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薈文章 Archives - Page 2 of 27 - 太平山青年商會
5
archive,paged,category,category-theelite,category-5,paged-2,category-paged-2,theme-stockholm,woocommerce-no-js,ajax_fade,page_not_loaded,,select-child-theme-ver-1.0.0,select-theme-ver-3.1,popup-menu-text-from-top,wpb-js-composer js-comp-ver-4.11.2.1,vc_responsive

菁薈文章

菁薈2025 Ep.1 總會指派執行委員 – 韓諾文參議員

本人非常榮幸獲委任為二零二五年太平山青年商會總會指派執行委員,期待與一眾太平山會友共同經歷精彩難忘的一年。 會長余善晴帶領其董事局團隊以「擁抱挑戰 潛能展現」作為本年度主題,我深信這個不僅是屬於他們的宣言,更是我們在當前社會中不可或缺的原則。 「擁抱挑戰」不僅是面對困難或不確定性,而是一種積極的心態和行動,更是我們面對未來的態度。在瞬息萬變的社會中,挑戰無處不在,但我相信,正是這些挑戰成就了我們作為領袖的成長與進步。 同時,「潛能展現」提醒我們都擁有無限的潛能等待發掘,而會員們可以透過青年商會提供的平台與資源,我們將共同探索和培養個人的專業技能,提升自身的競爭力。這不僅是對自身的挑戰,更是對我們整個青商未來的承諾。 太平山青年商會憑藉過去四十七年間的努力,一直致力宣揚「服務社會,訓練自己」的青商精神。多年來透過籌辦惠及社會的旗艦工作計劃及各類型的培訓活動,因應社會所需而締造積極正面的影響,孕育出不少的青年領袖,佳績有目共睹。 二零二五年,期待大家更專注於促進合作與交流,組織更多的活動,讓會員們能夠分享經驗、建立聯繫。透過這些活動。我們不僅能夠增進彼此的了解,更能激發創新思維,讓每位會員都有機會展現自己的才能,成就彼此。 最後,衷心祝願太平山青年商會會務更上一層樓、聲譽日隆。讓我們在二零二五年攜手共進,擁抱挑戰,展現潛能,為太平山青年商會創造更加輝煌的未來!期待與大家一起迎接這一年中的每一個機會與挑戰,亦為太平山青年商會帶來更豐盛精彩的一年! 韓諾文參議員 國際青年商會香港總會副會長 總會指派執行委員

菁薈2025 Ep.1 《聲·晴》一年之計 Into The Unknown

一日之計在於晨,一年之計在於春。來到2025年的第一天,首先我想祝願大家新年快樂,在新一年大家都勇敢追夢,收穫滿滿,最緊要當然就是身體健康 。今日是新的開始,我身邊有好多勇者已經準備好,陪我一起接受「挑戰」,展現他們各人的「潛能」 。我與我的董事局成員們在過往的數月一直面對不同挑戰,我們的心亦都已經開始為即將面臨的新一年做好準備 。   「挑戰」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正如我們常常提醒自己,這些挑戰其實是我們成長的黃金機會。每當我們面對新的挑戰時,我們都會提醒自己,這是一次自我探索和自我提升的過程。   今年,我們將擁抱不同的挑戰,包括推出全新旗艦工作計劃:《挑戰腦朋友》,旨在提升社區對於早期認知障礙症的關注,讓更多人了解這個重要議題。而在《創業家培訓》計劃中,我們將幫助參加者提高個人競爭力、品牌識別度以及商業能力。在領導才能方面,我們將以行動創新,提供實踐與學習機會,讓會員能將人工智能應用於生活中。這些計劃不僅能幫助我們應對當前的挑戰,還能讓我們在過程中獲得寶貴的經驗,裝備自己。   「潛能」 潛在於我們每個人,我相信每個人都有屬於他們自己的能力。當我們通過挑戰嘅時候,可以在尚未被發掘的才能或者已有的優點上為基礎不斷超越自我 。不在於與他人比較,更加重要是令自己不斷進步,新的一年發揮自己最大的潛能提升對自己的欣賞以及自信心。潛能不會自動實現,它需要行動和努力。透過新嘗試,完成到自己從未想像過的事情,就好似一粒種子一樣在適當的環境,透過灌溉和努力才能發芽 。   最後,我衷心期待在新的一年中,我們能夠攜手共進,勇敢地面對未知的挑戰。好好擁抱不同的機會,繼續進步,發揮我們的潛能盡顯一個不一樣的太平山 。                                            

