達成了終極目標嗎?   可以說是的。珠峰不是最難,這是全世界最高,代表了一個高度上的指標。人生不知道何時是最高峰,如果每一次都想思考去找一件事是勝過上一次,這樣會好多幻想與失落。山可以分最困難攀登、最美麗……等。下一個人生目標可以是拍好的紀錄影片及寫下關於遊歷的書等,令其他人有思考人生的機會。或者是有意義的項目,也可以為病人組織籌款。或是再做更多拍攝的工作,讓其他人多了解這世界。我最樂見香港人除了營營役役為生活以外,可以對大自然有多些感通。   問: 聽聞在珠峰上有不少屍體及垂死的人,可以形容一下登上珠峰的環境有多惡劣嗎?   於零下30-40度平地,風速50公里,如同8號風球。停留3分鐘也會冷死。不要講救人,自己也捱不住。攀山不是玩命,死亡率有4%。最難在預計天氣,押上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沒有人知道哪一天天氣是最惡劣。我已用不少方法付款計算每個高度、山拗位的風向,但10日內有大約2日預測不準確。幾個登山網都顯示21號是最好天氣,但天氣預報錯誤,當天是刮著很強的風。   問:攻頂時突然失明,你當時的心情如何?   由於攻頂天氣預報失誤,我連同兩位雪巴人一起攻頂,當中一位登上8200米時,又暈又嘔,於是我勸退了對方。當時只剩下一套後備氧氣。當時我的眼睛被大風雪打到後,視力變得模糊。事實上,我們沒有預計風雪凍導致眼睛盲了。幸好基本功打得好,盲了之後靠摸雪自己用繩索慢慢一步一步走下去。結果3小時變成10小時的過程。   問:當時沒有想過自己會死去?是什麼支持你下山?   我很相信自己的能力。我是一個喜歡用腦袋的人,每50米會記得原路,知道自己去到什麼位。憑手感覺,也重要有雪巴人陪伴我,連成一體。獨自是很危險的。與雪巴人互相扶持。同時也是經年累月長期鍛鍊的結果,使我渡過此難關。 問:是次征服珠峰最大得著是?   爬山好多時候面對無奈,等上珠峰等了13天,當時只是坐在營內,過程中我在反思人生,透過這10年的準備,人生觀也向好,這不是個人的挑戰,是與康復者克服了惡劣環境,是代表了全港市民的事。   問:你為何擁有積極人生觀?   主要是數個方面令我如此積極。首先,我是物理治療師,著重運動治療,復康治療的人,叫人變好,疾病年老衰弱,也可以變得好。每天也面對癌症及痛症病人,幫助他們手術後復康。從不同的病人身上,看出不同人對人生的看法的人。18年物理治療師經歷,令我明瞭「所有事情都可以變好」。病人也是一個故事教曉我道理,過得開不開心,與富有/ 學識無關,而是可以多放下多少東西。多遭透的人生也可以變好。   最開心的病人是未必擁有很多知識,他們以有限的人生命發揮到自己擅長的事,去幫到人,會知足,放心去幫助人。你會感覺到人生有多幸福。面對控制不到的大自然,控制不到的病患傷患,不少失敗個案才有一個成功,我著重的是經歷。當一個人有病是有機會解決不到的。伴侶、家人有機會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計劃。與其追求人生平順及少苦難,倒不如追求多歷練,多經歷,會易於放得低不開心的事情,珍惜開心的時刻。 義工服務也是令我擁有積極人生觀。最初參加了愛丁堡獎勵計劃,對社會服務熱心投入。其實社會上很多人需要人幫忙,而我幫忙別人不只是幫到一個人,其身邊家人朋友都感受到,有能力幫人是一種福氣。 問:關於年青人追夢,你有什麼寄語他們?   大家可能覺得夢想是奢侈的事,如果只想就不做,只會淪為幻想。以登上珠峰為例子,為了追夢,我先要安頓好公司、儲錢,我還要學攀雪、冰、岩,確保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攀山者,不是玩命。事前預備的功夫很多,以及需要安排得宜。我需要深思熟慮、默默耕耘,抱持住永不放棄的態度才做到。簡單來說,年青人先做好本份及周密計劃,獲得了實質上社會理想的崗位先作基礎才去追夢。   撰文:郭秀梅

