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事務 Archives - 太平山青年商會
66
archive,tag,tag-66,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slide-from-left,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國際事務

由台灣爆紅到香港-草泥馬café專訪

位於台北三芝的一間咖啡廳,在路邊不多起眼。但每日也有無數的外國人慕名而來。大部分人也是因為店內的兩隻「店主」而遠道而來。全台灣首間以羊駝(草泥馬)為主題的café 是如何做到全世界的遊客也要去的景點? 羊駝café的起點 當初老闆只是想要準備退休,就頂了一間海邊的咖啡廳生意。幾年前「草泥馬」這一個字眼爆紅,連帶羊駝這種動物的人氣也上升。老闆看中了這個熱潮便開始想辦法找羊駝到咖啡廳作「生招牌」,就這樣成為了全台灣第一間羊駝咖啡廳。   羊駝café 的發展 現在café 內有兩隻可愛的羊駝走來走去,但這並不是最初老闆的想法。幾年前一隻羊駝出生時,牠媽媽不懂得照顧所以老闆便帶牠到室內照顧牠。此時有客人見到跟老闆說很可愛就像狗仔一樣。老闆當時靈機一動,便決定訓練牠在室內生活,像其他寵物一樣。 羊駝到室內變成寵物後,café 的客戶群也開始有變化。從大部分都是台灣人到不足20%,取而代之客戶群變了以外國人為大部分,以亞洲人為主。香港是其中一個主要的客戶群。身為香港人的我們,出們旅行前多數會在不同的網誌中找不同的景點。這間羊駝café 是在很多網誌中出現過,不少網紅,甚至藝人也是café 的捧場客。老闆說他們沒有特別做宣傳,最好的宣傳就是客人的介紹。老闆相信著以人傳人的宣傳手法,所以每個客人在café 內的體驗是很重要的。羊駝café 以羊駝為噱頭吸引客人,但本質還是一間咖啡廳,食物、飲品、衛生也不可以出問題。   成功非僥倖 羊駝café 的成功絶對不是僥倖,而是老闆的努力,加上做好的準備,機會來到時便出手把機會轉化成成功。老闆最後給想創業或在創業的年輕人的心得很簡單︰做好準備,做好本分,機會來的時候就要主動出擊,抓緊機會變成自己的特色,要做得比其他人快。   撰文:會員 陸榮俊

NGO專題:IDEA Nepal Local Consultation

重建尼泊爾純樸的樂土 尼泊爾2015年4月發生的大地震,很多人可能已遺忘了。可是,一群曾到訪過尼國的IDEA義工至今仍心繫尼泊爾,自上年起,他們已積極地籌備災後重建計劃,希望當地人能早日重拾以往的生活。我們正招募IDEA尼泊爾重建計劃的義工,有興趣參與者,請瀏覽http://www.ideaproject.org.hk/new/index.php/idea-project-npl15/introduction 純樸的尼國鄉土情懷 推動這群義工的最大動力,莫過於是對尼泊爾的一份純樸鄉土情懷。2012年9月,IDEA一行20多人由香港出發到尼泊爾進行建校活動。在旅程中,每天早上7時還未到,一群小孩已精力充沛地跑到我們住宿的地方—FUTURE VILLAGE,亦是他們的學校把熟睡的義工們弄醒。醒後,我們這20多人便在空地梳洗,晾乾衣物,吃早餐,還一同遠眺喜瑪拉雅山晨曦的宏偉而莊麗景色!每晚在FUTURE VILLAGE的夜生活更是多姿多彩—打打羽毛球、彈彈結他、拉拉小提琴、或是躺臥着細看繁星等等。難忘的回憶還有很多:20多人平分一罐午餐肉、村中漂亮的女孩害羞地凝望著IDEA的男義工、工作後享受尼泊爾特色奶茶等等。 與當地人體驗參與式設計 由FUTURE VILLAGE到達建校地點的道路十分顛簸不平,更經常要下車搬運阻路的石頭,但這更反映出尼泊爾的「真男人」本色。尼泊爾的小孩子比我們想像中更熱情,在言語不通的情形下,他們只能以手指指或腳踢踢的方式跟我們溝通。對著我們的工作,他們非常好奇,當他們知道自己也能參與新學校的建築和設計時,更手舞足蹈起來。在設計過程中,我們更體驗到他們對新學校的一份期盼。「年紀小小,潛能無限」是我們義工對他們最大的感受。香港義工花了數小時才能織起一個沙包,他們以當地的民間智慧,數小時便能完成數個,看到我們笨拙、不靈活的手腳,他們禁不住搶過來,十分有趣。最感動的一刻是有小孩親手織了很多個花圈,在學校開幕典禮中一個一個地為IDEA義工帶上。   IDEA簡介 IDEA 是 Involve in Design, Empower with Action,有著人人參與設計的意思。由2009年開始,先後在柬埔寨、印度、尼泊爾等發展中國家舉辦不同設計建校項目,為當地改善學習環境,IDEA Foundation Limited 是香港註冊慈善機構。

