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Archives - 太平山青年商會
18
archive,tag,tag-18,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人物專訪

【人物專訪】人類未知的最前線: 2023年傑青張偉賢 (Wilson)

2023年度的十大傑青得獎者張偉賢 (Wilson) 是一位極地科研遠征顧問專家。以其深入的極地科學研究和貢獻,贏得了極高的聲譽。他的專業知識和經驗在極地遠征方面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於推動人類對極地地區的理解和保護起著關鍵的作用。 他的極地研究和探險貢獻得到了全球的認可,並在2022年被探險家俱樂部評選為改變世界的50名探險家之一。他還是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IASC)和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SCAR)的成員,對於協同和推動兩極地區的科學發現起著重要的作用。 在2018年第二度滑雪到南極點 萌生好奇 專業遠征 雖然公眾一般會理解Wilson是一位探險家,但Wilson指「探險」這個詞並不適合用來描述他的工作。 "「Expedition」並不等同於探險,因為探險意味著存在風險, 而我們在遠征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控制風險。” 因此,他們的工作應該被稱為科學遠征或Scientific Expedition。他舉例說,阿波羅的任務,我們並不稱之為登月探險,而是登月遠征。他承認,在亞洲對於Expedition這個詞並沒有太多概念。例如爬山有很多英語名詞,像是Hiking、Trekking、Mountaineering、Alpine等,但在亞洲,缺乏這樣的形容詞。中文我們更傾向於使用「遠征」這個詞,所以他建議在媒體或公開發表時,使用Scientific Expedition這個詞應該更加準確一些。 當被問及為什麼如此熱衷於科學遠征時,Wilson的回答充滿了熱情和決心。Wilson童年時期,由於家庭經濟條件的限制,母親經常帶Wilson到圖書館看書,免費之餘環境又舒適。Wilson酷愛閱讀,由其是百科全書,讓他從次接觸了外面的世界。擁有知識卻未能親身體驗,讓Wilson更加渴望看見這個世界。直到中學時期,獲校長資助到日本交流的機會。初次離港的體驗,讓Wilson對這廣大的世界渴望有增焦減。 Wilson喜愛科學遠征是因為他想成為那個發現「人類未知最前線」的人。對他來說,「人類未知的最前線」就是一個沒有人曾經做過的發現。例如,你是第一個人發現或者第一個人前往某個地方。他不知道什麼時候會看到陸地,也不知道應該攜帶多少水和食物。他就是去面對這些未知之數。 在巴芬島的Penny冰蓋上採集冰心樣本 世界教會Wilson的事 人生旅程充滿了豐富的學習和體驗。他曾在哈薩克讀書,這是他人生中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哈薩克的阿拉木圖,曾是絲綢之路的一站,意思是「大蘋果」。因為在沙漠中,這個貿易站點有蘋果供應。後來Wilson繼續前往烏茲別克,然後去了伊朗,在那裡他逗留了半年時間,學習了俄文和當地的民族文化。當地居民是遊牧民族,Wilson非常喜歡他們與大自然的關係。 令Wilson對伊朗產生熱愛的,除了環境,還有人情。他記得從土庫曼過境的時候,一坐上計程車,司機就煲了杯茶給他喝,並告訴他不需要付錢。司機不但載他回家,更邀請他到家裡吃飯。這次經歷讓他深深體會到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去愛一個人。這些地方保存了很多人性,也教會了他用真身去體驗事物,才能有真實的感受。 曾經在加拿大北極進行冰川研究的經歷,讓Wilson對人與自然的關係感到非常困惑。在那次遠征中,一個同事在滑雪時不慎撞傷了頭,情況十分嚴重。他們急忙將他送到最近的社區Pond Inlet的醫療中心。然而當時只有一名護士在場,並被告知需要等待遠程醫生的診療。他們等待了七個小時,但最終並未得到實質的幫助,只是被建議回家休息。 這次的危機讓Wilson驚覺,我們每個人都住在地球這艘太空船上,我們卻對其他物種的生存狀況漠不關心。面對全球氣候變遷的挑戰,我們似乎無法真正感受到它的影響。儘管颱風頻繁且降雨增多,但這些只是短暫的一、兩天。我們擁有良好的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源來應對這些問題,但對於邊疆地區、因紐特人或第三世界國家等又有誰在乎?人類以外,他尤其難過從未關心過自然界的鄰居,例如企鵝和北極熊。每天都有兩種不同的物種滅絕,有誰會關心即將到來的第六次大滅絕?然而這次滅絕是由我們自己造成的。 在哈薩克斯坦參加當地人的婚禮 在伊朗街頭上當地人送給Wilson的麵包 自然與人的連結 人們對環境問題漠不關心,是因為與大自然脫節,甚至是斷裂。 “你不會故意弄壞你的房子,會好好保養它” 當人和自然失去了連結,人容易遺忘什麼才是真正的家。住在城市裡太久,偶然到自然中行山、郊遊,我們誤會了這是一日遊的旅程景點,其實這才是我們真正的家。Wilson比喻地球是一棟租來的房子,人不但不關心它的變化,甚至破壞以至每況愈下,令剩餘期限不斷縮短。Wilson呼籲,我們應該認識到地球是我們的家,這個家供應我們所需,包括我們生存必須的水和空氣,而且不需要我們付出代價。 Wilson作為這個世界的觀察者,如何面對生命的脆弱,Wilson提出了深思熟慮的看法。對於觀察者而言,首先需要明確的是他們只是旁觀者,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無法改變事實。即使是面對生死,他們依然是被動的旁觀者,這樣的觀點使得他們面對這些情況時,能夠保持著冷靜的心態。觀察者深知人們在面對傷心時會流淚,但傷心背後的原因卻是無法改變的命運。無論是親人的離去,還是人群的分散,這些都是注定無法改變的現實。人們的離去已是必然,這是他們所必須正視的現實。然而,這位探險家對於這些不可改變的事實並不感到害怕或限制自己。他反問為何要害怕,為何要限制自己?相反,Wilson更加關注著未來,未來的變化將會如何影響下一代的生活。同時,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環境變化,也是人們經常忽視的議題。這些未知和無法預測的挑戰,使得他們更加意識到心理力量的重要性。身體力量或許能夠帶領他們走向終點,但只有心理力量才能引導他們重新開始。 