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專訪 Archives - Page 3 of 3 - 太平山青年商會
18
archive,paged,tag,tag-18,paged-3,tag-paged-3,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人物專訪

創業專題:本土 . 我們定義的啤酒

廣東話,你聽得多,廣東話啤酒,你又有沒有聽過? 啤酒,眾所周知是洋貨,多年來,外國人對好啤酒的定義,我們都是一口一口地喝下去的。不過,原來也有人不認同那個標準。「外國人吃的跟香港人吃的不一樣,口味不一樣。他們吃的是Chips and fish;香港人吃的是魚香茄子煲、豆腐炆火腩。外國人口味濃一點,所以他們啤酒的味道也是一樣。」 為著釀製最合香港人口味的啤酒,三個二十多歲的年青人--阿波、阿德、Mark--膽粗粗開了一間釀酒廠,專為說廣東話的本土人,打造本土味道的本土啤酒。 本土味道的本土啤酒   要打造本土啤酒品牌,包裝、材料、市場、資料投放上都要本土。 先看包裝,啤酒瓶上的標籤印有兩隻中文字--「麥子」,香港人一看,倍感親切。包裝上除了印有「100%香港釀製」外,還有一個五角形圖表,每角各別寫有「烈、雅、澤、剛、芳」五隻字,像能力圖,至於是什麼味道,那你要嚐嚐才知道了。 本土材料,不是指所有材料都來自香港。受地域限制,水是東江水,麥芽、啤酒花是入口貨,麥子啤酒本土在於原創口味。蔗汁加啤酒,甘蔗黑啤;龍眼加杞子加蜜棗加啤酒,桂圓啤酒;薄荷茶加啤酒,薄荷啤酒;還有最初放在鹽田梓村賣的淡麥啤酒,鹽田啤酒⋯⋯香港少有的創新思維,把香港人熟悉的味道都融入啤酒中。 銷售對象,當然是香港人,「到現在我們沒有主動把麥子啤酒推銷到香港島,主要是新界和九龍,因為在香港島買啤酒的很多都是外國人。當然有人主動找我們,都會合作的,但我們都不會主動推銷到港島區。」至於銷售地點,主要是那些在劣勢中也堅持著的小店。 設廠,他們也選上荃灣,本土味十足。廠房不大,一眼看完,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存。「這套釀酒的器材是阿波自己在家裡砌出來的。外國的釀酒器材動輒都很貴,自己買器材組件,便宜多了。」成本不多,動動腦筋,動動手腳,又多出一條路。   一步一步走出本土路 那麼,本土有出路嗎?能賺錢嗎? 「做生意最好的地方是,有得揀。」可以選擇用什麼價錢賣給誰,可以選擇發展道路,可以選擇不被市場牽著走,而是創造市場。「做生意不一定要介意即時的市場成果,因為漸漸做下去,慢慢便能夠讓人看到。」 他們老早已強調,釀酒廠不是賺很多,但是足夠生活的。他們當然希望能夠找到投資者,能夠增加設備、增加空間、增加產量,擴大營業規模,但他們不要盲目發展。「如果有人給二千萬發展,麥子也未必能即時吃下這筆錢,因為還未發展到這樣的規模。我們不是低頭發展,而是尋找道路中,按時機做事。」路,還是要一步一步走出來的。 對話過程中,聽得最多的一句是「這個世界很死的」,語氣是不以為然那種,意思就是,框框是人定出來的,「做生意就是要有冒險精神。」事情一定有解決方法,以前認為事情很困難就想放棄的小伙子,落手落腳去做時,明白到這個道理:只要有明確的目標,路有多冤枉,拐了多少個彎,都會走到目的地。 目標明確 創業不單要受大環境影響,還十分講求伙伴們的合作。阿波本來是個藝術人,在劇團裡做事,鬼主意多多;Mark是阿波的堂弟,大學讀會計,長袖善舞;阿德是阿波的中學同學,本來有IT正職,實幹。他們三人因緣份走在一起,雖然說可以以各自長處各施其職,但光看他們的背景,很難想象他們如何以一致的步伐走這條路。 「有爭拗是正常的,我們的做事模式也不同,不過三個人一條船,在明確目標下,也不會有很大的分歧的。」舉例來說,他們早前多租一個工業單位,主要作貨倉之用,在商討選址的過程中,難免會有不同的想法,你說要近,他說要大,我說要便宜,大家定下一個先後條件就行了。正因有這樣的磨合,才擦出美麗的火花。 「我們的目標是一致的,想讓人知道何為酒、教人認識手工啤、啤酒既有的定義和他們的看法⋯⋯即是讓人認識『廣東話啤酒』。」這就如同身體有不同的部位,做事各有不同,卻能朝同一方向進發。 創業不是一條易走的路,況且,他們想創出一條全新的路。「本土」二字能多多少少挑起人的情緒,不過,這不只是一個理念,而是能呷一口,親嚐它的味道,或許這就是本土精神。     文:李佩螢