5個步驟優化你的工作環境

(網上圖片) 你辦公的環境能夠保護你的脊椎健康嗎?今時今日,很多人每天都花超過十個小時在辦公室的電腦前工作,每天長時間維持同一個姿勢,久而久之會引發連串痛症,最常見為頸部與下背部疼痛。雖然坐在電腦前工作看似沒有什麼殺傷力,實際上這些重複的姿勢會讓我們的脊椎承受壓力,損害脊椎健康。   每天都有病人問我,他們又不是從事需要負重的工作,比如務農,他們只是全日坐在辦公室的白領,為什麼會有頸痛或背痛。事實上,當你坐下時,你的關節、肌肉、韌帶等都要不停工作,用力支撐你的身體,讓你坐起來。這些勞損會每天累積,當身體結構出現疲勞,或出現了超越身體所能負荷的情況,就會產生痛症,例如頸部歪斜、頭痛、坐骨神經痛或椎間盤突出等。   假如你的坐姿不正確,勞損的速度更會加快。錯誤的姿勢對你的關節來說是額外的負荷與壓力。假以時日,錯誤的姿勢加上每天長時間坐著,你的身體將會提早衰退。   以下5個步驟,可以分析你的工作環境設計是否健康:   步驟1:你的辦公桌有沒有放置鍵盤或滑鼠的電腦盤? 如有,請確保你使用鍵盤與滑鼠時,手肘呈90度,肩膊放鬆。如果沒有,而你必須把鍵盤與滑鼠放在枱上,那麼你需要調較椅子的高度,直至你的手肘呈90度。   步驟2:坐著的時候,雙腳能否平放在地上? 雙腳可以平放在地上便是適當的高度。如果你的雙腳不能平放在地上或你喜歡「翹腳」,那麼你可以在腳下放一張小凳子或小盒子,以及偶爾改變雙腿的位置。你的膝關節應保持約90度屈曲。   步驟3:電腦屏幕的高度及距離合適嗎? 屏幕上端的三分之一位置,應該與你的視線水平對齊。同時,確保你的屏幕不會距離太遠,屏幕與身體應該保持不超過一隻手臂的距離。此外,長時間使用電腦時需確保你的脖子沒有前傾,頭部沒有下垂。   步驟4:你的椅子合適嗎? 坐下時讓你的臀部緊貼椅背,將重量放在盤骨上。如果膝部背部受壓,這表示椅子太深了,你可以墊一個靠墊,縮減距離。   步驟5:你的坐姿正確嗎? 保持坐姿端正,背部要緊貼椅背。如果你的椅子有頸墊,那麼請確保你的頸部能緊貼頸墊,肩膀向後,頸部不要前傾或向下。   特別注意的是,即使你有完善的工作環境,以及非常端正的坐姿,但長時間坐著仍會造成勞損。因此,最好的預防及保護脊椎方法是定時稍作休息,建議時間為每工作20分鐘,便休息30秒。此外,必須定期運動。那怕只是步行30分鐘,也對身體有益。不要立即回家,然後繼續保持同樣的不良姿勢。最後,如果你感到身體肌肉繃緊、疲倦或出現疼痛,請盡快求醫,以免耽誤病情。