作為觀察者,他們清楚自己無法左右世界的運行,但卻能以積極的態度去面對那些無法改變的事實,同時迎接著未知的挑戰。這種堅韌和鎮定,正是讓他們在觀察極地生命時,能夠以平和心態迎接各種情況的原因。 在南極半島上的企鵝群 在一個充滿挑戰與變遷的世界中,保護環境與理解自然的平衡日益變得重要。對於研究極地環境的Wilson來說,這個任務不僅是職業,更是一種使命,這不僅是一段專業的探索,也是對人類命運的深刻反思。 Wilson在工作中經常面臨嚴酷的真相。當被問及在工作過程中有何時刻讓他感到最興奮時,他的回答出人意料:他並未感到興奮,反而是深感傷心。計算出冰川融化的速率後,面對那些驚人的數字,他感到極度沮喪。Wilson坦承,即使他的發現和言論可以提醒世界,但他們似乎無法改變這個不斷進行中的命運。這是人類共同的命運,也是一個重大的挑戰。 面對環境的危機,Wilson提出一些思考。他認為跟隨可持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是一種高效的方法,但他同時指出,我們可能需要更多措施來喚起大眾對保護環境重要性的共識。在這個過程中,他特別提到了我們忽略的一個重要因素:Inuit(因紐特人)的傳統知識。 他指出,雖然現代科學對冰川的研究有著約70年的歷史,但Inuit人民已在極地環境中生活了超過5000年。他們的口述傳統和對自然的深刻理解,比現代科學的知識可能還要豐富。這位科學家認為,我們過分依賴主流的西方科學方法,而忽視了大自然本身的智慧。他提議,也許在地理學以及人與自然的關係中,我們能找到所需的智慧,以更全面地理解和應對氣候變遷的挑戰。在面對環境危機時,除了科學研究外,我們也需要考慮和尊重傳統知識,結合不同文化和經驗來共同面對這個全球性的挑戰。這不僅是科學的問題,更是人類共同的責任。 在北極夜空綻放的極光 下一個目標、下一個世代 Wilson作為國際北極科學委員會的成員,透露了他們對未來的宏偉計劃,並對年輕的科學家和探險者提出了建議。 Wilson表示正參與策劃2032年的第五屆國際極地年(International Polar Year)。此次活動的核心之一,在於融合傳統知識與當代科學,從而多角度深入探究極地生態系統。舉例來說,因紐特人這一群體,就擁有關於冰雪環境的豐富傳統智慧。他們細致觀察冰川的變遷,並對特定地區的海冰裂變進行年度監測。因紐特人使用超過六十種獨特詞彙來精確描述海冰的各種狀態,這些詞彙不僅豐富了語言,也是他們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北極地區居民如因紐特人對冰雪現象的觀察尤為重視。同樣地,在芬蘭,當地居民有諸多詞彙來描述不同類型的雪花,這有助於他們更細緻地觀察與記錄雪的變化。這樣的語言和文化互動,形塑了人們對極地冰雪環境的認知和理解。 在談到年輕人對科學和探險的興趣時,Wilson引用了愛因斯坦的話,強調“好奇心、專注力、毅力和自我反省的能力”是成功的關鍵要素。他們特別強調好奇心的重要性,因為它能夠激發探索未知世界的渴望。對於香港的年輕人,專家認為他們在好奇心和想像力方面有進步的空間。Wilson強調創意思維的重要性,認為需要更多的機會和空間來發揮年輕人的創造力。他們提到,勇於探索和提問是理解和解決問題的關鍵。以太空探險為例,即使在月球上遇到冰川,沒有好奇心和想像力,也難以發現和探索更多未知之謎。 我們希望能夠利用微重力的條件,在太空中進行冰的形成實驗,以瞭解冰的構造在無重力環境下會呈現怎樣的狀態。因為我們所瞭解的冰的特性都是從地球上得到的,而在整個太陽系中,包括月球上的隕石坑中都存在著大量的冰體。透過這些實驗,我們可以更好地認識地球以外的冰是如何形成的,進一步擴展我們對宇宙中的冰的認知。 我們探索外太空,不僅僅是為了探索外太空本身,更重要的是瞭解地球更多的屬性。所有太空人回到地球後,都能夠體驗到一種被稱為「總覽效應」的現象,這使得他們更加渴望瞭解地球,更加珍惜我們的家園。 在北極海冰上工作的情況 對家的回饋 Wilson在香港成立 ASIA YOUTH ALPINE MENTORSHIP PROGRAM 的背後是一個熱切關懷的心靈,一個對年輕一代的啟發與投資。Wilson身為南北極多個委員會的積極成員,這位探險家深刻體會到未知世界需要年輕人的參與與引領。香港,這個充滿資源和活力的都市,成為了他策劃這個 ASIA YOUTH ALPINE MENTORSHIP PROGRAM 的地方。這不僅是一個機會的創造,更是一個夢想的孵化場所。他希望有一天,這些在計劃中成長的年輕人能夠超越他所能達到的境界。他深信,集體的力量勝過個人的孤軍奮戰。因此,這個夢想不僅僅是他一人的,而是一個共同體的追求。在這個旅程中,得到了來自香港眾多支持者的幫助,不論是捐款、志願導師還是學員,他們自費參與,沒有接受任何外界資助。這個計劃正是基於他們的支持和共同努力,綻放出希望的光輝。 在香港淺水灣附近遊繩下降 小編感想 本人好開心今次有幸訪問了張偉賢先生。這次訪談給了我許多啟發和感受。Wilson的成就讓我深受鼓舞,他的故事讓我相信,只要我們擁有堅定的目標和積極的態度,即使面臨困難,正面的態度都能帶我們走到終點。 通過這次訪談,我深刻體會到態度對於成功的重要性。Wilson以積極的態度面對各種挑戰,並且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這種態度不僅讓他能夠克服困難,還能夠不斷反思並向他人學習。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提醒我們在面對困難時要保持堅定的信心和積極的態度,學會欣賞和尊重身邊的人和事。我看到了Wilson他對他的事業的熱情和好奇心。他不僅依靠自己的努力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例如計算冰川溶化的速率,還以謙遜的心態關心年輕人。他建立了一個組織,讓香港的年輕人有機會追尋夢想,並用自己的智慧和經驗培養更多本土探險家。 此外,這次訪談也讓我明白,成功需要長期的努力和堅持。Wilson在他的旅程中遇到了許多挑戰和困難,長時間在海外,但他從不放棄,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這種堅持和毅力令我深受感動,也讓我更加堅信,只要我們努力奮鬥,實現自己的目標。可能最終的答案未必是我們所期望的,但每個答案都是一個啟示,提醒我們什麼是重要的,什麼是需要改變的。人與人之間的互相欣賞和尊重是至關重要的,同樣,對大自然的尊重和聯繫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將珍惜這次訪談的經驗,並將從Wilson身上學到融入我的生活中,不斷努力成長和進步。 文:太平山編輯部