港人移民天堂—台灣

一提到寶島台灣,相信在不少人的腦海裏浮起的是台北夜市的各種美食、台中清境農場的羊群、台車墾丁的陽光等,是不少香港人長短假期的休息充電之地。 自2013年香港電台鏗鏘集的「移民台灣」的專題,掀起了香港的一股討論熱潮。根據統計,2014年香港人移居台灣的人數是2011年的三倍,已達到7500人,到底台灣有何吸引之處?我們今次訪問了早年移民台灣的GiGi。 有別於一般的投資移民,GiGi是因為覓得真愛而放下一切嫁去台灣。然而,要在台灣落地生根也不是想像般容易,而且要融入台灣當地的生活也需要一段時間的磨合及適應。 (截圖自台灣交通部觀光局) 台灣生活跟香港很接近,適應容易? 生活習慣上,台灣人出入都是以機車為主要交通工具,相信有台灣自由行經驗的人都會明白,在當地有一台機車的確方便不少,更可以到處遊覽,但大前提是要有車牌呢﹗(據說很多店家為了做生意,也沒有要求租車客要有車牌就把機車出租了,為自己的安全著想,的確不應嘗試無牌駕駛啊﹗) 「馬路如虎口」是家傳戶曉的句子,大家都知道過馬路前應要「左望望右望望」,確定沒有車輛駛過而且又是「綠公仔」才過馬路。但撫心自問,有沒有在某些原因下偷偷地亂過馬路?台灣人會認為此等行為為「不文明」及「沒有文化」的人才會做的事。因此,下次去台灣,記緊別亂過馬路啊﹗要好好遵守交通規則啊﹗ 台灣都是講國語,我的普通話即使講得普普通通也能溝通? 在台灣雖然以國語(在中國及香港都稱之為普通話)為主要語言,但仍有極大部分人口是講台語的,以中年至老年人為主,因此,在非旅遊區裏仍然是是台語作溝通語言。GiGi小時候也在福建一帶生活過,也懂得說閩南語,但去到台灣仍感英雄無用武之地,因為當地人講台語的語速之快,不是說「懂」得說閩南語就夠,還要夠地道。 台灣消費指數比香港低,一切開支比香港少,生活壓力也應該比香港少吧? 這是大家的不了解。在香港生活,樓價、物價、工作壓力樣樣升,也是刺激大家移民台灣的其中一個因素。雖然台灣的消費比香港低,但同時台灣的薪金也比香港低,因此以台灣工作的薪金在台灣生活,情況就會跟我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台灣大學畢業生的薪金大約有6000-8000港幣,相比香港的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還要低,當中的生活壓力也不能少覷。台灣物價和生活指數雖然較低,但低薪現象一直是困擾的社會問題,打工仔未見得受惠於經濟成果,工資水平增長則追不上通脹升幅。如果本身是有一份薪水不俗的工作,移民到台灣做打工仔,很大機會要面對降薪問題。 台灣創業風氣盛,而且租金、薪金及進貨金額比香港便宜,是一個適合創業的地方嗎? GiGi不諱言台灣創業的成本的確較香港低,能吸引年輕一輩到台灣闖一闖,很多都會經營飲食業。經營飲食業除了要面對食物安全問題之外,誠如之前所說,還要配合當地文化。原來當地人打電話叫外賣主要是用台語,而且語速很快,假使間你運用台語的能力不夠高,很容易就要捱罵呢﹗再者,要對附近的社區非常熟悉才能送外賣,否則客人等候的時候久了很大機會會被取消單子,那就真的虧本了﹗所以很多時要聘請當地人擔任全職或兼職員工,就會變得過份依賴員工,這也是打算到台灣一嚐當老闆滋味的年輕人要注意的地方。 最後,GiGi不建議大家貿然放下一切便移民到台灣另覓工作或創業,如果真的決定要移民台灣的話,她建議大家要先做好萬全準備,給自己留條後路,也為自己定下一個時限,假如時限到了但未能達成夢想,便應回來香港再謀求發展。     文:出版事務董事劉珮玲