管人不如管心

(網上圖片) 一位部門副手對其直屬領導說:「這些日子你總突如其來委派特別的任務給我,害我無法作最好準備,把事情做好!」作為領導,總會碰上下屬對工作處境的抱怨,這些抱怨輕則引發溝通矛盾,重則影響團隊士氣,擾亂軍心。事實上管人不如管心!以優雅且有力的說話直接衝擊對方的信念,從而達致改變對方信念,暗自配服的果效。 要有效回應對方,首先須「分析語意」。以上文那位副手的句子為例,這句說話的語意有3個重點:1.表達對突如其來的委任感到煩厭;2.表達做好事情是需要有足夠的準備;3.表達想做好事情。深層的信念有兩個:1.不可能在倉猝的時間內把事情做好;2.把事情弄垮的責任都歸咎於上司。據此可按以下步驟作出回應: 1.正面動機—要訣:逆來順受,先認同後引領。 雖然對方的說話往往都不順耳,但對他來說肯定自覺觀點正確,否則便不會說出來。認許對方的正面動機是「贏取親和溝通」的竅門,做法是代入對方世界,理解其說法的背後動機—信念。記著,對其想法表示理解,並非等同接受。 回應句:我對你這麼在意自己的表現感到高興,足證你是個有要求、做事認真的人。 2.呈現後果—要訣:捉緊謬誤,放大延伸。 基於「我念」總有所執,說話難免因偏執而帶負面性,且往往是不自覺的,所以若能帶領對方從較長遠的結果上看這些想法,就像用放大鏡把負面信息的謬誤顯露出來一樣! 回應句:不過這個說法暴露了你辦事缺乏彈性與機動性,只適宜擔當一些刻板且重複的任務,這些工作就算做得更好,也凸顯不到你的價值。在既定條件下才可以把事情做好,展示了你做事欠缺靈活性。 3.重新定義—要訣:移形換影,淡化負面信息。 這是種修辭技巧,當對方以「糟了」來形容所發生的事時,以層級較淺的形容詞如:失敗、出亂子、差池、出事、麻煩等字眼來轉移對方的抱怨,以淡化負面能量的產生。 回應句:似乎我對你的信任與賞識,遠高於你可承受的範圍。機動性的工作安排,確是一種讓人感到壓力的挑戰。 撰文:劉丹心  國際身心語言專業進修學院創辦人。本欄針對強化工作心態為主(以「職場軟實力」探討不同個案),為打工仔及企業打氣。  

錢只是一個想法

(網上圖片) 如果給你選擇,你想獲得一筆現金,還是獲得一個想法呢?   相信大部份人會選擇現金,甚至不需要問那個想法是甚麼,現金的數目是多少,因為大部份人對錢的概念仍只停留於現金。對金錢較有認識的少數人,就明白資產比現金更重要,而當中,更只有再小部份人知道真相,就是金錢並不實在,其實只是一個想法。   賺錢想法比錢更重要   一個能產生現金的概念比現金更重要,這個概念不一定是指一盤生意,可以是一套投資方式,又或一種商業策略,賺錢方法。例如懂得借低息再投資高息資產,你可能會說這麼簡單的道理不用多說,但現實卻是,知道的人多,真正懂得的人少,真正去做的人更少。   而剛剛所講的「借低息買高息」,就是一種賺錢的想法,比起單純擁有現金更有用,因為單純擁有現金而沒有技巧的人,經歷完一兩個經濟週期後,他將會變得更貧窮,甚至一無所有。而擁有想法的人,不用經歷一個經濟週期,已能變得更富有。   有智慧的人,將不斷產生金錢想法,而每個想法,都可以變出更多金錢,即是說,想法可以在沒有本金的情況下,得出無本生利的結果。   市場常利用想法去賺錢   多年來,將公司包裝上市都是將想法變成金錢的好方法,當市場產生泡沫時,只要你能將這個泡沫的主題用想想力發揮一下,好好包裝一翻,便能大賺。   就以多年前的科網股為例,當時只要該新股的名稱有個網字,就會有無數人排隊去付出金錢,搶著去給你,向你購買一個概念,當時更出現40萬港人搶著認購某網絡股,更在排隊認購時出現迫爆玻璃的奇景,可見想法的價值。   而當時的乜乜網,某某網,絕大多數認購者都沒有上過那網,亦不知那網做甚麼,甚至那網本身都未完成,但卻吸引無數人搶著去認購。講得好聽他就是賣前景賣將來,即是將「前景」這個想法變成金錢。講得不好聽就是將泡沫包裝,將「泡沫」這個想法變成金錢。所以,錢只是一個想法。   當你有一個不俗的賺錢想法,就可以從不同的途俓得到資金,將想法變成具體,當然你要有良好的執行力,就能將想法變成金錢。

