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薈 - 太平山青年商會
124
paged,page-template,page-template-blog-animated,page-template-blog-animated-php,page,page-id-124,paged-23,page-paged-23,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菁薈

神期食品?廚餘與浪費食物 – 花花

冰箱裡有沒有藏著看上去不新鮮的蔬果,或者超過食用期限的各種食物?你會怎麼對待它們?大部分的人大多隨手打開垃圾桶的蓋子,一一將它們交給堆填區「處理」。不過,當翻開關於廢物的統計數字之後,我們會發現每日有3640噸(註一)的廚餘來自我們的家庭及工商業界,包括酒店、食肆及食物製造廠。 3640噸到底怎樣的一個數字?等於每日有364架垃圾車的過期食物、殘羹及菜頭菜尾等等被送往堆填,若當中有十分一可被當食物被人進食,不但可以節省餐費、垃圾處理費,連帶減少運送垃圾而帶來的減少碳排放,下刪一千字的好處。 在家中要減少廚餘,不外乎幾招:減少購買多餘的食物、對食物的有效期間不要過分敏感、減少製造菜頭蔡尾及自行處理廚餘。 貌似困難的環保原則,其實只要轉一念則變得可以輕鬆實行。購買太多食物的朋友無非貪平及怕麻煩,以致雪櫃堆積過多食物而落得過期被棄的命運。若能改變購買習慣,每次購買少量、適量,令食物保持在最新鮮的時間被食用,當然營養以致口感均更佳。若不能,仍要維持購買較多的蔬果備用(按以筆者認知最容易被丟棄的食物則是賣相欠佳或發霉的蔬果),則需認清蔬果特性而作不同方法的保存,保持新鮮。例如熱帶水果放在室溫地方,綠色蔬菜可仿照水種植物以水浸泡,甚至將蔬果洗淨切開放在冰格,統統可延長食用期限。 至於食用期限,並非每一個均要「照本子辦事」棄之而後快。現時不少包裝食物上的期限林林種種,如預先包裝食物上按法例規定要有「此日期前食用」或「最佳食用日期」的字樣,兩者的分別在前者為食物安全的資料,如出現在容易變壞的奶類、乳酪及壽司等,需遵照日期規限食用;後者則為確保食物味道最佳質素的資料,與食物安全未必有關。 有環保團體曾測試81多款已過「最佳食用日期」的食物,如罐頭、餅乾及意粉等,最長的罐頭過期7年。測試更將過期罐頭交給浸會大學化驗含菌量,結果全部通過測試,證明可安全食用。 港人聞過期色變,不過,近年有餐廳卻反其道而行,實行收集過期食物,再烹煮環保的菜式待客。店主強調只會使用超過「最佳食用日期」期限的食物,烹煮前會目測有否腐爛和聞清楚有否異味,更親自試食無問題才待客。店主稱這個「最佳食用日期」的期限為神期,店名更改作「神期Cafe」。神期Café的顧客透露,Cafe食物質素不俗,不少過期食品原料更是來自捐贈,由過期的有機小麥、有機紅豆到過熟的日本蘋果應有盡有。 如果你想向捐贈快講過期及已過「最佳食用日期」的神期食品或光顧神期Cafe,可到facebook「神期食品」專頁與負責人聯絡。 註一:《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2014》     花花 – 喜歡探索,喜歡發掘,喜歡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所以成為記者。遊走在新聞界多年,現職某報業集團港聞版