淺談奧斯卡太白爭議 – 陳廣隆

執筆之際,第88屆奧斯卡電影頒獎典禮結果早已塵埃落定,各大獎項是否大家心水,此刻也不再是影迷們最關注的話題——今屆奧斯卡各獎項得主是否眾望所歸,一直以來就不是各界最重視的(里安納度迪卡比奧終獲封帝,是意料之內的慶典),始終佔據娛樂以至社評版面的,是奧斯卡忽略黑人電影及從業者的爭議。 關於這個已歷時多年,而且勢將延續的爭論,以下是筆者幾點簡單的看法︰ 網上圖片 一、黑人演員在奧斯卡獲獎的機會,其實不低。昔日黑人深受歧視,確是事實,但據統計,在近20年,10%最佳男配角、20%最佳女配角、15%最佳男主角、5%最佳女主角是黑人,全數加起來佔全體演員獎項的12.5%,而非裔人口約佔同期美國總人口的13%,所以純以數字而論,奧斯卡並沒明顯的有色歧視。 網上圖片 二、今屆奧斯卡的主要演員獎項,確是沒有黑人演員在內,男星韋史密夫(Will Smith)更因此而杯葛頒獎典禮,堅拒不出席,但我們似乎也不能說要按人口比例,斷定黑人演員必須佔提名項目的多寡才不算歧視,否則同類爭議同樣可推到美國各類種族人口,例如說為何多年來都沒有華裔演員獲提名?更重要的,是提名應著眼於演技實力,而非種族身份。獲得今屆影后提名的傳奇女星夏綠蒂藍萍(Charlotte Rampling)在頒獎禮前的回應,廣遭抨擊,但筆者認為她並沒歧視之意︰“One can never really know, but perhaps the black actors did not deserve to make the final list” ——她這句話聽起來是很刺耳,但以今屆最佳男女主角提名而言,要剔除任何一人以換上韋史密夫或任何黑人演員,都會造成遺憾——《火星任務》(The Martian)的麥迪文(Matt Damon)也許稍弱,《洛奇外傳︰拳王之後》(Creed)的年輕黑人男主角米高佐登(Michael B. Jordan)的表現也確值得肯定,但考慮至此,重點顯然已非種族,而是回到藍萍提到的實力問題了。正如她在訪談中反問的︰“Why classify people?"影評人應為得不到肯定的佳作「申冤」,以評論與分析為之「平反」,只歸咎種族歧視是懶惰的做法。每談到種族歧視問題,人們總不免易神經過敏,太著重政治正確,誤解了別人的話。藍萍的說法,與傳奇男演員米高堅(Michael Caine)差不多,但後者說得中肯順耳些,就沒受到那麼多批評了︰“There are loads of black actors; I think in the end you can’t vote for an actor (just) because he’s black. You can’t say: I’m going to vote for him, he’s not very good but he’s black, (so) I’ll vote for him. You’ve got to give a good performance.” 網上圖片 三、這當然不是說奧斯卡沒有問題,而且問題顯然不小。奧斯卡貴為全球最關注的電影頒獎典禮,但其本質,其實不是競賽,不像歐洲三大影展,由每屆皆不同的獨立評審團評選獎項(當然可能會出現主席主導賽果討論的問題,但機制上是愈來愈完善),也有避免一片獨大的得獎規定(這會不會造成「分豬肉」則見仁見智),奧斯卡本質是「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The 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的年度活動,是業界「圍內」的盛會,獎項由會員投票決定,因此會員的組成、投票的機制、電影公司的拉票活動(明是鋪天蓋地的公關宣傳、輿論壓力,裡是衣香鬢影的豪華酒會邀請),才是關鍵。