寫給最近負能量滿滿的人

(網上圖片) 最近負能量滿滿的,右眼眼眉眺,萬是不如意。 不斷的和自己說,週末要來了﹑睡一覺便沒事﹑做個運動﹑食點好的﹑喝,一切會變好。那是一剎那變得好跟把不好的根源弄清解決,是兩碼子的事。 有些人活得比較自在,例如有一份不好的工作,有些人會說,要賺錢就是這樣,還是等放假去去旅行散散心吧。這樣豁達的心態令他們可以在不好的工作上捱一輩子。這樣或許是幸福的,因為他們看到那個不好的工作以外,令自己能夠快樂的事。把心思放在快樂的事上面,換過來就能忘掉不快的痛楚。 有些人則不能。 有些人遇上不快樂的事,只能解決它。他們心中就只有「解決」這事才能真正解決自己的不快。就算有一萬樣其他能令自己快樂的事在發生,他們也不會接受一點點的失意。有時候我們叫這些人做完美主義﹑固執﹑悲觀﹑實用主義……是壞事嗎?也不盡然。反過來看,這些人有行動力。不好的工作,他們便努力轉工;不好的愛情,他們便分手要狠;不好的胖肚子,他們便做運動減肥。一生充滿鬥志的向上奮進,不讓自己停留在「不怎麼樣」的狀況當中。 可是現實十分複雜,有些不快樂的事不能解決,有些事看似有解決的辦法可實情卻令當局者進退維谷。這或許就是為甚麼世界上有這麼多不快樂的人,因為有時候甚麼都沒有辦法做﹑有時候做了也沒有效果。看看我們香港的政局,你們應該就明白這份心情了。 不快樂的人呀,在弄清楚自己是上述二者的那一類人後要問自己在不能解決的事上要選擇以甚麼方式去面對這種難過的局面。。 引一引中庸︰「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過之;愚者不及也。」甚麼意思呢?中庸之道不能行(或是難行),因為有智慧的做過頭了,愚笨的人做不來。這引用在負能量上也很能通(當然能通,因為中庸是道理,貫通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嘛)。 文首提到的前者就是「不及也」,硬生生的食了苦頭,卻不思變通,也不作改變,一生也在不快樂中渡過,以逃避現實來換取不完全的快樂。後者就是太激動,不讓自己看到生命中其他值得微笑的事,一個勁兒鑽牛角尖。其實,二者皆為極端。仔細想一想,在任何一個大患難大逆境跟前其實沒有不容許自己快樂的必要;在一件長期負面的情況下也沒有忍受的必要。一邊微笑著去欣賞值得欣賞的,一邊看著不足的有幹勁的努力,如此平衡的心態,或許就解釋了要如何把中庸之道實踐出來了。 說起來好像很抽象,其實不。我看過有人因為一些事不快樂,好像是考試成績不好之類的,然後在生活裏完全提不起勁。去參加別人的生日派對,不快樂;母親做好吃的菜,沒胃口;看笑片,笑不出來,全然就是因為那份普普通通的考卷,「知者過之」;又或者是考不好就任由自己放縱,每天吃喝玩樂,完全不努力,一句我不是讀書的料子就大過天了,此乃「愚者不及」。那應該如何面對呢?考得不考就是自己的責任,安排好時間努力讀書,卻也安排好時間放鬆一下;不要過勞﹑也不要漠視愛你的人的感受,也不要太自我中心緊繃著臉。 難行嗎?Of course,孔子一早就說了,「道之不行也」。智慧是一輩子修煉出來的說﹗ 中庸真有意思,我們都是凡人,面對的困難都是凡事。在不痛快的事前還是要痛快的喝酒,酒醒了繼續努力面對。這是我今天上班是在擠人的車廂裏悟出的道理,你們覺得怎樣?我現在就去喝了。