菁薈2025 Ep.1 國際青年商會中國香港總會會長 – 王師堯參議員

  太平山青年商會一直以來憑藉長中青會員的團結和無私奉獻,展現出非凡的凝聚力與行動力。今年余善晴會長提出的年度主題「擁抱挑戰·潛能展現」,鼓勵會員以積極的態度面對未知,將挑戰化為成長的契機,激勵我們勇敢跨出舒適區,突破自我局限,最終成為推動社會進步的力量。這個主題深刻詮釋了太平山青年商會對會員成長與社會責任的堅定承諾,也提醒我們:真正的成長,在於擁抱挑戰,從中實現自我蛻變。 作為太平山青年商會的年度刊物,《菁薈》承載著傳承與啟迪的使命,詳盡呈現了今年備受期待的旗艦計劃,包括「挑戰腦朋友」早期認知障礙全民普查;針對初創企業的專業培訓,幫助會員開拓新機遇、擴展事業版圖;以及AI技術培訓,為會員提供實用技能,讓會員在時代浪潮中發揮所長,邁向卓越發展。《菁薈》以豐富多元的內容展示會員如何實踐擁抱挑戰的精神,並在過程中發掘與展現自身潛能,用行動實現對社會的積極改變,此刊物不僅是會員探索青商價值的指南,更是啟發大家追求卓越的靈感來源,鼓舞每位會員為未來的青商旅程裝備自己。 響應總會本年度主題 “We are Leaders”,每位青商皆擁有成為領袖的潛能,並肩負推動社會積極改變的責任。「WE」代表團體的力量,強調領導力並非屬於少數人,而是所有青商的共同使命。當每位青商將領導力付諸實踐,便能孕育創新的解決方案,推動影響深遠的工作計劃,為社會創造無限可能。 祝願太平山青年商會全體會員在余會長的帶領下,勇敢迎接每一次挑戰,在激發潛能的過程中不斷突破自我,創造非凡成就。願《菁薈》成為大家的啟迪與指引,讓我們在挑戰中找到突破,在突破中創造未來,共同譜寫更光輝燦爛的篇章! 國際青年商會中國香港總會會長 王師堯參議員

【會員專訪】探索理想生活的人 會員黃建華

導言 在繁華的香港,生活的節奏從未停歇,然而卻有一位年輕人,阿華,正勇敢地追尋著自己的理想生活。從多個行業的探索到經營自己的氣槍場地,阿華的旅程充滿了挑戰與機遇。在加入太平山青年商會後,他不僅擴展了視野,還結識了許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在這次專訪中,阿華將與我們分享他的心路歷程、對生活的熱情,以及他對未來的美好期許。 追尋理想的旅程 「我係阿華,做過好多唔同行業,尋找緊理想嘅生活。」阿華的自我介紹簡單而直接,卻透露出他對人生的深刻思考。對他來說,每一次的嘗試都是為了找到最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空間中的冒險 阿華目前經營著一間氣槍(Wargame)場地,這個場所不僅是他工作的地方,更是他熱情的體現。「我經營緊一間Airsoft場地,這裡是愛好者們的樂園。」他笑著說。「這裡不單是玩遊戲,更是讓大家一起享受團隊合作與策略的過程。」 加入JCI的動機 當被問及為何選擇加入太平山青年商會時,阿華毫不猶豫地回答:「增廣見聞,正所謂識人好過識字。」他認為,認識不同的人能帶來更豐富的經歷,這對他的成長至關重要。 JCI的工作計劃 自從加入太平山以來,阿華積極參與了多個工作計劃,包括「COC廚神」和備受期待的「2024 Singcon」。他也參加了九月的月會,迅速融入這個充滿活力的組織。「其中最深刻的計劃就是2024 Singcon,」他回憶道,「那次活動的能量與創意讓我印象深刻,這是一段無法忘懷的經歷。」 期望與未來 展望未來,阿華充滿期待。「在太平山,我希望能認識更多朋友,擴闊我的社交圈,見識更多新事物。」他強調,這不僅是職業發展的機會,更是個人成長的重要環境。 現實的挑戰 在最近的工作計劃中,阿華也體會到了時間的重要性。「每人每日只有24小時,大家都需要學習如何在有限的時間內完成想做的事。」這一點讓他更加珍惜每一個機會,並努力提升自己的效率。 人生格言 對於人生的態度,阿華有自己的座右銘:「樂天知命,勿忘初心。」這句話提醒他在面對挑戰時保持樂觀,並不忘最初的理想。 生活中的熱情 在工作之餘,阿華也不忘享受生活。「我的興趣是體驗人生,」他說得輕鬆而愉快。「其中一件令我樂在其中的事就是駕駛,感受自由的風。」對他而言,駕駛不僅是一種興趣,更是放鬆心情、享受生活的方式。 總結 阿華的故事是一段探索與成長的旅程,他不斷在不同的領域中尋找自己的位置,並在JCI中收穫了寶貴的經歷與友誼。未來,他將繼續追尋理想的生活,並帶著他的熱情和信念,勇敢面對每一個挑戰。 文:太平山編輯部

