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薈文章 Archives - Page 15 of 21 - 太平山青年商會
5
archive,paged,category,category-theelite,category-5,paged-15,category-paged-15,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菁薈文章

報導背後有多少汗水 – 花花

(網上圖片) 報章上的一則四百字、五百字,以至頭版的數千字的報導,記者們到底是怎麼完成呢?有人以為從記者會獲取資料後,按照新聞稿依書直說、甚至抄抄襲襲,就可以完成;有人以為將採訪的東西重新整理則可交差,其實不然。 最近不同傳媒均整理出特首跑馬仔各路人馬的家世背景,以近日閱讀過多篇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辭職的報導為例,有傳媒製作「數據看財爺」的資料表,估計記者不但翻閱多年的財政預算案資料,還需確認哪項數據最具代表性,再三篩選。有傳媒則選擇連日派員追蹤曾俊華,成功拍攝曾俊華與不同的商界名人會面,側寫財爺為選特首的準備。 對於讀者來說,千萬汗水亦不過是一、二千字的報導,或許臉書劃過的幾個標題,但卻是傳媒工作者們三查五核的確認消息,或連日追蹤才能蒐集的情報綜述,這些過程甚少獲得讀者的理解。 事實上,完成報導的各種方法與新聞來源息息相關,從記者會、資料挖掘、巡查結果及網上消息等等。簡單直接如記者會,記者需採訪完整個記者會,疏理出最適合報導的部分外,須再找受影響的部門、人士回應。如某政黨代美容騙案事主召開記者會,完整報導不但需涵蓋事主講法,還需查詢被指控的美容公司,給予充分機會回應,若事件涉違法,更需向執法部門查證說法。若篇幅充分,還可回顧過往發生的情況,與不同人士對現行制度的檢討及意見。 以「事件簿」及「案件來龍去脈表」為例,記者需從事發第一宗報導的資料開始閱讀,視乎事件複雜程度與篇幅而定。這類型的表格容易令從未接觸該宗新聞的讀者快速掌握新聞重點,尤其是複雜或情況不時改變的事件,如亞洲電視欠薪及停播、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貪污案等。 從資料堆中挖掘的新聞算是技術含量比較高的方法,早前有傳媒從遞交往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文件中發現,同時為政府及地產商顧問的公司涉嫌偷用政府研究中的資料,為地產商申請改劃土地用途建屋。有關報導引起其他傳媒跟進,在短短兩個月內,揭發多間顧問公司均有類似的運作,令市民知悉行內流弊。 很多事情每日發生,我們亦未必能夠洞悉是否有問題、或違規、或需要探討。有時也只能靠記者們用自己獨特的視角,帶我們從另一個角度或思考、或理解事情。現在有種說法,傳統的傳媒已歸邊,報導背後亦不知有什麼目的,甚至年輕人們、大學生們已轉投網媒懷抱,選擇自己認為獨立及中肯的報導。 不過,作為業界中人,我還是得向大家解釋,記者的努力不一定在大家看得到的地方。比起許多的職業,記者工作是在陽光下遭受眾人眼光的檢驗,盡管是寥寥數百字的報導,或已傾注全部的用心,還得請大家多體諒記者的工作。