創業,贏在堅持與熱愛─Echouse

創業,贏在堅持與熱愛─Echouse置業易創辦人Hinson及Klovis專訪   香港年青人創業的故事何其多,可以說是俯拾皆是。Hinson主要是憑藉其工作經驗再加上創意,創立了全港一站式Echouse置業易搵樓+裝修配對平台。Klovis是後來加入的股東之一,各自帶著本身的經驗,共同為Echouse而努力。   https://jcitps.org.hk/2017-07_elite-interview/ 本身從事地產經紀的Hinson,他曾得過行內的營銷獎─「最多單數獎」及「爆數王」。眼見市場上的業主會為購置了的物業單位尋找裝修公司,他靈機一觸,不如成立一間找樓盤加裝修一條龍服務的公司。開業初時Hinson以副業身份經營,後來就嘗試寫個申請加入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的資助計劃書予香港科技園公司,研發「VR實景睇樓」技術,如果計劃獲批核就全職投身事業,後來Echouse成功進駐科學園,獲得科技園培育計劃所提供的租金、人力資源及顧問服務等資助。 談到創業心得,Hinson表示最重要是堅持,創業者需要不時為公司構思更多新元素,想了第一步,還要有下一步,以增加公司優勢。曾任中學教授商科的Klovis,與Hinson相識十多載,商業理論可以從書包中拋出一大堆,但不能給予實踐的滿足感。雖然遭到很多身邊朋友反對,他毅然放下教鞭,離開任教了4年多的學校,轉移至Echouse「實在」地利用商科知識實戰教學,並教授參加Echouse大學生實習平台計劃﹝獲得科學園資助﹞的大學生。呀傑帶著興奮的聲線,直言投身Echouse後「加大了其事業滿足感」!他對於年青人創業的時間有如此的見解:「我不建議年青人畢業後馬上創業,應該在社會打滾5-6年左右,儲存了一定數量的人脈及工作經驗才開始創業。」 Echouse主要以幫助三類人為目標 : 買樓業主、地產經紀及裝修公司老闆。現時地產經紀僧多粥少,成交少經紀多,Echouse置業易能增加經紀的曝光率,經紀可經其平台接觸潛在的客戶群。短短創業了一年時間,成績已不俗,現時其平台已有18000個樓盤,11000為買盤及7000個租盤。 此外,地鋪式裝修公司佔了大部分市場佔有率。不少規模小的裝修店有心做,服務素質好,價錢更實惠,如此一來,可以利用網上平台做生意,爭取更多客源,令市場模式增加變化。Hinson及其他夥伴引入 VR虛擬實境技術,不少傳統裝修老闆認為意念有趣,對客人來說頗有新鮮感,而且,他們均認為以往傳統雜誌的推廣方式已過時了,他們本身也有意開拓網上宣傳平台,但擔心平台的瀏覽量。Echouse於是推出月費計劃,讓他們先試用。買家又可以為裝修店評分,Echouse作為一個中立的中介人,設有評分及被剔除名單制度,不定期監察裝修的進度,以防裝修過程中有錯漏及出現「爛尾」情形,給予客戶信心保證。 除了樓盤及裝修,Echouse將會擴大業務,建設第三條腿─海外房地產。更覓得投資者將會投資8位數字於此新項目。自從二手辣招出台後,影響了樓宇按揭,物業投資者轉往海外尋找投資機會,如中國、日本、泰國及柬甫寨等。另外,Echouse與小型發展商積極聯繫中,以爭取更多一手樓盤。 年青人往往滿腹大志,口中講「我想做生意」「我想闖一番事業」Echouse的創業成功證實了贏在你有多堅持,以及你有多熱愛。同意麼? 科培計劃助創業 香港科技園公司設立三個不同的創業培育計劃,包括18個月的「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 (Incu-App)」、36個月的「科技創業培育計劃 (Incu-Tech)」及48個月的「生物科技創業培育計劃 (Incu-Bio)」。自計劃成立以來,成功畢業的初創科技培育公司超過400間,其中約七成仍在營運,而現正接受培育的公司約有250間。透過培育計劃的支援,我們共為培育公司籌得約17億港元天使/風險基金, 而計劃內的培育公司,歷年共取得947個知識產權專利及501個獎項。 撰文:郭秀梅      

