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薈 - 太平山青年商會
124
paged,page-template,page-template-blog-animated,page-template-blog-animated-php,page,page-id-124,paged-25,page-paged-25,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text-from-top,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菁薈

NGO專題:IDEA柬埔寨建校計劃 (設計篇)

大家對落後國家的教育認識多少?在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未完善下,教育系統是一種規範,學校設計是一式一樣的標準模樣, 四四方正的校舍,孩子覺得上學是怎樣,是刻板,並不有趣的! IDEA柬埔寨建校計劃自2009年開始在柬埔寨貢布省建校,以同標準校舍一樣資源建築費用, 通過和小孩的互動、創意; 今年計劃義工由2015年6月開始為柬埔寨貢布省Chum Kiri 地區建造有趣學校。 先了解、後設計 為了解小孩需要, IDEA與香港童軍東九龍地域合作, 舉辦設計工作坊, 活動中與香港小童軍一同創作有趣故事: 《柬埔寨新版雪姑七友》故事; 這是義工設計學校的主題, 熟識而有趣的故事成為設計師與小孩溝通的媒介, 通過故事向小童軍介紹校舍不同角落的設計, 作第一次諮詢, 並聆聽香港小孩的意見, 從小孩角度修改模型設計。 IDEA義工與小童軍一同創作有趣故事及模型設計 我的校舍、我的故事、我創造 2015年11月, 義工帶同故事書、學校模型、設計圖到柬埔寨村落向學校小孩介紹, 問問他們對學校的看法, 發表意見。 村民分享: 「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參與校園的設計, 這裡學校向來都是標準模樣, 光線通風不足; 你們的設計給我們大開眼界。」 老師讚賞: 「我很欣賞義工們對學生的細心聆聽及回應解說, 讓我們學會了更多; 這也是一次好的學習, 是教育的重要一部份。 」 柬埔寨小孩很好奇地向義工們問不同問題:「這是甚麼設計?為甚麼是這樣?這學校很有趣,我很想在這裡上課!」 IDEA義工向柬埔寨小孩介紹故事及學校設計 在參與的過程, 大家相互連結成為朋友, 增強人與人、人與學校設的互動, 引發認同及歸屬; 學校設計及故事會形成一股無形的吸引力, 令小孩愛上, 也會吸引村民更多的付出。這種結合創意故事、新穎校舍及設計過程的互動, 是提升及推動教育的重要方法。村民對村落學校產歸屬感, 小孩和家長日後更會自願繼續參與學校活動, 教育持續地走進他們的生活。 共同推動社區參與 IDEA (Involve in Design, Empower with Action) 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同等的機會參與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社區;通過參與,產生美麗的物和事, 亦讓小孩種下主動參與,建立創意的思維。 IDEA義工現在正作最後準備,今年2月20日前往柬埔寨一同建校,為當地的小朋友帶來充滿創意及趣味的學習環境, 請瀏覽網站 www.ideaproject.org.hk 或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IDEA.Project.HK。