NGO專題:IDEA柬埔寨建校計劃 (設計篇)

大家對落後國家的教育認識多少?在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未完善下,教育系統是一種規範,學校設計是一式一樣的標準模樣, 四四方正的校舍,孩子覺得上學是怎樣,是刻板,並不有趣的! IDEA柬埔寨建校計劃自2009年開始在柬埔寨貢布省建校,以同標準校舍一樣資源建築費用, 通過和小孩的互動、創意; 今年計劃義工由2015年6月開始為柬埔寨貢布省Chum Kiri 地區建造有趣學校。 先了解、後設計 為了解小孩需要, IDEA與香港童軍東九龍地域合作, 舉辦設計工作坊, 活動中與香港小童軍一同創作有趣故事: 《柬埔寨新版雪姑七友》故事; 這是義工設計學校的主題, 熟識而有趣的故事成為設計師與小孩溝通的媒介, 通過故事向小童軍介紹校舍不同角落的設計, 作第一次諮詢, 並聆聽香港小孩的意見, 從小孩角度修改模型設計。 IDEA義工與小童軍一同創作有趣故事及模型設計 我的校舍、我的故事、我創造 2015年11月, 義工帶同故事書、學校模型、設計圖到柬埔寨村落向學校小孩介紹, 問問他們對學校的看法, 發表意見。 村民分享: 「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參與校園的設計, 這裡學校向來都是標準模樣, 光線通風不足; 你們的設計給我們大開眼界。」 老師讚賞: 「我很欣賞義工們對學生的細心聆聽及回應解說, 讓我們學會了更多; 這也是一次好的學習, 是教育的重要一部份。 」 柬埔寨小孩很好奇地向義工們問不同問題:「這是甚麼設計?為甚麼是這樣?這學校很有趣,我很想在這裡上課!」 IDEA義工向柬埔寨小孩介紹故事及學校設計 在參與的過程, 大家相互連結成為朋友, 增強人與人、人與學校設的互動, 引發認同及歸屬; 學校設計及故事會形成一股無形的吸引力, 令小孩愛上, 也會吸引村民更多的付出。這種結合創意故事、新穎校舍及設計過程的互動, 是提升及推動教育的重要方法。村民對村落學校產歸屬感, 小孩和家長日後更會自願繼續參與學校活動, 教育持續地走進他們的生活。 共同推動社區參與 IDEA (Involve in Design, Empower with Action) 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同等的機會參與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社區;通過參與,產生美麗的物和事, 亦讓小孩種下主動參與,建立創意的思維。 IDEA義工現在正作最後準備,今年2月20日前往柬埔寨一同建校,為當地的小朋友帶來充滿創意及趣味的學習環境, 請瀏覽網站 www.ideaproject.org.hk 或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IDEA.Project.HK。