【會員專訪】不斷成長與挑戰的人 會員黎展諾

導言 在當今快節奏的生活中,年輕人面臨著無數挑戰與機遇。會員黎展諾 (Cyril),正是這樣一位不斷探索的年輕人。自2020年加入太平山以來,他的生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各項工作計劃中展現出卓越的領導才能。在這次專訪中,Cyril分享了他的職業旅程、在JCI的經歷,以及對未來的期許。他的故事充滿了堅持與勇氣,無疑會激勵更多年輕人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勇往直前。跟隨我們一起深入了解Cyril的經歷,探討他如何在挑戰中成長,並與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同進步。 自我介紹 自2020年加入太平山以來,他的生活因這個平台而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如今,他的生活更加幸福,不僅減去了近10公斤的體重,還在職業與個人成長上獲得了豐富的經歷。Cyril興奮地分享他的創業旅程。「我現在專注於電子商務營運,協助商家在網上銷售產品。」他提到,從經營自家網店到拓展海外市場,這份工作的多樣性和挑戰性讓他感到無比振奮,對未來充滿期待。在繁忙的工作之餘,Cyril也不忘享受生活。「我喜歡玩遊戲、看電影,平時也會注意一些reels,希望能夠重拾健身和打籃球這些健康的興趣。」對於他而言,這些活動不僅是放鬆,也是他生活的一部分。 加入JCI的原因 Cyril坦言,加入JCI是他擴闊眼界的好機會。「這裡讓我能夠嘗試一些平時不會接觸的事物,還能和不同背景的人交流,這讓我感到很充實。」這裡不僅可以提升個人能力,還能結識到一群好朋友,一起完成不同的目標和會務,這是Cyril感到開心的意外收穫。 工作計劃的點滴 Cyril的JCI之旅並非一帆風順,回顧自己參與的工作計劃,他的臉上閃爍著自豪的光芒。「我參與過許多計劃,從月會到大型旗艦工作都有。這幾年來,我負責的範疇也不斷擴大,除了環保的工作計劃,還有今年的公開歌唱比賽,接下來2025年我將負責社會發展的旗艦計劃。」 提到他印象最深刻的工作計劃時,Cyril不禁笑了。「第一次做籌委會搞歌唱比賽,當時我還是新手,搞得一團糟,儘管大家可能沒有察覺,但我自己卻驚慌失措。」那次經歷不僅讓他感受到壓力,也磨練了他的應變能力。因此,當提到今年的歌唱比賽時,Cyril的眼中閃爍著激動的光芒。「這不僅是我的復仇戰,更是我從太平山這幾年的成長中得到的實踐。今年我們成功地將我腦中想的點子具現化,這讓我深感自豪,證明我的思考是正確的。」Cyril清楚地明白,太平山是一個能讓他學習並持續進步的地方。 對未來的期望 Cyril對未來在JCI的發展充滿期待。「明年我將擔任副會長,企業傳訊是我著重的範疇。我希望能夠培養出幾位會友嘗試市場營銷,讓他們在這個領域中感到興趣。」 人生格言 對於人生的看法,Cyril用一句前會長Francis的名言來總結:「唔想咁,可以點?」他認為,每當面對困難時,總會有至少一種解決方法,最重要的是要懂得靈活應變。經過這幾年在太平山的洗禮後,他慢慢摸索到什麼是「好」以及如何做好。 樂在其中的時刻 最後,Cyril提到在太平山中最讓他樂在其中的事情,就是與一群志同道合的兄弟姐妹一起奮鬥。「在太平山中,我們不僅一起工作,也一起玩樂,這點真的很重要,讓我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和友誼。」Cyril的故事不僅是個人奮鬥的縮影,更是對團隊合作、成長與挑戰的見證。 總結 Cyril的故事展現了成長、挑戰與自我實現的重要性。在短短幾年內,他在電子商務領域的努力不僅提升了自己的職業生涯,也為團隊帶來了新的機遇。加入太平山後,Cyril擴展了視野,鍛煉了領導能力,並成功參與多個工作計劃。他從前會長身上學習到在困難面前靈活變通和團隊合作的價值。 文:太平山編輯部