不知道那是什麼感覺呢 – Sofie

前一陣子,因為學校活動的關係,有個學生要晚點走,大約四點,但她爸爸要六點才能下班來接她。我本來想說送她回家(她住附近) ,但她說什麼也要等爸爸來接。 有一次我實在沒耐性陪她等,就和她爸爸約在地鐵站等,因為學校在山上,我想著反正順路我就送她去地鐵站吧,省點時間。這孩子平時乖巧又懂事,我牽著她的小手一起走,有一搭沒一搭地說著話,聽她說繼母不管她、弟弟弄她的功課、家裡好吵又沒地方做功課……去到地鐵站,很自然就和她爸爸聊一會兒,一開始不外乎是說些在學校乖不乖呀呀功課怎樣呀,說著說著他爸爸忽然很感性地說:「爸爸有時太緊張你的成績,語氣會重了點罵你,但你知道爸爸心裡有你就行啦!」(摸一摸她的頭) 哇當下我頭不抬起眼淚就要流下來了。 他繼續說:「佢好嗲架,我不舒服她又拿水又幫我蓋被子。」 完全是喝了迷湯的樣子。女兒真的是爸爸前世的情人。 我永遠也不能體會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感覺。雖然我爸也疼我。 在我讀小學時有個時期很流行「他媽哥池」(暴露自己的年齡了),當時我一點興趣都沒有,我是真的覺得很無聊。但我爸以為我不敢說要,因為一個要一百多塊,對每個月月底都很難熬的我家來說,就像天方夜譚。然後,有一天他悄悄塞了一個給我,說是在七仔買四罐啤酒加二十塊錢換的,還叫我不要和媽媽說(我媽不讓他喝酒)。我帶回學校後,同學問起,我就說:「我爸話咁咁咁......加廿蚊換!」結果第二天同學跑來說「哦你講大話~~」,因為她爸爸去問都沒得換,當下我只以為是已經換完了。直到很多年以後的某一天,忽然叮一聲意識到講大話的是我爸。 雖然知道他疼我,但我很小就沒跟他一起住,他也在我考AL那年去世了,而且他完全不是那種有責任感的爸爸(說父母壞話要下拔舌根地獄的小朋友不要學)。我很怕我媽但一點也不怕我爸,因為他從不打我,也沒什麼威嚴,也因為不一起住,沒有很親密的感覺,所以我從不知道家裡有個什麼都會、天塌下來有他頂著、有他在就很安心的爸爸在,是什麼感覺,也不知道被爸爸寵到變公主的感覺是怎樣的。 有個朋友都已經出來工作了,常常跟她說話時都能聽到「爸爸話xxx」、「返去問下爸爸先」、「無所謂啦爸爸會幫我xxx」,我們笑她人家要帶陪嫁丫鬟,她卻得帶她爸爸出嫁。 真是好羨慕她。有時我幻想,當我遇到困難時,有個像爸爸的人摸摸我的頭說「沒事,有我在。」那是什麼感覺呢?   喜歡閱讀,喜歡文字,對教育事務熱心的香港人

眼光決定你看到多少機會,準備決定你把握到多少機會 – 龔成

我相信決定一個人是否能機遇處處,最關鍵位不在於他身處的環境,而是他用怎樣的眼光看世界,以及看自己。常聽見不少青年人抱怨沒有機會,但事實是,你的眼光決定了你能看到多少機會,而你的準備決定了你把握到多少機會。 要發掘機會 其實機會往往就在身邊,問題是你有否看見這些機會,若你沒有看見,沒有發現,給你再多的機會也是沒用。 我曾在fb fans page裡分享過我小學時執「BB彈」賣來賺錢的經驗,當時有個網友回應我,說這其實不容易,因為二手「BB彈」會傷槍,因此肯買的人不多,小時候的我當然不會知道這些,幸好我不知道,因此我能將焦點放在機會上,而並非問題上。若你經常將事情集中在問題上、障礙上,你就會停止前進,讓機會流走。當年我看見這些一粒粒像黃豆般的「BB彈」,其他人都視為垃圾,但當時的我看見的是「遍地黃金」。 一個小朋友能做的事十分有限,但只要用心觀察、發掘,也能靠自己找到機會,其中一個關鍵就是,我會集中去想我能夠做甚麼,而不是去想我不能做甚麼。現在的人很愛抱怨,經常說沒有機會,若你將焦點集中在你無法做到的事,你沒有的東西,不斷同人講沒有機會,而不花時間去發握機會,你就永遠沒有機會! 與其羨慕,不如準備 人們總羨慕那些賺大錢的人,說他們很幸運,又或機會總是降臨到他們的頭上,卻往往忽略了他們背後的準備及努力,機會只留給有準備的人,準備越多,機會就越多,同時把握機會的能力亦越強。 有一次,有個朋友對我說「你真幸運,能在低位買入了那隻股票」,我的回應是「其實股票市場是一個公開的市場,我做到的你也可以做到」,為何我把握到這個機會而我的朋友卻沒有,絕不是我有甚麼個人之處。 首先我會認為我身處在一個機遇處處的世界中,因此我看到的機會就會比人多,同時我一早已做好準備,我在很早前已對該股票作出分析,只要股價跌至我認為平宜的價位,便可立刻買入,另外,我戶口長期留有一定數量的現金,以準備隨時入市之用,很多時股市大跌市後人們沒有入市,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沒有準備好資金,以至白白錯失了機會,機會往往是一閃即逝,只要你準備不足,猶疑不決,都令機會一去不返。 中國人用「危機」這字眼很有意思,危中有機,金融海嘯來臨,有人視作洪水猛獸,有人則在當中化危機為商機(關鍵在於你用怎樣的眼光)。魯迅曾說過「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真正成功的人就算面對一個沒有機會的環境,他們仍會努力裝備自己,決不會只懂抱怨,坐以待斃,沒有路就自己行出一條路,沒有機會就自己創造機會!   龔成 – 《80後百萬富翁》作者