會員專訪: 未來的大鐵匠 – 何嘉諾

作為一個應用物理系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覺得普通文職並不適合他。於是他就加入建造業,變身成為一個「地盤佬」,在建築地盤中學習金屬工藝。他亦立志要成為一個鐵匠,這亦是促使他加入建造業的原因:希望可以在建築地盤中得到更多處理金屬的經驗,方便日後踏上鐵匠之路。他就是2016年加入太平山青年商會,2017年的領導才能發展及會員事務幹事 – 何嘉諾 ( Dante)。 加入JCI,全因為想改善溝通技巧 Dante形容自己,在加入青年商會之前,是一個非常自我中心、說話既直接又經常得罪他人、只懂得打遊戲機的小朋友。以往Dante都不覺得有甚麼問題,反而會覺得,是其他人不了解自己,「道不同不相為謀」,無需要跟其他人打交道路。但越大就越發覺,身邊的朋友總得一兩個,而且越來越多人跟自己「不相為謀」。就連自己的女朋友都因為自己不求上進而提出分手。Dante因此而下定決心,非要自己脫胎換骨不可。有幸從友人身上得知,青年商會是一個自我訓練的平台。最後Dante就抱著要改變自己的決心,加入了太平山青年商會。 最難忘的工作計劃,就是第一個工作計劃 Dante第一個工作計劃,就是2016年12月月會。有三件事,令那次月會對Dante的影響非常深遠,甚至令Dante更加投入青年商會的工作計劃及活動。 當時Dante要負責編寫活動的宣傳稿。但Dante並不了解什麽是青年商會、什麼是月會、甚至2016年主題「同夢同步」是什麼一回事也不知道。有一晚Dante聯絡2016年的會長高旨瑩Edith,希望可以解開腦裹的謎團。雖然上屆會長未能即時回答Dante的問題,但事後上屆會長亦不厭其煩地在whatsapp錄音,逐一解答Dante的問題。Dante非常認同上屆會長對月會的執著,尤其被「我希望每一個會員都知道,我們都重視每一個會員」這一句深深打動。 另外,當時的籌委會主席黃兆瑩Ingrid於活動前一個星期,要去到外國深造音樂。雖然Ingrid未能在香港處理活動事務,但她承諾只要在有無線網絡的地方,她就會回覆所有籌委會成員的訊息。而Ingrid亦能守承諾,Dante每日的訊息及錄音,Ingrid都一一聆聽及回覆。這不但令Dante佩服得五體投地,亦心甘情願地為暫代籌委會主席打點一切活動事務。 被上屆會長Edith及籌委會主席Ingrid的打動下,Dante決定為月會打造獨一無二的裝飾品。Dante透過噴油,將普通的玻璃瓶裝飾成雪人般的模樣,務求凝造聖誕節的氣氛。因此,Ingrid就給Dante起了一個稱號,叫「太平山手工皇」。   大學生在地盤的生活 Dante笑言,自己可以為興趣而上班,「比你想像中爽好多」。即使有很多地盤師傅會問道:「為何大學生都要入地盤做工人?」,Dante深信,自己進入地盤不是「打工」,而是接受鐵匠的「學前教育」,學習如何處理金屬。 而事實上,地盤文化是不會理會你的學歷,只會單純地衝量你的工作效率及體能狀況而決定你的工資。所以,大學生在地盤做工人,始終都只會被視為跟普通工人一樣。   骨子裹都是個小孩子的Dante說道,在地盤工作,仿似自己在遊戲世界一樣,每一天都在一個自由世界中冒險。你可以選擇跟隨指示工作,你亦可以選擇跟這個大世界中的不同人物作交流;你可以決定你在大世界中的移動方式,例如坐車、行樓梯、在鋼架上爬行、在水管上行走、自製獨木橋以便跨過泥地,只要你足夠工具及材料,你能夠想像到的事都可以實踐。Dante喜歡在地盤工作,因為自由度比起一般的文職高太多。 太平山是我家 加入了太平山青年商會差不多一年時間,Dante除了覺得自己的溝通技巧有很大的改進,心景亦較以前開朗。身邊開始越來越多朋友,這些朋友不單只會重視Dante的意見,更有些朋友會經常跟Dante分享他們的各見各聞。Dante亦有幾次聽到「很開心太平山有Dante的出現」。 「我當初選擇加入太平山,是絕對無錯的決定!」   最大的夢想:保育鐵匠的工藝技術 Dante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工藝技術,將自己的一雙手變成策生工具。Dante亦希望可以提高普羅大眾對工藝品的認識,會真正了解每一件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工藝師花在一件工藝品的時間及精力,不要單單只從價錢牌上的一串數字而定義任何一件工藝品的價值。 之於為何不是做皮匠、木匠,而是選擇做鐵匠,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金屬的可塑性很強,只要在高溫的情況下,可以任由你熔接、切割、鑄打、捲曲。另外一個原因,是Dante覺得鑄鐵的過程很帥氣,仿似自己身處在中古紀城堡中的鐵匠工房,為皇家軍鑄造各種各樣的兵器一樣。這種感覺,Dante覺得太夢幻,他亦很享受鑄鐵時的體驗。 在此,筆者也祝福Dante,他朝一日可以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鐵匠。   撰文:菁薈編輯部