人物專訪 – 「十大再生勇士」伍強

當選為「十大再生勇士」之一的伍強是香港首位輪椅警察。他在1979年加入警隊才一年,因工作時截查通緝犯時遇近距離槍擊而引致下半身癱瘓,自此要坐在輪椅上。伍先生積極自強,永不放棄,成為香港首位輪椅警察,後來更成為輪椅籃球教練。 伍強受傷後初期,四肢不能活動。身為家中長子,本來職業也是幫助別人的,伍先生情緒跌至谷底,直至三個月後他的手指機能才慢慢恢復,他還得重學梳洗、更衣、煮飯等。於是伍先生積極鍛練手臂力量,想以雙手代替雙腳。伍強在醫院進行物理治療或職業治療時,往往不願休息,務求盡快適應社會。伍強說:「我在住院後九個月後終於可以出院,通常長期住醫的人士在出院後都要在家中休息一兩個月,而院長說我在醫院表現十分積極,相信已經很適應院外生活,所以他沒有批我的病假紙。如是者我出院後第二天便立即回警署上班,前一晚還害怕得睡不著呢。」 伍強出席本會九月份月會「人本是強」作分享嘉賓 伍強康復後在報案室當值日官助手,坐在輪椅上的他,備受著同事們及市民的差異目光,他們彷彿在質疑一個坐在輪椅上的人如何能夠勝任維持治安,追捕疑犯等警察日常事務。伍強表示:「那年代的社會對殘疾人士接受程度比現在低得多,可是我不想別人憐憫我,別人認為我做不到我就要做到為止。而且我受傷時候是22歲,家中還要供養四兄弟姊妹上學,如果我失去工作家庭經濟壓力便會很大。」 伍強積極不斷,在工餘時到夜校進修,增值自己。那個年代沒有現在般方便,不會有那麼多升降機及暢通無阻設施,坐輪椅是有很多地方去不了的,有時更要推到馬路上,這也驅使伍強學習駕車,以祈融入其他人生活。伍強說:「那時我要在警署處理小販事務,有些認得我的市民,見到我上班的話都很高興,認為我做事迅速妥當。我又向警隊高層爭取更多文職及室內的工作機會,希望得到同事及市民的認同,也希望得到推薦升級。」 伍強本來是很喜歡做運動的,可是康復後就沒有運動,體重在兩年內由110磅飆升至200磅。後來伍強認識了香港輪椅籃球隊的教練,經他鼓勵後加入輪椅籃球隊。伍強從不放棄的精神再一次驅使他十分努力地練習,放工後特地到斜坡推輪椅練習爆炸力。伍強在長時間練習當中也經常撞至皮膚受損,甚至試過骨折,也不會告訴家人。教練不久更徵召他加入香港隊。 伍強在未受傷前也有打籃球,而且成績不俗,故此在輪椅上的射球範圍及技術也不錯。伍強說:「以往殘疾人士打籃球是著重復康作用,並不是像今天的精英制出外比賽。我把傷前學習的戰術及技考應用在輪椅籃球上,初時得不到師兄們的認同。後來他們發現國際上其他地區的球隊也是用這些技術,他們便開始采用我的方法。」 伍強現在身為輪椅籃球教練,他教導下的復康者必定要學懂兩件事,一是要有自信,打輪椅籃球不要覺得辛苦;二是要包容隊友的不足,彼此虛心練習,不同能力的人是可以在不同崗位發揮,比賽時互相埋怨是不可能獲勝的,反而應該賽後撿討,為求進步。伍強最近也有協助一些靈性沒那麼好殘疾人士參與其他靜態 一點的體育活動,例如跳舞、草地滾球、或飛鏢。好使他們建立自信。 談到日常生活中大家可以如何幫助殘疾人士,伍強先生說很多殘疾人士在日常生活、工作上、及在玩樂時都想由自己做,未必希望別人幫忙,否則他們多數會自己說出來的。所以他建議大家若看到殘疾人士需要幫忙時候,可以簡單地上前問一句。 伍強先生勉勵年青人在工作上、學習上或運動上都要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去做,投入去做便能事半功倍。年輕人也不要輕言放棄,應勇於嘗試,如真的做不來也有多一份經歷,未嘗是一件壞事。年青人也應該學習包容,社會上每個人的學歷及家庭背景都不同,一個共融社會是應該要大家互相勉勵。 文:黃洪銓