此處只列出數字︰截至上年度資料,電影藝術與科學學院主管委員會由52人組成,37人是白人男性、13人是白人女性、1位黑人女性、1位亞洲男性,即使不談奧斯卡委員會長期被詬病的「老人管治」所引申的積習問題,其種族組成無疑是不公平的。筆者認為,今屆奧斯卡的獎項提名,以戲論戲論實力,沒有太大的種族歧視,但背後組織卻是時候改革了,而且必須盡快改變,否則無法杜絕歧視可能,爭議也將永不停息。 網上圖片 四、也許我們最應關注的,不是從獎項上討論黑人是否被歧視的問題,而是黑人演員的「待遇」,就像Brandon K. Thorpn(王相宜譯)在《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提到的,〈黑人演什麼才能獲得奧斯卡青睞?〉︰「在奧斯卡歷史上,有10名黑人女性獲得最佳女演員提名,其中9名飾演的是無家可歸或很快就要無家可歸的角色……獲得最佳女演員提名的10位黑人女演員所飾演的都是貧窮或低收入的角色,其中有一半是身無分文的母親。……還有其他一些共同之處:這10個角色中有7個沒有丈夫、男友或父親(或者在獄中)。其中6個曾遭受暴力虐待,有5個曾遭強姦。……電影藝術和科學學會主席謝麗爾博恩伊薩克(Cheryl Boone Isaacs)在宣佈針對 #OscarsSoWhite做出的改變時,提到電影業沒有製作選角多樣的電影是根本原因。博伊德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你必須回溯和研究非裔美國人演的那種電影。』……這些影片所缺乏的角色是普通人。當這樣的角色確實出現時,攝像機似乎停留在他們最可能引發美國白人反思美國種族主義歷史的那部分生活。」由此引申,美國歷年來固然「有安全、保守、自慰的『政治正確』給獎」的傾向,可是不單是荷里活,忽略普通人生活與心理,是許多發達國家的電影的通病——為甚麼大眾的口味與目光只停留在勇者或復仇者之上? 網上圖片 五、粥粥〈奧斯卡馬後炮:淺談奧斯卡的爭議和問題〉︰「事實證明,影藝學院其實是願意給黑人演員以及黑人電影獎項的,但問題在於黑人電影除了爭取平權、黑奴問題之外有沒有更多題材上的可能性?而觀眾以及荷里活影藝學院的成員們對這些多樣發展的電影有沒有了解和觀賞的意願?我想《無境之獸》(Beasts of No Nation)和《衝出康普頓》(Straight Outta Compton)兩部電影在奧斯卡的挫敗就反映出了根本的問題——大部分的人都對這些電影沒有興趣,更不用談去看或去肯定這些電影。我認同我們應該進行這些改變不平等的對話,但內容應該是如何改變黑人演員只能在特定類型電影和角色中出現的刻板印象?如何從選角上讓觀眾習慣和認同黑人演員與白人演員其實在電影中扮演的角色沒有那麼不同?而非只是抓著奧斯卡打說為什麼沒有黑人入圍,何況最受漠視的怕不是黑人演員,而是拉丁美裔以及亞裔這群真正的『啞裔』。」這篇台灣博客文章,說得甚好,此處不多囉嗦補充了。此文還提到荷里活(以至全球)在薪資和機會上男女不平等的問題,還有同性戀及性小眾備受忽略(甚至明裡暗裡的打壓)的境況(《卡露的情人》(Carol)竟然不獲最佳電影提名,這可是上年度最可置疑的最佳之一﹗),限於題目與篇幅,就請讀者自行細閱了。     陳廣隆(Horace Chan),中學教師,《信報》「電影講座」專欄作者之一,文章散見於《立場新聞》及【映畫手民】