【保證回報的煙幕】

(網上圖片) 在物業投資上,所謂的「保證回報」,就是能保證收到不錯的租金回報,但原來,這正是可怕的煙幕。 例如2年前拆售的尖沙嘴首都廣場(前身是百樂酒店商場)約600個分割舖(已沽清),舖位最細的實用面積30方呎,最大約130方呎,實呎最高達10萬元。合約訂明保證買家首兩年獲五厘租金回報,可惜放租多時,反應麻麻,惟有以奇招吸納租客。 1樓樓面約200間分割舖,上個月我剛經過行了一圈,相信出租的不足10間舖,人流當時只有我一人。 商場分割舖的投資價值一向有限,一旦淪為死埸,往往難以翻身,加上業權太散、管理不善、定位不當等,亦令不少商場?舖無法起死回生,深之都,佐敦廣場都是經典的例子。 90年代已有例子 佐敦廣場於92年改建為商場,翌年業主收樓後,即發現舖位是「縮水舖」,實用率僅一半,全部中招,當中包括藝人薛家燕,商場舖位租不出,業主自用又無生意。98年更因管理公司撤離,一度丟空十年。 至2010年,有財團以劃一收購價每個13.8萬元收購佐敦廣場鋪位。薛家燕最終在2010年以約27.6萬元將兩舖賣出,較92年購入價的253.7萬元勁蝕226.1萬元,蝕幅89%,投資18年僅收回一成資金。 常出現死場 而這個尖沙嘴首都廣場,暫時成為死場,本知能否翻身。而最大的煙幕是「合約訂明保證買家首兩年獲五厘租金回報」,假設某舖每月收租$25000,若不足的有補貼,即頭兩年每年保證收到$30萬,以5厘回報推算,這分割舖當時買入價為$600萬。 現兩年保證回報期已過,業主收到$60萬,商場仍未能翻身,而死場價值很低,幾十呎的舖,用來擺貨都不知點擺,假設月租$5000才是真正的市價,若以要求回報率5厘作推算,這舖只值$120萬。若連收到的$60萬,只取回$180萬(蝕7成),當然上述只是假設計。 但我想講的是,所謂的兩年回報保證不能成為價值的推算,若單憑這個就以為價格合理是不智的,因為這「回報率」是人為的,未必一定能反映市場。所以這兩保證若理解為「減價10%」,我相信更加貼切。 另外,入場費低亦不能成為投資的因素,投資者被「幾百萬就有一個尖沙嘴舖」吸引,這在商舖的世界是低入場費,但以呎計則不是,若投資者只憑入場費低而作為投資因素,其實是很不智的。同理,若只憑「尖沙嘴」三個字就入市,盲目憧憬亦是不全面的做法。

中醫專題:冬季進補須注意

(網上圖片) 隨著天氣降溫,逐漸進入冬季,不少人開始自己的「進補行動」:如食山雞、食蛇,鮑參翅肚等等。誠然冬季是進補的好時機,但同時要注意切莫進補太過。 「虛不受補」皆因補不得法 所謂「虛不受補」之人,食補藥后容易出現口腔潰瘍、牙肉痛、生瘡、喉嚨乾痛等「上火」或腹瀉、肚脹等消化不良的現象,皆因脾胃虛弱所致。即「虛不受補」之人多數有脾胃病或胃腸功能方面的問題。因滋補食物往往不容易消化,進食后容易形成胃腸積滯,消化不了的營養腐化為毒素積聚,反而成為身體的負擔,故而出現「上火」或腹瀉等現象。如果有以上的情況,就要照顧好你的腸胃,因為有好的消化吸收能力,滋補食材的營養,才能入到身體裡面,為你所用。「虛不受補」通常是說脾胃虛弱,胃腸道有積滯,影響消化吸收功能,但身體虛弱、容易疲倦確實又需要補。以下有兩個小竅門教給大家:一,平補勿過量。平時唔受得黨參、北芪可以選擇健脾益氣較溫和的太子參、五指毛桃等,鹿茸、巴戟等溫補力峻猛的食材就要盡量避免。補藥用量宜小,等身體適應後再慢慢加量。二,進補兼清腸。通常所說,白蘿蔔可以解人參補氣的效果,皆因白蘿蔔有行氣消滯清腸胃的作用,使人參補氣效果不至於太峻猛而趨向平和。故而進補的同時可以搭配一些幫助消化又清腸胃的食材,如陳皮、白蘿蔔、合掌瓜、神曲、山楂、麥芽等。 食補非人人合適 你有無曾經吃些當歸、紅棗、黨參或者龍眼肉、枸杞子補補氣血,調理身體?有些人吃完會覺得精神好點,有些人就可能會感熱氣。其實進補並非人人適宜。體虛當然要補,但好多人體虛之外同時還兼有虛火或者濕熱積滯等現象,中醫稱為「虛實夾雜」的體質。這種體質的人士往往進補后有其他的胃腸道不適又或者是上火熱氣的情況,這時候就不能盲目進補。 另外有三高的人士亦要注意勿亂吃補藥。現代人攝入的食物營養豐富,飲食不節制,又缺乏運動,非常容易導致代謝性疾病的發生,如糖尿病、高膽固醇、高尿酸等等。以上人士,已經處於營養過剩的狀態,不能再進補了,但又往往出現疲倦、乏力等看似很虛的症狀,說明身體的能量代謝出現問題,需要能量供給的地方缺乏資源,不需要的地方大量營養物質堆積。對以上人士來說,最好的進補莫過於戒口與做運動,一方面減少能量的攝入,另一方面加大能量的利用,亦恢復身體的正常運作。這是飢餓療法以餓為補,以退為進的一種新的保健方式。 天灸進補 除了食療進補,中醫亦有在穴位敷貼調理身體以達到進補效果的療法稱為天灸。從冬至開始,是「三九」天灸的時候。「三九」意指冬至為第一日,及冬至後的第九日、第十八日。九為陽數之極,故從冬至一陽生起后,每隔九天陽氣上升一個層次,順應這個天地變化的規律,採用溫陽散寒的藥物進行穴位敷貼,扶助體內的陽氣以驅除身體內的「寒氣」,對於因于「寒」的鼻敏感、哮喘、慢性咳嗽等呼吸道疾病有較好的療效。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 蔡瑞珩醫師