商場拆舖的數字遊戲

(網上圖片) 要賺錢的其中一個方法,就是大玩數字遊戲,將一整個商場經過改頭換面,然後再分拆出售,就是其中一種玩法。   之前我已寫過篇文講過尖沙咀的首都廣場,講述當中高明的賺錢術,但對買了這些舖的小投資者來說,這卻是高明的掠錢術。該商場現時仍是一個死場,而所定的租約亦是十分奇怪,無論對買舖的業主,又或對租客來說亦大玩數字玩遊,財技手法相當高明。當中利用包裝、分拆、保證回報等招數,大賺特賺,而小投資者到最近收舖後卻發現其價值不如想像。   值得學習的創富思維   小投資者面對這些賺錢高手,往往難以取勝,不過,他們當中數字遊戲的玩法,卻得值得我們學習。   上年度元朗的又一新城正大玩分拆出售。在3個月前,發展商以$1.48億購入該場,然後用$5000萬進行大改造,將原址分拆成149個蚊型舖位,每個舖位獨立出售。   項目大部分舖的定價約$200多萬,到早前已成功沽出了120個舖位,套現$2.5億,就算不計餘下未賣出的,項目在短短3個月間,成功以$2億成本獲得$5000萬利潤,可說是相當不俗。   重組、分拆、包裝   而當中的賺錢手法,原理是重組、分拆、包裝,再重新定位,只要包裝、定位、宣傳得宜,就能在數字遊戲的變化中賺錢,至於買入這些拆舖的小投資者,必須注意該公司的管理是否有保證,而這些拆舖的賣點是入場費低,令小投資者都能擁有一個舖,但這絕不是投資的理由,很多小投資者卻不明白而盲目投資,因為項目價值才是投資與否重點,若然是沒有價值的項目,再低入場費也沒有意思。而這些拆舖的價值往往不如想像。   而這些拆舖的玩法,都離不開玩數字遊戲。至於這些數字遊戲,關鍵是明白2+2=4,也可化成1+3、5-1等等。即是相同事物的不同角度與變化,而最重要的,是思考市場需要那角度,那定位最能提升價值。當發現一個場,其價值沒有定全發揮,若果區內缺乏一些蚊型舖,將該場改成多個蚊型舖就能填補市場上的需要,那就能利用數字遊戲去賺錢。   而在發展商的角度,當然要先評估變化後的價值,例如評估若分拆後每個舖大約能賣出多少錢,改裝商場的成本是多少,當中的資金成本,機會成本等。當估算到有一個不錯的回報,足以抵銷背後所承受的風險,那就值得投資了。  