NGO專題:IDEA柬埔寨建校計劃 (設計篇)

大家對落後國家的教育認識多少?在發展中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未完善下,教育系統是一種規範,學校設計是一式一樣的標準模樣, 四四方正的校舍,孩子覺得上學是怎樣,是刻板,並不有趣的! IDEA柬埔寨建校計劃自2009年開始在柬埔寨貢布省建校,以同標準校舍一樣資源建築費用, 通過和小孩的互動、創意; 今年計劃義工由2015年6月開始為柬埔寨貢布省Chum Kiri 地區建造有趣學校。 先了解、後設計 為了解小孩需要, IDEA與香港童軍東九龍地域合作, 舉辦設計工作坊, 活動中與香港小童軍一同創作有趣故事: 《柬埔寨新版雪姑七友》故事; 這是義工設計學校的主題, 熟識而有趣的故事成為設計師與小孩溝通的媒介, 通過故事向小童軍介紹校舍不同角落的設計, 作第一次諮詢, 並聆聽香港小孩的意見, 從小孩角度修改模型設計。 IDEA義工與小童軍一同創作有趣故事及模型設計 我的校舍、我的故事、我創造 2015年11月, 義工帶同故事書、學校模型、設計圖到柬埔寨村落向學校小孩介紹, 問問他們對學校的看法, 發表意見。 村民分享: 「從來沒有想過可以參與校園的設計, 這裡學校向來都是標準模樣, 光線通風不足; 你們的設計給我們大開眼界。」 老師讚賞: 「我很欣賞義工們對學生的細心聆聽及回應解說, 讓我們學會了更多; 這也是一次好的學習, 是教育的重要一部份。 」 柬埔寨小孩很好奇地向義工們問不同問題:「這是甚麼設計?為甚麼是這樣?這學校很有趣,我很想在這裡上課!」 IDEA義工向柬埔寨小孩介紹故事及學校設計 在參與的過程, 大家相互連結成為朋友, 增強人與人、人與學校設的互動, 引發認同及歸屬; 學校設計及故事會形成一股無形的吸引力, 令小孩愛上, 也會吸引村民更多的付出。這種結合創意故事、新穎校舍及設計過程的互動, 是提升及推動教育的重要方法。村民對村落學校產歸屬感, 小孩和家長日後更會自願繼續參與學校活動, 教育持續地走進他們的生活。 共同推動社區參與 IDEA (Involve in Design, Empower with Action) 相信每一個人都應該有同等的機會參與設計一個屬於自己的社區;通過參與,產生美麗的物和事, 亦讓小孩種下主動參與,建立創意的思維。 IDEA義工現在正作最後準備,今年2月20日前往柬埔寨一同建校,為當地的小朋友帶來充滿創意及趣味的學習環境, 請瀏覽網站 www.ideaproject.org.hk 或Facebook專頁 www.facebook.com/IDEA.Project.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