讓味覺揭開展驚艷一章

(網上圖片) 味覺藝術始自火。火除了改變食物溫度,還會促使內裡各化學反應,後世發現並稱其為「梅納反應」,提供了追求優質食材與烹調技術的合理根據。咖啡作為食材之一,人類為其香氣而展開各樣的爭奪,在研究咖啡史時,容易導人閉目聯想:咖啡地圖上,究竟佈滿多少偉人足跡。 還記拿破崙——法國人心中的英雄,英國人恨之入骨,於滑鐵盧戰役後,被囚禁於大西洋一小島——聖海倫娜。可能英國人的黑色幽默作祟,合巧這個法屬島上也種了法國貴族於埃塞俄比亞引入的尖身波旁種咖啡,目前為最貴咖啡之首。拿先生在島上,臨終時還苦苦哀求僕人賜於一口咖啡,喝畢便仙游異界。 或者讀者會問:這與火的關係在哪?答案是烘焙。 咖啡由樹上下來後,經歷火煉,烘焙師閱讀生豆(GREEN BEAN)品質,選擇合適火力和烘焙時間,豆內化合物被合理地反應出來,亦歸功於「梅納反應」,烘焙程度可被發展為:淺、中、深。深焙卻是人類運用最廣泛,很多時加入了糖和奶後可掩蓋其焦苦。眾多即溶咖啡,化學萃取過程不乏深烘,這產物為二戰美軍遺留,以消耗過剩咖啡作物而沿用自今,咖啡的伴侶亦在此互相結下姻緣。 淺烘又是怎麼一回事?由於舊有深烘豆的公式化,愈來愈不能滿足大眾,而咖啡本為果實而成,偶而之下,淺烘焙便開始受人注視。在密視烘焙紀錄所帶來的風味影響下,淺烘被發現最能帶出咖啡豆原有的果味與茶感。第三波咖啡浪潮於2002年以淺烘展示消費者,並提醒受眾才是最重要的。感受地域所帶來的驚喜,不再是葡萄和麥芽的酒精產品的專利。需要約三本書才能概括各地之特性,因此不再此一一細說。 太陽神精神是把一切具體地展示,酒神相反需要運用想像與內涵。咖啡恰巧融合兩者。咖啡農用心栽種當地風土的作物,當咖啡豆吸收特定營養後,在飲用者感受後,以舌頭回憶飲食經驗,以便記憶和享受心愛咖啡。欣賞大自然之美,才是品味。 蘇格拉底認為,美是可解釋的。自然之美,因人只是一部分,而非全部,當人類運用科學了解自然,明白自己只是協助角色,大自然便開始脫離所謂的馴化。無論怎樣的運用火,試驗永遠會產生更大變化。品嚐咖啡永遠是一種試驗。