【杏林心窗】認識社交恐懼症

社交恐懼症又稱社交焦慮症。不同的外國研究顯示社交恐懼症的終身病發率為2.1% 至12.1%; 而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於2003年的研究顯示有3.2%年齡介乎15至45歲的受訪者達到社交恐懼症的診斷標準。按此推算, 本港該年齡組別中有有大約111000人受到社交恐懼症所困擾。 要確診是否患上社交恐懼症, 醫生或臨床心理學家會進行詳細的評估, 當中包括詢問病歷, 症狀, 困擾程度及對求助者的影響, 及觀察其精神狀態等。根據美國精神科學會<診斷及統計手冊>第五版, 患者由於面對可能被他人審視的一種或多種社交情況時而產生顯著的害怕或焦慮, 例如: 社交互動(對話、會見陌生人),被觀看(吃、喝的時候),以及在他人面前表演(演講時)。患者害怕自己的言行或呈現的焦慮症狀會導致負性的評價 (即被羞辱或尷尬;導致被拒絕或冒犯他人)。社交情況幾乎總是能夠促發害怕或焦慮, 所以患者會主動迴避社交情況,或是帶著強烈的害怕或焦慮去忍受。這種害怕或焦慮與社交情況和社會文化環境所造成的實際威脅不相稱, 情況持續至少6個月, 並引起痛苦,或導致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功能方面的損害。 社交恐懼症具體患病成因但可分為生理、心理及環境三大方面。生理方面除基因外,還包括過度的恐懼/焦慮反應網絡(包括腦前額葉、海馬體及杏仁核等),腦部化學傳遞物質失衡,如血清素、去甲腎上腺素等。心理方面則包括性格,例如本身易焦慮、內向、害羞、缺乏自信等。至於環境因素方面,就包括曾在社交場合有不愉快或恐懼經歷、或兒時常被人嘲笑、欺凌和排擠等。 社交恐懼症的治療包括藥物及心理/行為治療。藥物方面常用的包括使用抗抑鬱藥, 另外可以配合beta-受體阻滯劑減低緊張時產生的顫抖及心跳症狀, 及有需要可以短暫使用鎮靜劑。心理治療方面, 包括社交技巧訓練, 層遞式呈現治療, 以及行為心理治療等。如懷疑自己或身邊親友衹有社交恐懼症, 應盡快尋求專業協助。 葉沛霖醫生 精神科專科醫生 撰文:葉沛霖醫生 葉沛霖醫生的專業資格包括香港大學內外全科醫學士, 香港大學醫學研究碩士, 香港精神科醫學院院士, 香港醫學專科學院院士 (精神科), 及精神科專科醫生。

【人物專訪】藝術的旅程:追尋創作夢想的心靈對話 香港女藝人王菀之 (Ivana)