手機綜合症 – 黃景培

最近聽說過一個笑話:有人說如果被賊人搶劫時,甚麼也可以給他,唯獨是手提電話不能給他。足以證明手提電話於現代人生活中佔據了何等重要的地位。曾經有病人向我說,他每天觸摸手提電話的次數遠比觸摸妻子的次數多。當大家在公共交通工具上,看到大部份人都在低頭望手機的時候,其實身體各部位都會因此而患上各樣問題。 最常見的問題出現在頸椎,長時間低頭會加重頸部肌肉的拉扯及頸椎所承受的下墜力,如圖中所見,如果我們慣性將頭向前傾造成不良姿勢的話,對於頸部的負擔大概比正常重3倍有多。 頸椎姿勢不良,除了加重肩頸負擔外,還會引發很多頸椎病問題;如椎間盤突出或神經根頸椎病變等,可說是非常嚴重的問題。頸椎病變,可以引發很多大家想像不到的問題,簡單如面部痲痺,頭暈頭痛都有機會和頸椎問題有關。 一般情況下,患者向醫生求診時,醫生都會建議病人接受X光檢查,看看頸椎結構有沒有大問題,如有骨刺或椎間盤突出等容易用肉眼看出的主要問題,如果患者症狀較嚴重,如長時間痲痺等則有可能要接受磁力共振檢測,去了解神經線有沒有被躋壓而影響相對應的身體部位。 在治療的層面上,一般我們會以超聲波治療去減輕發炎的情況,用干擾波去減輕痛楚及放鬆肩頸的肌肉;如果發現有神經線受壓而影響上肢的話,我們亦會以牽引治療去令頸椎之間的罅隙擴大,減輕對神經線的壓力從而減輕症狀。如果患者情況得以舒緩,治療師更可以用手法治療,去緩解相對應繃緊的頸椎小關節,令頸部活動能力及幅度加大,令患者於日常生活上更少阻礙及限制。 如果大家現在並未有任何頸椎病問題,但發現長時間把玩手機後感覺肩頸酸痛的話,可以嘗試以下介紹的小運動,去鬆弛後頸小肌肉及保持良好的頸部姿勢; 收下巴運動(Chin tuck exercise) 將下巴向後收,感覺好像要弄出一個雙下巴,額頭千萬不要向下,要保持眼望正前方,當頸部位置近髮腳水平感到有拉扯感覺,維持30秒,重覆5至7次,可以幫助改善壞姿勢並拉鬆頸部深層肌肉。     黃景培 –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 / 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榮譽)理學士 / 中山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針灸文憑 / 脊柱相關疾病診治證書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健身球教練證書

創業專題:本土 . 我們定義的啤酒

廣東話,你聽得多,廣東話啤酒,你又有沒有聽過? 啤酒,眾所周知是洋貨,多年來,外國人對好啤酒的定義,我們都是一口一口地喝下去的。不過,原來也有人不認同那個標準。「外國人吃的跟香港人吃的不一樣,口味不一樣。他們吃的是Chips and fish;香港人吃的是魚香茄子煲、豆腐炆火腩。外國人口味濃一點,所以他們啤酒的味道也是一樣。」 為著釀製最合香港人口味的啤酒,三個二十多歲的年青人--阿波、阿德、Mark--膽粗粗開了一間釀酒廠,專為說廣東話的本土人,打造本土味道的本土啤酒。 本土味道的本土啤酒   要打造本土啤酒品牌,包裝、材料、市場、資料投放上都要本土。 先看包裝,啤酒瓶上的標籤印有兩隻中文字--「麥子」,香港人一看,倍感親切。包裝上除了印有「100%香港釀製」外,還有一個五角形圖表,每角各別寫有「烈、雅、澤、剛、芳」五隻字,像能力圖,至於是什麼味道,那你要嚐嚐才知道了。 本土材料,不是指所有材料都來自香港。受地域限制,水是東江水,麥芽、啤酒花是入口貨,麥子啤酒本土在於原創口味。蔗汁加啤酒,甘蔗黑啤;龍眼加杞子加蜜棗加啤酒,桂圓啤酒;薄荷茶加啤酒,薄荷啤酒;還有最初放在鹽田梓村賣的淡麥啤酒,鹽田啤酒⋯⋯香港少有的創新思維,把香港人熟悉的味道都融入啤酒中。 銷售對象,當然是香港人,「到現在我們沒有主動把麥子啤酒推銷到香港島,主要是新界和九龍,因為在香港島買啤酒的很多都是外國人。當然有人主動找我們,都會合作的,但我們都不會主動推銷到港島區。」至於銷售地點,主要是那些在劣勢中也堅持著的小店。 設廠,他們也選上荃灣,本土味十足。廠房不大,一眼看完,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存。「這套釀酒的器材是阿波自己在家裡砌出來的。外國的釀酒器材動輒都很貴,自己買器材組件,便宜多了。」成本不多,動動腦筋,動動手腳,又多出一條路。   一步一步走出本土路 那麼,本土有出路嗎?能賺錢嗎? 「做生意最好的地方是,有得揀。」可以選擇用什麼價錢賣給誰,可以選擇發展道路,可以選擇不被市場牽著走,而是創造市場。「做生意不一定要介意即時的市場成果,因為漸漸做下去,慢慢便能夠讓人看到。」 他們老早已強調,釀酒廠不是賺很多,但是足夠生活的。他們當然希望能夠找到投資者,能夠增加設備、增加空間、增加產量,擴大營業規模,但他們不要盲目發展。「如果有人給二千萬發展,麥子也未必能即時吃下這筆錢,因為還未發展到這樣的規模。我們不是低頭發展,而是尋找道路中,按時機做事。」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對話過程中,聽得最多的一句是「這個世界很死的」,語氣是不以為然那種,意思就是,框框是人定出來的,「做生意就是要有冒險精神。」事情一定有解決方法,以前認為事情很困難就想放棄的小伙子,落手落腳去做時,明白到這個道理:只要有明確的目標,路有多冤枉,拐了多少個彎,都會走到目的地。 目標明確 創業不單要受大環境影響,還十分講求伙伴們的合作。阿波本來是個藝術人,在劇團裡做事,鬼主意多多;Mark是阿波的堂弟,大學讀會計,長袖善舞;阿德是阿波的中學同學,本來有IT正職,實幹。他們三人因緣份走在一起,雖然說可以以各自長處各施其職,但光看他們的背景,很難想象他們如何以一致的步伐走這條路。 「有爭拗是正常的,我們的做事模式也不同,不過三個人一條船,在明確目標下,也不會有很大的分歧的。」舉例來說,他們早前多租一個工業單位,主要作貨倉之用,在商討選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同的想法,你說要近,他說要大,我說要便宜,大家定下一個先後條件就行了。正因有這樣的磨合,才擦出美麗的火花。 「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想讓人知道何為酒、教人認識手工啤、啤酒既有的定義和他們的看法⋯⋯即是讓人認識『廣東話啤酒』。」這就如同身體有不同的部位,做事各有不同,卻能朝同一方向進發。 創業不是一條易走的路,況且,他們想創出一條全新的路。「本土」二字能多多少少挑起人的情緒,不過,這不只是一個理念,而是能呷一口,親嚐它的味道,或許這就是本土精神。     文:李佩螢