旅遊專題:日本自遊行的第一步

(網上圖片) 相信不少人都愛到日本旅行,而很多人亦喜歡自遊行,筆者亦不例外,每年總會東遊數次,每次都是自己準備所需的衣食住行,曾「撞板」多次,但亦試過很多次因早有準備而「喜出望外」,故希望和大家分享自遊行的心得,以及一些旅日趣事。 要準備物超所值的自遊行,首先要有耐性,不怕麻煩地上網看其他遊客的Blog和論壇,到處格價,所以我一旦知道那段時間可以去旅行,一般在半年前已開始做前期準備。 當然,要到日本自助遊,除了拿假期外,還要預算同行者的喜好,才可以找一個大家都喜歡的地方旅遊,例如和伴侶同遊,可能要去一些浪漫的地方,亦要預留時間去Outlet血拼,而和一家大小旅行,卻可能要多留在交通方便的城市,盡量縮小移動範圍,方便照顧,所以有必要從認識日本不同地區開始。 一般來說,日本可大致分為北海道、東北、關東、上陸、中部、關西、中國、四國、九州和沖繩地區,當然還有小笠原諸島等離島,部份地區因香港有直航連接,交通方便,可選擇作為進出日本的門口,如位處關西的大阪、關東的東京、中部的名古屋、北海道的札幌、中國的廣島、九洲的福岡、鹿兒島、宮崎和熊本,以及沖繩的那霸,除了到附近的地區遊玩外,亦可轉乘內陸機、火車或船,到其他地區觀光。 除了進出日本的方便性外,亦應考慮每個地區的特性,例如關西的旅遊熱點很集中,只要以大阪作中心點,善用幅射狀的交通路線,便可以短時間暢遊古意盎然的京都、浪漫與牛扒馳名的神戶、溫泉勝地的有馬和城崎、爆買的臨空城(Rinku Outlet)、洗滌心靈的高野山、探探貓站長的和歌山與小鹿的奈良,如果時間許可更可前往探索四國,和踏過神聖的熊野古道; 另外某日本廉航公司的大本營是設於大阪,除了香港的直航外,亦可轉乘旗下的內陸機前往各地,航班時間亦有較多的選擇,所以對於第一次前往日本的朋友,我一定推介關西遊。 當然交通方便的代價就是遊客太多,所以在大阪、東京等大城市可碰上不少香港人,道頓堀就像旺角般,那有外遊的感覺呢? 九洲可以算是既方便,遊客相對較少,而景點亦很多元化的地區,加上九州的物價一般較大阪、東京便宜,但質素卻相近,另外感覺上九州人的英語很好,絕對值得探訪。由於香港均有直航前往九州的北、中、南及東南部,而四處地方各有特色,可按偏好而選擇合適的機場,如航班較密的福岡機場,對於想在大城市購物,又想到別府浸溫泉,或與家人同遊豪斯登堡,及感受歷史與浪漫的長崎,北九州一定是首選。 所以自遊行的第一步就是選好地區,當然還要選最佳的季節前往,筆者將會下次給大家分析一下。