人物專訪 – 羽壇大衛 伍家朗

世界排名第16名,年22歲的伍家朗,於2015年香港公開錦標賽擊敗世界級球手林丹及周天成,更躋身四強在準決賽迎戰馬來西亞一哥李宗偉,摘下本港首面公開賽男單銅牌,成為炙手可熱的羽壇新星。 家朗跟一般小學生一樣,也有參加各類課外活動。出乎意料的是,羽壇新星伍家朗最初接觸的球類活動是乒乓球,機緣巧合之下,跟朋友去觀看羽毛球學界比賽,一看便愛上了,連當初最喜歡的乒乓球也都放棄了,三年級時轉學羽毛球。 啟蒙教練黃南華表示,欣賞家朗的集中力及自我要求很高,對於任何額外的體能訓練亦不會藉辭推搪。良好的記憶力亦是教練欣賞家朗的地方,當教練作技術性示範時,家朗亦能於短時間內掌握,勝過當年同期的同學。適逢黃教練當時亦希望能夠訓練到一位球員能夠代表香港,於是對家朗更加以悉心培訓。家朗亦不負眾望,於小學六年級時更奪得全港冠軍! 中一入體院,由前中國國家隊男單球員,現任香港隊男單教練劉志恆接手訓練家朗,劉教練認為家朗自身條件很好,各方面都比較適合打羽毛球,而且對打球的感覺節奏也比較好,另外一個特點是家朗比較冷靜,頭腦清晰度高,而且天資聰穎,學習能力強。 在與林丹對戰前家朗亦贏過不少獎項,直到得知對手是林丹時心情亦很緊張,賽前教練亦有與家朗一起看錄影帶研究,盡力發揮自己。家朗直言,知道與林丹對戰勝出後,腦內一片空白,需要時間消化。訪問過程中,我們發現家朗除了教練口中的冷靜沉着以外,還多了一份謙虛,當問及贏了林丹的心情,家朗以一句「都開心既」輕輕帶過,並表示覺得是林丹當天不是在最佳狀態,亦感謝對方對自己的稱讚。 (伍家朗與其啟蒙教練黃南華合照) 每位家長都會望子成龍,慶而家朗父母亦較開明,對於家朗中六後轉做全職運動員的決定亦表示支持,在贏了林丹的賽事後,家人對他的期望也沒有改變,因為他們知道太高期望就會對家朗造成壓力。當家朗於海外比賽時,他們都會透過電視或Youtube等媒體默默支持家朗,為他打氣鼓勵。相反,對自己要求甚高的家朗,會給壓力自己,期望能力及技術上有所提升,因為想爭取奧運入場卷,相信這也是每一位運動員的願望。 家朗認為要成為一個代表香港的羽毛球運動員要經歷很多失敗,是每個運動員都必須經過!但其實有失敗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令運動員領悟不少道理,不會驕傲自大,更加珍惜成功的時候。對於在香港做全職運動員從政府獲得支持甚少,家朗表示慶幸自己成長的家庭美滿幸福,生活上亦無甚麼問題。反而黃教練指基於生活年代不同,當年他做運動員時物資比較匱乏,經濟是最大的負擔,他年少時亦要半工讀,下班後更要操練,因此政府的支持對運動員來說是很重要的。劉教練亦認為要在香港做全職運動員要面對不少難處,因為香港教育課程比較緊湊,學生們放學後要應付大量的功課,溫習測驗考試,又要在課餘時間參與訓練,因此運動員的家庭很多時在教育與運動中作選擇。 運動員生涯比較短,問及家朗對將來有何打算時,他不加思索地表示一定會繼續學業,重拾書本,修讀大學學位,心儀學系是心理學。至於會否當羽毛球教練,他不排除當中的可能性,亦可能是讀書時一個過渡期。 (左起:劉志恆教練、伍家朗、黃南華教練) 最後,家朗亦寄語現今香港的年輕人,應該要有積極的態度和有上進心,發揮自己所長,凡事都做到最好,因為沒有盡力而成,到將來成長後就會自食其果;劉教練認為年輕人應該多付出,不宜要求太多,宜努力貢獻社會;黃教練則寄語年輕人要有目標,不論在社會上擔當甚麼角色都要為自己的人生定下目標,例如運動員要在比賽中奪取冠軍或打破紀錄,都要不怕艱辛,憑毅力不屈不撓地朝著目標努力練習。他深信,這世上沒有長勝將軍,也沒有曾付出努力而永遠失敗的人﹗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有永不放棄的決心,成功就會在咫尺﹗ 「勝不驕,敗不餒」,贏了林丹不驕傲,輸了比賽不垂頭喪氣,反而更加努力,這正是年輕人需要學習的地方,亦讓我們明白只要有理想,才可以推動自己向前邁進。