花若盛開,蝴蝶自來─香港社企先行者凌浩雲專訪

筆者認識Howard不過是大半年時間,他給予我一種積極人生的感覺。他身居要職,同時為多間社企創辦人、社企首席顧問、香港浸會大學教授及多個政府公職等,他的名字在社會企業界響噹噹,無人不識,今年更獲得「香港人道年獎2017」殊榮。他從容不迫的語調,講話時非常清晰的一字一句,此種實事求是的態度,正正都是我最欣賞他的地方之一。 Howard不僅開創了社企先河,他還有一套開放的商業管理手法,絕不是傳統的「教識徒弟冇師傅」。計有4個曾於旗下素食店工作的員工已先後自立門戶,經營素食店,他們的店舖有位更設於同一道街道上。對此,他絕不介意,還稱讚對方有頭腦呢!雖有云「同行如敵國」信佛的Howard採取樂觀態度,絲毫不帶埋怨,還送上祝福。   修讀食品科學出身的Howard,他畢業後曾任職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及全世界最大的奢侈品牌子LVMH,兩間均是市場的領導者公司。他一生只打過此上兩份工,好處是學到世界級的管理方式,同時留意到員工的投入感不足,大公司架構多,每位員工做事很專門,卻未可窺公司全貌,而且向上始終有頂層。故此當他擔任老闆時是這樣: 「我非常願意教導同事,我把所有的工作技巧毫不保留地傳授,我知道只有這樣,未來日子我才可以把生意交予他,有一天對方也可以代替我。事實上,當中不少人現在成為了拍檔。現時我多了時間,就去做義工。每間公司我大約用了一年時間,便可交予有能之士打理,讓他們發揮,他們做得比我更好,這就是我樂見之事。」 曾經幫助過不同階層自力更生的Howard,筆者好奇他認為最需要幫助的社群是哪一組?他表示是大腦癱瘓,四肢不能活動的人士,他曾協助「路向四肢傷殘協會」成為社企,迄今生存達8年,四肢傷殘人士曾去消防處、香港警務處、公營機構及商業機構舉辦生命鬥士講座,以啟發員工克服逆境,要抱不要放棄精神。近年還突破海外,前往台灣及上海,作更多元發展,舉辦舞台劇及演唱會。他認為社企是否做得成功關鍵在於「社企有沒有團隊精神及能力,更視乎負責人是否有心去做。」   在他記憶之中,有一位令他較為印象深刻的患了大腦癱瘓人士張世豪。就連說話也有問題。世豪雖然擁有榮譽學位,但苦無工作機會。其父原本是廚師,也需要辭工與媽輪流24小時照顧他。Howard分派了他編寫手機程式APPS,程式內容為幫自閉症人士溫習及紀錄表情,後來他的作品驚為天人,猶幸得到利希慎基金的贊助,他順利地完成浸大碩士學業,後來世豪更參與e class的編程及開發傷殘人士可用的電腦輸入器,世豪找到自己一片天空,父母都感到非常欣慰。 每個人總有低潮時刻,Howard亦不例外,當年他孤身作戰,走出舒適圈,放棄高薪厚職,創立第一間食店「哈佛提素」。初期的首兩年生意及感情也遇到相當大的困難,為了方便工作,只好租住工作附近的120呎板間房,Howard當時面對事業與感情的雙重打擊,Howard沒有意志消沉,還啟發了他一個重要的概念:人在逆境中,更容如看到自己的一切,如何在這獨一無二的空間中找到自己的觀點與優勢。 終於在三年後,他在經營的生意上創造了許多第一,如第一間開在街舖的社企素食,第一間大學的社企素食, 第一間長者屋苑的素食咖啡店, 及第一架社企素食美食車, 這些第一都是在夾縫的曙光找來的。Howard如今可以輕描淡寫,就如「梅花香自苦寒來」!   Howard一再強調,社企雖然是一盤生意,但老闆必須要有商業道德及社企概念,「一個商人做社企沒有社會概念破壞力大於一個社工做社企沒有商業概念。」他認為成功的社企一定要有社工擔任成為其中一位員工。若商人掛羊頭賣狗肉,借弱勢社群「過橋」,將影響整個界別,後果堪虞。作為年青人,就需要有熱誠加上賺錢的智慧才可以達致成功。 Howard毫不吝嗇地分享了其寶貴經驗。筆者相信,如佛家所言,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在你一生中所遇到的所有人、事、物都是有發生的原因,是有它的作用的,視乎你以甚麼心態看待,萬事都有因有果,花若盛開,蝴蝶自來,不必羨慕他人,你也可以活得精彩。   郭秀梅

心在哪裡,時間在那裡,成就也在那裡—演講培訓師吳忠泰先生訪問

吳忠泰先生 (Season) 簡歷 1992-1994加入太平山青年商會成為會員 曾任新城電台節目主持及戶外節目監製及電影配音。 2010-2015年,連續六年擔任香港工展會司儀 專注從事人際關係技巧、司儀培訓及公開演講之培訓工作 曾擔任香港藝術中心、HKU Space、香港明愛專業及成人教育中心、工聯會業餘進修中心、聖芳濟各小學等多間院校的課程講師,至今學生人數逾十萬人。 曾獲邀到不同的機構擔任主講嘉賓,包括香港大學醫學院、嶺南學院、香港總商會、苗圃行動基金會、獅子山青年商會等,主講逾50場講座   前言:認識到吳先生是在一個偶然的機會,當時筆者上吳先生的一堂「拒絕拖延」,深覺吳先生的準備資料充足,例子生動「貼地」,而且精彩句子連連,於是在課後上前自我介紹,並邀請他接受訪問,後來才知道他曾是太平山青商會友,一個訪問就誕生了   1.可以講述一下你加入太平山青年分會的經過嗎? 當時是1992年,由會長黃錫年介紹入會的,當時由於感到此組織所辦的活動有挑戰感,極富社會觸角,於是便加入成為會員。曾任10大傑出青年選舉的籌委,1993年「今日形象創造明天」專題講座,兩次的講座曾聯絡過的嘉賓有鄭丹瑞、張堅庭、馬偉明、黃毓民、鄭經翰,黃秋生等人。 2.你在太平山青商分會有什麼得著?你認為青年商會是甚麼組織? 當時鼓舞了自己的內在思維,知道自己想做甚麼,也發揮了自己所長,當時我利用了自己在電台工作的人脈,為講座尋找了講者嘉賓。青年商會的主要目的不是為了找尋生意客戶,而是青年人視商會作為一個媒介,在當中發揮所長,貢獻社會。   3.從事口才訓練及演講多年,你是如何入行呢? 我曾當過仿古瓷器師傅,有一天偶然在工廠內,收聽到商台廣播,「現正招聘廣播藝員……並需要錄製十分鐘的自我介紹聲帶。」經過兩次面試後,我就是從4200多封求職信裡面脫穎而出唯一男聲。當時的錄音帶我介紹了兩首歌曲。巧合的是,當時申請之時還有3個月便超過年齡限制25歲,還有,當時要求是大專學歷,我也沒有,都是上天的安排吧! 4.你認為當時能夠在眾多求職者之中突圍,原因是? 我認為是我講話非常清楚,咬字清晰,我堅信是神賜予我的禮物。我曾在小學四年級時參加了全校演講比較奪得冠軍,無形之中成為了推動力。信主的我認為是神的引領。   5.我們如何在云云之中突圍,創造自己的獨特性? 12個字已經包含了,就是:「人冇我有,人有我好,人好我變。」   6.你對當今年青人有何感想? 部分香港年青人不懂得交朋結友,只會向政府索取、要求,其實他們可以多想想自己如何可以幫助別人、幫助一個地方,成就一些東西。我認為爭取民主自由不是不好,但年青人偏向了理論化,年青人不妨多想一下實在的民生溫飽問題,否則會出現「明天會更好,今天過五到」局面。另外我建議多推動禮儀文化,男士的紳士風度可以做得更好。 7.年青人如何才可以放下成見,成就自己? 所有的問題不可以簡單定義為好或不好,你要明白問題為何存在。要發掘問題的核心,了解意見不同的存在背後原因。比如中國的近代歷史出現了不少悲劇,遺下了創傷。年青人不妨多了解歷史。近期我有講「衝突管理」,把「對家」收納為己用,把敵人化為同伴為最高境界。   8.你曾經是年青人,現在希望對年青人寄語甚麼? 我曾經從事保險業,他們曾講過「心在哪裡,成就也在那裡。」我並不完全同意,我認為應該是「心在哪裡,時間在那裡,成就也在那裡。」現代年青人有一個弊病,就是一發現沒結果便放棄、埋怨、斥責、投訴。 我想反問一下,如果你在家中口喝,你會如何做? 你會起站起身子,打開廚房的櫃,再從櫃裡拿一只杯子,再在茶几拿起一壺水,把水倒入杯內,你才可以飲到水,這是需要一個過程。現在青年人願意經歷過程嗎?你想購置業,又想一步登天,買不到樓就罵政府官商勾結。我們以前不是的這樣的,我們會盡力思考,我應該做什麼可買到樓,而非怪責父母沒有給予金錢買樓。我們設法構想未來如何可以達成目標。 後記:會友之間總是帶有莫名親切感,是次訪問,吳先生大力鼓勵年青人,盼會友都把此份助人精神宣揚,吳先生現時追求靈性上的追跳自我,覺醒自在,只因吃喝玩樂過後只有空虛。吳先生希望大家常記住天天唸以下數句:「I am sorry.」 「Forgive me.」「Thank You.」「 I love you.」   郭秀梅