健康專題: 濕疹知多點

踏入三、四月,潮濕的天氣令不少人的皮膚突然變得敏感,當中部份更會前來求診,一直追問是否患上了濕疹? 如真是確診為濕疹,為甚麼皮膚上的丘疹卻一點也不「濕」? 其實真正的濕疹是怎樣的呢? 從中醫角度來看,濕疹屬於「濕瘡」的範疇,主要從發病部位、病情進展而細分不同的疾病,例如四彎風、腎囊風和急性、亞急性、慢性期濕疹等,同時亦會按患者皮疹的顏色、乾燥、及其他身體狀況而分型,再作針對性的治療。 而從現代醫學角度來看,濕疹所包含的疾病範疇非常大,臨床上主要從病因角度分類,主要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種。內源性濕疹可分為異位性、脂溢性、神經性、乾燥性及瘀滯性皮炎,以及盤形濕疹和汗疱,其中以異位性皮炎較為常見。此類皮炎屬於濕疹的特別類型,屬於前述中醫「四彎風」的範疇; 「四彎」是指雙手肘窩及雙膝後膕窩的皮膚,「風」是指痕癢,所以「四彎風」正正就是描述了此病的高發位置及主要症狀;當然發病位置更可包括頸周、眼周、腕後掌側及足踝背側等皮膚摺叠處,症狀亦包括出現斑丘疹、滲出淡黃色的黏液,亦即是所謂「濕性」的濕疹,亦可表現為皮膚乾燥、肥厚等,亦即是所謂「乾性」的濕疹。此外,這類患者多屬兒童,亦多數同時伴有鼻敏感、哮喘等敏感病,當中部份家長及近親都有同類病史。 至於外源性濕疹則可再細分為接觸性、刺激性、敏感性、光毒性及光敏性皮炎,其中就以刺激性及敏感性皮炎較常見,前者即所謂「主婦手」,一般出現於手掌、手指背側或手指間隙,當然亦可出現於足跖部,主要表現為局部皮膚潮紅、發熱、乾燥、脫皮、劇癢,偶亦會長出細小疱疹,甚至滲液,其病發的過程多曾直接及長時間接觸較高劑量的致敏原,例如長時間使用酒精清潔雙手、使用洗潔精洗碗等,此類濕疹與接觸性皮炎不同,就算已再沒接觸致敏原,皮疹亦會反覆發作; 而後者敏感性皮炎與前者的表現一樣,只是此類患者多屬敏感體質,一般對其他人不會致敏的物件,若被他們碰上,即使是短時間、低劑量的接觸也可誘發其過敏反應,臨床上以穿戴新耳環、外敷刺激性較大的中草藥等較為常見。 中醫治療濕疹的方法主要包括內服及外用中藥,有需要亦會配合使用針灸治療。 中醫認為是由於「脾虛」,亦即是脾的功能不足而導致濕疹,所以上述的方法亦會以「健脾」為「治本」的原則,再加以「治標」的藥,同時配合適當的潤膚、戒口、情緒控制及充足休息,這樣才能較有效地把病情控制,轉重輕受。當然病情較為嚴重或急性發作的患者,亦可同時配合西藥,以穩定病情。 除了治療外,預防濕疹的復發同樣十分重要; 要預防復發,患者應從以下日常生活的注意事項開始: (一) 戒口: 傳統的中醫理論認為「發物」,如蝦蟹、蛋、筍、糯米、羊肉、鵝、乳鴿等,濕疹病人是不宜進食,因為進食過後會誘發更多新的皮疹,皮膚會更加痕癢; 另外亦不主張進食「熱毒」,如牛肉、辛辣煎炸等,或者是「濕熱」的飲食,如啤酒、芒果、榴槤、菠蘿、咖喱等,以免刺激皮膚; 有些人更會戒生冷飲食,如魚生、雪糕、汽水等。其實用現代醫學的角度來看,戒口有一定的科學性,因為上述食物,部份內含的蛋白質外形較易被過敏的身體,誤以為是抗原而產生大量的抗體,使皮膚進一步發炎。 由於每個人的體質都不同,對每樣食物的敏感度都不同,所以要自己留意哪款、甚麼劑量以上才會致敏,針對性於急性期戒口,於靜止期淺嘗便足夠; 當然以上的飲食是臨床上常見的致敏原,還應包括花生、不同果仁類等已知而較多報導的過敏食物,亦不容忽視。 (二) 減少對皮膚的刺激: 建議避穿毛冷類衣服,可以穿棉質、絲質的代替; 另外忌用過熱的水、過多的肥皂、沐浴露洗澡; 如果要處理骨傷病, 亦注意避免長期外敷刺激性的中藥; 忌接觸過量的洗潔精、酒精; 避免曝曬。 (三)皮膚護理: 要經常保持皮膚滋潤,緊記洗澡後要外塗潤膚膏 (四) 注意感染: 如果抓傷了或出現滲液的皮損,要注意感染,可以用紗布保護。 (五)其他: 當然亦注意減輕壓力及有充足休息; 如家族成員有過敏性的皮膚病史,就要特別注意有否輕微症狀。     香港防癆會中醫診所暨香港大學中醫教研中心 馬俊豪醫師