中醫專題:秋冬轉季雜談

(網上圖片) 經過炎炎夏日,天氣漸涼,開始感到秋天的來臨。隨著天氣轉變,我們應如何調理身體,迎接秋冬?中醫理論重視養生以治未病,根據天人合一的觀念,我們的生活習慣該與大自然相應,就如大自然的動物按自己的生物時鐘作息一樣,按天然的節奏調整我們的作息、飲食、以及精神,這就是四時養生的基本概念。   季節的性情 中醫理論本於陰陽、五行的哲學思想,以二分法把事物分類。如白天有光有熱因而屬陽,黑夜無光、氣溫較涼而屬陰,白天與黑夜雖分陰陽但同為一天的一部份,即陰陽同在一個系統中,以這種方法理解事物的相對性和關聯性,便是陰陽的基本。 如西方哲學把事物歸納為地、水、火、風四大元素,中國的五行學說把事物歸類於木、火、土、金、水五行。從形狀、聲音、動態、性格、顏色等特質,把事物進行歸類,而五行間又有共生互助、相互尅制的關係。水可灌溉而生木,金可作斧砍樹,這便是水生木、金尅木的例子。 把四季以陰陽五行分類後,每一季的性情便出來了,如春天主風、夏主火、夏季的末段主濕、秋主燥、冬主寒。按照四季的特質,我們便可以知道哪時、身體何處易犯何病,從而有所準備。春夏為陽而秋冬屬陰,夏秋之交時陰陽的轉換點,自最熱最濕變涼變燥,氣候的改變甚為明顯。   一葉知秋 歲暮天寒 秋天屬金,金氣主降,所以一見落葉,便知秋天已到。金主燥,所以秋天的主病會與燥有關。肺臟嬌嫩怕燥,所以肺弱最怕「秋老虎」。 入秋見乾咳無痰,多為燥咳,因為夏秋之交是自熱轉冷的時間,此時的燥咳亦會分有寒熱的不同,即溫燥和涼燥。而肺在表合皮毛,又通大腸,故秋燥亦會引發皮膚乾燥和便秘。 溫燥多見於初秋夾雜了夏季的餘熱,除乾咳外還伴有咽痛舌熱、煩躁喜冷,小便偏黃、大便乾結等症狀。此時適合食用一些清潤的食物,如雪梨、杮子、蜂蜜等 深秋涼燥夾雜了冬天的寒氣,多伴咽癢、惡寒、遇風遇冷加重症狀。這時便適合進食一些溫潤的食物如龍眼、百合、松子等。 到了冬天,寒氣為主氣,冬天的病亦多因寒而致。寒氣有收引之性,與現代所說的冷縮熱脹相當。筋絡的收緊易引起各種痛症加重,血管的緊張令血壓易趨上升,故中風與痛症好發於冬天。另外,身體的陽氣在冬天會潛藏於體內,令皮膚溫煦不足,排汗與皮脂分泌減少,故易感膚冷,或因失養而膚燥脫屑等,所以部份濕疹、銀屑病也會在冬季加重。   衣食住行論養生 衣食住行構成了我們的生活,故養生亦建立在這四個元素上。 秋天氣燥,溫度漸涼,但卻不忙添衣,微寒的刺激可令皮膚血流增加,令身體更耐寒。反而太早穿厚衣、蓋太多被會導致汗出過多而傷津化燥。衣物以輕便舒適、能覆蓋關節便可,早晚氣溫較冷時可多穿一點以保暖。 秋天飲食宜滋潤,潤燥護陰,顧護肺、腸、與皮膚。合適食物如芝麻、花生、雪梨、蜂蜜、雪耳等,不宜進食過多辛燥傷津的食物如辣椒、蒜頭、煎炸食物等。 冬天寒冷,陽氣潛藏,故血氣難到肢體末端,易感手足寒冷。為保護手足,冬天寒冷時應穿手套和避免穿露趾鞋。注意保暖,避免身體受到過大的氣溫轉變,可以減少血壓波動,預防中風,頭為諸陽之會,冬天保護頭部不受寒氣侵襲尤為重要。 冬季主收藏,應大自然為春季生發做好儲備,所以冬天以飲食進補甚為合適。但進補同時亦要預防過燥過膩,合適食物如栗子、羊肉、合桃等,亦可在膳食中加入適合的藥材如杜仲、熟地、桑寄生等,藥食並補。 在生活作息上,秋冬氣主收藏,人們亦應早睡晚起,避其寒氣,應日短夜長之天時。精神上亦應稍作收歛,避免情緒過於激動。 能於衣、食、住、行上與大自然相合,則無懼因季節轉變而生病,反能借天地的規律養好身體,延年益壽。     香港防癆會-香港大學中醫臨床教研中心(香港仔) 丁皡醫師