負責任的追夢者─征服珠峰港人吳俊霆專訪

吳俊霆 成功登上世界第一高8848米的珠穆朗瑪峰的第7名香港人 香港攀山愛好者,越野賽運動員及物理治療師 曾參與香港及世界各地超過400多場賽事,並贏過200多個不同形式的比賽獎項                                                        https://jcitps.org.hk/2017-08_elite-interview/   問:你為何會愛上行山此運動?   小時候家住元朗,當時沒有什麼娛樂,住在木屋區,後來搬上了公屋都對正元朗好美麗的山,時爾看日落,已可以舒緩一下壓力,解決了很多煩惱。自從爬山後,覺得可以向這方面發展一下。小時候的身體孱弱,經修讀物理治療後,用科學化方法令自己有進步。21歲時,我已經行遍了250座山,並開始參加比賽,當時也成為了物理治療師。   最深刻的是有一次輸了比賽,有一個於澳洲越野世界賽,我24小時跑不停, 需要跑100-200公里。晚上迷路了, 在山中找了4至5小時才跑出來,比別人走多40-50公里,一邊跑一邊體力時間消耗大。當時多麼不開心也要堅持,因為不可中途放棄。比賽位置在澳洲沙漠的中間。生長於香港大山的地形的參賽者很難適應,面對惡劣環境,自己也無能為力。   問:你認為登上珠穆朗瑪峰 (簡稱珠峰)可以說是達成了終極目標嗎?   可以說是的。珠峰不是最難,這是全世界最高,代表了一個高度上的指標。人生不知道何時是最高峰,如果每一次都想思考去找一件事是勝過上一次,這樣會好多幻想與失落。山可以分最困難攀登、最美麗……等。下一個人生目標可以是拍好的紀錄影片及寫下關於遊歷的書等,令其他人有思考人生的機會。或者是有意義的項目,也可以為病人組織籌款。或是再做更多拍攝的工作,讓其他人多了解這世界。我最樂見香港人除了營營役役為生活以外,可以對大自然有多些感通。   問: 聽聞在珠峰上有不少屍體及垂死的人,可以形容一下登上珠峰的環境有多惡劣嗎?   於零下30-40度平地,風速50公里,如同8號風球。停留3分鐘也會冷死。不要講救人,自己也捱不住。攀山不是玩命,死亡率有4%。最難在預計天氣,押上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沒有人知道哪一天天氣是最惡劣。我已用不少方法付款計算每個高度、山拗位的風向,但10日內有大約2日預測不準確。幾個登山網都顯示21號是最好天氣,但天氣預報錯誤,當天是刮著很強的風。   問:攻頂時突然失明,你當時的心情如何?   由於攻頂天氣預報失誤,我連同兩位雪巴人一起攻頂,當中一位登上8200米時,又暈又嘔,於是我勸退了對方。當時只剩下一套後備氧氣。當時我的眼睛被大風雪打到後,視力變得模糊。事實上,我們沒有預計風雪凍導致眼睛盲了。幸好基本功打得好,盲了之後靠摸雪自己用繩索慢慢一步一步走下去。結果3小時變成10小時的過程。   問:當時沒有想過自己會死去?是什麼支持你下山?   我很相信自己的能力。我是一個喜歡用腦袋的人,每50米會記得原路,知道自己去到什麼位。憑手感覺,也重要有雪巴人陪伴我,連成一體。獨自是很危險的。與雪巴人互相扶持。同時也是經年累月長期鍛鍊的結果,使我渡過此難關。 問:是次征服珠峰最大得著是?   爬山好多時候面對無奈,等上珠峰等了13天,當時只是坐在營內,過程中我在反思人生,透過這10年的準備,人生觀也向好,這不是個人的挑戰,是與康復者克服了惡劣環境,是代表了全港市民的事。   問:你為何擁有積極人生觀?   主要是數個方面令我如此積極。首先,我是物理治療師,著重運動治療,復康治療的人,叫人變好,疾病年老衰弱,也可以變得好。每天也面對癌症及痛症病人,幫助他們手術後復康。從不同的病人身上,看出不同人對人生的看法的人。18年物理治療師經歷,令我明瞭「所有事情都可以變好」。病人也是一個故事教曉我道理,過得開不開心,與富有/ 學識無關,而是可以多放下多少東西。多遭透的人生也可以變好。   最開心的病人是未必擁有很多知識,他們以有限的人生命發揮到自己擅長的事,去幫到人,會知足,放心去幫助人。你會感覺到人生有多幸福。面對控制不到的大自然,控制不到的病患傷患,不少失敗個案才有一個成功,我著重的是經歷。當一個人有病是有機會解決不到的。伴侶、家人有機會因此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計劃。與其追求人生平順及少苦難,倒不如追求多歷練,多經歷,會易於放得低不開心的事情,珍惜開心的時刻。 義工服務也是令我擁有積極人生觀。最初參加了愛丁堡獎勵計劃,對社會服務熱心投入。其實社會上很多人需要人幫忙,而我幫忙別人不只是幫到一個人,其身邊家人朋友都感受到,有能力幫人是一種福氣。 問:關於年青人追夢,你有什麼寄語他們?   大家可能覺得夢想是奢侈的事,如果只想就不做,只會淪為幻想。以登上珠峰為例子,為了追夢,我先要安頓好公司、儲錢,我還要學攀雪、冰、岩,確保自己是一個負責任的攀山者,不是玩命。事前預備的功夫很多,以及需要安排得宜。我需要深思熟慮、默默耕耘,抱持住永不放棄的態度才做到。簡單來說,年青人先做好本份及周密計劃,獲得了實質上社會理想的崗位先作基礎才去追夢。   撰文:郭秀梅