香港還會吃不飽嗎? – 花花

農曆新年剛過不久,許多人忙著運動、減去連日大吃大喝而增長的體重。能夠減重香港人都是幸運的,大部分富足而物質上不至匱乏。這個大都會的富裕中的貧窮往往容易被忽略,其實,社會另一個角落還著那麼一群人始終面對溫飽問題,過著常人想像不到的生活。 八十五歲、孑身一人的黃婆婆獨居在觀塘唐樓的一個床位,與其他五人共住一室、分享廚廁。一日三餐怎麼解決呢?黃婆婆告訴我,在這樣的環境根本無法煮食,菜貴、肉貴,有時寧願吃吃餅乾,或者在外面解決就好,反正吃不多,有錢就剩著點,營不營養根本不是考慮的範圍。她說,有時一日吃一餐,或者一個飯盒分成幾餐吃。 根據《2014年香港貧窮情況報告》,全港有96萬人生活在貧窮線以下,其中29.38萬屬65歲以上的長者,佔長者人數的百分之三十。換言之,每十個長者就有三個貧窮。 黃婆婆沒有什麼親戚,日常生活也是靠三千多元的綜援金,算是芸芸貧窮長者的一員,省下的錢留著以後用的。我想她說的是身後之事,不禁問:綜援不是有包含殮葬費嗎?她也只是笑笑:反正留著點錢,以後有用。這也許是老一輩中國人的觀念,不過她吃也吃不飽,還管後事? 幸運的是,黃婆婆後來逐漸在社區認識朋友,所有社區的免費資訊均來自這個朋友圈。經過朋友介紹,婆婆說最近吃得比較以前好,朋友介紹了幾家區內有免費飯或十元優惠飯的社福機構,還有不少社福機構定期派發食物,伙食比以前好多了。 精明如黃婆婆的也許只佔少數,我們還是時不時在街頭巷尾看著推著紙皮的、撿著汽水罐的或者一個個瘦弱的老人家。 說到貧窮與吃不飽,忽然想起多年前訪問過一個新來港家庭。單親的母子蝸居在深水埗某唐樓劏房,單計算租金已花去母親任職超市收銀員的逾半薪水。母親的工時很長,也許陪伴兒子的時間也沒有很多,兒子只能盡可能留在學校,或者在鄰居家玩,等待媽媽歸來。 訪問的當下,差不多要過農曆新年,我們問母親:準備怎麼過新年?有什麼慶祝活動?這位單親的媽媽是堅強而樂觀,到現在我還記得她的答案:做孩子喜歡的雞翼,沒有特別的。 是的,慶祝新年,就是做雪藏的雞翼,用媽媽的巧手做出孩子喜歡的口味。這是屬於基層家庭簡單的快樂。 我們活在香港,享受香港多元、進步、繁榮的當下,不要忽略了繁榮背後還有那麼一群有需要的人。