港人「瘋」小店 – 花花

(網上圖片) 近年陸續有形形式式的老店、小店結業,從街坊文具店、運動用品店、書店甚至是紮根多年的食肆。主流媒體近來總愛尋找這批結業前老店、小店的店家訪問一番,聊聊經營之道、創辦初衷、或是何種經營困難以致結業。 一篇篇的結業前報道幾乎成了店家的悼念特輯,出刊後吸引大批追趕末班車的市民前往光顧、拍照,並在社交網站撰文紀念。有部分市民從舊區搬走,再重臨舊店光顧,本是懷念昔日時光之舉。不過,有更多的人只是湊熱鬧,到店家打卡觀光一番,懷念最後一夜。無論主流傳媒還是湊熱鬧的市民,大多將矛頭指向業主加租逼死小店,一廂情願地忽略其他結業因素。 楓林小館、龍門酒樓最後一夜時,有被傳媒追訪的市民稱:「我小時候有來吃,後來搬家沒來,聽到結業很捨不得,特地訂位今晚送別。」連東主都不禁慨嘆:「幾十年先光顧一次,難怪我們倒閉。」 小店與老店的存亡,除受限於租金是否合理,其實更看重的是顧客支持與否。社會上有一種講法是小店、老店不符合市場競爭,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以致遭到市場淘汰,而高昂的租金僅僅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從小店結業的港人追捧的風潮,不得不讓我們重新回顧港人的消費行為,花費時的選擇是否以小店為優先。 買一罐咖啡,買一份報紙,大家首先選擇是便利店、連鎖店,還是士多、辦館、在社區角落的小店?小店的價錢未必較便利店便宜,地點亦未必及大集團更方便。即使並非修讀的經濟學的我們大概亦可想像,每一個消費行為均屬一次自主的投票,以購買支持自己認同的信念。 多年前有朋友曾說,即使他已是傳媒中人,仍堅持每日買報的習慣。這位朋友每日步行至離家較遠的報紙檔,購買一份沒有紙巾贈送、一份正價的報紙。他說:「每天幾元的營業額,便利店不在乎,對於報紙檔可能非常重要。」 這樣的一個消費法則一直深深影響著我,在消費前「停一停想一想」 ,選擇一個自己所認同的消費行為,譬如支持小店、可持續發展、綠色消費、公平貿易或有需要幫助的社會企業。或許花費會較往常的花費多,或許購買會沒有以前方便,但一個消費為所相信的投下一票。 事實上,行動支持小店才是較務實的做法。在我們慨嘆小店、老店結業離場的當下,或許我們可以問問自己,我們光顧了多少?我們為小店做了多少?     花花 – 喜歡探索,喜歡發掘,喜歡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所以成為記者。遊走在新聞界多年,現職某報業集團港聞版

婚姻這條路真是不簡單呀吓!- Sofie

(網上圖片) 萬想不到我一介草民居然會有被追稿的一天。為什麼呢,是因這個月開始新工作,有時忙到我有點措手不及(可是fb上又有空打好多廢話) ,終於找到拖稿的借口(安心)。 話說我九月還沒找到工作,教書的到8月底都沒有找到就表示來年一整年都只能做代課(幸運的話),那陣子雖然心底知道沒關係因為先生的收入還好,但整個人也是常常容易爆怒,渾身都是地雷,大概就跟天天m到差不多,所以那時我媽每次打電話給我,我的對答都是衰到無得再衰,悔氣到一個點。九月一號是我二十多年來第一次不用上學(唔計紅日),當天一早我媽就就打給我:「我煮了一鍋xxx,一會兒經過你家附近,你下來拿回家吃。」我還沒睡醒:「幾點?」「還有兩個站,你現在下來。」「我還沒刷牙!(爆怒) 」......已收線...... 然後我衝下去地鐵站,我媽給了我一個保溫壺,然後再給我一瓶什麼什麼紅棗煲xx水,然後再從包裡潛出一個桃說家裡剛好吃剩一個所以給我吃。 接下來的幾天,她每天打幾次電話給我:「你在做什麼?」「有空收拾一下家裡。」「趁現在有空每天都要做飯,你老公好瘦,好心你好好照顧一下他。」我當然知道她是怕我胡思亂想。所以我也一整個朝氣勃勃給她看,每天傳她我做的飯,然後漸漸她就沒那麼多電話了。 整個過程我媽沒說過什麼溫言軟語,「不要太擔心/無論你做什麼媽媽都會支持你」之類的嘔心話,但你就是會感受到她在做什麼,這就是我家的style。 我們家的人我想打死也說不出那種溫馨電視劇對白,在我妹結婚當天,攝影師一來,我妹就警告他:「一陣千祈唔好叫我影d懶溫馨相!」當晚致詞時,她說:「謝謝我的媽媽,一切盡在不言中。」(此等急才簡直就是要放進人生錦囊) 老實說以前娘家就像宿舍,大家的作息時間很不一樣,各自照顧自己,聽起來很疏離,但又不會喎,星期六日我媽一聲令下回去吃飯,哇整晚吵到呢,個個都勁多口水,我先生每次離開都覺得快聾了。 可以想像這種家庭出身的,對著老公會是什麼嘴臉。 比如和朋友吃飯,只要他說等我回家再睡,就會覺得超大壓力,多問兩句就覺得「幹嘛?你不相信我嗎要干涉我自由了嗎?」可是呢和樂幸福家庭出身的,又會覺得你們一家好奇怪啊都不親密而且好沒有交代哦。我有個朋友娘家跟我家很像,但她老公的原生家庭就是那種每晚一定會一家人吃飯看愛回家,所以對吾友常加班很不滿。 我想說結婚前你以為很正常的事對有的人來說是很不正常的,比如妹夫一家的whatsapp group很溫馨,我們就覺得「天哪怎麼說得出口啊!(吶喊狀) 」。很多時候生活中都沒有大是大非,不然也無法走到結婚這一步,只是大家原來的生活模式不一樣,要磨合實在是不簡單呀吓! 那要怎麼解決呢?我怎麼知道我又不兩性專家或什麼什麼輔導(兩手一攤),我只是想說我現在發現原來很多人都要面對這些,婚姻大概就是這樣吧?多了解對方原來的家庭可能就會比較明白和包容。 (附圖是我們家以前的whatsapp group,從來就是只用來聯絡。)   喜歡閱讀,喜歡文字,對教育事務熱心的香港人