創業,贏在堅持與熱愛─Echouse

創業,贏在堅持與熱愛─Echouse置業易創辦人Hinson及Klovis專訪   香港年青人創業的故事何其多,可以說是俯拾皆是。Hinson主要是憑藉其工作經驗再加上創意,創立了全港一站式Echouse置業易搵樓+裝修配對平台。Klovis是後來加入的股東之一,各自帶著本身的經驗,共同為Echouse而努力。   https://jcitps.org.hk/2017-07_elite-interview/ 本身從事地產經紀的Hinson,他曾得過行內的營銷獎─「最多單數獎」及「爆數王」。眼見市場上的業主會為購置了的物業單位尋找裝修公司,他靈機一觸,不如成立一間找樓盤加裝修一條龍服務的公司。開業初時Hinson以副業身份經營,後來就嘗試寫個申請加入科技創業培育計劃的資助計劃書予香港科技園公司,研發「VR實景睇樓」技術,如果計劃獲批核就全職投身事業,後來Echouse成功進駐科學園,獲得科技園培育計劃所提供的租金、人力資源及顧問服務等資助。 談到創業心得,Hinson表示最重要是堅持,創業者需要不時為公司構思更多新元素,想了第一步,還要有下一步,以增加公司優勢。曾任中學教授商科的Klovis,與Hinson相識十多載,商業理論可以從書包中拋出一大堆,但不能給予實踐的滿足感。雖然遭到很多身邊朋友反對,他毅然放下教鞭,離開任教了4年多的學校,轉移至Echouse「實在」地利用商科知識實戰教學,並教授參加Echouse大學生實習平台計劃﹝獲得科學園資助﹞的大學生。呀傑帶著興奮的聲線,直言投身Echouse後「加大了其事業滿足感」!他對於年青人創業的時間有如此的見解:「我不建議年青人畢業後馬上創業,應該在社會打滾5-6年左右,儲存了一定數量的人脈及工作經驗才開始創業。」 Echouse主要以幫助三類人為目標 : 買樓業主、地產經紀及裝修公司老闆。現時地產經紀僧多粥少,成交少經紀多,Echouse置業易能增加經紀的曝光率,經紀可經其平台接觸潛在的客戶群。短短創業了一年時間,成績已不俗,現時其平台已有18000個樓盤,11000為買盤及7000個租盤。 此外,地鋪式裝修公司佔了大部分市場佔有率。不少規模小的裝修店有心做,服務素質好,價錢更實惠,如此一來,可以利用網上平台做生意,爭取更多客源,令市場模式增加變化。Hinson及其他夥伴引入 VR虛擬實境技術,不少傳統裝修老闆認為意念有趣,對客人來說頗有新鮮感,而且,他們均認為以往傳統雜誌的推廣方式已過時了,他們本身也有意開拓網上宣傳平台,但擔心平台的瀏覽量。Echouse於是推出月費計劃,讓他們先試用。買家又可以為裝修店評分,Echouse作為一個中立的中介人,設有評分及被剔除名單制度,不定期監察裝修的進度,以防裝修過程中有錯漏及出現「爛尾」情形,給予客戶信心保證。 除了樓盤及裝修,Echouse將會擴大業務,建設第三條腿─海外房地產。更覓得投資者將會投資8位數字於此新項目。自從二手辣招出台後,影響了樓宇按揭,物業投資者轉往海外尋找投資機會,如中國、日本、泰國及柬甫寨等。另外,Echouse與小型發展商積極聯繫中,以爭取更多一手樓盤。 年青人往往滿腹大志,口中講「我想做生意」「我想闖一番事業」Echouse的創業成功證實了贏在你有多堅持,以及你有多熱愛。同意麼? 科培計劃助創業 香港科技園公司設立三個不同的創業培育計劃,包括18個月的「網動科技創業培育計劃 (Incu-App)」、36個月的「科技創業培育計劃 (Incu-Tech)」及48個月的「生物科技創業培育計劃 (Incu-Bio)」。自計劃成立以來,成功畢業的初創科技培育公司超過400間,其中約七成仍在營運,而現正接受培育的公司約有250間。透過培育計劃的支援,我們共為培育公司籌得約17億港元天使/風險基金, 而計劃內的培育公司,歷年共取得947個知識產權專利及501個獎項。 撰文:郭秀梅      