四個損害脊椎的壞習慣

(網上圖片)   翹腿而坐 為什麼會傷害脊椎? 社會普遍認為,不管男或女,翹腿而坐是比較有禮的姿勢。然而,這個坐姿會使盤骨前傾,改變脊柱弧度,增加下背部的壓力,使下背部及頸部肌肉拉緊。時間久了,會出現頸及腰背疼痛。原因是翹腿而坐的時候,我們無可避免把身體傾向某一側,使盤骨受力不平均,引發盤骨功能障礙。最後,導致患者左右腿長度不一,繼而引發盤骨 救救脊椎! 首先,最好是戒掉翹腿而坐的習慣。如果真的忍不住,可改變翹腿的方向,不要只翹一邊。在辦公室放一張小踏腳凳,讓雙腿多一個擺放的姿勢,也可以改變翹腿的習慣。   俯睡 為什麼會傷害脊椎?   俯睡使關節受壓,損害神經,引致疼痛,所以這是其中一個最差的睡姿。當你俯睡時,重量都壓在身體中間,脊椎難以保持在適當的位置,脖子也要轉向一邊,未能與脊椎對齊,使脊椎整晚扭曲。如果你一天睡八個小時,那麼你的脊柱每天便有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完全扭曲的。很多有俯睡習慣的人都有頸部與下背疼痛。   救救脊椎!   我會建議大家仰睡。如果你還要俯睡,那麼請嘗試使用薄枕頭或是不使用枕頭。這樣頭部與頸部的角度差距較小。此外,可在盤骨下面放一個枕頭,使背部保持平衡,減少脊椎所受的壓力。早上起來後,可以拉筋,放鬆肌肉。   單邊負重 為什麼會傷害脊椎?   這是最普遍引致疼痛症狀的原因,常見患者包括: 用單肩包背重物的女士、運動時拿重健身袋的人,以及拿手提電腦包的白領。由於包的重量會把身體拉向一側,造成不平衡,所以身體為了維持平衡會傾斜到另一側,而使背部肌肉拉緊。此外,肩帶也會讓斜方肌受壓,拉傷肌肉。這個不平衡的姿勢會引發很多疼痛綜合症,例如頸部僵硬、頭痛、上背脊疼痛、肩膀疼痛、手臂麻痺和下背疼痛等。   救救脊椎!   包的重量最好不要超過自己體重的百分之十。最好使用雙肩背包,使左右肩膊 平均負重。如果你的包過重,請把東西放在另外一個包當中,分散重量。   坐下時把錢包放在後褲袋 為什麼會傷害脊椎?   很多男士們都喜歡把東西放在後褲袋,例如錢包、零錢、鑰匙和卡片等。其實坐在這一大堆東西上面會使髖關節及下背部承受壓力。錢包愈大,你的坐姿愈不平衡,久而久之,會出現很多脊椎問題。第一,在髖關節後面的坐骨神經,特別是骨和褲袋中間部份的神經會受壓,引致髖部以致腿部疼痛;第二,由於有這麼多的物件在單邊褲袋中,所以坐下時會使盤骨位置失衡,將骨盤傾斜到一邊,出現盤骨功能障礙,導致腿長不一、腰痛、坐骨神經痛、椎間盤退化等症狀。最後,因為坐姿不正確,你的下背部會凸出,改變脊柱的正常曲線,引致其他不良姿勢例如駝背、頭部前移等。隨著時間過去,你也可能會有頸部和肩部疼痛。   救救脊椎! 每次坐下時都清空後褲袋的物件。

平步青雲法則

(網上圖片) 許多在職朋友會天真地認為,只要願意進修增值便能讓自己平步青雲。我不反對進修,只是不太贊成過度迷信、依賴「沙紙」的功效,因為真正的增值是種修煉!過程需要經歷「知、明、信、行」4個階段來加以內化,使知識變成自己能夠掌控自如的能力。   內化的4個階段 知—就是知道的意思。不求甚解麻木運用所知道的,往往會因為一知半解而失敗。所以電視節目常會告誡我們,表演者均經過長時間訓練,別盲木模仿以免對自己做成傷害。「知道」就像衣服上的一個襟章,裝飾為主徒具虛形。   明—就是明白的意思。學習宜帶著好奇心,凡事不厭其煩尋根究底,才有可能通曉事情的真相。例如雖然都是衣服,卻甚少人會在冬天穿上夏裝,理由是了解與明白甚麼時候該作甚麼選擇。「明白」就像是選擇衣服匹配天氣的一種能力,有了它可以保障我們所選擇的做法不會有所差錯。   信—就是信任的意思。我們的想法才是主人,沒有主人的同意,任何可行的辦法也無法實踐!欠缺信任基礎的智慧,就好像從來不穿的衣服一樣,有沒有也沒有分別。「信任」就像是我們對服飾的接受與信賴,有了它才可身心一致地運用所有智慧。   行—就是行使的意思。是把知識放進身體裡,識得據為己用的過程,所謂「練拳不練功,到老一場空!」沒有認真實踐或應用過的知識難以內化。「行使」就像把時裝店內窗櫥上掛著的服飾帶回家一樣,是真正的擁有與具備,甚麼時候穿上,甚麼時候存起,絕對是一種得心應手的過程。   沒有準備在增值進修過程中提升自我能力的話,還是省點錢及時間別進修好了!因為進修的真正意義是提升自己的實力,只做到合格而未可精通只會成為一個高分低能的員工,只有願意堅守知、明、信、行4個學習原則,不斷琢磨自己,才可以成為任何公司所追尋的人才。因為每天工作都在追求自我精進,相信熟能生巧,巧能生妙!具有這種氣質的員工,必然會容易受到注目,事業運也會隨之而來。 撰文:劉丹心 國際身心語言專業進修學院創辦人。本欄針對強化工作心態為主(以「職場軟實力」探討不同個案),為打工仔及企業打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