人物專訪 – 羽壇大衛 伍家朗

世界排名第16名,年22歲的伍家朗,於2015年香港公開錦標賽擊敗世界級球手林丹及周天成,更躋身四強在準決賽迎戰馬來西亞一哥李宗偉,摘下本港首面公開賽男單銅牌,成為炙手可熱的羽壇新星。 家朗跟一般小學生一樣,也有參加各類課外活動。出乎意料的是,羽壇新星伍家朗最初接觸的球類活動是乒乓球,機緣巧合之下,跟朋友去觀看羽毛球學界比賽,一看便愛上了,連當初最喜歡的乒乓球也都放棄了,三年級時轉學羽毛球。 啟蒙教練黃南華表示,欣賞家朗的集中力及自我要求很高,對於任何額外的體能訓練亦不會藉辭推搪。良好的記憶力亦是教練欣賞家朗的地方,當教練作技術性示範時,家朗亦能於短時間內掌握,勝過當年同期的同學。適逢黃教練當時亦希望能夠訓練到一位球員能夠代表香港,於是對家朗更加以悉心培訓。家朗亦不負眾望,於小學六年級時更奪得全港冠軍! 中一入體院,由前中國國家隊男單球員,現任香港隊男單教練劉志恆接手訓練家朗,劉教練認為家朗自身條件很好,各方面都比較適合打羽毛球,而且對打球的感覺節奏也比較好,另外一個特點是家朗比較冷靜,頭腦清晰度高,而且天資聰穎,學習能力強。 在與林丹對戰前家朗亦贏過不少獎項,直到得知對手是林丹時心情亦很緊張,賽前教練亦有與家朗一起看錄影帶研究,盡力發揮自己。家朗直言,知道與林丹對戰勝出後,腦內一片空白,需要時間消化。訪問過程中,我們發現家朗除了教練口中的冷靜沉着以外,還多了一份謙虛,當問及贏了林丹的心情,家朗以一句「都開心既」輕輕帶過,並表示覺得是林丹當天不是在最佳狀態,亦感謝對方對自己的稱讚。 (伍家朗與其啟蒙教練黃南華合照) 每位家長都會望子成龍,慶而家朗父母亦較開明,對於家朗中六後轉做全職運動員的決定亦表示支持,在贏了林丹的賽事後,家人對他的期望也沒有改變,因為他們知道太高期望就會對家朗造成壓力。當家朗於海外比賽時,他們都會透過電視或Youtube等媒體默默支持家朗,為他打氣鼓勵。相反,對自己要求甚高的家朗,會給壓力自己,期望能力及技術上有所提升,因為想爭取奧運入場卷,相信這也是每一位運動員的願望。 家朗認為要成為一個代表香港的羽毛球運動員要經歷很多失敗,是每個運動員都必須經過!但其實有失敗才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會令運動員領悟不少道理,不會驕傲自大,更加珍惜成功的時候。對於在香港做全職運動員從政府獲得支持甚少,家朗表示慶幸自己成長的家庭美滿幸福,生活上亦無甚麼問題。反而黃教練指基於生活年代不同,當年他做運動員時物資比較匱乏,經濟是最大的負擔,他年少時亦要半工讀,下班後更要操練,因此政府的支持對運動員來說是很重要的。劉教練亦認為要在香港做全職運動員要面對不少難處,因為香港教育課程比較緊湊,學生們放學後要應付大量的功課,溫習測驗考試,又要在課餘時間參與訓練,因此運動員的家庭很多時在教育與運動中作選擇。 運動員生涯比較短,問及家朗對將來有何打算時,他不加思索地表示一定會繼續學業,重拾書本,修讀大學學位,心儀學系是心理學。至於會否當羽毛球教練,他不排除當中的可能性,亦可能是讀書時一個過渡期。 (左起:劉志恆教練、伍家朗、黃南華教練) 最後,家朗亦寄語現今香港的年輕人,應該要有積極的態度和有上進心,發揮自己所長,凡事都做到最好,因為沒有盡力而成,到將來成長後就會自食其果;劉教練認為年輕人應該多付出,不宜要求太多,宜努力貢獻社會;黃教練則寄語年輕人要有目標,不論在社會上擔當甚麼角色都要為自己的人生定下目標,例如運動員要在比賽中奪取冠軍或打破紀錄,都要不怕艱辛,憑毅力不屈不撓地朝著目標努力練習。他深信,這世上沒有長勝將軍,也沒有曾付出努力而永遠失敗的人﹗當我們遇到困難時,要有永不放棄的決心,成功就會在咫尺﹗ 「勝不驕,敗不餒」,贏了林丹不驕傲,輸了比賽不垂頭喪氣,反而更加努力,這正是年輕人需要學習的地方,亦讓我們明白只要有理想,才可以推動自己向前邁進。

資深大律師湯家驊 解構《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

香港政府於2014年6月18日向立法會提交《2 0 1 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更新香港的版權制度,確保制度與時並進,緊貼科技和海外發展。條例草案亦會新增多項版權豁免,以利便使用者合理使用版權作品。 不過,網民認為有關條例會令改圖、改編歌曲等二次創作受限制,有機會負上刑責而群起反對,並稱是次修訂為「網絡23條」。 《菁薈》邀請到資深大律師湯家驊為我們解釋《2014年版權(修訂)條例草案》內容,讓大家對相關條例有更深入的認識。   (一) 你點睇網民嘅返應? (二) 政府今次修訂,有冇回應網民疑慮? (三) 法律條文又多又複雜,會唔會唔清晰? (四) 4大原則先豁免,唔通每次有新嘢都要等立法? (五) 有網民要求加入公平使用原則,不過政府唔肯,其實係加得定唔加得? (六) 修訂之後會唔會成為政治打壓嘅工具? (七) 修訂真係加豁免咁簡單?   (八) 今次修訂有咁大風波係唔係因為政治因素? 統籌:太平山青年商會 拍攝及製作:JC Production (www.jaycproducti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