會員專訪: 未來的大鐵匠 – 何嘉諾

作為一個應用物理系畢業的大學生,畢業後覺得普通文職並不適合他。於是他就加入建造業,變身成為一個「地盤佬」,在建築地盤中學習金屬工藝。他亦立志要成為一個鐵匠,這亦是促使他加入建造業的原因:希望可以在建築地盤中得到更多處理金屬的經驗,方便日後踏上鐵匠之路。他就是2016年加入太平山青年商會,2017年的領導才能發展及會員事務幹事 – 何嘉諾 ( Dante)。 加入JCI,全因為想改善溝通技巧 Dante形容自己,在加入青年商會之前,是一個非常自我中心、說話既直接又經常得罪他人、只懂得打遊戲機的小朋友。以往Dante都不覺得有甚麼問題,反而會覺得,是其他人不了解自己,「道不同不相為謀」,無需要跟其他人打交道路。但越大就越發覺,身邊的朋友總得一兩個,而且越來越多人跟自己「不相為謀」。就連自己的女朋友都因為自己不求上進而提出分手。Dante因此而下定決心,非要自己脫胎換骨不可。有幸從友人身上得知,青年商會是一個自我訓練的平台。最後Dante就抱著要改變自己的決心,加入了太平山青年商會。 最難忘的工作計劃,就是第一個工作計劃 Dante第一個工作計劃,就是2016年12月月會。有三件事,令那次月會對Dante的影響非常深遠,甚至令Dante更加投入青年商會的工作計劃及活動。 當時Dante要負責編寫活動的宣傳稿。但Dante並不了解什麽是青年商會、什麼是月會、甚至2016年主題「同夢同步」是什麼一回事也不知道。有一晚Dante聯絡2016年的會長高旨瑩Edith,希望可以解開腦裹的謎團。雖然上屆會長未能即時回答Dante的問題,但事後上屆會長亦不厭其煩地在whatsapp錄音,逐一解答Dante的問題。Dante非常認同上屆會長對月會的執著,尤其被「我希望每一個會員都知道,我們都重視每一個會員」這一句深深打動。 另外,當時的籌委會主席黃兆瑩Ingrid於活動前一個星期,要去到外國深造音樂。雖然Ingrid未能在香港處理活動事務,但她承諾只要在有無線網絡的地方,她就會回覆所有籌委會成員的訊息。而Ingrid亦能守承諾,Dante每日的訊息及錄音,Ingrid都一一聆聽及回覆。這不但令Dante佩服得五體投地,亦心甘情願地為暫代籌委會主席打點一切活動事務。 被上屆會長Edith及籌委會主席Ingrid的打動下,Dante決定為月會打造獨一無二的裝飾品。Dante透過噴油,將普通的玻璃瓶裝飾成雪人般的模樣,務求凝造聖誕節的氣氛。因此,Ingrid就給Dante起了一個稱號,叫「太平山手工皇」。   大學生在地盤的生活 Dante笑言,自己可以為興趣而上班,「比你想像中爽好多」。即使有很多地盤師傅會問道:「為何大學生都要入地盤做工人?」,Dante深信,自己進入地盤不是「打工」,而是接受鐵匠的「學前教育」,學習如何處理金屬。 而事實上,地盤文化是不會理會你的學歷,只會單純地衝量你的工作效率及體能狀況而決定你的工資。所以,大學生在地盤做工人,始終都只會被視為跟普通工人一樣。   骨子裹都是個小孩子的Dante說道,在地盤工作,仿似自己在遊戲世界一樣,每一天都在一個自由世界中冒險。你可以選擇跟隨指示工作,你亦可以選擇跟這個大世界中的不同人物作交流;你可以決定你在大世界中的移動方式,例如坐車、行樓梯、在鋼架上爬行、在水管上行走、自製獨木橋以便跨過泥地,只要你足夠工具及材料,你能夠想像到的事都可以實踐。Dante喜歡在地盤工作,因為自由度比起一般的文職高太多。 太平山是我家 加入了太平山青年商會差不多一年時間,Dante除了覺得自己的溝通技巧有很大的改進,心景亦較以前開朗。身邊開始越來越多朋友,這些朋友不單只會重視Dante的意見,更有些朋友會經常跟Dante分享他們的各見各聞。Dante亦有幾次聽到「很開心太平山有Dante的出現」。 「我當初選擇加入太平山,是絕對無錯的決定!」   最大的夢想:保育鐵匠的工藝技術 Dante希望可以透過自己的工藝技術,將自己的一雙手變成策生工具。Dante亦希望可以提高普羅大眾對工藝品的認識,會真正了解每一件工藝品背後的故事、工藝師花在一件工藝品的時間及精力,不要單單只從價錢牌上的一串數字而定義任何一件工藝品的價值。 之於為何不是做皮匠、木匠,而是選擇做鐵匠,其中一個原因是因為金屬的可塑性很強,只要在高溫的情況下,可以任由你熔接、切割、鑄打、捲曲。另外一個原因,是Dante覺得鑄鐵的過程很帥氣,仿似自己身處在中古紀城堡中的鐵匠工房,為皇家軍鑄造各種各樣的兵器一樣。這種感覺,Dante覺得太夢幻,他亦很享受鑄鐵時的體驗。 在此,筆者也祝福Dante,他朝一日可以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鐵匠。   撰文:菁薈編輯部

給Best Before Date的食物一個機會!

2016年6月成立剛好一年,正所謂初生之犢不畏虎。陳凌旭 (Allison ) 是綠惜超市Greenprice的創辦人之一,她連同志同道合的三人,在一個社創生活營而認識,大家不約而同對環保項目有興趣。於是走在一起,通過不同渠道,以低價銷售將會或剛過最佳食用日期,但絕對安全、保質及合法的食品。作為香港首間「賞味期限」社創超市,致力為市民節省開支及建立綠色城市。訪問時才知道公司剛好成立一周年。 在外國,過期超市很普遍,Greenprice是香港第一間社企超市專賣「過期」食物。Allison直言她們是辦社企,當中有企業成份,他們必要營運賺到錢的生意才可以在商業社會站得住腳。Allison表示,他們的定價都低過市價的一半, 經營比一般零售公司困難,但志在給予更多選擇予夾心階層及基層家庭的人。 在創業過程之中,最困難是扭轉人們固有思維,人類的思維模式一旦定型了,是難以打破的。Allison希望更多人接受食用快到過期及臨過期的食物。外國已盛行,如英國及丹麥。現時香港包裝食物上有兩大保質期標籤,有「最佳食用日期」( Best Before Date )及「此日期前食用」(Used by date )。最佳食用日期的食物即使過了期,仍然是食用安全的,只是食物的質量有機會減少。 作為一間初創公司負責人,她們已經積極地與學校聯絡,向學生進行教育,分享「最佳食用日期」意義。另外,每逢有顧客於實體店內選購貨品時,他們都會把握時機,與他們表達環保的理念。如何保證質量呢?如何保證質量呢?原來他們會在收貨時與供應商一起食用該食品,他們敢食才証明,還向供應商查詢重要的問題,如食品在什麼情況下為之變質,要如何儲存等問題。他們有足夠資訊,才可以告知他們的顧客。 他們除了營運生意以外,還把快過期的食品作捐贈社區組織,幫助基層家庭的孩子。Allison表示雖然是小公司規模,但堅持一周一次會議。如何說明家人去接受,其中一方法是說服他們這件事有意義,他們會把部分過期食物回家食用,令家人安心。 Allison再次強調,鍥而不捨、屢敗屢戰就是她的創業精神。就如Allison當初逐間公司拍門一樣,第一次對方表示沒空,接著不放棄,再試第二次,直到第三次才可以真正交易。Allison表示先要對自己有信心,才可以得到對方的信任。她曾被一間公司老闆罵她神經病,對方誤以為她是政府人員,抽檢有沒有賣過期食品。Allison面對被誤會沒有一點不快!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一切挑戰。「掉垃圾是供應鏈的一部分,不少大量貨物被送往堆田區」Allison希望未來有更多供應商能與Greenprice合作,不要浪費可食用的食品,締造一個充滿環保色彩的香港。 撰文:郭秀梅