物質與愛 – Sofie

此刊出街時TSA的話題應該過了,筆者(第一次用筆者一詞好害羞)寫此文時正是全城聲討吳克儉之際,身邊有好些朋友當老師,中小學都有,朋友相聚自然也說說這話題。其中一個教小學的朋友輕鬆地說:「我­­們學校不用操,因為學生程度太差,根本操唔到。」惹來一片艷羨的目光(同時也對其校長肅然起敬),然後他繼續說他學校的事,哇我覺得簡直是在看&lt;&lt;獅子山下&gt;&gt;的電視(背景音樂起)。 有的小朋友的父親已經七十幾甚至八十多歲-----注意他的用詞是「有的」不是「有個」-----但他們都不姓何,所以有個三年級的小男孩每天放學要買菜做飯,包辦一般的家務。如果他爸爸生病住院就沒人照顧他,他就要住進家舍,而他八十多歲的爸爸是常常生病的(<span style="text-decoration: line-through;">幹</span>)。當我們常從新聞上看到港孩不懂綁鞋帶,港媽照顧太周到時,同一時空下有的孩子卻過早地長大了。據說該父親是因為想有個人照顧自己,所以上大陸找了個女人生孩子。賤人如我只想到:到孩子能照顧你時你大概已經歸西了。 「有個細路呀,二年級,父母離婚,長期在大陸,只有一個不知道是親戚還是工人的亞嬸照顧,爸爸一兩個星期才回來一次。」 「還有一個,女仔來的,也是父母離婚,跟爺爺阿叔們住,整天不洗澡,臭得不得了,腿上很多印,因為癢不斷抓,抓到流血。」 至於那些單親家庭呀,住家舍呀,有同父異母或同母異父的兄弟姊妹更是常見。 「咁啲細路會唔會好曳好難教架?」在band 1名校教的友一臉擔心。 「曳就梗係會曳啦,有邊個細路仔唔百厭?細路仔有問題其實即係父母既問題,屋企既問題!你估佢天生咁奀皮架!」忽然激動起來。 「不過如果小朋友知道有人疼他,壞極有限。」我說。 「同意。有個五年級的男仔,很乖很有禮貌,主動又熱心幫助別人,你見到他會以為他有很好的家教。後來我發現他逢默書測驗都沒簽名,但平時的功課很少欠交,每個月的膳食費又拖到最後一刻才會交。了解後才知道他家裡很複雜,總之也是離婚,有繼母,爸爸會打人,整家關係很疏離,常要等到他媽媽從大陸回香港才能幫他簽名。後來家長日我見到他媽媽就知道難怪他那麼乖,真係有樣睇架!父母是否緊張、上心孩子,小朋友心水好清,你係扮唔到的。」 小朋友如果知道有人疼他,他就算再調皮,心也在家裡,他會不想讓你失望。做人父母未必需要很有學識,但一定要真心疼愛孩子。我以為所有父母都是如此,但原來不是-----我撿了一隻貓回家養,尚且希望牠生活得快樂而不單給牠溫飽-----但有的父母真的像養一頭豬那樣只給孩子吃穿(有的甚至連這基本的都做不到) 。這些孩子剩下的就只有老師了,如果老師拿出真心對待,他們會想把一切都掏出來給你。有時你摟一下他,拉著他的手走路,摸摸他的頭,可能他就記住一輩子了,可能就已經改變了他,各位老師,加油呀!