家教 – Sofie

每年農曆新年期間我都要陪我娘去大陸某地拜觀音,據說很靈,但我是不會說出在哪裡的(捂嘴)!因為現在每年去都已經是人山人海,再說出來我怕大家都去,機票團費會加價。(你以為你是健吾還是林日曦?) 每年的這幾天都在提醒我香港是多麼的好,能活在(尚算)自由的地方是多麼珍貴,還有不斷翻白眼問自己:「到底我在幹嘛,假假地我也是個受過一點教育的人,為什麼我和黃大仙上頭注香的人一樣,真是丟臉死了。」翻白眼翻到眼睛快抽筋。但每年我娘一聲令下,只能跟著去做丫鬟。 可是我今天想分享的另外兩件事。(那前面一大段是......) 話說某一天,在某寺,兩個偽愚婦(我和我妹)跟在真愚婦(我娘)身後拜拜時,在莊嚴的佛寺,看到兩個死小孩-----大約八九歲吧-------拿著木劍在比試,不斷舞來舞去,他們的父母們完全不知道在哪兒。此時,職業病發作的我和我妹,走過去跟他倆說:「不可以這樣,不應該在這地方這樣玩。」那小孩真的馬上收起木劍,我和我妹同時向他豎起拇指並用極其誇張的表情------不得不說在這種時候我們少在地心靈相通------說:「做得好!」他高興地跑向其同伴大喊「不可以blablabla」然後我們一直暗中盯著他,有病呀我們,到快要離開時,已經走到門口,還回過頭去瞟一下。此時!他竟然再度拔劍!木劍快出鞘時,他看到兩個有病的阿姨瞪著他,然後,他緩緩地把劍推。回。去。我跟我妹一走出門口就狂笑,好可愛的小孩。 根本很多時候,小朋友都可以教,而且愈小愈要把握每個機會去教他。其中最容易(?)的一招就是賞罰分明,小朋友如果做了什麼事你誇他一下,他在接下來的時間應該會重複一千次,習慣會慢慢形成。當然這是說一般小朋友喇,有特殊需要的,或者不知道為什麼特別有個性的例外。OK我知道這句話看起來很像在湊字數,但那些真的不是太多,大部份孩子都喜歡別人誇獎。不過誇得恰到好處,是很高難度的,這裡暫不贅。 到回程時,在飛機上,坐我們前面的是一個六歲小女孩,要來香港參加鋼琴比賽(?)。她媽的樣子(聽起來好像在說髒話)和說話都很斯文,但其女超沒家教,比如我妹在看雜誌她一手就搶過去,我們跟她說不能這樣,要如何如何,她居然駁嘴:「我在家裡都是搶的。」我和她娘(好似比她媽好一點)在說話,她會一直打斷,她娘說:「媽媽在跟阿姨說話,你一會兒......」她完全無視,硬要別人先回應她。 如此如此沒家教的女孩在空姐給她飛機餐後當然是不懂得說謝謝的,我們就跟她說:「你要跟阿姨說謝謝啊!」配以鼓勵的燦爛的笑容,她說了聲「謝謝」後,我們又超誇張地說:「好乖哦!」到後來空姐來給飲料時,她主動大聲說:「謝謝!」然後看著我們,我們當然交足戲地豎起拇指。 雖然兩次都很有成功感,但是我想他們很快就會打回原型,因為家教是很難由別人代勞的。