有效儲錢秘訣 – 龔成

(網上圖片) 如果想有效儲錢,就必須定立明確的目標,愈清楚的目標完成到的機會愈高。寫低明確的目標數字,例如3年內儲$500000,每年儲$100000等等。而目標要寫在當眼處看到,用以提醒自己,決不半途而廢。 當然,每個人的能力及情況不同,因此定立的目標一定要切合自己。除非你有堅定不移的決心,否則定立超現實的目標未必適合。 超強儲錢法 定立目標後,就要以目標為主導去儲錢,改變傳統的儲錢方法,以另一種方法去儲錢,我自己亦是用這方法的: 一般人的儲錢方法是:(收入-支出=儲蓄) 而我的儲錢方法則是:(收入-儲蓄=支出) 這種儲錢方法以儲錢目標為主導,而不是剩幾多錢才儲幾多錢,對完成目標又或是累積財富有極大作用。若你是自制能力較低的人,你可參加一些儲蓄計劃,或月供一些低風險的投資工具,最好供款日是出糧後的第一日。 改變消費模式 另外,改變一下日常的消費模式亦有助你有效儲錢。方法有很多,這裡分享其中兩種。第一是由負債消費改成儲舊消費。不用信用卡消費,改用現金消費,而所有較大的消費(如旅行、買電腦等),都改成儲到足夠的資金才去購買,這方法對儲錢非常有效。 第二是知道自己的錢洗了在那裡,所以要有記帳的習慣。即是記錄低日常的開支(可利用手機的應用程式幫手,很方便),記帳的目的不是要你一毫子都唔洗,而是要知道錢洗了在那裡,瞭解自己的消費模式,從而應慳得慳,應洗得洗。 只要用適合自己的方法,相信大家都能完成目標。希望大家不要再說自己儲不到錢,若知道了方法仍說自己做不到的話,那就不是做唔做到的問題,而是去唔去做的問題。     龔成 – 《80後百萬富翁》作者