百般荒謬百般痛,百拳反擊百拳重《100円的愛》 – 陳廣隆

《100円的愛》(100 Yen Love,武正晴導演,2014) 「痛い痛い痛い痛い痛い痛い痛い(好痛好痛好痛好痛好痛好痛好痛)」這是CreepHyp為電影《100円的愛》寫的主題曲的首句歌詞,輕快有趣,卻也道出了影片的主題——人生滿是各種各樣的痛,痛得熬不住了,可我們應怎麼辦? 《100円的愛》是武正晴導演的第9部長片,講述的是個頹廢宅女的故事。「廢青」是近年極受關注的社會議題,故事中的女主角卻已32歲,不再年青了,但她只讀過短期大學課程,從來沒正式打過工,多年來只窩在家裡「啃老」,整日喝啤酒打電玩,與家人關係不佳,更無社交與感情生活,比「廢青」更加頹廢。終於到了一日,她因母親的醫療費與家人鬧翻,決定獨自過活,找到一家24小時營業的100円便利店打工,接觸到的同事、僱客、偶然遇上的,不是言行性格皆莫名其妙的「怪咖」,就是缺乏關愛的低下階層邊緣人,她的頹廢生活,不單依然頹廢,更不斷遇上淒慘事,彷彿人生再無意義,連100円都不值。 可是沒有人甘願終生頹廢的。每次她在回家路上經過小拳館,目光總離不開某短鬚男,後來兩人終於相遇,原來他是落魄拳手,生活也很頹廢,性格又沉默孤僻,但兩個失意人竟就此發展出奇怪的同居關係,她更漸漸愛上拳擊,似乎生活終有曙光,豈料拳手轉瞬移情別戀,一切彷彿回到原點,頹廢過頹廢。可是頹廢到了極處,忍氣吞聲到了極限,心理始終會反彈,氣憤的她對自己的無能也再看不過眼,於是將怒火全部發洩在練拳擊上,後來更與父親一席對話,終於與家人改善了關係,得眾人支持,她立志參加拳賽,誓要獲得人生的首次勝利。 《100円的愛》結局如何,在此就不透露了,筆者只能說不落俗套。不厭其煩覆述全片劇情,乃是因為影片在香港回響不大,不從頭到尾詳細述說,只看幾張宣傳海報,可能會誤解了故事,錯過了這部佳作。其實這部戲早在2014年底於日本上畫,女主角安藤櫻憑著出色的表現,獲得電影旬報獎、藍絲帶獎和高崎電影節等最佳女主角獎項,早獲各界關注,香港竟到2016年初才公映,無疑是太遲了。日本電影的風頭近年雖不如韓國,但其實不乏出色作品,不應受到冷待的。 也許會有人形容《100円的愛》為日本版、女性版《激戰》(2013),但武正晴導演的取態,可比林超賢更加真誠,更加值得稱頌。本片雖然講「廢宅」,但編導從無故作憐憫(故無意「面面俱圓」地描述各種廢宅人物,不會刻意提醒觀眾他們也有善良可愛處,更不會為他們刻意編排光明的希望或出路),也不會戴上學者眼鏡(故不會宏觀地從社會結構或經濟角度探討廢青問題),只是想集中描寫一類人的處境,重點絕對不是勵志、愛情或拳擊。這類人的處境,既蒼涼(海田莊吾的爵士藍調配樂烘托得力),又荒謬(影片相當多「好笑」的情節,想深一層其實盡是荒謬到了極處的遭遇),沒有人願意理解,也沒有人願意拯救(拳擊片往往會有人生導師或心靈伴侶一類角色,本片統統沒有),只能一個人默默承受著這一切,是非常無奈而又孤憤的故事。例如女主角工作的便利店,每到夜深,就有個瘋瘋癲癲的中年女乞丐,到店後貨倉取走過期食品充飢,但公司規矩,過期食品必須丟掉,幾經困擾與衝突,於是店長寧願逐包過期食品拆開包裝倒掉,也不能讓那女人裹腹。這是多麼可憐荒謬的世界啊?若你是女主角,是個便利店小員工,可以怎麼做呢?隻眼開隻眼閉,讓那女人取走食品但隨時因此而失去工作,還是埋沒良心按章辦事?無論如何,這個取捨也必須由自己決定。 這就是人生的荒謬,也只能靠自己一個人去抵受。為何會成為了廢宅?「前因」是不重要的,到底是頹唐終老,還是挺身頑抗,永遠也是個人的選擇,沒有人有義務協助,而就算真有害苦你的人,復仇也好,自強也好,也只能靠自己雙手。女主角希望打拳賽,既是向現實出氣,想享受勝利的感覺,也是因為拳賽的特殊人生「處境」——在擂台上,雙方也許勢成水火,鬥至血流披面,兩個只能活一個,然而鐘聲一響,雙方都要停下來,互拍肩膀以示友好。是否真的友好,並不要緊,但那一刻雙方地位都是平等的,必須互相尊重,透過實際的行動(拍肩的儀式)或承認或讚賞對方的努力。拳賽當然滿是痛楚,但現實人生可更痛苦殘酷,唯有在擂台上才找到尊重。《100円的愛》就是個這般痛い痛い的故事。 《100円的愛》的靈魂人物,當然是女主角安藤櫻。她在開拍前接受了三個月的拳擊訓練,影片當中的揮拳與身法,一眼就能看出是真功夫,練習之艱苦自不待言。到了正式開拍,因為主角在影片前半是頹廢、肥笨、邋遢的宅女,她竟將開拍前因訓練拳擊而變得精實的身材吃胖,拍攝到後半部的戲份又將身材減回,前後只隔了兩個星期,單是這份狠勁已值得欣賞,而她實力派的演技也早為人讚譽,再添最佳女主角獎項也不過是錦上添花而已。當今香港找得出這樣的女演員嗎? 筆者不敢斷言,只希望各位看過本片,都能像女主角般面對心底的自己,直面外間的痛楚,就算明知會輸,都要向現實努力揮拳!   陳廣隆(Horace Chan),中學教師,《信報》「電影講座」專欄作者之一,文章散見於《立場新聞》及【映畫手民】。