在這個急促節奏的社會中,有些人依然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創作夢想。今次,有幸訪問到香港女藝人王菀之小姐(Ivana),她是一位多才多藝的創作者,以其真摯的音樂和精彩的表演深受觀眾喜愛。王菀之不僅是一位優秀的歌手,更是一位出色的演員和詞曲創作人。她的作品常常融入真實的情感和獨到的見解,讓人感受到生活中的美好與掙扎。自出道以來,王菀之便以其獨特的音樂風格和清新的嗓音吸引了大批粉絲。她的歌曲探討愛情、人生與自我成長的主題,讓聽眾在音樂中找到共鳴。在演藝事業中,王菀之也勇於挑戰各種角色,展現出其多元的才華。   創作者與觀眾 在與 Ivana 的交流中,我們了解到她對藝術的熱愛根植於內心。無論是創作新歌還是參與不同的演出 Ivana 一直向更高的藝術境界邁進。 「我喜歡做創作、我喜歡創作、我喜歡藝術。」自出道以來,Ivana 始終堅持自己的藝術理念。她相信,每一個創作都是一次心靈的探索,而這份熱誠也促使她不斷接受挑戰,突破自我。在成為創作人的同時,她同樣享受作為觀眾去探索不同的藝術展覽以及各類媒體演出。 「不僅僅是因為我喜歡藝術,更因為我從中獲得了無限的靈感。每一次觀賞都讓我感受到藝術的魅力,並激發我對人生的一些看法,我把這視為一種思想上的修煉。」正因為對藝術的熱愛,多年來 Ivana 都希望能繼續創造出一些作品,以啟發和影響他人。她始終保持開放的態度,不會限制自己,願意從事不同類型的創作及作品。   靈感與創作過程 作為一位在音樂和演藝界活躍多年的藝人,Ivana從最初出道成為歌手,近年又成功轉型為演員,始終深受觀眾喜愛。她的成功不僅源於才華,還在於她持續嘗試新事物,每次都能讓觀眾眼前一亮。Ivana的靈感來源廣泛多樣:「我不僅僅是聽音樂,還會去看各種表演,包括音樂會、電影、舞台劇、文字展覽、舞蹈、裝置藝術和畫展。藝術是一種共通的語言,讓我深入理解不同的表達方式。」她強調,欣賞別人的作品能讓她的創作視野更加寬廣。 「拍攝和創作的過程對我來說非常快樂!」在拍攝的時候,當她想到能讓大家開心,心情會輕鬆很多。她透露:「每當我看到觀眾因為我的作品而開心,那種感覺是無法用言語形容的。雖然有時候面對正劇或重要角色會感到疲憊,但我仍然覺得,能帶給大家歡樂是非常有意義的。」Ivana不僅將她的靈感創作成作品,更視之為一種意義。她認為生活中有很多辛苦的時刻,如果她能通過作品讓大家笑、讓他們輕鬆一下,那就非常值得。因此,她感到很幸運,能獲得許多創作的機會,這讓她感到非常滿足。   熱情與動力 Ivana表示,創作的熱情對她來說至關重要。她認為,持續的創作動力來自於對作品的享受,以及希望觀眾能在她的作品中找到共鳴。「我依然很享受創作的過程,這讓我保持動力。」她指出,這不僅僅是關於音樂,還包括她近年來探索的各種音樂類型。「我不會限制自己的音樂風格,這種學習和創作的過程非常有趣。」她願意嘗試多樣的新事物,並不斷學習,因此對每個作品都有新鮮感。無論是音樂、電影還是舞台劇,她都樂在其中,並且在過程中從未感到厭倦。 在保持正面的同時,Ivana面對困難和挑戰的情況更是無時無刻。像許多人一樣,除了工作,她還需要處理生活中的各種問題,這些都讓她感到疲累。最近,由於工作的繁忙,她的身體狀況不佳,因此常常會在工作中偷一些時間來放鬆,譬如看半小時的喜劇電影、聽音樂或讀一本書。她會選擇一些輕鬆的書籍,甚至學習日文、閱讀漫畫和旅遊書,這些短暫的放鬆就像是一個呼吸,能讓她獲得緩衝。「短暫的休息給我重新充電的機會,讓我能夠面對更多的挑戰。」當她感到非常疲倦時,有時會選擇小睡片刻,這樣能幫助她重新充電,繼續做更多的事情,並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此外,Ivana也會不斷學習,因為她相信越多的學習讓她能獲得更多解決問題的技巧,並增加自信心。