淺談奧斯卡太白爭議 – 陳廣隆

執筆之際,第88屆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結果早已塵埃落定,各大獎項是否大家心水,此刻也不再是影迷們最關注的話題——今屆奧斯卡各獎項得主是否眾望所歸,一直以來就不是各界最重視的(里安納度迪卡比奧終獲封帝,是意料之內的慶典),始終佔據娛樂以至社評版面的,是奧斯卡忽略黑人電影及從業者的爭議。 關於這個已歷時多年,而且勢將延續的爭論,以下是筆者幾點簡單的看法︰ 網上圖片 一、黑人演員在奧斯卡獲獎的機會,其實不低。昔日黑人深受歧視,確是事實,但據統計,在近20年,10%最佳男配角、20%最佳女配角、15%最佳男主角、5%最佳女主角是黑人,全數加起來佔全體演員獎項的12.5%,而非裔人口約佔同期美國總人口的13%,所以純以數字而論,奧斯卡並沒明顯的有色歧視。 網上圖片 二、今屆奧斯卡的主要演員獎項,確是沒有黑人演員在內,男星韋史密夫(Will Smith)更因此而杯葛頒獎典禮,堅拒不出席,但我們似乎也不能說要按人口比例,斷定黑人演員必須佔提名項目的多寡才不算歧視,否則同類爭議同樣可推到美國各類種族人口,例如說為何多年來都沒有華裔演員獲提名?更重要的,是提名應著眼於演技實力,而非種族身份。獲得今屆影后提名的傳奇女星夏綠蒂藍萍(Charlotte Rampling)在頒獎禮前的回應,廣遭抨擊,但筆者認為她並沒歧視之意︰“One can never really know, but perhaps the black actors did not deserve to make the final list” ——她這句話聽起來是很刺耳,但以今屆最佳男女主角提名而言,要剔除任何一人以換上韋史密夫或任何黑人演員,都會造成遺憾——《火星任務》(The Martian)的麥迪文(Matt Damon)也許稍弱,《洛奇外傳︰拳王之後》(Creed)的年輕黑人男主角米高佐登(Michael B. Jordan)的表現也確值得肯定,但考慮至此,重點顯然已非種族,而是回到藍萍提到的實力問題了。正如她在訪談中反問的︰“Why classify people?"影評人應為得不到肯定的佳作「申冤」,以評論與分析為之「平反」,只歸咎種族歧視是懶惰的做法。每談到種族歧視問題,人們總不免易神經過敏,太著重政治正確,誤解了別人的話。藍萍的說法,與傳奇男演員米高堅(Michael Caine)差不多,但後者說得中肯順耳些,就沒受到那麼多批評了︰“There are loads of black actors; I think in the end you can’t vote for an actor (just) because he’s black. You can’t say: I’m going to vote for him, he’s not very good but he’s black, (so) I’ll vote for him. You’ve got to give a good performance.” 網上圖片 三、這當然不是說奧斯卡沒有問題,而且問題顯然不小。奧斯卡貴為全球最關注的電影頒獎典禮,但其本質,其實不是競賽,不像歐洲三大影展,由每屆皆不同的獨立評審團評選獎項(當然可能會出現主席主導賽果討論的問題,但機制上是愈來愈完善),也有避免一片獨大的得獎規定(這會不會造成「分豬肉」則見仁見智),奧斯卡本質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的年度活動,是業界「圍內」的盛會,獎項由會員投票決定,因此會員的組成、投票的機制、電影公司的拉票活動(明是鋪天蓋地的公關宣傳、輿論壓力,裡是衣香鬢影的豪華酒會邀請),才是關鍵。此處只列出數字︰截至上年度資料,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管委員會由52人組成,37人是白人男性、13人是白人女性、1位黑人女性、1位亞洲男性,即使不談奧斯卡委員會長期被詬病的「老人管治」所引申的積習問題,其種族組成無疑是不公平的。筆者認為,今屆奧斯卡的獎項提名,以戲論戲論實力,沒有太大的種族歧視,但背後組織卻是時候改革了,而且必須盡快改變,否則無法杜絕歧視可能,爭議也將永不停息。 網上圖片 四、也許我們最應關注的,不是從獎項上討論黑人是否被歧視的問題,而是黑人演員的「待遇」,就像Brandon K. Thorpn(王相宜譯)在《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提到的,〈黑人演什麼才能獲得奧斯卡青睞?〉︰「在奧斯卡歷史上,有10名黑人女性獲得最佳女演員提名,其中9名飾演的是無家可歸或很快就要無家可歸的角色……獲得最佳女演員提名的10位黑人女演員所飾演的都是貧窮或低收入的角色,其中有一半是身無分文的母親。……還有其他一些共同之處:這10個角色中有7個沒有丈夫、男友或父親(或者在獄中)。其中6個曾遭受暴力虐待,有5個曾遭強姦。……電影藝術和科學學會主席謝麗爾博恩伊薩克(Cheryl Boone Isaacs)在宣佈針對 #OscarsSoWhite做出的改變時,提到電影業沒有製作選角多樣的電影是根本原因。博伊德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你必須回溯和研究非裔美國人演的那種電影。』……這些影片所缺乏的角色是普通人。當這樣的角色確實出現時,攝像機似乎停留在他們最可能引發美國白人反思美國種族主義歷史的那部分生活。」由此引申,美國歷年來固然「有安全、保守、自慰的『政治正確』給獎」的傾向,可是不單是荷里活,忽略普通人生活與心理,是許多發達國家的電影的通病——為甚麼大眾的口味與目光只停留在勇者或復仇者之上? 網上圖片 五、粥粥〈奧斯卡馬後炮:淺談奧斯卡的爭議和問題〉︰「事實證明,影藝學院其實是願意給黑人演員以及黑人電影獎項的,但問題在於黑人電影除了爭取平權、黑奴問題之外有沒有更多題材上的可能性?而觀眾以及荷里活影藝學院的成員們對這些多樣發展的電影有沒有了解和觀賞的意願?我想《無境之獸》(Beasts of No Nation)和《衝出康普頓》(Straight Outta Compton)兩部電影在奧斯卡的挫敗就反映出了根本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對這些電影沒有興趣,更不用談去看或去肯定這些電影。我認同我們應該進行這些改變不平等的對話,但內容應該是如何改變黑人演員只能在特定類型電影和角色中出現的刻板印象?如何從選角上讓觀眾習慣和認同黑人演員與白人演員其實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沒有那麼不同?而非只是抓著奧斯卡打說為什麼沒有黑人入圍,何況最受漠視的怕不是黑人演員,而是拉丁美裔以及亞裔這群真正的『啞裔』。」這篇台灣博客文章,說得甚好,此處不多囉嗦補充了。此文還提到荷里活(以至全球)在薪資和機會上男女不平等的問題,還有同性戀及性小眾備受忽略(甚至明裡暗裡的打壓)的境況(《卡露的情人》(Carol)竟然不獲最佳電影提名,這可是上年度最可置疑的最佳之一﹗),限於題目與篇幅,就請讀者自行細閱了。     陳廣隆(Horace Chan),中學教師,《信報》「電影講座」專欄作者之一,文章散見於《立場新聞》及【映畫手民】