貪婪與恐懼 – 龔成

若果我手頭上有一張普通的$10紙幣,你會不會用$20來幫我購買,你現在不會,但只要我用一點方法,你便會自動給錢幫我買。 方法就是令這張$10紙幣每天都不斷升值,$11,$12,$15,$20,$30,只要我令你相信這張$10會不斷升值,而我提供給你的所有資訊(可以是真是假),都顯示這張$10紙會不斷升值,而你身邊的人都用$20購買,你便會樂意購買了。你明知這張$10紙幣只值$10,你也願意用$20購買,原因只有一個,就是貪婪,貪婪令人的樂觀情緒放大,理智程度減少,看不見風險的存在。 若果要你滅亡,就先要令你瘋狂 在不同的狂熱中,都會見到人類在瘋狂時的理智程度會降至零,而源頭就是來自人類的本性,貪婪。股市中有九成人原本打算賺錢,但最終卻換來虧損,當中有不少都由於在欠缺理智時做錯決定,被貪婪沖昏了頭腦,若無法控制貪婪,可做成嚴重的後果。有很多金錢騙局,都是利用人類的本性,引誘出人們的貪婪,令人因小失大。 若果我們能將投資市場視為一個很易受騙的地方,視保本為投資的第一原則,面對「異常吸引」的機會時,就必須問自己「真的有如此著數的事?」要知道,沒有付出,那有回報,沒有經過分析,沒有花時間去發掘,就有「機會」從天而降,就要更加小心。 在投資世界裡,心理因素比投資能力帶來更大的破壞力,作為一個投資者,若無法控制好自己的心理質素及情緒,將帶來不理智的投資決定。 恐懼源自氣氛 與貪婪相同,恐懼同樣支配不少人的心理,左右人們的決定。當整個投資市場或某些資產價格持續下跌時,都會瀰漫著恐懼的氣氛,在這個時候,傳媒、專家、分析員、報告都會一至唱淡,令價格繼續下跌,令恐懼的情緒蔓延,這時人們對投資會完全卻步,就算更吸引的價格他們也不會理會,甚至持貨者對資產死心,用超低價將資產賣出。 當投資市場被恐懼情緒支配,就會出現上述情況,出現不問理由的下跌,請注意,上述情況沒有說過市場或資產有問題或轉差,只是說價格持續下跌,換句話說,本質可以是完全沒有問題! 當市場被恐懼支配時,就算實際因素完全不變下,價格亦可以大幅下跌,在這個時候,就是用超平價買入資產的時候。即是說,某人願意將一個$1硬幣以$0.5的價格賣給你,他更希望越快賣出越好,免得夜長夢多,他會作出這個愚蠢的決定由於他被恐懼所支配,因為整個氣氛都瀰漫著恐懼情緒,同時他看見其他人同樣以$0.5賣出值$1的硬幣,所以他亦這樣做。 恐懼令人作出不理智的決定,只要我們相反應用,當全世界的恐懼情緒到達頂點時,就是入市的絕佳良機,要克服恐懼,就要用旁觀者的心態冷靜而理性地分析,基於實際因素而非情緒因素作決定。 「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巴菲特   龔成 – 《80後百萬富翁》作者