這種不斷學習的過程不僅提升了她的能力,還讓她在面對挑戰時更加自信。   成長與感動 「我認為最大的進步是我不斷創作新的作品。」在談到自己事業上的進步時,Ivana表示,最大的成就就是她不斷創作新作品。這些作品背後代表著她克服了一個又一個艱難的時刻,並堅持追求自己的夢想。她強調,追求夢想需要大量的學習和時間管理,因為每個人都只有24小時。「我必須減少一些享受的時間,將更多精力投入到學習和進修中,這樣才能帶來新的靈感和作品。」Ivana認為,儘管她已經在行內多年,仍然不斷推出新作品,這本身就是一種進步的體現。 一直在進步的同時,Ivana在談及自己的表演時表示,每一次演出對她來說都是感動的經歷。無論觀眾的數量多寡,她都深感欣慰,因為觀眾在當今娛樂選擇如此多樣的情況下,例如網上Live Show,但依然選擇來支持她的演出。「觀眾有很多選擇,特別是現在有許多現場演出和各種電視節目,能夠看到他們用辛苦得來的金錢來購票支持我,這讓我非常感動。」Ivana強調,無論是兩小時還是三小時的演出,每一次觀眾的出現都讓她感受到深深的感動,這種情感伴隨著她多年來的演出經歷。   追尋夢想的勇氣 在談到自己過去三年的成長時,Ivana分享了她如何努力克服恐懼,實現成為作曲家的夢想。她強調,這不僅僅是寫流行曲,而是成為一名古典音樂的作曲家,特別是管弦樂的創作者。「這曾經是我無法想象的事情,我只學過彈鋼琴,但從未想過自己能寫出管弦樂作品,更沒有想過能與管弦樂團合作,讓他們演奏我創作的音樂。」Ivana表示,能夠讓夢想成真對她來說是一種巨大的福氣,但這背後也代表著她經歷了無數個不眠之夜,投入時間去編寫、修改、錄音和學習。最終,她在今年推出了人生的第一張管弦樂專輯,與維也納的音樂家合作錄製,這讓她感到無比自豪。 因此,在談到夢想時,Ivana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渴望。她指出,很多人都希望能實現心中的夢想,但重要的是要保持積極的心態。「當看到別人成功,或自己未能達成夢想時,不要氣餒,也不要以為他們只是運氣好。」她提醒大家,成功往往需要持續的學習和付出,有時候,也許只是暫時未遇到能欣賞自己作品的知音。Ivana鼓勵每個人要努力創作更多的作品,與他人分享,並持續迎接新的機會。她希望大家能保持熱情,學習不同的表現方式,擴展自己的視野,並在追夢的路上不斷前行。 小編感想 這次的專訪讓我深刻體會到創作的力量和藝術的魅力。訪問Ivana,讓我感受到她對藝術的熱愛,以及她在追求夢想過程中的堅持與努力。她的話語中透露著對觀眾的感激,這讓我想起了每一次走進劇場或畫廊時的期待與興奮。特別是她提到的「每一次創作都是一個新挑戰」,這句話令我印象深刻。創作不僅是表達,更是一種自我探索的旅程。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斷學習、不斷成長,這份熱情和動力讓我也想要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此外,她在面對困難時所展示的積極態度和應對方法,也讓我感到特別啟發。生活中總會有挑戰,但只要我們保持學習的心態,擁抱不同的挑戰,善用時間來放鬆和充電,就能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 這次的專訪不僅讓我對創作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激勵我在自己的生活中勇敢追求夢想,並珍惜每一個與人分享的瞬間。希望未來能看到更多Ivana的作品,並期待她在藝術道路上的更多突破,繼續在道路上閃耀光芒! 文:太平山編輯部