創業專題:創造新「價值」

香港有一個庸俗的別名,叫「美食天堂」,應該是旅遊局想要讓遊客記住香港的方法之一吧。這個筆者從小就知道的名字,意指香港有世界各地的美食,不過說實話,從日常接觸到的菜式看來,這個「世界」很細,來來去去都是中國、日本、韓國、美國、英國、意大利、法國、泰國,還有中東,少時不懂事,真的以為世界就只有這些國家。(誰叫教科書寫香港有各國美食,令小朋友以為全世界的美食都有呢!) 幸好,社會上總有些大膽的人,為我們創造更多這個「細界」的內涵。 80後陽光女孩黃愷華(Vivian),八年前辭掉一份安定的工作,下定決心要創一番事業。 「那時我轉出來做生意的時候,我在想,做什麼好呢?那時二十多歲,什麼都不懂。但一來我自己中意食墨西哥菜;二來不是有很多人會做這菜,所以可以試試;三是,我能幻想到可以怎樣去做,我有煮飯的經驗,做餐飲應該是大型點而已。就這樣,開始了這生意。」 Vivian的初心很簡單,單單就是創業,創什麼?想到了墨西哥菜。由一間小小的外賣店Mr. Taco Truck起,到中環開分店,後來漸漸演變成灣仔的Verde Mar。 餐廳門口有色彩繽紛的餐牌介紹墨西哥菜。 水吧的設計已經很「吸睛」。 筆者以為老闆喜歡蜥蜴才佈置這麼多牠們的裝飾,但原來牠們在墨西哥真的很常見。 在訪問期間,大廚走過來跟Vivian談了幾句,筆者聽了幾句就傻眼了,Vivian和墨西哥大廚是以西班牙文溝通的。原來Vivian當年為學西班牙文,由零基礎開始,走到厄瓜多爾生活兩個多月,回來就開始做這生意。有多少人願意在不懂得當地語言,難以與當地人溝通的情況下,去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呢? 放棄所謂的「高薪厚職」很容易 墨西哥餐廳Verde Mar感覺充滿活力,或許是因為老闆黃愷華(Vivian)本來就很陽光。 幾乎每個訪問都會提及到Vivian開餐廳前那份「高薪厚職」。Vivian中大工商管理學院畢業後,到投資銀行麥格理任股票分析員。 「我以前做股票分析,那是會見很多老闆、CFO(首席財務官)。我跟他們聊很多東西,然後回去寫個報告,評論他們公司。但有時覺得,我憑什麼說別人做得好不好呢?人家已經有三十年、四十年經驗,我只是剛畢業。」 那時,Vivian一直有一個念頭:調轉角色,自己開設一家公司。 「反正我還年輕,如果失敗了,那就回去找工作囉,又不會有什麼大損失,哈哈。」原來最大的本錢就是青春。(笑~) 總有人想要比較兩份工作的收入,Vivian直言開餐廳以來,沒有一個月超出當年任股票分析員的月薪,但Vivian不介意,因為創業賺到的更多。 「創業是一個過程,過程才是最享受的部分;創業無終點;創業是一個生活的方式。」她又接著說,「當然賺錢是一個重點,但我視之為不是終點,而是必須,你不賺錢你怎樣走下去呢?你行下去就要賺錢。賺錢是第一步,當你有多點財力時,那你就可以選擇如何分配資源。」 Vivian補充,有些東西可能不太賺錢,譬如教育、想要形成對社會的影響。一開始做生意時,可能還是賺錢階段,未有能力做這些覺得是正確的、想去做的事,賺錢後就可以再做這些東西。賺錢絕對不是終點。 「創業本身是create value,在社會上,如果無人創業,社會是沒有進步的,都不會有就業機會等等。最緊要是創出一些東西,才會有進步。」 知易行難,不過Vivian就是做到了。 不過,這條路著實不易走 可能有人想問,Vivian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呢?「走到這一步,最重要是堅持,中間有百萬個原因叫你放棄。」接著下來那句精警了,「辛苦就一定了。但不可以這麼快放棄,否則就會事事無成。」 看她把一間餐廳經營得井井有條,她說不過剛是起步。「雖然話創業開心,但其實通常都被眼前情況帶著走,見步行步。第一天至今,已經八年了。我覺得直到這一兩年,我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坦白說,頭五六年都是被生意牽著走,多於你想它怎麼走。」 陽光女孩由始至終只有一個心願:一家墨西哥餐廳,一定要做正宗。我希望帶給香港人新的飲食體驗,你不用去墨西哥,都可以吃到墨西哥菜。 在這個前提之上,Vivian在餐牌上教食客認識墨西哥菜。Verde Mar餐牌十分非一般,第一頁不是告訴你有什麼菜式,而是餐廳名字的由來--verde是綠色,MAR是海洋。 然後是墨西哥的地圖、這個地方出產什麼食物、那裡的調味醬油有什麼特色,然後才是菜式的介紹。 Vivian高興地表示,餐牌是由她自己親手所造的。「多人識,就自然多人食,哈哈!」 Vivian仔細地介紹餐牌的設計。 筆者想,小朋友的「細界」裡,應該有墨西哥了。 撰文/攝影:李佩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