髂脛束綜合症 – 黃景培

上一次談及盤骨錯位與坐骨神經痛的關係,而今次繼續將重點放在下半身,適逢香港每年一度的馬拉松盛事渣打馬拉松剛完結,今次先談一談一項越來越普遍的傷患:髂脛束綜合症(Iliotibial Band Syndrome)。 首先,髂脛束是一幅包圍大腿的深層筋膜,位置於大腿的外側,功用是連接大腿外側的幾塊肌肉,於大腿活動時把大腿肌肉與脛骨連接起來。 髂脛束綜合症患者的問題並不是於大腿上,而是於外側膝蓋關節處,原因很簡單,剛談及髂脛束連接大腿和脛骨,當我們的膝蓋屈曲時,髂脛束會向後移而與股骨外髁磨擦,如果髂脛束過份繃緊,會令磨擦力增加,膝蓋外側便會感到痛楚。 長跑運動員常跑斜路或樓梯,都是形成這個問題的主要成因;因為於落斜和落樓梯時,大腿外側的肌肉要更用力去保持平衡及發力前進,令磨擦力度加大,更容易造成發炎等問題。如果大家於落樓梯或斜坡時,感到外膝痛,而痛楚並不是於膝蓋內部發出的話,便有可能是髂脛束綜合症問題。 一般治療髂脛束綜合症的方法,主要是幫助膝蓋痛位消炎,經醫生處方的消炎藥或物理治療的超聲波都能夠達到消炎的效果,而現在很流行用俗稱狼牙棒的FOAM ROLLER去壓鬆髂脛束,不過,其效果卻是很短暫性的,原因是患者未能找到痛楚根源,而錯壓患處。 上文提及,髂脛束根本不是一塊肌肉,只是一塊連接肌肉的筋膜,所以一般人若果用狼牙棒壓髂脛束,能夠放鬆的大多都是股四頭肌的股外側肌群,反而對髂脛束的舒鬆作用不大。 要放鬆髂脛束,先要了解其結構,髂脛束所連接的肌肉,分別是臀大肌,臀中肌及闊筋膜張肌,位置分別於臀部及臀部外側位置,所以真正能夠舒鬆髂脛束的方法,是壓臀部肌肉或臀部外側肌肉,而拉筋亦可以有效放鬆肌群,減低患上髂脛束綜合症的風險。 如果不幸患上髂脛束綜合症,而又希望繼續練習及比賽,又可以怎樣做呢?首先,於每次跑步練習後,都用冰敷膝外側的疼痛位,減低發炎的情況;加上按壓,熱敷及拉筋,保持臀部及大腿肌肉舒鬆,減少髂脛束的繃緊,防止膝外側的磨擦。如果堅持於痛楚期間仍然要訓練及比賽,可以選擇使用現時十分普及的彈性運動貼布去減輕髂脛束的繃緊和保護傷患的地方,舊式的貼布方法是用沒有彈性的白膠布,打橫壓住大腿外側肌群去卸力(圖一),好像網球肘的護肘一樣;而新式彈性運動貼布(圖二)能夠幫助肌肉的活動,同時保護發炎位置免受更嚴重的傷害,一舉兩得。   圖一 圖二 黃景培 – 香港註冊物理治療師 / 香港理工大學物理治療(榮譽)理學士 / 中山大學醫學院物理治療針灸文憑 / 脊柱相關疾病診治證書 (廣州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 / 健身球教練證書