足底筋膜炎 – 黃景培

足底筋膜炎,相信大家都唔會對呢個名詞感到默生,但大家又對佢有幾多了解呢? (網上圖片) 足底筋膜炎的徵狀主要係起床時落地腳跟位置刺痛,活動一會兒痛楚減輕,而每當長時間活動或運動時痛楚都會逐漸增加。 對於足底筋膜炎的徵狀,相信大家都沒有太大的意見分歧,但對於其成因及處理手法,就存在著很多不同的說法及理論。 先講足底筋膜炎的成因,一般理論所說,長期站立,走路等令腳跟負荷的動作,令足底筋膜勞損,是最主要的成因。而過重的身體重量,扁平足,小腿及足底的肌肉太繃緊,亦是其中的風險因素。而最近有研究指出,原來鞋的選擇亦是其中一項會影響足底筋膜炎的因素。 網上圖片 如果要你在三秒內回答究竟哪款鞋最能夠避免患上足底筋膜炎,我相信十居其九會回答有氣墊的波鞋。因為一般人都相信,有氣墊的鞋能夠減低站立或走路時對腳底的撞擊力,減輕腳跟的勞損。很可惜,這個說法並不全面;首先,我們要清楚知道,要增加足底筋膜的拉扯,只要把腳趾公向上翹起就可以,而大部份的波鞋都會有一定的鞋頭翹度(TOE SPRING),方便大家走路或跑步時更省力。但若果長時間穿這類鞋站立的話,表示足底筋膜長時間處於拉扯狀態,變相加速足底筋膜炎的風險。反之,穿平底鞋或赤腳的時候,腳尖反而更容易著地,腳底肌肉更能發揮其保護足底及足弓的功效,減底足底腳跟所承受的壓力。 當然,你亦會遇過很多人說,不穿厚底氣墊鞋便很容易感到不適及痛楚,這是因為他們站立時,重心偏向後方,形成腳跟位置受壓太大所引致,加上腳掌已適應了該鞋款的弧度所以才感覺舒適,但其實對足底筋膜炎的病情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除了鞋款,最近亦有研究指出足底筋膜炎其實是足底深層肌肉屈趾短肌的筋腱問題,而不是足底筋膜的問題,所以,有一部份足底筋膜炎患者,能於腳底按摩後得到明顯改善,其實是因為腳底肌肉得以鬆弛,減輕其症狀。 當了解足底筋膜炎的成因後,就是討論治療方法的時候;很普遍的治療足底筋膜炎的方法包括:冰敷,拉筋,物理治療,加鞋墊,穿氣墊鞋,打類固醇針等等。不過很多時候治療的效果並不顯著,原因是以上所談及的治療並沒有針對病因去處理,所以最多只有短暫性的效果而得不到永久的根治。 要徹底根治足底筋膜炎,有以下幾個要點: 1)穿鞋頭翹度低的鞋,減低對足底的拉扯力 2)多練習赤腳活動,令腳掌骨更靈活,幫助舒減壓力 3)站立時重心移向腳掌中心,不要讓腳跟受太大壓力 4)用拉筋的方法鬆弛小腿肌肉並增加腳掌活動能力 5)練習腳底小肌肉力量,減少腳底筋腱退化的速度 網上圖片 總括來說,足底筋膜炎是一個十分難處理的問題,由於成因有很多,總不能一概而論,要經醫生或物理治療師的檢查後才可有更仔細的病因分析,再作出相對的治療及護理,令病情得以舒緩及解決。     黃景培 –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 / 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榮譽)理學士 / 中山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針灸文憑 / 脊柱相關疾病診治證書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健身球教練證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