樂在Sharing Moments-Ashida Lung專訪

與Ashida Lung(龍衍彤)做專訪,深感其認真的態度,她特意自行預留正式受訪前半小時作行業簡介,由於過往她做過不少採訪,十分了解作為一個行外人的固有誤解,如果採訪者也不充分理解她對小丑表演行業的基本概念,筆者寫出來的內容有機會偏離。Ashida Lung 當時於2013年馬來西亞舉行的「世界小丑錦標賽」中曾擊敗過百名對手,獲得全場總冠軍,也是首位女華人獲此殊榮。今天,筆者明白了她致勝之道在於其認真及能夠站在觀眾角色去設想。 今天的Ashida 是顆發光發熱的星星,笑容背後,可知道她付出了多少?當筆者聽到Ashida為了儲30多萬學費去台灣、英國及日本讀戲劇課程,會考只有3分的她,一手一腳靠自己賺錢,同時有4份兼職在身,包括打字,如打報告,打劇本,不禁嘩然起來,筆者頓時眼前只看到一團熊熊烈火!樂觀好動的Ashida人緣佳,有不少同道中人,一句話「出外靠朋友」一點也不賴!她在外地讀書住在朋友家,省回不少金錢。她語重心長地說:「真心喜歡一件事,你會找到為了完成此事而設法尋找出路!」   喜歡的事要做到最盡 她從來不按大眾既定認為對的事去做,同時也造就了其創意不凡的性格。小時候,Ashida就讀的是一間名校小學,聽來匪夷所思的是,為了不想早起床,不太喜歡讀書的她,沒有選修直升的名校中學,她反倒選了一間由起床可以15分鐘之內到達的Band 5中學。當中認識的同學,有些漫畫能手今日成了新加坡插畫師。在Ashida眼中,「沒有一樣事物是無謂嘢。」砌模型、彈奏結他、打遊戲機等,請大家不要覺得無謂。「喜歡的事只要做盡佢!」只要付出心思去鑽研、參加比賽等,找方式突圍而出,她深信一定有出路的。現時她經常被邀請到各中小學作生涯規劃的講座演講嘉賓,她也十分喜歡與家長分享,她認為「因為緊張,所以放手。」要讓下一代自強自立,家長就要放手予子女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自然會自立成長。 共同擁有美麗的時光 她喜歡把小丑表演行業稱為「奇藝」,奇藝包括了小丑、雜耍、雜技等項目。在外地,小丑在街頭的隨意找一個路過的人一起互動一起做動作,不管那途人上一刻被上司痛罵也好,在與小丑互動的一刻,是忘記了之前的憂愁,盡情享受那一短短的時光,可能因而被逗得樂了,這就是小丑出現的意義─共同擁有美麗的時光。這正正就是Ashida做小丑持的理念呢! 創立公司做位貼地老闆 可是Ashida眼見近年來奇藝行業在香港不被重視,業界同行質素又良莠不齊,小丑工作者隨便穿上橙的衫紅的褲,5分鐘化好一個妝,工資又被壓低,她實在有點慨嘆,她唯有先做好自己,以及多出外與家長、小朋友等各方人士作分享 (Sharing)。2004年她創立了活動管理策劃公司,她表示創立平台讓同行易於接工作。她現在雖然是老闆身份,她依舊仍是一個「貼地」的人,她一直不停更新前線的體會,甚至主動提出做其他活動的Helper,非常有趣的事呢!她自稱是同事的支援,從不為職位高而孤芳自賞。 小記: 問一下為何Ashida扮演小丑時名字叫「吵吵」。原來與小朋友的讀出來的諧音有關,小朋友會把小丑讀成「吵吵」「臭臭」她就取其諧音吵吵了,果然好可愛的Ashida。   撰文:郭秀梅

你不可以有太多錯過!─MC Yuki創業記

是次的訪問由受訪者主動幫忙提供了場地,Yuki人緣相當好,二話不說聯絡上場地負責人,於是我們就在一間意念來自外國小說「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的咖啡店內進行訪問,氣氛十分優雅。「而當你真心渴望某樣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這是書中的一句說話,也是Yuki現時的深深體會。   創業遭家人反對 出身於拔萃女書院,香港科技大學畢業後從事銀行業的她,毅然放下一份穩定的工作,轉行做演講教練。即使初時家人有反對聲音,她憶述當時向家人提及的一字一句:「如果我辭職做演講教練,你有什麼看法?」傳統思想的家人回應:「 我會丟掉走你的獎杯!」她直說是使命感的驅使,聽從自己內心的呼喚,原來小時候的她只視說話當興趣,有參加過校際朗誦節。「人一世,物一世,我要放膽予自己去試。」她不相信做喜歡做的事等於不能維生,她堅信需要一段時間而已。   堅持自己的堅持 回想創業初期,由零開始,首3個月零收入,一個客戶也沒有,靠的只是「堅持自己的堅持」。當了1年10個月司儀及口才訓練導師的她強調要保持規律,安排好一周之中有兩天都來見客。她的生意來自口碑,每一次有工作機會我就會做到最好,生意自然愈來愈多。現在家人非常支持她呢!她曾經試過一次,在沒有節目流程,完全沒有丁點預備時間之下,臨時充當節目統籌,她成功完成了項目。她當下感到莫大成功感,該機構的總裁也親自讚賞她,還打算希望上她教授的演講班。她還表示「最成功的司儀就是看不到是聘請回來的。」   中西金句女王 訪問期間,Yuki分享了大量正面有中有西的名人金句,筆者反倒欣賞她自創的一句「人生可以好多過錯,但你不可以有太多錯過!」對呀,年青人追夢,就是為了不錯過夢想成真的機會。她還有一句蠻生動的金句:「少d理性, 多d感性, 人就更性感了。」「放鬆心情,才有好事情。」可以笑住面對未知的將來,不走一般人走的路,她勉勵時下年青人:「現在的你不要緊,未來的你最重要!」還有一句出自《道德經》的四字真言「大道至簡。」,聽後令筆者甚為驚嘆!Yuki強調要保持你的初心,保持熱誠,不要想太多。Yuki渾身是正能量,常存感恩的心,她表示感恩得愈多,得到的感恩更多。Yuki同時也是一個勤奮的女子,隨身帶著數本書以及寫下靈感、記下每天的小總結。   同時是演講教練的她,學生多數是小學生以至成年人。最近她有個新意念,創立了專為結婚的新人設計的演講課程呢!她希望學生的說話技巧可以有進步,「可以有信心地表達最真實的自己,享受自己說話時每一句話的過程。」她一直把觀眾視作朋友,早陣子她更嘗試舉辦了一個人的棟篤笑「Happy Solo」分享戀愛的感受。長遠來說,希望自己有一間演講學校及成為一名優秀演講教練。   Yuki親手為自己展開了「奇幻之旅」,終點在哪裡?沒有人知曉,肯定的只有一件事實,她獲得了瑰寶─一段難忘的創業經驗,同意麼?   撰文: 郭秀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