太平山活動回顧 (二月)

THE GOLDEN HOUSE 第三十九屆董事局成員就職典禮暨一月份月會 太平山青年商會第三十九屆董事局成員就職典禮暨一月份月會於二零一六年一月二日順利舉行。當晚大會非常榮幸能邀請到勞工及福利局副局長蕭偉強太平紳士擔任主禮嘉賓,見證新一年董事局成員就職。   按此欣賞更多活動相片   JCIHK Inauguration Ball 太平山今年以強勁陣容出席總會Inauguration Ball。會長高旨瑩在主禮嘉賓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 及 世界會長 Paschal Dike的見證下,由香港總會會長親手為她帶上會長鏈。 現時於台上,除了由大會攝影師來一張大合照,當然還要來一個Selfie! 按此觀看太平山360合照: https://theta360.com/s/2XwO3XVSiM5SNONUTiV5v6sg0 「愛與望飛翔」 殘疾人士就業推廣計劃2016啟動禮 今年計劃主題為「為夢想啟航」。目標是透過活動協助實現殘疾人士的夢想,藉此啟發殘疾人士助人自助的精神,積極面對人生。當日我們邀請了勞工及福利局局長政治助理黎穎瑜女士擔任是次活動的主禮嘉賓。於啟動禮前,當日一眾參加者及學員一同學習扭氣球。啟動禮上,各人亦把他們的夢想放進時間囊,以表現他們對將來的希望。 按此欣賞更多活動相片 「獅情·長意」敬老日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太平山人就參與了香港特區中央獅子會主辦的「獅情·長意」敬老日。希望為這羣寶於寒冷的天氣送上溫暖。 二月份專題月會《「足」夢・「守」夢》 香港門神,人稱「英雄輝」的葉鴻輝先生擔任主講嘉賓。英雄駕臨,當然大受歡迎!「英雄輝」當日與太平山一眾會員分享他的英雄之道,回味自己的青蔥歲月。由小時無可奈何地擔任守門員一職,到加入青年軍,因緣際會的情況下成為職業足球員。   按此欣賞更多活動相片 新春團拜 新年與親朋戚友相聚是常識吧!太平山這個大家庭當然都會聚首一堂。除了拜年,還與前會長Frederick慶祝生日。

觀察劇場 – 被盜的露宿者

觀察劇場,是參照外國的社會實驗短片而拍攝,觀察香港社會的面貌。 良心或良知,是人類辨別對與錯的能力。由於良心的影響,當人類所作的與價值觀不合時,會感到自責。良心也可以視為人類在辨別對與錯時,作為判斷基準的價值觀。 香港,仍有一批在社會底層掙扎求存的露宿者,只渴望在寒風刺骨的冬日暫借街角露宿一宵;或於鬧市中渴望得好心人施捨十塊八塊,得一餐溫飽。當你在街上遇到瑟縮一角的露宿者,你會放下金錢?還是視若無睹加快腳步離開現場? 假如,身處鬧市中的你,發現一個衣衫襤褸、可憐兮兮的露宿者被一青少偷去金錢,作為路人的你會怎樣做?挺身而出?或是仍抱着事不關己的態度,不聞不問就這樣離開現場? 香港人,是熱心的正義之士,還是人情如紙一樣的薄?第一次拍攝,我們參考外國一條社會實驗短片,Steal from Homeless,測試途人看見露宿者被盜時的反應。   或者每個人心中都有不同的理由去選擇自己的行為,請不要指責,因為當你遇上時,你可能都一樣。 Production:JAYC Production Starring:Angus Chan, Jeffrey Luk   延伸影片:Steal from Homeless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 解構《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

香港政府於2014年6月18日向立法會提交《2 0 1 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更新香港的版權制度,確保制度與時並進,緊貼科技和海外發展。條例草案亦會新增多項版權豁免,以利便使用者合理使用版權作品。 不過,網民認為有關條例會令改圖、改編歌曲等二次創作受限制,有機會負上刑責而群起反對,並稱是次修訂為「網絡23條」。 《菁薈》邀請到資深大律師湯家驊為我們解釋《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內容,讓大家對相關條例有更深入的認識。   (一) 你點睇網民嘅返應? (二) 政府今次修訂,有冇回應網民疑慮? (三) 法律條文又多又複雜,會唔會唔清晰? (四) 4大原則先豁免,唔通每次有新嘢都要等立法? (五) 有網民要求加入公平使用原則,不過政府唔肯,其實係加得定唔加得? (六) 修訂之後會唔會成為政治打壓嘅工具? (七) 修訂真係加豁免咁簡單?   (八) 今次修訂有咁大風波係唔係因為政治因素? 統籌:太平山青年商會 拍攝及製作:JC Production (www.jaycproduction.com)

麥難民 – 花花

凌晨一時,二十四小時麥當勞,到底有甚麼人?零星準備吃宵夜的人,三三兩兩聊著天的人,還有那群佔在固定的角落,帶著家當在這裡休息過夜的人。日本為這一群人發明了一個新名詞叫做「麥難民」。 去年十月的某個早上,一個年約五、六十歲的婦人被發現伏屍在九龍灣坪石邨的一家麥當勞的餐桌上。餐廳裡服務生與顧客都沒有特別留意她,她曾取熱水與進出洗手間,在被發現的之前已逗留近二十四小時,有顧客曾在她伏屍附近用餐。據說,她是一名麥難民,長期留宿於麥當勞。 (網上圖片) 麥難民之猝死,令人再度關注本港的露宿甚至夜宿快餐店的現象。事實上,每一個麥難民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人因為生意失敗,有人因與家人不和,更多的是因為無法負擔租金而留宿在外。 單身的阿強屬於少數年輕的麥難民,四十多歲,由於與家人不和,選擇離家獨居。平日任職運輸散工的他,接連多月留宿麥當勞。為方便出入,他將大部分物品放在公司,隨身只帶少量衣物及清潔用品。他早上在麥當勞的洗手間梳洗,收工則到康文署公園或體育場洗澡,再回來麥當勞睡覺。 既然有收入,為何不租住劏房,寧願外宿?阿強說,劏房價錢貴,現在已經租不起,動輒三、四千元,能夠負擔的只有月租二千元以下的更狹小的棺材房或床位。他曾租住過旺角某處的棺材房,但空氣不流通,衛生環境亦欠佳。他寧願選擇乾淨又有座位的麥當勞,麥當勞分店眾多,總找到一間適合自己的。 他說,麥當勞有麥當勞的規則,大部分麥難民有自己長佔的地盤,如鄰近洗手間、靠牆的長椅等等的熱門位置。 麥難民們風格各異,有人喜歡帶著全部家當在身邊,甚麼手推車、紅白藍膠袋;有人輕裝上陣,一個背囊走天涯,睡覺就睡在背囊裡;有人佔不到長椅,索性把幾張椅子排好,一樣的安睡。相異又相同的是,他們都年紀不輕、五十開外,同樣選擇了這裡。 (網上圖片) 阿強說,反正熟悉規則以後,就可以當這是另類社區或另一個有蓋的天橋底。 如果命運能選擇,或許阿強不會夜宿麥當勞,樂觀面對的背後藏著或是更多說不出來的無奈。根據非正式的統計,與阿強一樣無家可歸的人達一千五百人,較一五年一月社會福利署的露宿者登記數字八百零六人高出近倍。 露宿是住屋問題、社會問體還是更深層的問題,或許社會學家才能深入分析成因經過影響。不過,麥難民之猝死後,麥當勞發表聲明,歡迎所有人任何時候到訪麥當勞,亦將保證所有顧客用餐條件的情況下,為麥當勞過夜的人提供方便與關照。 忽然,不禁想起,家中附近的麥當勞,那個角落總有那幾個熟悉的面孔。   花花 - 喜歡探索,喜歡發掘,喜歡以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所以成為記者。遊走在新聞界多年,現職某報業集團港聞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